辣麼,《康熙來了》
不僅僅是在臺灣,為何能火12年?
在臺灣火,當然蔡康永和小s2位主持人功不可沒,一諧一正的搭配給節目帶來了很多的看點。但是如果把節目放在大陸來看,僅靠2位主持人是絕對不夠的,還需要大量好玩的有話題的或者說有自己特色的通告藝人。因為大家也應該看過一些我們大陸的藝人去康熙,說實話真的很難看,這可能也和臺灣和內地的娛樂精神有關。
臺灣的通告藝人他們可以自嘲,可以被譏諷,可以主動的去娛樂大家,因為這個就是他們的工作。但是大陸藝人不一樣,他們把上節目大部分都當作上藝術人生來談,比如說小瀋陽,他在演小品的時候可能很搞笑,認為表演小品是自己的工作,可以去肆無忌憚的搞笑但是上節目的時候他認為那就是他自己,他就是藝術家,沒必要再去娛樂大家。所以藝人上節目在觀念和態度上還要很大的轉變。
我認為大陸的藝人就像陳漢典,在模仿別人或者表演的時候很搞笑,但是一讓他恢復到自己就完全沒有笑點了。(陳漢典的粉絲不要打我)
在臺灣娛樂節目競爭激烈,大家都在拼收視率,大陸雖然也一樣,但是大陸的節目本身就可以有貫名權,大陸的主持人可以在節目中為產品做廣告,包括麥克風上也有大大的廣告銘牌,或者舞臺中央有大大的企業logo,哪怕你沒看節目,就是一個轉臺,時間久了你也知道哪家企業為這個節目贊助了,企業想要的廣告效應還是有的,所以大陸節目的製作費還是相當可觀的。
但是在臺灣不一樣,臺灣是不允許在節目中為任何產品做廣告(具體的法規我並不是很清楚)你可以看嘉賓在節目中喝杯水,水杯都是用粉色的紙包起來的,為了避免為水的品牌做廣告。而且哪怕是普通的討論中藝人說出了某品牌但下面的字幕你肯定看不見具體的品牌,字幕肯定是被修改過的。
所以這樣臺灣節目就必須拼收視率,因為你沒有收視率,就沒有贊助,節目必死無疑。同樣通告藝人的競爭也很激烈,大家互相比拼哪個藝人的收視率高,藝人自己回去也要看收視率,看自己說什麼話題,或做什麼表情動作的時候收視率是最高的,不能取悅觀眾,也就丟了飯碗。
節目的談話範圍比較寬泛,而且尺度也很大。臺灣觀眾也普遍能接受多種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但是大陸太喜歡整齊劃一,也可以說如果大陸節目做到這麼大的尺度,社會上肯定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節目能不能頂的住來自社會輿論壓力是一個問題,廣電允不允許也是問題。也可以換句話說大家都懂的。
看節目的人會感覺明星也是普通人,他們遇到的事,還有想法,可能自己也遇到過,也那麼想過。更貼近生活。而不是那種什麼最難忘,最開心,童年趣事之類的像小學生作文題目一樣的話題,大陸喜歡把明星神化,讓大家看到明星是多麼的優秀,當然這可能會激勵一些人,但是這種故事留到藝術人生魯豫有約之類上講一次足矣,天天講當然就沒有觀眾了。
不過這樣的話我認為偶像派明星只有宣傳期來上下康熙就足夠了,平時的話真沒必要經常上康熙,因為康熙談的話題,真的容易把偶像的形象給毀了,有偶像包袱的不適和來。
所以我認為當務之急,國內缺少蔡康永小s之類的娛樂節目主持人,更需要培養一批有娛樂精神的通告藝人,還有觀眾以更寬容的態度對待娛樂節目中的話題。
最後,黨黨不得不說,蔡康永在學識和應變能力方面是堪稱教科書式的主持人,很多是時候他才是節目的靈魂,如同芒果臺門口的兩隻石獅子汪涵和何炅。
只因卓越,才會被掛念。
有業內人士推測,蔡康永將更多的在大陸娛樂節目中亮相,而由於小s與蔡康永「同進退」,沒有了「康熙」的康熙來了今天下午正式宣布停播。臺灣綜藝節目鼎盛時期的地標性節目,「康熙來了」的時代正式宣告終結。
——致我們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康熙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