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江西省贛劇院「原著.2016版」贛劇巜邯鄲記》歷經數月的打拼,終於搬上舞臺與觀眾見面了。這臺精彩紛呈的演出是劇院上上下下,全體員工團結一心,攜手共進,對黨中央振興地方戲曲英明決策的匯報,用實際行動向上級領導對古老劇種的重視、扶植所交出的一份答卷。這份答卷凝聚了藝術家們的藝術才華,更展現了一代贛劇人的風釆。
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古老劇種的生存發展困難重重,舉步維艱。舞臺光鮮亮麗的背後肯定是有汗的澆灌,有痛苦淚水的焦灼,有身體嚴重透支的承受,更有精神心理的折磨,然而,這一切的一切,終於走過來了,所有的疲勞和付出都翻過去了。有藝術作品的安撫,走向舞臺,痛苦並快樂著!從事藝術事業的人,享受的就是藝術創作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這也是每個有理想的追夢者必須要有的志氣和胸懷!
江西省贛劇院作為湯顯祖故鄉的古老劇種,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一直把"臨川四夢"的創作和搬演視為義不容辭的已任,先後有《還魂記》、巜紫釵記》、巜邯鄲夢記》、巜還魂後記》、《臨川新夢》及四夢中片段折戲,帶著各個時期的風貌,呈現於銀幕和舞臺。
2016版巜邯鄲記》不同於1986版的巜邯鄲夢記》,這是在尊重原著的理念下所進行的縮編本,編導在駕馭原著和滿足現代觀眾需求二者之中,對全劇進行合理的鋪排,故事的闡述和內涵的揭示,有序的展開,對湯翁筆下的盧生釆用全景式的觀照。有追求、有抱負的盧生,在金錢的作用下,平步青雲,可是官場險惡,讓他起起落落,當他「絕處逢生」時,等他的是更大的磨難,宦海沉浮,晩年享盡榮華富貴,他醉生夢死,卻躱不開死神的降臨,終有萬般不舍和無奈,也要撒手西去,這就是人生。夢中的一切是對現實的詮釋,導演的藝術處理,氣䪨生動,酣暢淋漓;音樂設計所採用的青陽腔特色鮮明,純正味濃,古樸動聽;舞臺美術簡約唯美,筆墨凝鍊,道具製作講究;演員們的表演細膩,功夫紮實,唱做俱佳;燈服道化的精準配合,使這臺演出氣勢恢弘,絢麗多彩,極具震撼!戲劇生態園中需要百花齊放,才能春色滿園。當下戲曲舞臺不缺所謂多元化融合的作品,缺的是劇種色彩鮮明和對藝術個性特色的堅守,百人一面,百戲一味的走向會是使戲曲發展的道路越來越窄。而贛劇這臺藝術風格濃鬱,個性色彩鮮明的演出,讓觀眾為之感動,迎面而來的視覺和聽覺的衝擊,讓觀眾得到了藝術享受的滿足。
巜邯鄲記》的成功演出,讓我們進一步看到了省文化部門對落實中央扶持地方戲曲的信心和作為,也看到了一代贛劇人在茁壯成長,這支隊伍的實力和潛力,令人感到欣慰。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支隊伍為贛劇的傳承和發展,會扎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圖文編輯 徐淼
劇照攝影 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