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天都收到一首好聽的爵士?半年會員發售中,詳情請點擊會員計劃。
其實我之前從來沒想過要來個個人年度十佳專輯的點評之類的。
一個原因是鑑於我的口味已經越來越偏,寫出來也沒有多少可借鑑的價值。
另一個原因是:有時候用言語描述音樂有多麼多麼好是非常無力的一件事情,特別是我的形容詞又極其匱乏。下面將會提到的薩克斯風手Marion Brown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Words do not describe music the way that they describe life. Music speaks to us on a higher level than words."
之所以做,是因為MeetingJazz曾約我寫一篇「你心中的十張爵士唱片」這個系列的文章,我當時覺得,以我個人這麼丁點可憐的聽片量,寫「我心中的十張爵士唱片」,特別對不起這個標題。
就像一個處男,硬是要寫一篇《30年花叢過性愛專精》一樣,太黑色幽默了。
但是,轉念一想,寫一寫2016年聽過的唱片中的Top 10,這個還是可以的,至少是不丟人的(再說我啥人沒丟過……)。
據豆瓣音樂的統計,我今年大概聽了約440張專輯,加上豆瓣條目大量的缺失,也許有可能會達到500張,而我打5星極為謹慎,一看,巧了,正好只有10張專輯打了5星,那就寫一下吧。
最後補一句,為了大家著想,我按照從容易接受到難接受的順序排列這些專輯,並附上了網易雲或者蝦米的二維碼連結,請謹慎選擇試聽。
可以說一生備受冷落和低估的爵士和布魯斯男歌手Little Jimmy Scott,在晚年因為一場朋友意外的葬禮重新被外界發現,在這張日本東京的live專輯中,我認為他給出了一生最棒的一場演出。據說這是他發行過的唯一一張live專輯,薩克斯風手T. K. Blue的吹奏一直徘徊在Jimmy的演唱旋律旁,時不時插進來彪兩段,而Jimmy的聲音和情緒也在這種追逐和較勁中越來越激烈。這也是這個榜單唯一的一張人聲唱片。
網易雲試聽連結
1967年科川去世,這段時間對McCoy Tyner來說是比較尷尬的,在退出四重奏之後,他一直面臨著一種窘境,在跟隨科川探索了音樂的靈性、宇宙的奧秘這麼一趟之後,換成自己做主的時候,反倒有些不知所措,直到1972年他錄製了這張精彩的唱片。
可以看到從音樂性上來說,即使不完全贊同科川,但McCoy Tyner還是被嚴重地影響了,這張專輯有著嚴重的科川印記,有幾首薩克斯風的吹奏非常的典型,但McCoy Tyner讓音樂更加結構化,沒有科川後期那麼鬆散和支離破碎,使得聽起來的快感沒有那麼難以企及,在Valley of Life一曲中,他還演奏了日本箏,聽覺很新鮮。
網易雲試聽連結
鋼琴手Dave Burrell的這張High Won-High Two,實在是一張精彩的專輯,顯示了他駕馭多種音樂風格才華的專輯,他融合了傳統爵士樂、bebop、free jazz甚至包括劇院的音樂劇等形式。每一首曲子都獨具特色,特別是他集合了美國作曲家Leonard Bernstein在音樂劇West Side Story之中使用的樂曲,改編之後的那首West Side Story Medley精彩至極。
蝦米試聽連結
很遺憾,2015年David Binney來中國的演出我沒有看到。2015年的10月18日這一天的晚上,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爵士樂演出都很熱鬧,上海在做爵士上海音樂節的閉幕演出,我正在深圳COT-LOFT音樂節現場看Peter Brötzmann的三重奏狂飆,北京則是David Binney的演出。可以說那天晚上,國內的三類爵士樂迷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舞臺。
那一次,David Binney是被北京爵士音樂家文智湧、高太行等人請來的,稍後聽了他們在電臺節目中推介這場演出,說這麼精彩的演出,賠錢送票也希望大家能去聽聽,讓人聽了既感動又感慨。
這張專輯Bastion of Sanity十分彪悍,David Binney的循環呼吸讓人印象深刻,感覺像是個吹薩克斯風版本的Peter Evans,其中Last Minute那首太猛太衝了,特別是最後的一分多鐘。
蝦米試聽連結
先鋒爵士薩克斯風手Marion Brown總體上也算是比較被忽視的樂手,他這張Sweet Earth Flying是其Georgia三部曲的第二張,專輯中某些曲目中使用了非裔美國詩人Jean Toomer的作品,有鋼琴手Muhal Richard Abrams以及Paul Bley助陣,整張專輯充滿著優雅和靈動的詩的韻味。
網易雲試聽連結
Mostly Other People Do The Killing
這個奇怪名字的樂隊成員包括:Peter Evans (trumpet)、Jon Irabagon(tenor, alto, soprano and sopranino saxophones, flute)、Moppa Elliott( bass)、Kevin Shea(drums, percussion)。雖然是先鋒爵士,但總不是那種單純殺人越貨的風格,其中還是有很多modern jazz的元素,能夠讓人更易於接受。
有點惡趣味的是,Mostly Other People Do the Killing這個名字越想越好玩,這張專輯的名字叫The Coimbra Concert,不僅是名字,連封面也cos了一下Keith Jarrett的The Koln Concert,關鍵是,這張的編制根本沒有鋼琴……應該是我2016年最爽快聆聽之一,有一種腦子裡放煙花的感覺。
網易雲試聽連結
Tee & Company這個樂隊是由高柳昌行與薩克斯風手森剣治、植松孝夫、鋼琴手今田勝、貝司手金井英人以及打擊樂手今村佑司組成的,整體的風格應該算是fusion,其中有一點自由爵士的味道,這張專輯Sonnet是由日本著名的廠牌三盲鼠(Three Blind Mice)發行的,聽到這就知道這張的音質肯定是不錯的,非常過癮的一張。
蝦米試聽連結
當然,一年中聽過的最佳的10張專輯,怎麼也不會少了一張科川。這張的全名是The Olatunji Concert: The Last Live Recording,也可能是我最喜歡的一張科川的live專輯,雖然它是如此的殘暴和瘋狂,就像一枚要在瞬間爆炸的炸彈一樣一剎那釋放全部的光熱。我最喜歡的是那首Ogunde,總感覺在裡面能聽到《敖包相會》那句「十五滴月亮,升上了天空喲」的調調兒。
網易雲試聽連結
連科川那麼殘暴的專輯都只能排到第8難接受,那是因為後面的兩張都是老皮的……我聽他還是比較晚的,這也是為什麼如此知名的專輯會出現在2016年十佳中的原因。我真的沒什麼語言來形容這張Dare Devil,只能說是又瘋又好聽,有一種適度灼燒的感覺,另外,這也是一張在日本的live專輯,好多經典的現場都在日本,欲哭無淚。
網易雲試聽連結
最後的最後,就是Peter Brötzmann這張著名的機關槍了,一句話形容吧,轟殺至渣,渾身彈孔。不建議試聽,後果自負。
網易雲試聽連結
-The End-
P.S.私人微信:NoDanceNoSalt,請一定註明一碗爵士飯,我就不會對你耍流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