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都是古人對美好的嚮往和對美好未來的期盼,都是寓意吉祥的,「二十八把面發」更是如此,要的就是一個「發」字,新的一年發發發,即便發麵不需要那麼長時間,也要今天只發麵,明天做饅頭。
絕日,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立春後木旺而水則絕;立夏後火旺則木就絕;立秋後金旺則火就絕;立冬後水旺則金就絕)。
離日,指的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春分前一日為木離;夏至前一日為火離;秋分前一日為金離;冬至前一日為水離 )。
去年,年二十九這一天是絕日,年三十是立春,立春代表著下一年了,因此只能二十八貼年紅(對聯等)。
現如今,我們講科學,對這些陰陽五行學說裡的特殊日子不是那麼重視了,只是大事情擇個好日子等。
在古代不同,行軍打仗、婚嫁、遠行等重要的大日子都不會選擇絕日和離日。
今年過年,沒有遇到絕日、立春等不適合的日子,有朋友很早就問書生,想二十八貼年紅行不行,書生告訴他,完全可以。
咱還是先聊聊這臘月二十八吧,畢竟年俗還是有的。
一、把面發
南方人很少吃饅頭,所以這「把面發」特指北方人。
饅頭不是主食,或者是主食卻對發麵做饅頭不熟悉的朋友肯定會問,發個面用得著一天嗎?
現如今是用不著了,有一種東西叫發酵粉,又或是這樣那樣的小妙招,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但古人發麵,時間就很長了,天太冷了,用熱水泡著發麵盆也不行,容易燙了面,只能靠時間。
當然,古人大多窮苦,不一定能吃上饅頭,但不管怎麼,再窮的家庭,過年也得換點兒面啊,也因此出現了不少窮人過年換面的故事,都很悽慘。
過年現做不行?
當然不行了,舊年俗年初一到年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現在即便不在意這些,誰也不想在過年團聚的日子裡費力八叉的去蒸饅頭啊。
我們知道,年俗都是古人對美好的嚮往和對美好未來的期盼,都是寓意吉祥的,「二十八把面發」更是如此,要的就是一個「發」字,新的一年發發發,即便發麵不需要那麼長時間,也要今天只發麵,明天做饅頭。
二、貼花花
何意?
就是貼對聯、橫批、「福」字、年畫、窗花等年紅。
這回簡單了,臘月二十八可以貼對聯,只要不是那八日和立春就好,並且是正日子,老輩兒延續下來的。
其實,臘月二十五之後就可以貼了,按照舊俗來說,玉皇大帝查察人間之後,在下界當值的神仙就全部回到天界了,百無禁忌,貼對聯等都可以。
那為何現在大多家庭除夕上午才貼,甚至很多人從出生開始便認為對聯等需要除夕當天貼呢?
原因大致有三種,一是當地習俗;二是擔心冬日天冷風大,貼對聯的漿糊被凍住,對聯容易被風吹跑,特別是北方;三是前幾天專心忙其他事情,除夕當天貼對聯。
可能有朋友會問,二十八貼年紅吉利還是除夕貼年紅吉利呢?
其實呀,哪一天貼都吉利,過度的在乎,就是迷信了,怎麼做舒心,還能傳承我們的傳統年俗,就怎麼做,一切隨心,視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大過年的別虧待了自己。
三、聚會
在古代,有些窮人在大戶人家工作,過年也是要回去工作的,所以他們在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在家裡聚餐,提前過了團圓年。
現如今,很多崗位上的人為了確保大家過好年,不能休息,他們有的也會提前與家人聚一下,但不限於臘月二十八。
在此,向奮鬥在一線的偉大的工作者致敬。
二十八這一天,在外的遊子很多也回家了,大家也可以聚一聚,來個新年預熱,也是一件幸事。
說在最後:
年俗,的確是固定的,但人是活的,怎麼做怎麼好,我們是新時代的人,該傳承的東西去傳承,可以打破的舊習俗也可以去打破,只要不忘本便好。
註:本文部分來自網際網路圖片很難核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書生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