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武八極拳能不能打?一文詳解八極拳真正實戰威力

2020-12-28 騰訊網

中國傳統武術中,剛猛暴烈的八極拳是典型的外家拳。

乾隆帝御筆親題「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師霍殿閣做過溥儀的御前侍衛;

八極拳在日本ACG【Animation(動畫)、Comics(漫畫)與Games(遊戲)】作品中的出場率非常高;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一代宗師》中,張震扮演的一線天拳腳過人、以一敵十,其樸實簡潔、剛猛脆烈的八極拳拳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甚至有海外八極拳弟子在國際泰拳搏擊擂臺上奪得冠軍……可見八極拳在技擊實戰中的重要地位。

八極拳名家吳連枝

八極拳的技術特點 

八極拳是中國實戰性拳種的代表之一,招式樸素而實用,套路短小而精悍,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樸實簡潔,脆烈剛猛,動靜分明,剛而不硬,柔而不軟,殺傷力和技擊性都很強。

八極拳訓練講究頭、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個部位的應用,是一種以挨、崩、擠、靠的貼身技擊為特點的短打拳術。猛虎硬爬山、頂心肘、六大開、八大招都是耳熟能詳的招式,絕招「貼山靠」是其中翹楚。其勁法主要有十字勁、沉墜勁、纏絲勁等,但各種勁力之間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繫、互相兼容的整體。

八極拳的練習者

八極拳是非常講求實戰、打練結合的拳種之一,猛起硬落、硬開對方之門,連連進發是八極拳技擊中的最大特色。八極拳有八極架、六大開、六肘頭、八大招、四郎寬等套路。除了拳術,八極拳還有器械:六合大槍、六合刀、行者棒、雙戟雙鉤、鴛鴦鋱、雁翅鏜等。

2008年6月7日,八極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八極拳的由來 

八極拳從創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但關於其創始人及發源地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認為,八極拳起源於中國古代民間,形成於晉,顯名於明,流傳於清,盛於民國;

另一種說法是在明代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由「巴子拳棍」發展而來;

八極拳的練習者

第三種說法認為,八極拳源於武當,是武當道士根據其內家拳法所創,而當前有史可考、有據可依的是清代吳鍾創立一說,《吳氏家譜》《八極拳譜》等皆是有力證明。

八極拳名家 

八極拳歷代名家輩出,湧現出很多高手,其中以吳鍾、李書文為代表的武術名家為八極拳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吳鍾(1732-1822),清代山東海豐縣(今慶雲)后庄科村人。吳鍾天性聰穎,自幼練習武術,曾在少林寺習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吳鍾隻身南遊,來到福建南少林寺,持一桿大槍三進三出少林寺,暗器無一著身,被寺僧和鎮寺欽差官譽為「神槍吳鍾」,威名遠震四方。據傳,吳鍾還在與京城撫遠大將軍、恂勤郡王胤禵的比武中獲勝。

吳鍾畫像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吳鍾回到家鄉設場授藝,把幾十年所掌握的各種拳法、器械及氣功進行系統歸納、整理,採眾家之長,反覆提煉,融會貫通,以八極拳、六合大槍為核心,創立了八極拳門戶武學體系。

李書文(1862-1934年),綽號「六合神槍」,是清末武術名家,擅使槍,綽號「神槍李」,八極拳的傑出代表。李書文曾被民國大總統馮國璋、許蘭洲將軍、李景林提督等召用為保鏢和武術教師。李書文幼年學拳時距離師父家十六裡路,往返都是一路打拳,風雨無阻。還有著「用大槍挑起八十斤左右的大車軲轆搖風車」的記載。

李書文畫像

1895年,袁世凱開始在天津南郊小站練兵,廣招天下豪傑,並重金聘用東洋空手道高手和德國軍事教官訓練精銳。代師任教的李書文與日本教官伊藤太郎比武。比試中,李書文一槍刺死準備出刀的伊藤太郎,被袁世凱稱讚為「神槍」。宣統年間,李書文一拳打裂來華挑戰的俄國拳王馬洛託夫的肋骨,並將其打下擂臺。

霍殿閣(1886-1942年),是李書文的開山弟子,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老師兼護衛。溥儀當年效仿先人習武強身,技藝出眾的霍殿閣被推薦為溥儀的武術教師。相傳曾經和一騎馬的武師較勁,霍殿閣讓他的馬拉他,武師連打數鞭,霍殿閣使出千斤墜的功夫紋絲不動,武師嘆服。

霍殿閣畫像

1937年,大同公園事件。霍殿閣之護軍弟子和日本士兵打鬥,踢死日本狼狗,打傷10餘日本兵。日本人乘機迫使溥儀趕走霍殿閣的護軍弟子,霍殿閣離開溥儀。

劉雲樵(1909-1992年),出生於書香門第,七歲隨李書文習武,是李書文最後一個弟子。李書文教拳認真嚴格,劉雲樵經常因此受傷。20歲時,父親原本想讓他到朝陽大學法律繫念書,但劉雲樵拿著學費,跟著李書文四處闖蕩。參軍後與日軍多次作戰,被升為團長。1936年天津租界內,劉雲樵公開挑戰日本軍校的著名武士劍道高手太田德三郎。雙方器械對決,劉雲樵僅用一招「一劍三化影」,就把對方打得心服口服了。

八極拳實戰功夫 

除了以上幾位名家的功夫寫照外,八極拳在擂臺上也有不俗的表現。不僅在CCTV組織的武林大會中決出過總擂主,在海外,八極拳還登上搏擊擂臺,並奪得國際冠軍。

八極拳的練習者

在委內瑞拉,拳手馬杜蝶拜師蘇昱彰學習八極拳。馬杜蝶充分發揮八極拳出招剛猛的技擊特點,多次在泰國國際泰拳擂臺上奪得冠軍,充分體現了八極拳的技擊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八極拳的實戰能力吸引到著名導演陳勳奇、王家衛的注意,他們創作出《一代宗師》。臺灣演員張震扮演的八極拳傳承人一線天戲份雖少,但其使用的八極拳動作樸實簡潔、剛猛脆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一代宗師》中,八極拳傳人一線天

為拍攝此電影張震拜師八極拳名家王世泉,苦練3年,每天早上3小時,晚上3小時,終成八極拳高手。不僅拿下全國八極拳比賽一等獎,還登上了央視羊年春晚舞臺。據說張震在習武之後,出門都很少帶保鏢了。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觀點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姚棟

責任編輯:錦瑟

相關焦點

  • 【散打講堂】傳武八極拳能不能打?一文詳解八極拳真正實戰威力
    乾隆帝御筆親題「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師霍殿閣做過溥儀的御前侍衛;八極拳在日本ACG【Animation(動畫)、Comics(漫畫)與Games(遊戲)】作品中的出場率非常高;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一代宗師》中,張震扮演的一線天拳腳過人、以一敵十,其樸實簡潔、剛猛脆烈的八極拳拳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有海外八極拳弟子在國際泰拳搏擊擂臺上奪得冠軍
  • 80年代的滄州八極拳實戰,對陣者竟是全國散打冠軍
    可能很多網友都看過下面這個老視頻,在網絡上,一般標題為「80年代八極拳實戰」,但是具體這場比賽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呢?比賽的雙方都是誰?
  • 動漫中的八極拳
    仇老師13歲習武,師承八極拳大師吳連枝先生,還曾習練過強氏八極拳、霍氏八極拳、披掛、通背、心意、形意、太極、大成、拳擊、散打等格鬥技術。讓我們跟隨漫畫的劇情,搭配仇老師的專業動作演示,來深入了解一下這門帥氣又能打的格鬥技術吧!
  • 八極拳實戰攻擊八法
    動作要領:上手可為虛手引探,也可為實手擊之,若敵有防範即為虛,若敵來不及防守即為實,上是明拳,下是暗腿,上下齊發,令敵防不勝防,另外在八極拳譜中有云:「蹉腳寸力不過膝」,也就是說,在技擊實戰中起腳要在膝關節以下,絕不能高抬,否則有起腿半邊空之慮,使敵有機可乘而遭敗北。
  • 八極拳實戰技擊手法精要講解
    八極拳因其動作簡練,剛猛無比,寸勁十足等威力而著名,廣為流傳於世界各地。下面是對於八極拳實戰精要講解,也是八極拳的精髓所在。《八極拳譜》中曰:「行拳必內存八意,外具八形,勁發八面。」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者,即龍、虎、熊、猴、燕、犬、鷹、鶉。八面者,八方也。內存八意方可先機制勝,外具八形始堪進退。
  • 馬保國被KO再遭痛批,八極拳名家:老武術家出境,不如他被打5秒
    #馬保國被ko#自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馬保國在擂臺實戰中慘遭50歲王慶民KO以來,中國傳統武術能否實戰的話題再次人們關注的焦點話題。對於太極馬保國擂臺實戰的慘敗,武術圈內多位大咖都對馬保國進行批評。在武術圈小有名氣的八極拳名家丁雲心十分憎惡馬保國等「大師」的炒作,痛批馬保國等人是在褻瀆中國傳武!八極拳名家丁雲心如此評論馬保國被KO事件:像馬保國等大師一出場,就立刻上了熱搜,真正的老武術家出鏡一小時,卻不如自封的掌門馬保國被打5秒鐘。在實戰擂臺上,練習傳武的武者打的再出彩,不如雷公太極的一聲吆喝。
  • 八極拳這次又震驚了臺灣
    2018年5月15日上海八極門傳承人湯永言先生率眾弟子走進臺灣著名的協和拳館,與中華武術散打搏擊協會、中華民國泰拳協會的職業拳手們進行了友好交流,並與前總統府侍衛總教官陳泰甫老師,黃永融先生針對關於傳武八極在街頭防身實戰與職業擂臺技法運用方面
  • 八極拳傳人谷文澤 童星演員的他獨闢蹊徑宣揚八極拳
    谷文澤通過春晚節目領武大型鼓舞類《八極震雲天》將中國鼓、燈光特效和八極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過燈光特效的渲染以拳借鼓威、鼓助拳勢,調動百餘人將身法動作配有文字詮釋,精彩展示了「文有太極安天下 武有八極定乾坤」中八極拳的震撼。
  • 盤點那些ACG作品中的八極拳門人
    據傳清朝年間一癩姓道士傳藝河北省孟村鎮人吳鍾,孟村遂成為八極拳的發源地地。自吳榮之後,八極拳分兩支傳習:一是吳氏本家,另一支是羅噇村(李書文那派)。一飛賊,每夜入名武師家中騷擾,走後留箋門上,以顯其能.為一方之患。一晚李書文子夜練槍,感有人窺,背身刺之。待回身查看,未見其人,唯一行鮮血出牆去。待天明,門上一箋,上書:神槍之名是真實。
  • 八極拳走進祖國寶島臺灣
    中國武術在線報導(上海八極門圖文供稿):2018年5月15日上海八極門傳承人湯永言先生率眾弟子走進臺灣著名的協和拳館,與中華武術散打搏擊協會等臺灣武術協會的職業拳手們進行了友好交流並針對關於傳武八極在街頭防身實戰與職業擂臺技法運用方面
  • 嘴炮曾用中國傳武技術一招重創對手,這招竟是八極拳技術?
    傳武能不能上擂臺,這個話題一直是許多人討論的焦點。而在搏擊運動高速發展的今天,擂臺上也湧現出了許多傳武出身的猛將。他們憑藉著極具特色且個性鮮明的打法吸引了世界武粉的目光。那麼,這些猛將究竟都是什麼來頭呢?他們又和傳武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官府絕技之八極拳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今天,我們要講的,便是以剛猛脆烈聞名的拳法——八極拳。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動作追求剛猛、樸實無華但發力迅猛,擊技手法上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爆發力極大,大有「晃膀撞天倒,腳跺震九州」之勢。「八極」一詞原為古地理概念,源於漢《淮南子·墜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八極。」
  • 八極拳技法及內功、器械綜述
    人的全身內外是一個整體,內動必形於外,外動必發於內,意動神隨,一處靜百處靜,一極動百極應。五臟動於內,四肢百骸必形於外,每一出手起腳必形神合一,以意使氣,以氣活血,以血養氣,以氣促力,所以八極拳呼吸講究「含胸拔背,松肩松胯,氣貫丹田」。八極拳的主要風格是意形俱練,內外兼修。其套路都是從實戰出發,結構嚴整,簡潔精練,質樸無華。
  • 八極拳仇寶龍:練武可以不能打但不能瞎,雷雷馬保國讓武術成笑話
    ——練武的人,可以不能打,但不能瞎,不能沒了骨氣!如果說,我們承認武術是國粹,那麼沒有了尚武精神的武術,又「粹」在哪裡?!……確實,仇寶龍本也是傳武中人,但他走出江湖怪圈,從其所做的幾件事上看,顯然並未與太極雷雷、馬保國們同流合汙。
  • 擦亮八極拳文化金字招牌 魯臺港澳記者走進吳鍾八極拳博物館
    魯網10月21日訊(記者 邊興珂 見習記者 於雅雯)「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10月20日,參加「感受新山東·見證新願景——臺港澳媒體山東行」聯合採風活動的魯臺港澳記者一行來到山東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吳鍾八極拳博物館。近距離感受慶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吳鍾八極拳。
  • 霍氏八極拳源流綜述
    文伯師兄也到三馬路武術館練功,每次他一到武館就在角落蹲開頂肘式,等師叔、師兄們練完全部內容,他才收勢,調整後再蹲,三年純功後,在三馬路武術館與師叔、師兄弟們接拳、劃杆子,大家車輪戰也比不過他,得到師叔們的稱讚。由於根基紮實,功架準確,功力深厚,技術精微,練出了一身驚人藝業。一臂伸出有力者撼之不能動,馬步站樁任各方擊打摔靠,而穩如泰山。
  • 傳武黑馬過關斬將多次KO對手
    由於近些年在各大媒體上頻頻出現傳統武術被現代搏擊「秒殺」的新聞,這讓人們一次又一次的對中國傳統武術失望,以至於「傳武上擂臺」這樣的事已經淪為笑柄。審醜文化盛行的當下,人們習慣了食用給自己帶來歡樂的醜聞快餐,與此同時,「手指俠」們會捎帶著踩一踩出醜的這個領域,以至於忽略了,也不願相信這個行業還有一些真正熱愛自己所從事領域並且表現出眾的優秀人才。
  • 聊聊八極拳的練打結合
    這段文字節選自馬明達教授的《武學探真》中的《八極拳的教與學》。八極拳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訓練經驗。這是八極拳理論與技術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能反映八極拳古老特點的地方之一。但近些年出現的八極拳「規定套路」中,這些優秀的理論和方法均未得到反映,內容空泛,有些東西來路不明。
  • MMA冠軍對話八極拳大師:中國傳統武術有未來嗎?
    MMA冠軍對話八極拳大師:傳統武術何去何從?
  • 中國武術名家吳連枝:詳解傳統武術八極拳
    可吳家是回民,祖上的遺訓是不能當保鏢,更不能打把勢賣藝,吳連枝的父親吳秀峰就長年在天津打工、做生意,業餘時間還在天津免費傳授八極拳,一時間名震津門。 吳連枝曾經在天津上過兩年學,爺爺去世後就回到孟村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