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認為:銀河系或有數億顆潛在宜居星球

2020-11-19 21CN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根據對美國《天文學雜誌》即將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的最保守解釋,我們的銀河系至少約有3億顆潛在宜居星球。這其中有些系外行星甚至可能是我們的星際鄰居,至少有4顆距離太陽可能不到30光年,離我們最近的可能至多20光年。而這些數字只是依據了最保守的估計,即7%的類日恆星擁有這樣的星球。按照50%的平均預期比例,這樣的星球還會更多。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1月6日報導,這項研究可幫助我們了解這些行星有多大可能性具備能支持生命存在的元素。這是天體生物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專門研究生命的起源和宇宙的未來。

  報導稱,論文作者都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他們曾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合作者一起執行克卜勒任務。2018年,克卜勒的燃料耗盡,NASA宣布其退役。這臺太空望遠鏡的9年觀測顯示,銀河系中有數十億顆行星——行星多於恆星。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論文第一作者史蒂夫·布賴森說:「克卜勒望遠鏡已經告訴我們那裡有數十億顆行星,而現在我們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巖質宜居行星。雖然這一結果還遠非定論,而且行星表面有水只是支持生命存在的眾多因素之一,但我們如此有把握地精準計算出這些星球竟然有這麼多,這使人感到非常興奮。」

  據報導,為了計算發生率,研究團隊探究了半徑是地球半徑一半至1.5倍的系外行星,再將範圍縮小到最有可能是巖質的行星。他們還重點關注年齡和溫度與太陽相似的恆星。

  報導指出,這樣的恆星數不勝數,每一顆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性,影響著其軌道上的巖質行星能否支持存在液態水。一定程度上正是由於這些複雜因素,很難計算出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潛在宜居行星,尤其是在人類最強大望遠鏡也無法探測到這些小行星的情況下。於是,研究團隊另闢蹊徑。

  報導稱,克卜勒望遠鏡的初衷是了解銀河系中有多少潛在宜居星球,最新研究成果在這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此前對這類行星出現頻率的估計忽略了恆星的溫度與恆星發出並被行星吸收的光線類型之間的關係。

  最新分析對這種關係作出解釋,讓人更加全面地了解某個特定星球是否能夠支持存在液態水乃至生命。按照這種方法,研究團隊將克卜勒望遠鏡最終得到的行星信號數據集與歐洲航天局「蓋亞」探測器收集的大量數據相結合。

  論文作者之一、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的科學家拉維·科帕拉普說:「我們一直知道,僅僅根據行星與恆星的物理距離、以它既不太熱也不太冷為標準來定義宜居性讓我們做出了很多想當然的臆斷。『蓋亞』關於恆星的數據使我們能以全新方式探究這些行星及其恆星。」

  報導還稱,基於恆星的通量,也就是一定面積在一定時間內釋放的能量總量,「蓋亞」提供了有關主恆星給予行星的能量數量信息。這樣一來,研究人員就可以在進行分析的時候考慮到銀河系中恆星和太陽系的多樣性。

  科帕拉普說:「恆星各不相同,行星也是。」

  報導指出,雖然其確切影響尚在研究中,但行星的大氣層也關係到行星表面需要多少光照才能存有液態水。利用對大氣層影響的保守估計,研究人員推測發生率約為50%,即大約一半類日恆星擁有表面能夠存在液態水的巖質行星。另一種對宜居區的樂觀定義估計這個發生率約為75%。

相關焦點

  • NASA:銀河系中有3億顆宜居星球,生命很普遍
    上世紀的二十年代末,隨著哈勃利用變星發現了仙女座星系遠在250萬光年以外時,我們才知道宇宙中除了銀河系以外,還存在著大量的獨立星系;這是我們第一次認識到了宇宙的廣闊和龐大, 在這些星系中每一個至少包含著數千億顆恆星,而宇宙中至少包含著20000億個星系;這樣算下來宇宙中的恆星數目就算是保守估計也非常大
  • 天文學家研究發現:銀河系內或存在數億顆宜居行星,地球並非唯一
    當然部分原因是人類的觀測技術以及科技水平限制,可觀測宇宙直徑930億光年,但是人類文明真正能實地探測的甚至出不了太陽系。 其實就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太陽系內八大行星,土星和木星就包含了大量的衛星,加到一起上百顆。有些衛星如土衛六和木衛二,科學家對它們寄予厚望,認為可能存在簡單生命,尤其是木衛二歐羅巴,厚厚的冰層下是深深的液態海洋,或許存在生命。
  • 銀河系中或有3億多顆宜居行星 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
    10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
  • 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已不再完美?
    近日,美德兩國的科學研究人宣布了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他們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適宜居住的星球,他們發現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要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 直徑20萬光年的銀河系,有多少宜居星球?
    種種證據都表明,太陽系目前只有地球存在生命,也只有地球是宜居星球。 但地球並不特殊 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確認仙女座星系位於250萬光年後,人類才知道了除了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外,宇宙中還存在大量獨立於銀河系的星系。
  • 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
    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如果這是真的,這將大大超出我們的認知。但是這個數字,並不是我們看起來那麼簡單。銀河系擁有超過4000億顆恆星,即使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他們也將廣泛分布在銀河系的各個角落,彼此相距甚遠。
  • 銀河系可能遍布類似地球的宜居行星
    銀河系可能遍布類似地球的宜居行星 一項新的研究結果已經公布
  • 科學家稱銀河系至少有10億顆「地球」-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多維度...
    美媒稱,粗略估計,在銀河系中有10億顆地球,即10億顆和地球大小相近、處在宜居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繞著散發金色光芒的恆星運轉的巖石行星。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24日報導,這一估計是由美國航天局(NASA)科學家納塔莉·巴塔利亞作出的。
  • 太陽系並非最宜居的家園?-新華網
    銀河系主要存在三類恆星       鑑於太陽已哺育滋養地球生命近40億年,因此,傳統觀點認為,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是尋找其他潛在宜居星球的主要候選者。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維拉諾瓦大學的愛德華·吉南認為,溫度和亮度比太陽稍低的K型矮星才是真正的「應許之地」,是最適合孕育高級生命的「宜居恆星」。
  • 最新研究表明,銀河系高級文明已經自我毀滅,人類是孤獨存在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的存在?這個問題困擾人類許多年,但隨著現代深空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相信,在整個銀河系中,人類文明是孤獨存在的,並沒有發現其他外星文明。這幾乎是所有科學家,經過研究後得出的共識。
  • 銀河系或充滿已毀滅的文明,類似悲劇或發生在地球
    就算有一些潛在的高級外星文明還沒法實現星際飛行造訪地球,但是他們可能已經向宇宙發出一些無線電信號。既然存在這樣的可能性,那為什麼我們到現在都還沒找到他們的蛛絲馬跡呢?也是因為我們至今都還沒找到外星文明的蛛絲馬跡,哪怕連一些來自外星球的人造無線電信號都沒發現,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我們人類可能是唯一的。
  • 【科學家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近日,美德兩國研究人員宣布...
    2020-10-07 23:42:39來源:FX168 【科學家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近日,美德兩國研究人員宣布,在對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條件進行比對後,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了24顆「超宜居」行星。
  • 你以為地球很特別,實際上僅銀河系中有60億個和地球相似的星球
    01地球是為人類專門設計的星球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我們沒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它或許是無限的,也或許它確實像其他人相信的一樣有邊界,我們生活在一顆小小的行星上,這顆行星繞著一顆中年恆星運行,這顆恆星是巨大銀河系旋臂中2000多億顆恆星成員之一,銀河系則是目前宇宙可觀測範圍內數千億個類似星系之一,太陽與大多數恆星不同(一般的恆星比較小),太陽系的行星運行軌道比較圓,軌道間的距離也比大多數行星系統更大,總體來說以其他層面來看,我們居住的地方相當宜人,不太熱也不太冷,腐蝕性化學物質沒有很多,那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會有跟我們相同舒適的環境而孕育出跟我們一樣豐富的生態系呢?
  • 比地球更適合住人,人類發現24顆「宜居」星球,地球將被捨棄?
    地球一直都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愛護地球,保護環境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科學家認為,地球不一定就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其實在太陽系外面還有24顆星球的條件也非常好,而且比地球更適合住人!
  • 生物宜居星球,除了地球外,宇宙中還有其他星球嗎?
    這可能是您未來的生活星球。我們剛剛描述的場景是對Gliese 581g(2010年發現的類似地球的潛在行星)的藝術詮釋,我們可以經過20.5光年的路程才能到達那裡。當然,天文學家還沒有證實它的存在,但這並沒有阻止一些科學家運行計算機模型預測Gliese 581g的氣候和整體可居住性。
  • 克卜勒22b,這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上面是否存在著生命呢
    地球上生機盎然的基礎條件就是地球所處的位置,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中的宜居帶上,所以才能夠為生命的出現和演化提供必要的環境條件。雖然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但在太陽系之中,生命宜居的星球並不在少數,有些只要稍加改造就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旅居地。
  • 僅銀河系就有約60億顆類地球行星
    「我的計算將0.18的上限,類似地球的每G型恆星的行星,」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米歇爾國本,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說,「估計不同種類的行星在不同恆星周圍的共同程度,可以對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理論提供重要的限制,並有助於優化致力於尋找系外行星的未來任務。」
  • 我們能找到第二個宜居星球嗎?
    「苔絲」的主要目標,是在克卜勒發現的基礎上,繼續搜尋太陽系以外的「新世界」,掃描超過20萬顆太陽系附近的明亮恆星,以尋找圍繞它們公轉的行星及其上可能的生命跡象。 今年年初,NASA發布公報說,「苔絲」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相近且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TOI 700 d。
  • 又有2顆宜居星球被發現,有承載生命體的能力,距地僅19光年!
    又有2顆宜居星球被發現,有承載生命體的能力,距地僅19光年!現在科學家們探索地外星球的目的,除了尋找地外資源之外,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尋找其他的可宜居的星球,雖然我們現在在地球上的生活比較安逸,其實地球早就已經不堪重負,傷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