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是日本侵華的大後方。內戰初期,四野獲得蘇聯送的和朝鮮給的日本武器、裝備最多。其他野戰軍裝備遠不如四野,粟裕中後期的裝備主要還是靠奪來的。
三野就是一群遊擊隊,而且一直活動在國軍統治的核心區,受到的「關照」也是最多的,被粟裕帶成這樣已是奇蹟。四野的主要構成是抽調的各軍區的王牌,是我軍的種子部隊為班底加上東北遊擊隊組成的,而且內無論在武器,物質都得到中央重點照顧,外接受蘇聯大力支持,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然而縱觀解放戰爭的確切殲敵數量,四野總計殲滅188萬國軍(不含剿匪戰績),在四大野戰軍及華北解放軍中僅排在第3位,次於三野的245萬人,也不如二野的221萬人。而殲敵數量、殲敵主力更能反應出解放戰爭時期幾大野戰軍的實際戰力、戰績。
林彪與粟裕都是解放軍歷史上最傑出的將領之一,都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作為後輩我們實在很難決出高下,但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我覺得比較好的評價,能比較好地形容這兩人,林彪相當於大投行的操盤手,謹慎,風控做得好,盈利不大,但是資金回撤也小;粟裕相當於平民出身的天才個人投資者,敢冒險,盈利動輒翻幾倍幾十倍,但是資金回撤大,甚至容易爆倉。
所以為什麼四野的裝備、數量都比三野好,但在殲敵數量上不如三野,可以理解為,林彪畢竟身後有蘇聯老大哥託底,穩紮穩打就可以了,沒必要當賭徒,粟裕所在的華東是國民黨主力集中地區,不賭肯定會被蠶食乾淨。
四野所在的東北地域廣闊,作戰的迴旋餘地足夠大,還有一個穩定的後方,而三野所面對的是當面之敵是最強的,國軍五大主力佔了三個,戰場迴旋餘地遠遠不如東北,甚至戰略後方膠東曾一度被佔。
因此,以少打多,以弱勝強,個人覺得粟裕將軍更勝一籌。1946年,老蔣發動內戰,首要目標就是粟裕的華東解放區。這個時候,我方處在防禦期,幾乎沒有誰看好,武器,糧食,醫藥等軍需都嚴重不足。但就是在這種局面,粟裕將軍打神仙仗,硬生生全殲國軍多個全編美式主力軍,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武器,物質,乃至必勝的信念。
論打仗最佩服粟裕!蘇中七戰七捷、魯南戰役、宿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等,這些戰役換個將領試試?像萊蕪、孟良崮、豫東這些戰役可以說只有軍事奇才才能實現。如內戰開始的中原突圍,十萬部隊損失十之七八,根據地全部喪失,關鍵還是沒有傑出的將領統領,只有傳統的多路突圍,雖然搞了皮旅掩護,多數是硬打強衝,毫無奇思妙想,反觀粟裕的蘇中戰役,高招迭出,聲東擊西,忽近忽遠,打得號稱能文能武的李默庵一點脾氣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