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農村「飯場」老照片:還記得當年大樹下吃過百家飯嗎?

2021-01-18 歷史影像集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吃飯」對中國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吃飯文化。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很多農村地區吃飯就不像現在這樣不出門在家吃,而是到了飯點,人們就端起大海碗,盛上飯菜,到村裡的固定場所大家聚在一起吃飯,這個場所就叫「飯場」。

飯場,一般選在開闊乾淨的地方,比如夏天在枝繁葉茂的大樹下,冬天在背風向陽的牆根下,由村民自發形成,一旦形成,飯場的地點就不輕易改變。

上世紀70年代,飯場依然存在於農村很多地區。每到飯點,人們不分男女老少,三五成群,陸陸續續的來到飯場。

找個合適的地兒或站或坐,聚在一起吃飯。那時候雖然物質貧乏,但人們卻沒有什麼私心,都將自己家的好菜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品嘗。

在飯場吃飯,沒有長幼尊卑之分,也沒有正席上的主次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用當時的一句話講就是「吃飯場上無大小」。

在飯場中,不僅是吃飯,還是村民交流感情,傳遞信息的場所。在這裡,談天說地,天南地北什麼都聊,雖然往往有不少是無稽之談

同時這裡也是村民們交流農耕經驗的地方,比如來年的種植如何安排,莊稼長蟲了如何解決等等。可以說吃個飯就相當於是開個會

當然,有的人就算不去飯場,也經常不會待在家裡吃飯,而是端著碗坐在家門口吃飯,偶爾跟路過的村民聊上幾句

有的還邊吃飯邊串門,一餐飯下來,能串好幾家,吃好幾家的菜。而且當年的小孩子基本上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誰家有好吃的,聞著味就去了

相關焦點

  • 1971年中國農村真實老照片:想不到70年代的農村是這樣子
    點擊標題下藍字「魅力老照片」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1971年中國農村歷史老照片:現在我們的經濟越來越發達,社會進步飛快,城鄉差距也在不斷的縮小,有些城裡人甚至喜歡住到農村去,但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村日子特別的貧窮和單調,低矮破舊的房子住著一家人,為了生存奔波勞作,辛苦一年還解決不了一家人的溫飽問題。今天我們分享一組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農村的老照片。
  • 農村最熱鬧的飯場,是很多農民的童年記憶,真是開大會形成的?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就是一到吃飯的時候,村東頭的牆根下或者村西頭的樹蔭下總會有一群村民端著自家的碗,拿著自家的饃,這時候你也能看見各種各樣姿勢的村民邊吃邊聊天。小焦也記著小時候村裡總是一群人圍在一起吃飯聊天的情景,別提多熱鬧了。
  • 老照片:90年代的河南濮陽,還記得當年的大濮陽的樣子嗎?
    這是一組90年代濮陽的老照片,通過這些老照片,帶您去看看曾經的濮陽的樣子。圖為90年代的濮陽街景,有記得這是哪條大街的讀者嗎?90年代的濮陽勝利路天橋。對於很多濮陽人來說,勝利路天橋承載著兒時的記憶,它伴隨著一代濮陽人成長,也見證著濮陽這座城市的發展。90年代的濮陽古街,路一側都是老房子,看上去古樸溫馨,充滿了生活氣息。
  • 外國人拍攝的70年代中國老照片:想不到70年代的人們是這樣子!
    7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對夫妻和一位老大爺翹著二郎腿坐在一條長板凳上。 70年代中國歷史老照片:圖為一個男子推著一輛自行車,自行車後座綁著一個竹筐,他的孩子坐在裡面。在七十年代自行車絕對是一件奢侈品,是當時的「豪車」。
  • 上海七、八、九十年代珍貴的老照片,你還記得嗎?
    不得不說看完上海70-90年代的老照片真心感慨阿拉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70年代的上海外灘▲70年代末的上海裡弄▲靜安區少年宮,你小時候有在這裡上過課嗎?這些年來上海的發展有目共睹就拿浦江兩岸來對比來說v70年代的黃浦江對岸還看不到東方明珠的身影
  • 老照片:70年代的天津,承載著老一代津門人永遠的回憶
    這是一組70年代天津的老照片,跟隨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40多年前的老津門的模樣。圖為70年代的天津老城廂東門附近,德配天地牌坊前的街景。 70年代的天津新開路糧店門前。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一定都記得當年手拿糧票到糧店排隊購糧的情景。
  • 攝影大神分享懷舊攝影集:70年代農村放電影的日子,你還記得嗎?
    對於生活在農村裡的70後來說,定期來村裡放映的電影算是兒時一項最有趣的娛樂活動,放映機、不算很大的幕布、零零散散的小凳子和熱鬧的流動攤販......這些元素構成了70後、80後的童年回憶。
  • 農村70年代吃飯照片 隔著屏幕都覺得香!網友看完淚奔
    其實哪個方便的變化都很大,但是要是說到吃,大家可能感觸更深,以前人們追求的是吃飽,只要能填飽肚子都是美食,但是現在不同了,吃飽已經是最基本的了,大家在追求吃飽的同時,更追求美味和營養。在大城市中,我們能吃到各種美食,各種風味小吃,但是外面的飯雖然好吃,但是我還是覺得農村老媽的飯菜最可口。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感覺,在外面吃得再好,也不如吃上老媽親手做的飯菜。
  • 70年代,農村有些窮人沒吃的,挖點野菜對付也不去捉魚吃,為啥?
    每年的夏季都是吃小龍蝦的季節,很多靠養殖小龍蝦的農民在這個時候也能穩賺一筆。不過對於諸如此類的東西,農村的老人們其實一點也不愛吃,尤其是60和70年代的人,很多看都不看,也很難理解為什麼現在農村有很多在家的小媳婦兒都十分愛吃,甚至還買回來自己做著吃。
  • 70年代大家都沒有電腦手機,是怎麼過的?馬雲:你且看這老照片
    我們大家現在生活的年代,是屬於信息科技的時代。各種智慧型手機電腦,甚至是智慧家居等都出現在我們平常的生活裡面,走在大街上你會發現現在的人們,走著路還玩手機刷著淘寶,坐在飯店裡吃飯的時候,手裡也是離不開手機的。
  • 70、80、90年代:回不去的時光,帶不走的舊夢
    對於70、80、90年代的人來說,童年裡沒有迪士尼,沒有長隆歡樂世界。70 年代·代表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憑票供應的年代,人們搶購的景象有糧票就有吃的,那個年代有公分沒糧票一樣買不到吃的70年代的香菸,你見過幾個?
  • 80年代的雲浮新興縣老照片,你還認識幾張?
    下圖是80年代的南街口。以前能騎著一輛單車上街都是非常有臉的,哈哈。下圖是80年代的沿江路。當時還沒有得到治理。下圖是80年代的皇冠髮廊。來這裡剪過頭髮的朋友請前來報導啦!下圖這個雕塑有誰見過?關於圖中這個景象的故事,有哪些朋友知道?
  • 更樂鎮以前的老照片你見過嗎?更樂鎮八十年代的老照片
    全鎮有兩萬多人,1969年,由於天津鐵廠搬遷到更樂鎮,使這個鎮一樣子富裕了起來,現如今更樂鎮由於發展建設新農村,基本高樓大廈,大部分的房子都拆掉了,以前的原貌,我想在座的各位,應該也都不記得了吧!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一起看看,更樂鎮以前原貌是什麼樣子的?先來看看天津鐵廠,這個是天津鐵廠搬到更樂鎮的總體鳥瞰圖,大家知道這裡是在哪拍攝的嗎?
  • 東北七八十年代農村娃吃過的零食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老了,人生下來覺得是一輩子很長,但是歲月如梭,奔波忙碌一轉眼就已經步入中年。每當靜下心來,百無聊賴之際就會回想起童年時代所經歷的生活。那歷歷在目的畫面仿佛就發生在昨天。零食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司空見慣,商場超市裡是琳琅滿目、花樣繁多、數不勝數。
  • 歷史老照片:70年代的臺灣第一美女,最後一張的女子被人圍觀!
    【歷史老照片:70年代的臺灣第一美女,最後一張的女子被人圍觀!】歷史老照片:1993年中國老照片:圖中女人邊擦皮鞋邊拿大哥大打電話,大哥大當時公開價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買到,黑市售價曾高達5萬元。一般人消費不起。
  • 珍貴老照片,原來70年代的德宏人是這樣勞作...
    珍貴老照片,原來70年代的德宏人是這樣勞作...... 德宏網1直播聚聚聚1德宏百事通1APP德宏吃貨群不知道去哪吃、
  • 曾經八九十年代的泉州晉江你還記得嗎?如今什麼都變了
    下圖是80年代的陳埭街,多麼有年代感的老巷子。讓我倍感親切。下圖是世紀公園。10多歲的時候在五裡工業區的安踏工廠店賣衣服,幾乎每一次休息都會來世紀公園走走。如今世紀公園對面那裡有個普斯特工廠。老家很多人都在這裡工作。下圖是愛國樓。
  • 臺灣老照片:不一樣的五六十年代(下)
    >文章標題前對應數字」即可查看【809】和臺灣人談戀愛是怎樣的體驗【053】臺灣小哥撩妹視頻【272】吃遍這些    某街頭居民,很像現在內地農村鄉鎮街頭面貌。攝於1957-1958年之間,湯姆·瓊斯/攝。
  • 七十年代農村的老照片。圖一女孩仰天一笑。柴火杜家戶戶都會有
    在農村六七年代做飯還是靠著柴火灶做飯的。家家戶戶都會有柴火灶。圖二:這個場景70.80後的都忘不了吧!記得小時候插秧就是通過這種設備進行耕作。大家相互之間幫忙。小編記得小時候插完秧之後就到小溪裡抓魚了。圖三:農村的挑扁擔,在六十年代時那時候還沒有抽水機,也沒有肥料。都是靠這樣的扁擔一次又一次的挑水以及挑人工肥料給農作物。
  • 農村八九十年代的6張老照片,滿滿的年味,如今再也回不去了!
    時光如白駒過隙,曾經年少輕狂的身影,如今在歲月的洗禮下,變得更加的滄桑!生活在農村,近年來,社會經濟不斷的向前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央求父母帶著去走親戚,吃大席,如今早已成了記憶!時下的農村,孩子們再也不會為了此頓好吃的,去數星星盼月亮的去走親戚吃大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