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節目裡,和汪涵搭檔了10年的錢楓吐槽:自己突然有天被涵哥刪除了微信。
汪涵淡定地回道:範冰冰、陳坤我也都刪了。
觀眾驚呆。為什麼?
汪涵說,「朋友圈人數達到一百多時,我就覺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全都刪掉。」
挺驚訝的。
原以為,作為一個主持人,他很需要社交。
他說,其實「這樣的生活非常非常輕鬆,所有時間都是你的,自在得一塌糊塗。你會突然覺得,整個人生都發生了變化。」
現在社交如此便利,人們常常一見面就會互加微信,從此之後再無聯繫。
越社交,越孤獨。
也許擁有的越來越少,才能越來越重要,反而會過得越輕鬆。
社交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心理學有個詞叫「重要他人」,是指一個人在人格形成及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對自己具有重要影響的人。
一個重要他人的理解、容納、承擔,足以改變你整個人生。
所以當朋友圈好友超過100人時,他說,「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這意味著你放在每個人身上的精力只有 1 %。
每增加一個人,我們與重要他人相遇和溝通的時間機會就會更少一點。
很多人花大量精力時間社交,最後只不過是給他們不值得交往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找到你的重要他人,首先要學會選擇捨棄。如同佐佐木典士在《簡單的生活》中寫道:
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雜物而活。
實際上,我們需要的不是「朋友圈」,而是朋友。
人生所有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
客體關係理論認為,關係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人生所有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
23歲前,我的社交生活一團糟。
在學校時,我常常看見遠處走來認識的人,就立刻轉身或繞道。畢業之後就職大公司,和很多人表面關係不錯,卻難交到一個知心朋友。與人交談對我來說曾是件極為痛苦的事。當我求教問題時,有些人敷衍了事。團隊合作時,又只專注於自己的任務。就算交談,多是話不投機。於是我越來越躲避社交。
那時我有一個普遍的誤解是:自己不懂社交,所以難以融入。將近3年時間,我選擇與孤獨為伍,拒絕和很多人接觸。
偶然看到韓國電影《sunny》。
女主人公娜美因為方言濃重,怯於向任何人開口,一直被排擠。當她意外融入學校的小團體「sunny」,遇到同樣特立獨行的六個人,她從每一個人的身上得到認同和力量,開始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在這六個人面前,她可以做真實的自己,釋放不安、憤怒、嫉妒和悲傷。最終,她變回了那個陽光果敢的女孩。
後來,我也按照自己的意願換了工作,遇到了很棒的工作夥伴,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在他們的影響下,我決心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
其實,很多人認為自己社交能力「低下」,只不過是沒有遇到一個真正值得成為朋友的人,以及一個讓我們安心做自己的環境,從而「暫時關閉」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阿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中說,
決心躲避他人,並不意味著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願和他人交往。
這種選擇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因為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做不喜歡的事情,是一種巨大的隱形傷害。
而我們的一生,不過是在尋求連接 —— 與另一個人或群體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連接 。
為什麼現代社交帶不來幸福感?
為什麼加了那麼多人,花很多時間社交,我們還是孤獨?
因為我們把社交的本質理解的太單一了。
羅振宇說,「未來的一切交易都將是社交」。身處一個社交紅利的時代,誰懂得社交,誰就可以賺錢。於是,各種軟體開始打著社交的名義博人眼球。
朋友圈有人曬美食、曬自拍、曬旅遊、曬工作「販賣」自己的社交形象,求得虛假的喜歡、認同和存在感,創造更多的「社交價值」。
用社交來「賺錢」無可厚非,但它卻不能只用來「賺錢」。
社交的本質是內心的連接。
哈佛大學從 1938 年開始用 75 年研究了 724 人,什麼樣的人會活得最幸福?最後發現:擁有良好社交關係的人讓我們最幸福。
「無關人際交往的數量,人際交往的質量影響幸福健康。」
當我們在朋友圈裡面扮演功利的、虛假的自己,社交淪為形象管理或賺錢的工具,就註定只能吸引功利的、虛假的連接,註定和自己的重要他人越來越遠,讓內心走向無盡的空虛和孤獨。
如果我們願意多一點勇氣,用真實的自己跟重要他人連接,彼此理解和接納,我們的孤獨感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緩解,生命力才能延展和爆發。
剔除繁雜,找到你的「重要他人」
什麼樣的人容易找到「重要他人」並建立連接?
存在主義大師歐文·亞隆用一生的時間研究這個問題。他得出的結論是:
要完全與另一個人發生關聯,人必須先跟自己發生關聯。你與自己內在連結的方式,正是你與他人連結的方式。
備受歡迎的日本生活設計師四角大輔告誡年輕人,締造幸福的關鍵在於30歲之前,你能否剔除生命中的繁雜,讓真正的自我清晰起來。
任何時候行動都不算晚,你需要丟掉生活中的附屬品,用更多的時間關注內在。
你需要搞清楚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想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想擁有什麼樣的生活。
像住在瓦爾湖畔的梭羅。他不是厭棄人類關係,也不是徹底隔絕別人,只是希望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用更簡單、安靜和深沉的內心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寧缺毋濫。
由此,你會自然而然靠近吸引你的人,吸引你的事,更容易實現自己的生命目標,並獲得幸福感。
善用朋友圈,找到你的「重要他人」。
這種連接將讓你充分沉浸於生活之中。
面對每一個你喜歡的人,你將更熱切去做一些有意義的改變,創造一個投入、豐富、充滿意義以及自我實現的真實人生。
「妥善管理自己的朋友圈,讓它成為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朋友交流的好地方。」
來源:心理公開課(
責任編輯:劉麗麗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