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資訊】超越iPhone6!看看科幻電影裡的數碼產品

2021-02-14 晉城萬達影城

科幻電影離不開數碼產品

「數碼產品」從不是科幻電影的主題,甚至不是關鍵道具,卻是讓科幻電影「真實」起來的必要條件。

既然是「未來」,那麼電腦、網絡、手機……也會隨時間進化。怎樣描繪未來的數碼產品,就成了科幻電影繞不開的話題。‍於是,各式各樣的數碼產品出現了,它們或許靠譜,或許奇葩,可通常能讓觀眾眼前一亮。而且,它們並不是創作者的負擔——導演和編劇們以此為樂,而且會全力釋放他們的想像力。

《2001太空漫遊》中的平板電腦

1968年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裡有很多靠譜的想像:故事主要發生在一艘宇宙飛船裡,太空人們能和地球上的親人視頻通話,跟電腦助手玩兒西洋棋(聰明的電腦輕鬆地地贏了人類,意味深長)在吃飯時看平板電腦(看起來,和iPad幾乎沒有區別)。

《2001太空漫遊》中的西洋棋遊戲

更有意思的是,電影裡那臺發瘋的電腦HAL,被很多人認為是影射IBM,因為HAL的每個字母,都是IBM的前一個字母。

和黑暗壓抑的《2001太空漫遊》不同,《星際迷航》系列電影色調明亮很多。在1979年的初代《星際迷航》裡,除了視頻通話以外,還有一個叫「傳送器」的逆天設備。它的原理是把人體或物體分解成量子,在另一個位置重新組合。可惜,這個數碼產品裡的「大殺器」,違反了不確定性原理(即不能同時確定量子的位置和動量),是不可能存在的。在後來的《星際迷航》系列中,增加了叫「海森堡補償器」的東西,來彌補這個漏洞。

交互:超越iPhone,隨心所欲的手勢操作

《星際迷航1》中的傳送器

科幻電影裡,最具未來感的,無疑是對交互(Interactive)、UI(User Interface,即用戶界面)的大膽想像。所謂交互,是指人使用「數碼產品」的方式。

賈伯斯:蘋果的3大革命性UI

在現實中的2007年,賈伯斯發布iPhone時,曾談起蘋果公司有3個革命性的UI,分別是滑鼠、Click Wheel(iPod的轉輪,其實不怎麼革命),以及多點觸控(Multi-Touch,就是我們每天用手機的動作)——賈伯斯形容它「像魔法一樣」,第一次展示iPhone滾動列表,以及用手指縮放圖片時,現場爆發出震驚的呼聲和掌聲。也許就在這一刻,科幻電影裡的「未來」變成了現實。

2007年,多點觸控來了!

而在5年前的2002年,史匹柏導演的《少數派報告》裡出現了比iPhone更酷的用戶界面。阿湯哥戴著感應手套,在大屏幕前操作犯罪數據,他可以拖拽數據,並用手勢讓電腦完成數據處理。不過在10多年後,《少數派報告》裡的互動設計看起來有些可笑:手勢操作並不需要特製的手套,而這套系統居然需要插入透明的屏幕,來實現數據傳輸(很low啊)。

《少數派報告》中酷酷的UI

互動設計的重要原則就是簡單。在2010年的《鋼鐵俠2》中,斯塔克的用戶界面非常酷炫,而且簡單:3D界面、手勢操作、語音命令相輔相成,還有比Siri高端一萬多倍的助手幫他處理一些瑣事。在電影中,斯塔克靈光一閃,在他父親留下的1974年斯塔克工業博覽會園區的模型中,發現了製造新元素的秘密,於是把模型掃描、去掉樹木、攤位等次要元素、重新整合後,創造出了新元素的模型。

鋼鐵俠創造新元素,就這麼簡單!

這實際上是一個計算機處理複雜數據的過程,但藉助強大先進的用戶界面,這變得比煎一個雞蛋還簡單,幾分鐘就搞定了。在《鋼鐵俠2》中,斯塔克身染輻射,一度生命垂危,這顯然是影射剛一度生命垂危、剛做了肝移植手術的賈伯斯。其實鋼鐵俠的裝甲,也是一個超級「可穿戴設備」。

iPhone多點觸控的技術影響深遠,手勢操作這一UI也自此成了科幻電影中的「標配」,如《普羅米修斯》。一代國產神片《天機·富春山居圖》中,華仔也目光炯炯地在空中操作著。中國的科幻小說《三體2》描繪的未來世界,觸控技術也應用廣泛,未來的人類隨時隨地觸摸,被戲稱為「點牆的」。

劉德華也在玩觸控

設計:鋼鐵俠的手機有多好看?‍

iPhone的成功,與它無限接近完美的外觀關係密切。同樣,想讓一部科幻電影有感覺,未來感的設計必不可少。而且導演不是工程師,不必思考繁瑣的技術細節,因此,設計也自由多了。

比如《鋼鐵俠2》裡,斯塔克在華盛頓聽證會上掏出一部手機,輕鬆黑進了伺服器,從而贏得了聽證會。他使用的手機雖然只有短短幾個鏡頭,卻非常不一般。

鋼鐵俠用手機控制聽證會

首先,這款手機的屏幕是透明的,只有一個黑框。在現實世界中,只有極少概念手機敢這麼設計——現在技術不成熟,主板、電池該往哪兒擱?其次,手機極為漂亮,沒有多餘的元素,連iPhone的home鍵都省了。而且手機的作業系統也極為漂亮:模仿mac的dock欄,整潔的文件管理,連圖標都非常好看,第一個圖標是鋼鐵俠的頭盔。手機在電影中只是一閃而過,但細節如此到位,可見片方一絲不苟的態度。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機的右上角狀態欄中,最右的圖標是LG——這是品牌植入廣告。

鋼鐵俠高端大氣的手機

2009年的《阿凡達》不僅創造了炫目的潘多拉星球,在數碼產品的細節設計上,也很有感覺。人類基地中的3D全息地圖,男主角的視頻日記等等,讓未來更加可信。

《阿凡達》中的全息地圖

科幻中的設計,與現實也有著密切關聯。2013年上映的《安德的遊戲》中,安德等人用來訓練戰術、查閱資料以及玩遊戲的平板電腦擁有金屬外殼、重力感應,和兩側的拇指按鍵。它既像是加強版的iPad,又類似大號的任天堂Wii U遊戲機。

《安德的遊戲》中神似iPad的平板

在訓練基地的課堂上,安德可以在交互桌面上輸入文字,與同學鬥嘴。而在最終決戰的指揮臺,設計上並無新穎之處,但安德的視野中,卻是人類戰隊與一個星球的波瀾壯闊的場面。

《安德的遊戲》最終戰場

植入:與身體融為一體 佔據你的視網膜‍

Google Glass應該是iPhone後最酷的數碼產品了,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可穿戴設備,發展空間很大。儘管Google Glass還沒有真正發售,但電影已經搶先一步,把原本的框架眼鏡變成了隱形眼鏡,緊貼人們的視網膜。

在《碟中諜4》中,雷納就戴上了隱形眼鏡,只要眨動眼鏡兩次,就能拍照,然後照片會直接列印出來,特工們由此偷天換日。

而在反思媒體與科技的英國科幻劇《黑鏡》中,植入隱形眼鏡的功能更強大,它能實時拍攝下你看到、聽到的一切,因此,記憶不再是模糊的印象和體驗,而是第一人稱視角的影片。影片可以在隱形眼鏡上直接播放,這樣一來,人們可以一次次體驗相同的經歷。「記憶」由此被異化:甚至在夫妻做愛時,他們也沒有看著對方,而是在播放曾經的性愛記憶。

《黑鏡》:將機器植入人體

在2012年翻拍的科幻電影《全面回憶》中,主人公用的手機則植入到了自己的身體裡。在逃亡中,主人公的手掌閃爍,他接電話的方式則是按在玻璃門上——植入的手機自動投影出圖像。這雖然也很酷,但似乎血腥了一點兒。

《全面回憶》中,植入身體的手機

此外,還有更具想像力的東西。2006年金敏的動畫作品《紅辣椒》中,設計了一個漂亮、精巧的小產品,它可以控制人們分享、挖掘夢境。這可以比諾蘭《盜夢空間》中的陳舊機器漂亮多了。

《紅辣椒》中分享夢境的數碼產品

系統:不只是智慧型手機,還有完整的生態!

iPhone不只顛覆了傳統手機,還打造了移動媒介的一整套生態環境,帶給人們全新的生活方式——社交網絡、個性化智能服務、大數據、語音助手等等。在科幻電影中,不只有單純的數碼產品,同樣有相應的「全套服務」。「軟科幻」電影《她》就由此展開幻想——女主人公是一個作業系統。

不同於其他科幻電影,男主和「HER」的互動方式基本是語音,也就是聊天。斯嘉麗·詹森飾演(只用聲音表演)的HER作業系統非常人性化,能聊天、開玩笑、寫歌,還將男主人公多年寫作的信件編輯成了一本書。除了沒有實體,HER能做任何事,還能談戀愛以及……你懂的。影片十分深刻地討論了人的存在,但沒有什麼高端大氣的數碼產品出現。HER大部分時間是在一個普通的手機裡,男主人公帶著HER旅行,HER通過攝像頭觀看外面的世界。

《她》

2012年的日本動畫《心理測量者》也是描繪近未來的作品,其中有全息投影的智能手錶……但這不是重點。《心理測量者》對未來的生態環境做了非常靠譜的描繪:早上一起床,個人助手會介紹天氣、日程的情況,更新家庭環境布置,並建議早飯的熱量、類別,安排機器做飯。出門前,個人助手還會建議衣服搭配,並提供多種方案選擇。當科技足夠智能時,這種積極主動的「推薦」並不難實現,這會使生活變得無比舒適。

《心理測量者》:人工智慧已高度發達

2008年飽含溫情《機器人總動員》(WALL-E)中,同樣有類似的設定。影片中的地球已經成了垃圾場,人類乘坐太空船,在宇宙中過著幸福的生活。他們享受著人工智慧帶來的好處,卻退化成了機器的奴隸,一個個都變成了小胖子。

《WALL-E》裡的胖子人類

加分項:既為電影增色 又是營銷利器‍

既然數碼產品在科幻電影中十分重要,自然也吸引了手機品牌的參與營銷。這個昔日的手機巨人,如今被微軟收購的諾基亞,對電影的品牌植入非常積極。

早在1999年的《黑客帝國》中,諾基亞的老款手機8110就高調出鏡,並且隨著影片大紅特紅。在電影《變形金剛》中,諾基亞的植入就更明顯了。它的熱門機型N93i還客串了一把機器人Frenzy,還硬生生地加了一句「芬蘭的」。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蝙蝠俠:黑暗騎士》裡,諾基亞同樣有植入,不過總算有了點技術含量。弗裡曼大叔把手機改造成了聲吶系統,可以掃描整座建築。後來,這個概念被蝙蝠俠發揚光大,用來監聽整座城市。

《黑客帝國》裡的諾基亞8110

前面提到過的奇葩電影《富春山居圖》中,諾基亞同樣很有技術含量。張靜初(微博)掏出手機,和同伴們碰一碰,就可以監控國寶的安全了——當然,這個功能沒用上,因為導演確實太忙。

《富春山居圖》……

想像力的邊界

回顧科幻電影中的智慧型手機、數碼產品,我們不得不承認,想像力是有邊界的——它永遠都是現實的反射。而且,隨著科技發展,人們想像力的空間似乎在縮小——也許科技發展的速度,正在超越普通人的想像力。

《七龍珠》裡令人出戲的Game Boy

在鳥山明的漫畫大作《七龍珠》中,有大量關於未來媒介的描寫,可是當撒旦先生給魔人布歐遊戲機時,拿出的卻是一個老舊的Game Boy。同樣的,科幻電影對未來的想像,在多年以後看來,總會有些幼稚,但這不妨礙科幻電影的魅力。

結語

科幻電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這些充滿想像力的數碼產品。它們有的依託於現實科技,終將成為現實;有的則是驚豔的狂想——這些想法也許不合時宜,但卻能給人啟發。也許多年以後,我們會發現,這些科幻電影中的未來,早已成為現實。

相關焦點

  • 超越iphone 6 !科幻電影裡的數碼產品
    在當下,3D列印、彎曲屏幕,智能電視、以及智能手錶、手環,Google Glass等產品正在快速融入人們的生活。曾經科幻電影中那些幻想中的數碼產品,正在變為現實。藉此機會,我們盤點了一些科幻電影中的數碼產品,看看和iPhone等產品相比,電影世界的想像力是否更勝一籌;現實與幻想,究竟哪個更精彩。
  • 【iPhone6發布】iTools 凌晨直播蘋果大會
    而iWatch是一款智能手錶產品,目前曝光的信息很少。今晚兔小編與您一同期待蘋果的年度重磅產品發布,請提前收藏以下連結:發布會專題PC端:http://www.itools.cn/zhuanti/iphone6_pc.htm移動端:http://m.itools.cn/help/iphone6_wap.htmiOS8專題
  • 10款代表未來的科技產品,讓我們先睹為快
    我們都熱愛科幻電影,電影中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令人痴迷,其中的小工具更是成為科技行業的風向標,事實上你已經看到平板電腦、曲面屏幕手機
  • 看看《數碼寶貝》中哪些數碼獸可以「數碼合體」進化?
    大家對於《數碼寶貝》中的「合體進化」一定不陌生,稱之為「數碼合體」,和以前的「聯展進化」對比合體能更好的增強力量。而且,讓數碼合體的數碼獸通過組合變成表現為各種各樣姿態的特徵。今天,maomao就帶來「數碼獸合體」進化,最熟悉的大家就是「奧米加獸」還有紅蓮騎士獸」,聽的比較多。
  • 【不得不看】春節輕鬆出行必備數碼產品,你知多少?
    無論你是在回家的路上還是打算說走就走的旅行,總離不開數碼產品的陪伴,出門帶上什麼數碼產品好呢?小王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春節輕鬆出行必備數碼產品。1、移動電源春節期間長途漫漫,無論是相機還是手機,難免會碰到「電量不足」的時候,而移動電源正是出門必備良品。
  • 中澳合拍第一部重工業科幻電影《恐龍人》
    電影《恐龍人》是由常州大衛兄弟影視有限公司與澳大利亞金色光輝影業GOLDENLIGHTFILMPTY.LTD.聯合開發的重工業科幻電影。以往的好萊塢侏羅紀系列電影中,只是將恐龍走了一個獵奇概念,並沒有進行延伸挖掘,而電影《恐龍人》在這一領域進行了深度開發,開發出恐龍人科幻電影生態,重新賦予了侏羅紀新的科幻邏輯,將侏羅紀概念的創意推向了一個嶄新領域,超越了好萊塢現有的關於侏羅紀體裁的創意,打造了一個新的宇宙概念——侏羅紀宇宙,電影《恐龍人》從創意到故事結構與迪士尼的宇宙英雄系列電影具備同樣的優勢。
  • 科幻電影創意研究系列之二《後人類倫理》
    之所以喪失方向感,也許是因為電影太迷人了。從廈門第四中心小學升到雙十中學,因為家中住房太狹窄,成了住校生,最唯享的安排是晚上熄燈後拿著手電筒自個在被窩裡欣賞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上高校就讀之後,廈門大學建南大禮堂是周末共享電影的好去處。不過,若要看科幻小說,還是得到廈門少兒圖書館去,那兒的館藏比較豐富。
  • 2017年度廢柴合集:外媒選出最差數碼產品
    首先是時間問題,在S8和S8 Plus推出後的三個月裡,Bixby甚至還沒有上線;上線之後效果也不好,在癮科技的高級編輯Devindra Hardawar說,它回答簡單的命令也需要很長時間,有時重複相同的命令會有完全不同的回覆。  Bixby有很大的潛力,但必須等到2018年才能有所改善。
  • 可能是今年最好看科幻電影!《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9月2日燃爆宇宙!預售開啟!
    華麗刺激視聽場面引爆大銀幕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是《星際迷航》系列電影第三部,該片講述了企業號的船員們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探索之旅,卻在途中滯留異星,遭遇了當地種族的追殺的故事經典科幻系列周年之際強勢回歸      《星際迷航》作為最經典、最受歡迎的科幻影視作品系列之一,至今已走過半個世紀。今年正是《星際迷航》影視系列的50周年紀念。
  • 【巨幕首映·預售開啟】《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才是今年最好的科幻電影
    而這部《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讓我們在片中看到了原初系列的感受,探索的主題、對待萬物人文的精神,同盟之下的協作以及進取號的團隊友誼,同時又兼顧次時代科幻電影的視覺衝擊,林詣彬對動作場面的駕馭,頂級的視覺效果,快節奏的故事推進,這些都是當代科幻電影的一貫作風。
  • 數碼博主最近都買了什麼數碼產品?最後一款最有意思
    3、當貝投影 電影院的開放遲遲沒有訊息,所以搞個家庭影院才是長久之計,一些本來就有投影儀的數碼博主,現在已經在投影上看了今年新上映的兩部電影
  • 遊走在科幻與現實之間,探索科幻電影裡真實的科學影蹤
    在宇宙和星空的尺度上,科幻與現實在不停地丈量。而人類正是拿著一把自己的尺子,抬頭仰望著星空,低頭思索著宇宙。時間、空間、精神、物質、能源、科技,在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裡,不斷的交織。短暫與永恆、相對與絕對、禁錮與超越,永無止境;而科幻與現實,交匯成未來。21世紀以來,科技飛速發展,各種新技、新應用層出不窮。
  • 在香港買數碼產品,四大連鎖店鋪介紹
    上世紀80年代,豐澤就已經被李嘉誠旗下公司收購,發展歷史超過40年,公認的香港最大規模電子、電器產品連鎖店,旗下品牌分為「豐澤世界」、「豐澤視聽無限」及「豐澤數碼」,分別經營不同類的產品,近百家連鎖店遍布全港,在澳門、臺灣也有分店。在香港,豐澤的市民認可度相當高,可以說是優質的代表,獲得多種榮譽與獎項。
  • 請你免費看電影了!《星際迷航3 超越星辰》宇宙那麼大,一起去看看!
    》是《星際迷航》系列電影第三部,該片講述了企業號的船員們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探索之旅,卻在途中滯留異星,遭遇了當地種族的追殺的故事 ;頂級的視覺效果,快節奏的故事推進,帶你走進宇宙神奇世界,開啟奇幻冒險之旅!
  • 數碼產品消費方興未艾
    在居民消費中佔據重要位置,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大件」  數碼產品消費方興未艾(消費視窗·消費回升看「大件」③)  核心閱讀  平板電腦、智能數字音視頻播放器等各類數碼產品,正越來越受到城鄉居民歡迎。特別是「雲生活」讓人們對數碼產品有了更多需求,加上5G技術、智能化新產品、新型分期消費模式等的出現,讓數碼產品消費熱潮湧動。
  • 為啥科幻電影裡按鈕成堆的駕駛艙這麼好看?
    在 70 年代初,電子產品剛剛略有普及,普通人也開始追求科技產品,將電子系統搬進駕駛艙的想法自然而然就這麼產生了。於是我們的車裡有了收音機、空調、磁帶播放機、光碟機。。。科技手段是人類讓產品「 功能豐富 」的最優解。
  • 這些科幻電影裡曾經展現的高科技已實現,科幻電影裡的未來世界!
    《大都會》(1927) - 影像通話 這部電影是以2026年為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但實際上2006年我們就實現了影像通話技術,這比當時人類能夠想像的早20年.....2.《2001太空漫遊》 (1968) - 掌上筆記本3.《銀翼殺手》(1982) - 城市電光顯示屏幕 電影中的時間背景是2019年,而我們的城市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這種電光現實屏幕.....
  • 去香港買數碼產品,四大連鎖店必看指南!
    上世紀80年代,豐澤就已經被李嘉誠旗下公司收購,發展歷史超過40年,公認的香港最大規模電子、電器產品連鎖店,旗下品牌分為「豐澤世界」、「豐澤視聽無限」及「豐澤數碼」,分別經營不同類的產品,近百家連鎖店遍布全港,在澳門、臺灣也有分店。在香港,豐澤的市民認可度相當高,可以說是優質的代表,獲得多種榮譽與獎項。
  • 科幻電影裡的機器人餐廳,它真的來了!
    科幻題材的電影裡,經常會出現機器人的元素。 無人駕駛、搶災救災機器人、老人與孩子的智能伴侶,甚至會有機器人醫生,問診開藥做手術。 對機器人的想像,反映了人們的一種設想: 人類相信,未來的世界,一定是人工智慧化的世界。
  • 《星際穿越》電影重新上線,一個超越現實的科幻電影
    《星際穿越》應該算得上是一部科幻冒險電影,由影帝馬修·麥康納和安妮·海瑟薇主演,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場跨越空間的愛,拯救地球、高維空間、時空扭曲、穿越黑洞,這些超現實的故事引起了小編無數的遐想,情節有趣,跌宕起伏,現在這部電影已定檔8月2日中國內地重映,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