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小時候就愛看電影,也愛看科幻小說。從鐵觀音的故鄉來到廈門求學,最難忘的事情之一是頭次進思明電影院。看什麼片子早就忘了,看完出來迷路差點回不了家倒是刻骨銘心。之所以喪失方向感,也許是因為電影太迷人了。從廈門第四中心小學升到雙十中學,因為家中住房太狹窄,成了住校生,最唯享的安排是晚上熄燈後拿著手電筒自個在被窩裡欣賞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上高校就讀之後,廈門大學建南大禮堂是周末共享電影的好去處。不過,若要看科幻小說,還是得到廈門少兒圖書館去,那兒的館藏比較豐富。
我寫過一些論科幻的文章,第一篇是《科幻作品中的超時間旅行》(《書屋》1998年第3期)。至於論電影的文章,第一篇是《電影:從西洋鏡到理念》(《福建藝術》2001年第1期)。2010年,我在本校學報第5期發表題為「泛電影」的論文,主張將電影的範圍擴大到視頻藝術、視頻遊戲與虛擬實境。2016年以來,陸續發表了30餘篇有關科幻影視的論文。在所出版的著作中,《電子藝術學》(科學出版社,1999)主要論述「諸電合一」(電影、廣播、電視和數碼媒體的融合),《數碼戲劇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聚焦於影視、電玩與智能偶戲的關係,《泛動畫百家創意》(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新媒體與泛動畫產業的文化思考》(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則以動畫電影和新媒體動畫為主要對象。所著《西方數碼藝術理論史》(2011,六卷本)第五卷以數碼影視為主要內容。該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規劃重點項目最終成果,獲得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數碼藝術潛學科群研究》(2014,三卷本)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最終成果,包含了有關數碼影視學的專節。此外,先後主編《動畫與軟實力》叢書(4種,2010-2012)、《新媒體藝術研究博士論叢》(6種,2017,其中3種為電影專論)。
本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電影評論,而是後人類語境下電影創意巡禮。作為其前導,拙作《位置敘事學:移動互聯時代的藝術創意》(三卷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年版)重在從創意由來闡述敘事常規。相比之下,本書重在從敘事實例提煉創意亮點。它將自然定位、社會定位和心理定位當成科幻電影創意的基本坐標,將後人類語境下的各種社會關係當成科幻電影倫理闡釋的依據,將科幻電影敘事傾向所蘊含的倫理觀當成研究重點。
科幻電影林林總總,所構想的人物和情節紛繁複雜。儘管如此,如果我們注意到這些影片都是作為媒體而發揮作用的話,便可以引入筆者所提出的傳播九要素原理對它們所傳達的信息加以分析。根據這一原理,現實傳播情境可以區分為三個層面,即以人為主的社會層面、以物為主的產品層面、以人-物關係為主的運營層面。本書引入以上分層方法,將科幻電影情境理解為人類社會因為科技發展所可能發生的變動,從如下3個層面、9個類別、27種角度加以闡述:
社會層面的變動。一是改造自然生命,包括利用基因工程獲得超能力、造就變種人,利用信息科技轉變身體形態,造就電子人,設法提高其他動物的智能水平,造就類智人,等等。二是創造新的生命,包括利用生化技術實現人造人、利用複製技術製造幾可亂真的複製人、將生命特徵賦予機械工具而打造機器人,等等。三是尋找新的生命,包括與其他星球上的生物(外星土著)取得聯繫,接待前來地球的異星生命(外星來客),策劃與實施在不同天體之間的遷徙(星際移民),等等。
產品層面的變動。一是加速工具更新(物質產品)。包括通過個性化定製引領製造業、發明新機器,以大規模精準打擊為目標引領武器開發與生產,瞄準一體化流動需求引領基礎設施建設,等等。二是算法玩轉心理(精神產品)。包括藉助高新科技破解思維奧秘(認知),使跨物種之戀成為常態(情感),在心理控制與思想自由之間展開更強有力的博弈(意志),等等。三是深化平臺變革(媒體產品),包括實現跨文化無障礙交流(語言),依靠數據分析技術進行精確信息生產與投送(電視),通過物聯網進入「萬物皆媒」時代(新媒體),等等。
運營層面的變動。一是實施泛化策略,包括讓萬物通靈性(泛智能化),在娛樂中謀生(泛遊戲化),使自我可設計(泛記憶化),等等。二是拓展生存環境,包括通過身形變換進入未知世界(空間探險),發現溝通不同時段的埠(時間旅行),探索往返異度世界的可能性(平行宇宙),等等。三是爭取永續發展,包括經歷浩劫而重生(末日),實現共存共贏(生態),建設人類共同體(世界),等等。
本書的論題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規劃立項,即「科幻電影創意倫理研究」(編號18BC049)。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朱菁院長、李曉紅副院長對本書的出版予以大力支持。謹致謝意。
從本質上說,科幻電影創意是從科技發展角度對人類生存可能性(特別是未來狀況)的展望與思考。至於對科幻電影創意的倫理評價,則是從一定價值觀出發對相關作品思想傾向的反思。由於所涉及的影片眾多,信息處理不易,分析難免失當,期待讀者批評指正。
黃鳴奮於廈大海濱東區
目錄
緒論
一、新媒體與科幻電影的發展
二、科幻電影創意中的倫理問題
三、科技與倫理的博弈與融合
四、關於本書
第一篇生命:科幻電影創意的社會層面
第一章自然生命的倫理考察
第一節變種人的倫理考察
一、變種人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變種人敘事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變種人敘事所表達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電子人的倫理考察
一、電子人描寫所依據的倫理觀念
二、電子人敘事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電子人敘事所表達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類智人的倫理考察
一、人獸混淆與正義的族類定位
二、人獸衝突與正義的原則定位
三、人獸共生與正義的領域定位
第二章人造生命的倫理考察
第一節生化人的倫理考察
一、生化人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生化人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生化人敘事所表達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複製人的倫理考察
一、複製人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複製人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複製人敘事所表達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機器人的倫理考察
一、機器人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機器人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機器人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章外星生命的倫理考察
第一節外星土著的倫理考察
一、外星土著描寫所依託的倫理定位
二、外星土著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外星土著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外星來客的倫理考察
一、外星來客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外星來客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外星來客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星際移民的倫理考察
一、星際移民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星際移民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星際移民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篇衍化:科幻電影創意的產品層面
第一章科幻電影創意與工具倫理
第一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機器倫理
一、機器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機器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機器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武器倫理
一、武器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武器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武器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科幻電影創意與網絡倫理
一、千載悖論:網絡的自然定位
二、聚變潛能:網絡的社會定位
三、縈懷迷思:網絡的心理定位
第二章科幻電影創意與心態倫理
第一節科幻電影創意與認知倫理
一、感知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思維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想像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情感倫理
一、情感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情感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情感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意志倫理
一、意志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意志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意志敘事所表現的倫理觀念
第三章科幻電影創意與媒體倫理
第一節科幻電影創意與語言倫理
一、語言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語言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語言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科幻電影創意與電視倫理
一、電視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電視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電視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新媒體倫理
一、新媒體開拓進取的途徑
二、新媒體大顯身手的領域
三、新媒體走火入魔的可能
第三篇場景:科幻電影創意的運營層面
第一章科幻電影創意與策略倫理
第一節熱點追蹤:科幻電影創意與人工智慧倫理
一、多態化:拓展人類智能的創意
二、多質化:培養智能生物的創意
三、多源化:探索域外智能的創意
第二節娛樂題旨:科幻電影創意與遊戲倫理
一、社會層面:多元共生的憂思
二、產品層面:賦魅效果的揭示
三、運營層面:混合現實的構想
第三節以人為本:科幻電影創意與記憶倫理
一、人為進化想像:自然生命與記憶
二、人工賦靈想像:人造生命與記憶
三、異域互動想像:外星生命與記憶
第二章科幻電影創意與環境倫理
第一節科幻電影創意與空間探險倫理
一、空間探險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空間探險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空間探險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時間旅行倫理
一、時間旅行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時間旅行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時間旅行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科幻電影創意與平行世界倫理
一、彼此之間:平行世界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分合之變:平行世界敘事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你我之思:平行世界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章科幻電影創意與發展倫理
第一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末日倫理
一、世界末日定位的倫理依據
二、世界末日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世界末日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科幻電影創意與生態倫理
一、生態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生態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生態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科幻電影創意與世界倫理
一、角色:從中國人到世界公民
二、場景:從中國元素到世界奇觀
三、態勢:從中國立場到世界政治
餘論:位置敘事視野下的《流浪地球》
一、科學性與《流浪地球》的創意層系
二、幻想性與《流浪地球》的創意尺度
三、民族性與《流浪地球》的創意取向
附錄:科幻影視例析
一、美劇《西部世界》對交互性娛樂的前瞻
二、美劇《西部世界》與位置敘事倫理
後記
黃鳴奮」科幻電影創意研究「系列(中國電影出版社),已交稿三部:
《危機敘事》(55萬字,2019,已出版)
《後人類倫理》(85萬字,2019,已出版)
《黑鏡定位》(約55萬字,預定202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