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創意研究系列之二《後人類倫理》

2021-02-18 廈門遊於藝

                             後記

小時候就愛看電影,也愛看科幻小說。從鐵觀音的故鄉來到廈門求學,最難忘的事情之一是頭次進思明電影院。看什麼片子早就忘了,看完出來迷路差點回不了家倒是刻骨銘心。之所以喪失方向感,也許是因為電影太迷人了。從廈門第四中心小學升到雙十中學,因為家中住房太狹窄,成了住校生,最唯享的安排是晚上熄燈後拿著手電筒自個在被窩裡欣賞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上高校就讀之後,廈門大學建南大禮堂是周末共享電影的好去處。不過,若要看科幻小說,還是得到廈門少兒圖書館去,那兒的館藏比較豐富。

我寫過一些論科幻的文章,第一篇是《科幻作品中的超時間旅行》(《書屋》1998年第3期)。至於論電影的文章,第一篇是《電影:從西洋鏡到理念》(《福建藝術》2001年第1期)。2010年,我在本校學報第5期發表題為「泛電影」的論文,主張將電影的範圍擴大到視頻藝術、視頻遊戲與虛擬實境。2016年以來,陸續發表了30餘篇有關科幻影視的論文。在所出版的著作中,《電子藝術學》(科學出版社,1999)主要論述「諸電合一」(電影、廣播、電視和數碼媒體的融合),《數碼戲劇學》(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聚焦於影視、電玩與智能偶戲的關係,《泛動畫百家創意》(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新媒體與泛動畫產業的文化思考》(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則以動畫電影和新媒體動畫為主要對象。所著《西方數碼藝術理論史》(2011,六卷本)第五卷以數碼影視為主要內容。該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規劃重點項目最終成果,獲得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數碼藝術潛學科群研究》(2014,三卷本)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最終成果,包含了有關數碼影視學的專節。此外,先後主編《動畫與軟實力》叢書(4種,2010-2012)、《新媒體藝術研究博士論叢》(6種,2017,其中3種為電影專論)。

本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電影評論,而是後人類語境下電影創意巡禮。作為其前導,拙作《位置敘事學:移動互聯時代的藝術創意》(三卷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年版)重在從創意由來闡述敘事常規。相比之下,本書重在從敘事實例提煉創意亮點。它將自然定位、社會定位和心理定位當成科幻電影創意的基本坐標,將後人類語境下的各種社會關係當成科幻電影倫理闡釋的依據,將科幻電影敘事傾向所蘊含的倫理觀當成研究重點。

科幻電影林林總總,所構想的人物和情節紛繁複雜。儘管如此,如果我們注意到這些影片都是作為媒體而發揮作用的話,便可以引入筆者所提出的傳播九要素原理對它們所傳達的信息加以分析。根據這一原理,現實傳播情境可以區分為三個層面,即以人為主的社會層面、以物為主的產品層面、以人-物關係為主的運營層面。本書引入以上分層方法,將科幻電影情境理解為人類社會因為科技發展所可能發生的變動,從如下3個層面、9個類別、27種角度加以闡述:

社會層面的變動。一是改造自然生命,包括利用基因工程獲得超能力、造就變種人,利用信息科技轉變身體形態,造就電子人,設法提高其他動物的智能水平,造就類智人,等等。二是創造新的生命,包括利用生化技術實現人造人、利用複製技術製造幾可亂真的複製人、將生命特徵賦予機械工具而打造機器人,等等。三是尋找新的生命,包括與其他星球上的生物(外星土著)取得聯繫,接待前來地球的異星生命(外星來客),策劃與實施在不同天體之間的遷徙(星際移民),等等。

產品層面的變動。一是加速工具更新(物質產品)。包括通過個性化定製引領製造業、發明新機器,以大規模精準打擊為目標引領武器開發與生產,瞄準一體化流動需求引領基礎設施建設,等等。二是算法玩轉心理(精神產品)。包括藉助高新科技破解思維奧秘(認知),使跨物種之戀成為常態(情感),在心理控制與思想自由之間展開更強有力的博弈(意志),等等。三是深化平臺變革(媒體產品),包括實現跨文化無障礙交流(語言),依靠數據分析技術進行精確信息生產與投送(電視),通過物聯網進入「萬物皆媒」時代(新媒體),等等。

運營層面的變動。一是實施泛化策略,包括讓萬物通靈性(泛智能化),在娛樂中謀生(泛遊戲化),使自我可設計(泛記憶化),等等。二是拓展生存環境,包括通過身形變換進入未知世界(空間探險),發現溝通不同時段的埠(時間旅行),探索往返異度世界的可能性(平行宇宙),等等。三是爭取永續發展,包括經歷浩劫而重生(末日),實現共存共贏(生態),建設人類共同體(世界),等等。

本書的論題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規劃立項,即「科幻電影創意倫理研究」(編號18BC049)。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朱菁院長、李曉紅副院長對本書的出版予以大力支持。謹致謝意。

從本質上說,科幻電影創意是從科技發展角度對人類生存可能性(特別是未來狀況)的展望與思考。至於對科幻電影創意的倫理評價,則是從一定價值觀出發對相關作品思想傾向的反思。由於所涉及的影片眾多,信息處理不易,分析難免失當,期待讀者批評指正。

 

                                      黃鳴奮於廈大海濱東區

目錄

緒論

一、新媒體與科幻電影的發展

二、科幻電影創意中的倫理問題

三、科技與倫理的博弈與融合

四、關於本書

第一篇生命:科幻電影創意的社會層面

第一章自然生命的倫理考察

第一節變種人的倫理考察

一、變種人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變種人敘事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變種人敘事所表達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電子人的倫理考察

一、電子人描寫所依據的倫理觀念

二、電子人敘事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電子人敘事所表達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類智人的倫理考察

一、人獸混淆與正義的族類定位

二、人獸衝突與正義的原則定位

三、人獸共生與正義的領域定位

第二章人造生命的倫理考察

第一節生化人的倫理考察

一、生化人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生化人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生化人敘事所表達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複製人的倫理考察

一、複製人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複製人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複製人敘事所表達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機器人的倫理考察

一、機器人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機器人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機器人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章外星生命的倫理考察

第一節外星土著的倫理考察

一、外星土著描寫所依託的倫理定位

二、外星土著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外星土著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外星來客的倫理考察

一、外星來客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外星來客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外星來客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星際移民的倫理考察

一、星際移民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星際移民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星際移民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篇衍化:科幻電影創意的產品層面

第一章科幻電影創意與工具倫理

第一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機器倫理

一、機器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機器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機器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武器倫理

一、武器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武器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武器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科幻電影創意與網絡倫理

一、千載悖論:網絡的自然定位

二、聚變潛能:網絡的社會定位

三、縈懷迷思:網絡的心理定位

第二章科幻電影創意與心態倫理

第一節科幻電影創意與認知倫理

一、感知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思維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想像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情感倫理

一、情感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情感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情感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意志倫理

一、意志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意志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意志敘事所表現的倫理觀念

第三章科幻電影創意與媒體倫理

第一節科幻電影創意與語言倫理

一、語言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語言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語言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科幻電影創意與電視倫理

一、電視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電視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電視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新媒體倫理

一、新媒體開拓進取的途徑

二、新媒體大顯身手的領域

三、新媒體走火入魔的可能

第三篇場景:科幻電影創意的運營層面

第一章科幻電影創意與策略倫理

第一節熱點追蹤:科幻電影創意與人工智慧倫理

一、多態化:拓展人類智能的創意

二、多質化:培養智能生物的創意

三、多源化:探索域外智能的創意

第二節娛樂題旨:科幻電影創意與遊戲倫理

一、社會層面:多元共生的憂思

二、產品層面:賦魅效果的揭示

三、運營層面:混合現實的構想

第三節以人為本:科幻電影創意與記憶倫理

一、人為進化想像:自然生命與記憶

二、人工賦靈想像:人造生命與記憶

三、異域互動想像:外星生命與記憶

第二章科幻電影創意與環境倫理

第一節科幻電影創意與空間探險倫理

一、空間探險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空間探險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空間探險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時間旅行倫理

一、時間旅行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時間旅行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時間旅行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科幻電影創意與平行世界倫理

一、彼此之間:平行世界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分合之變:平行世界敘事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你我之思:平行世界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章科幻電影創意與發展倫理

第一節科幻電影創意與末日倫理

一、世界末日定位的倫理依據

二、世界末日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世界末日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二節科幻電影創意與生態倫理

一、生態描寫所依據的倫理定位

二、生態創意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三、生態敘事所蘊含的倫理觀念

第三節科幻電影創意與世界倫理

一、角色:從中國人到世界公民

二、場景:從中國元素到世界奇觀

三、態勢:從中國立場到世界政治

餘論:位置敘事視野下的《流浪地球》

一、科學性與《流浪地球》的創意層系

二、幻想性與《流浪地球》的創意尺度

三、民族性與《流浪地球》的創意取向

附錄:科幻影視例析

一、美劇《西部世界》對交互性娛樂的前瞻

二、美劇《西部世界》與位置敘事倫理

後記



黃鳴奮」科幻電影創意研究「系列(中國電影出版社),已交稿三部:

《危機敘事》(55萬字,2019,已出版)

《後人類倫理》(85萬字,2019,已出版)

《黑鏡定位》(約55萬字,預定2020年出版)

相關焦點

  • 倫理:科幻電影中的後機器時代
    這裡所說的「機器創意」不是指拍攝、剪輯、存貯與放映科幻電影所需要的各種設備而言,也不是指引入人工智慧自動寫作科幻電影腳本,而是指與作為具體影片情節組成部分的機器有關的創意。(一)機器與機器的關係這類關係從自然定位延伸而來。從進化的角度看,自然機器是作為實體的人造機器得以問世的前提。從思維的角度看,人造機器卻是作為觀念的自然機器得以萌生的條件。
  • 12部技術倫理科幻電影,絕對看點滿滿!
    人工基因編輯、預測性警務、面部識別、保姆篩選、社交媒體數據隱私、以及其他涉及AI的應用——這些應用和很多其它方面的技術創新正在向人們提出複雜的社會與倫理問題,然而人們卻束手無策。技術創新者、企業、消費者等該如何著手解決這些問題呢?答案可能出人意料,但看科幻電影的確是個可行的辦法。人們普遍認為,科幻電影有點「偽科學」。
  • 科幻電影:情感敘事所涉及的倫理關係
    上述三類情感中,對人情感在倫理研究中處于格外重要的地位。基於上述認識,對科幻電影有關情感的創意至少可以從下述三種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即人類之間的情感關係、人類與異類之間的情感關係,以及異類之間的情感關係。情感還可以根據內心體驗或主體性區分為痛苦與歡樂、怨恨與感激等多種類型,我國古代所謂「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便是一種有影響的學說。
  • 欲望、理性與真實: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慧倫理問題
    關鍵詞:科幻電影;人工智慧;倫理問題 人工智慧技術話題近五年來廣泛活躍在社會不同領域,它越出科技圈,正在真實且快速地滲入普通中國人生活中,並引起了人們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簡稱AI)的多方面探討。科幻電影通常是大眾接觸和了解AI的最便利途徑,這裡也是許多專家對AI展開天才預測和想像的前沿地帶。
  • 《隱形人》一部集科幻,愛情,倫理於一體的電影,值得你觀看!
    《隱形人》一部集科幻,愛情,倫理於一體的電影,值得你觀看!看到這個電影名字,會讓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影片《透明人》。原來這位光學專家早已經發明出來了「隱身衣」,而他已經開始潛入了她的生活……看完電影真的很刺激,趕緊查了下導演,果不其然,就是那個和溫子仁經常合作的雷?沃納爾,什麼《電鋸驚魂》系列、《潛伏》系列、《海王》都是他曾經和溫子仁合作的影片……也難怪電影看著有點《潛伏》的風格。
  • 黃鳴奮 | 從科幻電影創意看視覺文化的演變及底線
    視覺是人類把握世界的重要渠道,視覺文化就是在人們通過各種視覺文本把握世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如果說電影作為活動圖像是最生動的視覺文本的話,那麼,科幻電影則是最富於想像力的視覺文本之一。不僅如此,科幻電影還包含了對視覺文化本身的反思、審視和瞻望。從科幻電影相關描寫來考察視覺文化,可以說是一種新方法,它從特殊的角度揭示了視覺文化的演變與底線。人類的視覺是一個歷史範疇。
  • 【大家·重磅】當代華語導演研究系列論文之十一 喬慧:論周顯揚「父親三部曲」的倫理美學重建
    編者註:近日,「大家談影視」將編發一組當代華語導演研究系列論文。該論文作者均為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專業各級研究生,也是山藝劉強副教授開設的電影學研究方向專業核心課《電影導演專題研究》的教學成果集中展示。該課程在講授和研究對象上多以華語導演為主,且新生代導演佔據了較大比重。
  • 我國科幻電影:優選之作(2017-2018)
    (下文標題加星號的影片為2018年首映,其他影片是2017年首映) 一、優選之作2017和2018年出品的中國科幻電影中,有四部最具代表性:一是點擊率最高的《逆時營救》,二是學術界反響最大的《記憶大師》,三是國際獎項最多的《孤島終結》,四是愛奇藝網站打分最高的《機器之血》。
  •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複製人》,這就是人類長生不死的方法?
    《複製人》這部電影上映於2018年11月,講述了一個科學家復活了車禍死去的家人的故事,備受期待的這部電影口碑卻不佳,主要是劇情太過狗血,不過其中的科幻設定卻讓人深思,也許人類不久的將來就可能會實現這樣的長生不死。
  • 美國科幻電影中的基因編輯
    近來,對人類的基因編輯成為輿論熱點,其中蘊含的倫理問題是關注中心。人們關心的問題包括基因編輯給當事人帶來的健康危險和認同危機,給社會帶來的公平問題,以及給整個人類基因庫帶來的潛在危險,等等。有人驚呼科幻情節就要成為現實,後人類時代即將到來。的確,對於基因編輯帶來的倫理挑戰,已經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和文學作品進行了探討。
  • 十大末日科幻電影,看美國電影是如何作死人類的
    末日討論是科幻電影常用的命題,網友經常調侃中美電影的區別在於中國沒未來,美國沒過去。意思是說中國想拍科幻片卻一直拍不好,美國想拍歷史片,講的都是別的國家的歷史。其實有時候,美國的科幻片也沒有未來,因為他們會拉著人類共赴末日。下面就為大家列舉十個美國電影作死人類的末日科幻片。
  • 深觀察|從《流浪地球》看科幻電影的「硬核」在哪
    《流浪地球》劇照《流浪地球》上映後,好評和差評形成尖銳對立。無論是從科技角度,還是價值觀,抑或是專業編導,以及演員的表演和人設,都陷入了褒貶不一的評論混戰。本文無意介入這些爭議,僅談論科幻作品(小說、電影)的存在意義或者科幻作品刷存在感的理由。
  • 《機械姬》:一部反人類的科幻電影神作 獨家
    《機械姬》海報【二】、「反人類」,更反「機器人」定律這樣「反人類」的電影,怎麼可能沒有寂寞的票房呢?以偉大的計算機之父圖靈命名的「圖靈測試」是這樣的:人類與計算機進行交互的時候,如果人類並不知道他們在與一臺計算機進行交互,測試就通過了。通過即說明,計算機有人工智慧。《機械姬》中的「圖靈測試」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主線。圖靈測試的地點設在夏娃「出生」後一直居住的密室中,密室中另有一個玻璃小屋,將測試者與夏娃隔開。
  • 80年代最經典的4部國產科幻電影,尤其是最後一部!
    雖然劇情還帶有明顯的社會主義陣營色調,但又無法忽略那一系列歐式的環境和道具設計。智能IT的角色甚至被設計具有覺醒意識,思考人類的無意義重複、愛情、甚至思考自己的存在,與人形服裝模特對視的橋段甚為創意。電影創意在彼時當下可謂是相當超前。2、《合成人》;真是一個爭鳴的時代。一路看下來,感受到主創人員的野心和熱情,細節處理的比較細緻,並衍生出對倫理、價值觀和社會道德等多層面的思考。
  • 江曉原科幻電影指南 | 薦書
    作者在學界開創對科幻作品的科學史研究,將科幻作品納入科學史研究視野,同時將科學史研究方法應用到對科幻作品的分析之中,給科幻影評帶來了全新的思想深度和文本面貌。本書內容植根於作者對科幻作品的學術研究,而寫作風格則與作者廣受歡迎的著作《科學外史》系列一脈相承——淵博流暢,雅俗共賞。並附全書所論及影片索引。
  •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次年在哪裡?
    而中國的科幻電影之路,有據可考的第一部自1938年由楊小仲執導、韓蘭根主演的《六十年後上海灘》始,到十七年電影時期鮮為人知的、由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少兒科幻電影《小太陽》以及大躍進背景下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再到八九十年代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霹靂貝貝》等,每一部電影的出現都多少帶有「裡程碑」的意味而名留古早中國科幻史。
  • 電影《普羅米修斯》驚悚科幻電影,人類的起源
    今天給大家介紹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 此影片是一部非常動腦的影片,主題深邃,內容嚴肅,科幻迷和異形迷的首選(部分情節挺...膽小勿看) 文末有免費下載連結觀看影片,喜歡的朋友們關注我呦影片片段劇情簡介地球,2089年。
  • 萬派文化推出科幻新作《腦控》
    10月24日,由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安徽大學文學院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辦,萬派財經文學研究院承辦的《腦控》線上研討會在騰訊會議上如期舉行。《腦控》為2020年萬派文化全新推出的腦科幻系列小說,本書由《網絡英雄傳》作者郭羽、劉波聯袂策劃,文學新人溢青首次參與創作。
  • 中國科幻大會主題論壇系列:港漂的科幻人生
    ——摘自《2046港漂日記》據說《三體》紅遍內地的時候,《衛斯理》依然是香港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品。兩地的科幻文化有何同與不同?在 「兩文三語」間不斷切換,香港生活的經驗如何影響「港漂」們的科幻閱讀、創作和研究?五位科幻迷,都有在香港求學或工作的經歷,他們將分享各自的心得體驗,介紹香港本土科幻創作和粉絲文化,以及近年來內地與香港的科幻互動。
  • 【星雲獎】最佳科幻電影創意獎提名(49部)
    但他首先要做的是收集有歷史價值的「原物」,而這一鬼鬼祟祟的舉動被劉蘇看在眼裡。美少女對傘叔的怪異舉止進行了推理,事實卻讓她跌破眼鏡——傘叔、劉蘇還有邱倪開始了帝都奇異之旅。誰也不曾想過,永生會與人人憎惡的癌變息息相關。幾年前,何亞博醫生發現癌變中隱藏的永生的秘密,並冒險進行了人體實驗,孕育出一個攜帶永生基因的嬰兒,卻導致了一連串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