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欲成大事者,必先破除無明

2020-12-25 深度播報

洞見|欲成大事者,必先破除無明

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一顆純粹真誠的心,拿玉石來做比喻,就是純,無瑕疵。心無瑕疵,即心中無賊。能看透世事者,心中自然無賊;能心無疑惑者,心中自然無賊;能心地坦然者,心中自然無賊。

誘惑、迷失、自私、錯誤、痛苦、無知、矯狂、迷惑、猶豫、欲望都是賊。反正,能帶來負面結果的一切因素都是賊。賊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如果你覺得諸事不順,也許你該將眼光投向自己的內心,去檢索心內的陋習,跨越自己的心坎。若能把心中之賊破掉,學業、事業會有改觀,人生問題能釜底抽薪地解決掉。

- 善始善終,可破修業之賊 -

學業、家業與事業的成就,無不需要從一而終的韌力。

曾國藩說:「凡事有極困難者,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詩經》:「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在修業的終點還能維持初心的人,本來就很少。

在修業之初,人們缺乏經驗,總是雄心壯志,在理想的照耀下勇敢地踏出了開頭的幾步。

但隨著修業的精進,遇到的細節問題越多,各種實際的困難層出不窮,讓人應接不暇,手足無措。這其實就是缺乏做事手段的體現。

如果不能正視困難,及時調整策略,越挫越勇,則很容易改弦更張,放棄已經走過的路。

但不能善始善終的人,即使換到其他方向也終難成氣候。

- 備前慎後,可破應事之賊 -

許多人之所以虎頭蛇尾,是沒有找準做事方法。做事的方法,最忌緩前急後,而應當備前慎後。

緩前急後,就是在做事之前慢條斯理、東拉西扯,不做準備,到真正做事時才臨急抱佛腳,胡亂匆忙。說到底,這其實是一種心態的放鬆。

而備前慎後則是做事之前做好充分準備,在事情有所成效後仍然戒驕戒躁,謹慎行事。

明代呂坤曾經說過:「閒中不放過,忙時有受用。」在事情還沒開始的時候未雨綢繆,學會看清事物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不放過小細節,才能在事情真正忙碌起來的時候遊刃有餘。

做事取得成功或者部分成功後,應當謹慎,「小心行得萬年船」,一是謹慎已有的經驗不一定永遠適用,要適當調整;而是謹慎面對新的細微變化,及時發現新問題,防止小的失誤積累成大的破壞。

- 靜心斂氣,可破蓄德之賊 -

做事緩前急後,不能備前慎後的根源,在於心浮氣躁。「心浮氣躁」之賊,不僅令事情做不成,而且容易戕害自己的道德修養,應當用「靜心斂氣」來破這蓄德之賊。

一個人浮躁,影響的也許只是一個人。但浮躁再擴大開去,就形成了現代社會的壓抑氛圍。

企業浮躁,急於牟利,於是就產生了毒奶粉、毒雞蛋、地溝油、豆腐渣工程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於是,躁心浮氣產生的道德問題,就擴大為法律問題、環境問題,最後是整個人類的生存問題。

社會由個人組成,假如每個人能夠少一分浮躁氣,靜心斂氣以修身,那麼社會的道德氛圍就能無窮無盡地蔓延開去。

- 和顏悅色,可破處眾之賊 -

浮躁之人,容易對人疾言厲色。因為心不靜,所以他們對人也多頤指氣使,一旦抓住別人的小小錯誤,就大做文章,甚至破口大罵。這當然不是處眾之法。

疾言厲色之人,在旁人的眼中猶如君臨天下,沒人敢得罪。所以這樣的人仿佛有一種威嚴。但只懂疾言厲色的人,本質上來說只是修為不足的人。

他們就像只裝一半的水壺,自鳴得意,不懂反思。久而久之,身邊的人都看透了這一點,他還能有什麼知心的朋友呢?

而和顏悅色待人接物,則體現一種對人起碼的尊重和自我修養,在此基礎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就可以破處眾之賊,贏得好的人緣和口碑。

破心中賊的要訣可以總結如下:

事業成長最忌虎頭蛇尾,當善始善終。

處理事情最忌前松後緊,當備前慎後。

自我修養最忌心浮氣躁,當靜心斂氣。

與人相處最忌火冒三丈,當和顏悅色。

成事靠堅持,辦事靠計劃,

自處靠平和,處人靠溝通。

相關焦點

  •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肖戰亦然
    成大事者長啥樣?事必專任,乃可貴成!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必有一些優良的素質,譬如,勤奮好學、堅韌拼搏。這樣的人,行事有一定的節制,做事能夠持之以恆。不輕易為外界所動,追求所做事情的完美,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
  • 成大事者,必有四戒
    成大事者,必有四戒。01戒懶曾國藩曾說:「天下百病,生於懶也。」懶惰是一生的大忌諱,多數人一輩子平庸,只因為懶。梅蘭芳年輕的時候,也是資質平庸,但他不甘平庸,勤學苦練,終成一代宗師。但凡有所成就的人,無論有無天賦,肯定都是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有句俗話:昨夜夢裡行萬裡,醒來一看在床上。
  • 欲成Better Man 必先學會愛
    《禮志》云:「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欲人之從己也,必先從人。」這是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人際關係,先予後得。若從心理學上分析,則愛人先愛己才是正確的順序。不是每個人都會正確地愛別人,電視劇中為愛人傾盡一切、現實中時常發生的大眾求愛,旁觀者可能很感動,但當事人卻未必好受。因為你想給的未必是他想要的。所以,愛並非一腔赤誠即可,愛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
  • 曾國藩的一生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
    曾國藩用自己的一生,給後人一個忠告,欲成大事必先六戒,做到者必成大業。第一戒為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這句話很好理解,不要因為別人小的錯誤而忽視對方大的美德,不要因為別人小的恩怨,而忘記對方大的恩情。
  • 人生如棋局,成大事必先布大局
    人生如棋局,成大事者必先布大局。「一個家庭 主婦買了一件新衣服,可她鄰居同樣的衣服比她少花20塊錢。於是她耿耿於懷了數天,那麼這個人的格局只值20塊錢了。謀大事者,必先布大局,人生如棋局。對於這盤局來說,我們首先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發展的方向,掌握了大格局也就掌握了局勢。在人與人的對弈當中,贏家往往是先予後取的度量,統籌全局的高度,運籌帷幄而決勝千裡的方略與氣勢的人。
  • 易經智慧:真正成大事者,必先看透其「2大因素」,早晚出人頭地
    成大事者,必先看透「2大因素」,早晚會出人頭地看透人心所以我們想要成為能成大事的人,必定要看透人性。就拿曹操來說,對曹操而言,重要的不是他的馭人之術,而是用人之道。易經是群經之首,無易不成將相,不讀易不為太醫。易經講的是天道,地道,人道,氣勢磅礴,字字精煉,可謂一字能表千言,是一部集哲學,教育,數理,軍事,養生,文學於一體的巨著,也因此被認為猶如天書般難懂。《易經》已經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中。
  • 欲徵服世界,必先導演世界
    欲徵服世界,必先導演世界 為什麼要搭建一個如此龐大(跨國跨界)和強大(俯瞰和覆蓋全球)的話語虛構機器?
  • 王陽明:人生欲成大事,需要破除心中3賊,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王陽明說:「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有時候越是想得到的東西,往往越容易事與願違,做人要學會簡易灑脫,人生也會迎來新的轉機。」在現代這高速發展的社會,猶豫不決的人很難成大氣候,因為在遇到重大事情時他們遲疑不決、瞻前顧後,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這樣以來就會錯失良機。長此以往,不僅在事業上無法取得大的發展,同樣,在生活中也會給人留下唯唯諾諾的印象。
  • 天欲令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中國有句古語:「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古希臘作家歐底庇德斯說「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中西方不約而同地說出同樣的話,讓人震驚的同時,更是說明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瘋狂的追求金錢,瘋狂的追求權力,瘋狂的追求本不屬於他的東西,那他將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淵。
  •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獨、默、狠、高
    原創┃萬紅雲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其性格特徵,必有其與眾不同之處。他們與常人必有著不一樣的地方,有些特性是先天從娘胎裡帶來,別人無從模仿。另有一些特性乃後天教化而來,也需有些天賦才可。紅雲從所知的歷史名人中,得出成大事者的四個獨一無二的特性:獨、默、狠、高。而這四個特性,正體現了其高標傲世,不與俗物相混一談,不苟且偷生,不勉強人格的果斷的人格趨向。
  • 王陽明:男人慾想成大事,需破除心中這3賊,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王陽明告訴我們,焦慮、欲望、猶豫稱為三賊,一個男人如果想成大事,就要破除在和3賊,否則不管怎麼努力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1、每天靜坐一刻鐘、破除焦慮之賊王陽明說:「靜坐能使心清靜收斂,從而向人慾發動攻勢,克服自我私慾的產生,通過靜坐能頓悟明心見性,得道成真。
  • 成大事者,有靜氣
    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師翁同龢曾寫過一副著名的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告訴人們的道理是,自古以來的賢聖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之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一、大事面前,需要靜氣支撐困難的事情,往往錯綜複雜,讓人不知從何下手。
  •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重要的是,一旦拿上了大眾麥克風、成為話題傳聲筒的咪蒙,繼續延續自己的風格,大是大非,極端任性,隨時爆粗,釋放戾氣,談性、定義渣男,宣揚出軌劈腿花心,用極端的故事,得出極端的結論,自然迎合一部人心態,無路可逃的情緒原來可以這麼暢快地得以發洩,淋漓酣暢獲得共鳴,如飲雞湯,卻不知道這雞湯之後是負能量的蔓延。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
    「心學」是王陽明的聖人之學,一個男人慾成大事者,能力次之,修煉好「心學」這兩字,能少走很多坑。那麼,大家又該如何修行好」心學「這兩字呢?下面就以陽明心學為本,告知人世間男人們今生要掌握這十二句真理。2、誠心:堅守1顆純碎心,做至誠的人做事先做人,一個男人慾成大事者,必需先有分寸。至誠勝於至巧,心態誠摯,簡易純碎,始終滿懷1顆誠摯的心,會給人產生永不放棄的精神實質潛意識,你希望的的自然便會擁有。虔敬心是對正念的掌握,是對信心的秉持著,那樣的心,能量才算是最高的。
  • 成大事者必須依靠的五種人和十種能力
    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來時,敢於作出重大決斷,因此取得先機。      人人都有弱點,不能成大事者總是固守自己的弱點,一生都不會發生重大轉變;能成大事者總是善於從自己的弱點上開刀,去把自己變成一個能力超強的人。一個連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糾正的人,只能是失敗者。      人生總要面臨各種困境的挑戰,甚至可以說困境就是「鬼門關」。
  • 猶太人:人生若想成大事,破除心中2賊,你才能越混越富有
    欲成大事者,思維一定要先富起來,精選猶太人《塔木德》中賺錢錦囊,逐句為你解讀。人生若想成大事,破除心中2賊,你才能越混越富有一、適當「貪心」,是你賺錢的最大動力只要追逐名利的世界一天不破滅,只要幸福一天不變得像空氣那樣唾手可得,人類就一天不能停止貪心——《塔木德》窮人之所以窮,不在於出身背景,在於思維的禁錮,失去了追逐財富的欲望,反觀優秀牛人,幾乎沒有不貪心的,為什麼呢?
  • 「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看偽滿洲國是如何文化洗腦的
    「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清代 · 龔自珍偽滿洲國成立之初,因還未來得及編寫奴化教育教科書,只能採用原教科書,但對日本不利的內容,一律強制用筆墨塗去。偽滿洲國教育會主辦的刊物《滿洲教育》,當時偽滿地區的小孩子就是讀這樣的教材。
  • 遇事不會瞻前顧後,有勇氣「斷舍離」的星座,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主筆:Miya 我們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麼一句話,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01射手座 很多人會覺得像射手座玩心這麼大的人,向來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
  • 「能成大事,必有徵兆」,老者說:成大事者往往具備這4種特質
    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從他周身所具有的特徵就能夠體現出來,古之能成大事者,無不是身上具有著常人所不能擁有的能力,不管是勇氣、智謀、還是超乎常人的毅力,老人們常說「能成大事,必有徵兆」,以下所概括的4個特質,就是能成大事的人身上所具有的品質
  • 「成大事者不糾結」這句話的我的理解
    --------------------今天有位朋友在後臺問了我一個有趣的問題,叫:為什麼大家都說那句話——「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不是說魔鬼都在細節裡嗎?(過氣的黑人問號臉) 我想說,前者是描述一種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