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文娛導讀:
隨著影視劇市場逐漸年輕化、商業化,家庭劇似乎已經逐漸淡出觀眾視線。然而,在玄幻劇、古裝劇大行其道,大批娛樂圈流量小花與小鮮肉爭奇鬥豔的這個冬天,有這樣一部家庭劇,卻能夠在開播當日便領跑同時段收視榜,並且連續多日斬獲收視第一。
這部劇就是《幸福一家人》。只看劇名,似乎首先讓人聯想到的便又是八點檔狗血連續劇的戲碼。事實上,劇情中的人物與人物關係也非常中國式家庭,但又比常規型溫情向家庭劇多了一些意料之外的設計。
非常規家庭劇的溫情與不足
這是一個發生在上海弄堂裡一戶普通家庭的故事。男主人房永福,幾十年來獨自經營一家手工麵坊。他的原配妻子早早離世,留下女兒房天心和兒子房天憶;後與再婚妻子生下小兒子房小龍,又遭妻子離家杳無音信。於是,房永福一個人將三個兒女拉扯大,本以為可以享享清福,沒想到混亂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房家大女兒房天心作為一名大齡未婚職業女青年,承受著家庭與事業的雙重壓力,原本擔任董事長首席秘書向來工作順遂,但自從董事長兒子王爍空降公司後,這一切戛然而止。
房家大兒子房天憶對一大家子的家庭生活十分不滿,寧願做院長的上門女婿。小兒子房小龍一直找不到正經工作,為了虛榮反而賠了許多錢。三人將各自生活的不如意,統統歸結於原生家庭之殤,令父親十分寒心。患癌症而未告訴孩子們的房永福深深自責,孩子們的冷漠與自私歸根結底都源於自己養育的失敗,於是在生命的最終旅程,他選擇反將孩子一軍,將三個孩子告上了法庭,兩輩人的關係就此重新梳理。
與高樓林立的大都市形象不同,弄堂、麵坊、石庫門,講究生活又脾氣和藹的絮叨老父親,刀子嘴豆腐心的街坊,愛往人民公園相親角替小輩相親的阿嬤……這是老上海帶著微曦暖光的生活光景。
《幸福一家人》以房家為主線故事的親情線,不僅還原了真實社會生活中父母與子女的矛盾,同時也不乏細節的溫情感動,其中交織著如都市、愛情、婚姻等一系列元素,深受傳統電視觀眾群體的喜愛。幾個主人公都具有性格上的閃光點與明顯缺陷,看點十足。然而,劇情本身許多不合情理的設計也遭到不少年輕網友的吐槽,甚至豆瓣評論在開播之際一路跌至5.8。
老大房天心作為上市公司已經工作了十一年的首席秘書,不僅處處參與董事長的家事,還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她與王爍的愛情故事,和房家家庭這條線幾乎是割裂的,二人的感情推動也基本依靠巧合,並沒有先行事件的鋪排。而前後人物設定最割裂的,莫過於她作為一名職業女性,竟被弟弟嶽母拿200萬就打發了,連房子都不要了。
老二房天憶是家中最優秀的孩子,父親省吃儉用供了他8年讀完醫學院,劇中不斷強調他是既有潛力又十分搶手的外科醫生,這樣的身份放在現實中任何一個醫院,都會是收入豐厚,並沒有充足的理由像目前的劇情中那樣為了生活去做醫院院長的上門女婿。而小兒子房小龍的人物軌跡則是最無釐頭的一個,十多年前救下的小女孩居然陰差陽錯與他在上海相遇,繼而死心塌地地窮追不捨。
最令人詬病的還是劇中依然用著十年前韓劇或者偶像劇的老梗。例如富二代小王總30多歲了,居然還沒談過戀愛;小龍是月月小時候的救命恩人,長大後月月便要身相許;房天憶其實是父親的私生子等等,違和感十足。
非常規家庭劇的困境與反思
不過,《幸福一家人》本就不是一部常規式溫馨路線的家庭劇。它的主題是反思,是老房對自己長久以來教育方式的反思,說到底,其實是老房作為一個父親的成長。因此,整部劇最亮眼的角色,恰恰是這個接地氣的老好人父親形象。而《幸福一家人》的劇情高潮,也是他最出乎意料的時刻:這樣一個處處為兒女著想的中國式父親,一個為了兒女隱瞞自己絕症病情的父親,卻將兒女告上了法庭。
這也是整部劇的情節亮點,在我看來,主創團隊一開始的初衷,就是想描述一個略顯殘酷但又很真實的中國式家庭,是對一代中國家庭略顯畸形卻又無可奈何的共生關係的探討。
當然,劇中既有吵吵鬧鬧的糟心事,也有猝不及防的淚點,但卻始終有一種親情貫穿其中,關於生活本身的真相總是在這部劇中若隱若現,無論是殘酷還是溫情。
父母那一輩人往往習慣於把人生的重心向兒女輩傾斜,對大家庭大團圓這種共生關係有著近乎執拗的期望。他們常常跳脫於真實的現代生活,試圖用各種對於「家「的傳統定義來對子女進行捆綁,甚至不惜通過自我犧牲來成全這種捆綁。
而子女則會對這種過度犧牲形成負罪感,造成壓抑的心態;越是壓抑,他們就越是想要離開這層共生關係,然而在這種共生關係下成長的子女反而會不敢長大、害怕外面的世界,形成一種尷尬的處境,導致自己在與人交往中變得敏感而自卑。
老上海的弄堂裡,住著很多例如老房家這樣的一家人。他們身在一線大城市,生活的空間卻顯得十分逼仄。他們屬於這座城市,又似乎與城市的主人翁離得很遠。房家住在很好的市中心地段,有老字號的麵坊,父親有著傳統手藝,街坊鄰居們關係又好。然而,所有住在房家的人都粘在一起,像連體嬰一樣,完全沒有個人空間。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對此感到不適,因此,成年後,他們會變得用冷漠來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和私人領地。而姑姑和可可,總是在糾結自己到底是外人還是自己人。父親房永福,既要照顧每個人的個人空間,又要粘合整個大家庭,孩子成了他全部的生活重心,為此犧牲了自我。
歸根結底,《幸福一家人》其實是一部反思家庭教育的家庭劇,子女們看似成長,嚮往,卻完全做不到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父親辛苦隱忍,卻並不懂得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內心依然希望孩子們依靠著自己,由自己來照顧,嚮往的是單方面的孝順。比起走溫馨情感路線的同類劇情,更多了一份深度。
非常規家庭劇的內核與未來
「家庭」是戲劇作品永恆的主題,並非只是中年人茶餘飯後談資的代名詞。事實上,隨著時代變化,90後結婚生子、95後開始走向工作崗位,年輕觀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態度反思家庭給自己帶來的深層影響。
如果說上一代人因為特殊的經歷和生活背景,讓他們習慣於聚焦大時代與大事件。那麼如今的年輕人,則更加願意關注自己的生活,回歸自身的成長困境,討論原生家庭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因此,家庭劇的觀眾群,也遠遠不止傳統意義上的那一批電視觀眾。
例如韓劇《請回答1988》,同樣是走親情路線,卻收穫了大批年輕觀眾的青睞。美劇《this is us》,以特有的方式講述了一家人的羈絆,用其感動溫情的劇本且帶有懸疑特色的手法吸引了全球粉絲;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通過老傅一家以小見大,展現了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社會生態,即使在時隔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觀看,也依然感慨良多,從未過時。
無論時代如何前進,家庭對於每個人的成長都存在著抹滅不去的烙印,因此關於家庭的深層次矛盾與反思,永遠都是值得討論的話題。
如今的影視劇觀眾主體正在逐漸向95後傾斜,這批看著英劇美劇、韓劇日劇長大的觀眾,無論是自身的審美,還是對生活的感受力,都有著一定的標準,對於劇的要求自然也越來越高。
因此,家庭劇在抓住傳統電視劇觀眾的同時,也應當思考家庭劇的落點如何與當代年輕人接軌,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編織情節,而是做到精確抓住生活的本質,幽默和思想深度並存,既市井又有內涵,既通俗而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