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連續陰了好多天,一直沒有太熱,偶爾有點悶,也會被一陣陣涼涼的風吹散,因為陰天的緣故,天空有點霧蒙蒙的感覺,在這個大北方的小城裡,竟然有了江南的氣息,空氣裡瀰漫著潮溼的味道,雨滴顯得格外繁忙,聚集在雲彩裡,不時探出頭來尋找著停留的地方,然後或是傾盆大雨,或是細細密密的雨絲,又或是一滴一滴的墜落。這樣陰晴不定的天氣裡,高唐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聯主席朱桂林帶領新聞文藝看扶貧採風工作組,風雨無阻地行走在各個鎮街,助力扶貧攻堅最後一年的收官之戰。
前幾日,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高唐縣姜店鎮鹽場村,去採訪一個叫嶽光蘭的貧困戶,村子裡的路並不難走,在分管領導邢著慧和王樹平的引領下,我們走進了她的家。一進大門,一隻很小的小狗先是被驚嚇的往後縮了一下,然後又叫起來,雖然眼睛裡依然有戒備和驚恐,但還是用叫聲維護它最後的倔強。大小適中的院落裡,石榴樹和蘋果樹上,顆顆果實抹抹綠色,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下,院子裡乾淨利落,但是正屋門外的蜂窩煤爐子,我用手試了一下,還是點著的,無聲的傳遞了一個信息,這個家,是節儉而不那麼富裕的。進到屋內,嶽光蘭並沒有想像中的熱情,鎮幹部在給我們介紹基本情況,她卻頭都不回一下,在縫紉機旁依然咔嗒咔嗒做著她的工作,大家都疑惑的時候,邢鎮長說,她聽不到,也不會說。那一刻,我是驚呆了的。這麼利索的一個女子,絲毫看不出和常人有什麼兩樣,靈巧的雙手,細緻有緒的工作,怎麼竟然是聾啞人?她偶爾的回頭,也只是笑一下,對這個屋子裡裡外外的聲音,是一點察覺也沒有的。邢鎮長說,嶽光蘭上有八十多歲的婆婆,下有一個剛讀小學的兒子,她不光是聾啞人,還是小兒麻痺後遺症患者,下半身部分萎縮,屬於肢體二級殘疾,走路需要用輪椅和拐杖。在扶貧工作組排查之前,她家的日子非常的艱難,全指望丈夫劉悅之一個人打零工掙點家用,因為她行動不便,丈夫也不敢走遠,裡裡外外的忙碌加上有限的收入來源,這個家的生活顯得格外艱難。我不敢想像,她曾經經歷過怎樣的生活,但是屋裡屋外的整潔乾淨,又證明了她是一個勤奮努力的女子,那麼後來的轉機在哪裡呢?帶著疑問,我聽邢鎮長繼續說下去,扶貧工作組在排查中發現了嶽光蘭的情況,立即著手對她進行幫扶。在幫扶之前,她們做了大量的摸底工作,對嶽光蘭一家的情況進行了細緻的了解,她們發現,嶽光蘭的針線活做的很好,鞋墊在她的手裡做出來,一層一層密密縫製,但是找不到線頭,挑不出毛病,邢鎮長便有了主意,把人家的下腳料給嶽光蘭用三輪親自運到家裡來,搬到屋裡,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又幫她聯繫了座墊,沙發墊的半成品加工。
嶽光蘭雖然先天聾啞,但是她是一個靈透的女子,很多工作在邢鎮長的指點下,一看就會,一說就明白。我問邢鎮長,平時你們是怎麼溝通的,她笑了笑說,經常跟她打交道了,很多時候,不用特殊的手語就知道她在問什麼,而嶽光蘭也知道邢鎮長在講什麼。莫名的有些感動,這樣的交流,這樣的感覺,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可見基層扶貧幹部的工作,沒有想像中的簡單,特別是面對一些特殊人群的時候,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更多。而邢鎮長隻字不提她的苦和累,王樹平主任說,我們邢鎮長為了貧困戶真是操碎了心。不僅教技術,送原料,就連銷路,也掛在心上,真的是扶上馬,送一程,真正解決這些貧困戶的生活問題。為了幫助嶽光蘭把產品銷出去,邢鎮長利用網絡營銷的各個平臺,微信,抖音等,在一系列的操作下,周邊的企業,鎮政府的工作人員等都前來購買,那一次,賣掉了590雙鞋墊,共收入1475元。這些錢,是實實在在的放在了嶽光蘭一家的手裡,實實在在的解決了她們一家的柴米油鹽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任何時候,生存都是第一位的。
有了扶貧辦做後盾,嶽光蘭發揮她的特長,做起活來格外用心,一針一線,都把自己說不出的感謝繡在裡面,以前的她從沒在生活面前放棄和低頭,如今,在政策的扶持下,他們夫妻二人更感覺日子有了奔頭,他們每年的收入,都嚴格按照貧困戶的標準給他們發放到手裡,達到了脫貧的標準。這得益於黨的扶貧政策,利益於姜店鎮黨委政府的細緻排查,用心服務於貧困戶,同時,他們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望和對未來的不言放棄,也是扶貧路上最想看到的自強自立的典範。
我很想讓嶽光蘭自己說一下她的感受,但是,她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她臉上笑靨如花,眼神裡是清澈淡然,仿佛一切磨難在她那裡都化為無形,有那麼一刻,我是羨慕她的,聽不到,也不用去說,無聲世界裡的安靜與純淨,是世事的嘈雜所不能到達的地方。她的心裡一定也會有山川和大海吧,一定也會有感恩和銘記吧,她望向邢鎮長時,眼神是溫柔的,牽著她的手時,她是自然的,坐上輪椅,邢鎮長推著她時,她是安心的,好象這一切,都已經發生了無數次,她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相處,以前聽說魚水情,總覺得是一種宣傳語言,這次看到這樣的場景,才知道,魚水情是真實存在的。
路過姜店鎮中心街的時候,看到錯落有致的商鋪,街頭安享晚年的老人,來來往往操持居家生活的人們,小鎮的祥和與安定一覽無餘。任何的成就都不是偶然的,必然會是在一個大環境之下,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帶動。沒有見到書記和鎮長,他們都奔波在各自的工作領域,在面對鏡頭和宣傳的時候,他們總是想把自己優秀的幹部推到前面,就象父母讚許自己的孩子,而這些優秀的幹部,卻總想把貧困戶的自強不息,把她們在扶貧辦的牽手下努力奮鬥的精神講出來,影響更多的人,講起她們的貧困戶,滔滔不絕,問到她們自己的時候,語言一下子就匱乏了,就是說在她們心裡,是沒有這一項的。很想問問她們累不累,工作緊張不緊張,但是已經不用問了,共產黨人的一貫作風就在那裡了,這樣的鎮政府的領導班子,何愁不會造福一方,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基層幹部,又何嘗不是護佑國泰民安的基本所在!
臨告別的時候,是有點不舍的,邢鎮長推著嶽光蘭送別我們,電社臺副臺長陳莉也是依依不捨,這個女孩扛著攝影機,不辭辛苦一路拍攝,將最好的鏡頭呈現出來,她豎起大拇指,嶽光蘭滿臉燦爛,回報給陳莉一個感謝,王樹平主任也與我們一一道別。回頭看看,不管是帶領我們採風的朱部長,還是參與人員,一路走來,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或是攝影,或是記錄,或是採訪,將新時代基層的優秀幹部和奮進中的的偉大農民的美好形象定格在各個媒體,每一個人,都象極了人間四月天,眼裡有光,心中有愛,無論四季如何變化,心裡始終裝著一個春天,讓接觸到他們的人,都感受到了溫暖,感受到了花期,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了對未來的希望! (記錄者:王豔華 攝影:殷強)
責任編輯: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