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耀東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此話是針對魏武帝曹操帳下奇才,郭嘉郭奉孝的才華之贊。郭嘉的死因一直有爭議。陳壽所著《三國志》裡說:奉孝此人「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就是說郭嘉雖然有智慮變遠,通達事理又忠貞的聲譽,但私生活有問題。差不多和貪酒好色有關。而且他被頻頻舉報後,仍我行我素。而管理嚴格的曹操對郭才子竟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因郭嘉是個大大的軍事天才,甚為曹丞相所愛,他在曹軍勢力弱小時,助其擒呂布,破袁紹,奇襲烏桓,一時奇計倍出算無遺策。還曾詭異的預測東吳的軍閥孫策,好勇鬥狠,必速亡於刺客這等小概率事件。後至行軍途中自己病故,竟也提前精確預言過。著實可當「鬼謀」之名。
另有考證,奉孝平生喜食五石散!五石散何物啊?話說魏晉的名士們,在嗜酒好色的同時還喜歡服用由石鐘乳、紫石英、石硫磺、等合成的療治傷寒的散劑「五石散」。這玩應藥性燥熱、藥力猛烈,刺激神經,皮膚敏感,亢奮異常,每每服後必用熱酒疏經,要將藥力消解,更不能靜坐,須不停地走動來散發。這種強興奮劑,輕服傷身,重服致命。常服者人瘦膚白又嘔血。那時代的上層士人愛此物並非身有惡疾,而是為獲得恍惚,似仙,玄之又玄的感覺。 那年代,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賢們總聚眾吸毒鬧騰,引得幻覺層出,靈感迸發,大作琴曲詩詞歌賦。而名士何晏嗑藥後更是一夜寫了幾十首詩。
因主流文壇大佬們服藥之風流行,既混不進精英圈,又買不起藥的窮酸文人們也競相效顰,常到鬧市處放浪形骸,自稱藥石發作了以自慰!
相對今時,遙看科技先進的西方世界,那些號稱為了靈感吸毒又濫交的嬉皮士們貪愛之物,對比我們早在幾千年前就研究的五石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為找創作靈感而磕藥,為賦新詞而強說愁,這本身就是件搞笑的事。創作若無真實情感,由生活厚積而起。不升智慧。洞察世界,僅僅搞字句拼圖,拼情結弄八股,只稱匠客,終無所歸。
魏晉時代的五石散,迷幻惑人,那鬼魅般藥性隨著文人詩詞書本爬入閱讀者的哀嘆,隨服用者屍身土葬,合於泥,蒸騰霾,繼續揮發不滅。世人所處者,如莊子《齊物論》所錄:機於心計巧智之人表現。」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構,日以心鬥。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是;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很多年以前,官渡決戰臨前。曹操團隊面對強大於自己數倍的袁紹幾番躊躇時,郭嘉提出著名的「十勝十敗論」,避開軍事差異只談精神勝利法。成功洗腦這些一沒辦保險,二沒福利紅包的員工們。(歷史記載郭嘉談時,言語冷靜並無磕藥狀態)
若到今日。那些員工們,應是癲狂般舉手高呼:加油加油加油!努力努力努力!模仿洋人穿洋裝,嚼著洋快餐,學著西方世界那種瘋狂洗腦營銷術,繼續喵著比爾蓋茨,巴菲特方向使勁,熬盡心神,亢奮獻身加嘔血。當然了,誰知道那些洋快餐裡被沒被加了五石散!
本文作者:鄭耀東,曾就讀中科院心理所,資深文化策劃/製作人,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弘揚,工作經歷豐富,行業涉獵廣泛,在影視編劇,音樂製作,心理學,傳媒行業均有建樹。常年義務進行心理諮詢,臨終關懷等一線公益活動,參與研發公安部某所「網絡追逃系統」「司法監所情緒監控」項目。目前擔任中華文化促進會傳統文化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唐卡公益基金高級顧問,中國新聞日報網特邀專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