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調2021年中國經濟,5大新提法傳遞啥信號?

2020-12-21 荔枝網新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進行定調和部署,其中有不少的新提法、新表述,其背後傳遞的信號,意義重大。

圖為遊客在三亞國際免稅城內排隊進店購物 。尹海明 攝

  注重需求側管理 會議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2015年提出後,轟轟烈烈的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開始了,而如今又提出「注重需求側管理」,勢必會對未來的經濟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建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積極建立完備的內需體系,這些實際上離不開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受到疫情的衝擊,當前投資、消費的需求依然有提振的空間,注重需求側管理,進行需求的總量和結構的管理,抑制鋪張浪費、炫耀性消費等不合理的需求,正確引導需求,把消費從五花大綁的限制中鬆綁出來,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提升消費的水平和品質。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目前中國有14億人口,市場空間巨大,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在釋放消費潛能等方面都還有很大空間,關鍵是要做好收入分配格局的調整,讓人們有錢消費,同時完善社會保障機制,解決教育、養老、醫療的後顧之憂,改善消費環境,讓人們敢消費、願消費。

  按照會議的部署,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

資料圖:多家國際晶片製造龍頭企業展示最新設備和產品。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

  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會議提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獨門絕技」的提法令人印象深刻。徐洪才表示,這是中國在被國外「卡脖子」的大背景下的現實選擇。「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搞出更多獨門絕技,意味著中國要另闢蹊徑,不能再搞大路貨,而是追求打造獨到的與眾不同的東西,這是人無我有的核心競爭力。」

  溫彬認為,我國在科技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一些關鍵領域,比如晶片方面還存在短板,高端晶片、核心元器件等領域受制於人,這成為我們產業安全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制約性因素。中國有了基礎和實力,要在基礎領域和關鍵領域實現突破。

  會議同時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

  「具體來說,需要我們做好體制機制創新,包括基礎投入等一系列政策引導,有助於我們在『卡脖子』問題上實現突破。科技安全提高到了和科技發展同等的高度,在新階段,我想如何強調科技的安全,都不為過。」溫彬說。

資料圖:銀行點鈔員在工作。艾慶龍 攝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在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也被提及。

  溫彬表示,隨著技術進步和網際網路經濟迅速發展,市場資源加速向頭部平臺集中,但隨著資源的過度集中,壟斷和無約束的擴張日益嚴重,暴露出不少風險隱患,這既不利於創新,又不利於市場的公平競爭。

  徐洪才表示,一些平臺公司通過資本優勢消滅競爭對手,贏者通吃,店大欺客,坐地起價,損害市場公平競爭,同時,大數據殺熟、綁定會員後加收費、個人隱私被販賣等亂象損害消費者的權益,所以必須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特別是對一些平臺公司進行管控。

  近期,國家頻頻出手。為預防和制止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月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近日對阿里、閱文、豐巢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頂格處罰,三家企業各被罰款50萬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國際經濟法研究室副主任黃晉表示,中央近期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以及多次進行強化反壟斷表態,這預示著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

資料圖:房地產樓盤。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在住房方面,此次會議提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繼續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同時在租房方面著墨甚多。

  會議明確,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預計穩租金將成為2021年租賃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一個重要工作。」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中新網記者表示,後續對於租金的指導價和漲幅等,預計各地或出臺地方版本的相關規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組長鄒琳華表示,促進租購同權、降低租賃稅費、規範發展長租房、將租金水平納入調控等,都是提得較少,但是很切中當前現實的。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租賃市場成為政策重點,爆雷的二房東租賃有望得到強監管。「租賃市場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部分城市的二房東租賃模式跑路、爆雷,對於市場來說,後續依然會大量發展租賃租房,租售並舉是趨勢。」

資料圖:小麥收割季,麥浪滾滾遍地金黃。劉浩 陳杰 攝

  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被列為明年中國經濟八大任務之一。會議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種子問題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強調,這是罕見的。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種子技術對農業特別重要,對增產的貢獻比較大。現在國際上種子壟斷性比較強,意味著價格上是供應方說了算。中國本身是一個農業大國,良種培育是基礎性的技術,自己掌握也是應該的。

  黨國英說,目前中國良種覆蓋率其實挺高,特別是糧食方面,主要是我們國家自己培育的,但確實也存在一些種源需要進口,這部分需要進行技術攻關。

  「種子可以說是農業的晶片,目前種子被壟斷,中國嚴重依賴進口,對於自身的糧食安全是不利的,必須未雨綢繆,這樣才能牢牢把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徐洪才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中國有很多種源還在被「卡脖子」,要加大種業技術的研發和重大產品的研發,培育高產、優質、抗病蟲、耐鹽鹼、適應性強的重大動植物新品種,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畢竟糧食安全是我國重大戰略需求,也是國家安全穩定的基石。

  會議要求,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相關焦點

  • 2021年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央重磅定調釋放9大政策信號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  12月16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  會議指出,經過5年持續奮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
  • 2021年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央重磅定調!釋放9大政策信號:房住不炒...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   12月16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
  • 專家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5大新提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進行定調和部署,其中有不少的新提法、新表述,其背後傳遞的信號,意義重大。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2015年提出後,轟轟烈烈的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開始了,而如今又提出「注重需求側管理」,勢必會對未來的經濟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 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導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在業界看來,每年12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主要是為隨後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對此,民銀智庫宏觀分析師王靜文12月12日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總的來說,今年能夠在百年難遇的疫情衝擊下取得出色經濟表現,不但鞏固了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核心地位,而且與美國的經濟差距進一步縮小,充分證明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 聚焦省委經濟工作會③|這些新提法,傳遞什麼信號?
    大眾日報記者 梁旭日 於海員 李子路 趙洪傑 策劃 荊成 蘭傳斌既有「普惠」機遇,也有獨特機遇;突出製造業主戰場,對標德國製造;實施種子工程攻堅行動……12月25日至26日,山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濟南舉行
  • 央行傳遞重要信號:2021年貨幣政策或略緊?
    而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法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可見,貨幣政策的表述由「合理充裕」轉為「合理適度」,釋放了偏緊的信號。2018年以來,央行對貨幣政策的表述一直是「合理充裕」。2017年以來,廣義貨幣M2增速先是個位數,到了疫情出現後,M2增速恢復到了2017年前的兩位數。
  • 定調202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什麼信號,機構專家這麼說丨火線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什麼信號?2021年經濟工作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  信號一:明確定調「不急轉彎」,政策穩定性護航穩增長與防風險  「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就在市場擔憂明年隨著超常規政策陸續退出,宏觀政策調控可能會出現「政策懸崖」之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上述簡短有力的表述作出正面回應,向市場釋放「定心丸」。
  • 政治局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釋放八大信號
    原標題:政治局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釋放八大信號每經記者 李可愚 一場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大勢的重磅會議剛剛召開。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聽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21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審議《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這次政治局會議,如何總結即將過去的2020年各項經濟工作?對新一年的經濟工作又作出了哪些部署?2021年,哪些領域、哪些重點議題將成為決策層關注的「重中之重」?
  • 重磅信號!央行定調2021年十大工作任務,信息量很大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1月6日央行官網消息,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1月4日召開,總結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1年工作。 作為新一年央行工作的「風向標」,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近日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工作十大重點,向市場傳遞了多個重磅信號。 此次會議定調了2021年的十項工作任務。
  • 政治局會議五大信號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國君宏觀周報...
    預計2021年中央淡化經濟增長目標,政策回歸「中性」。摘要:本周聚焦:政治局會議的信號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一、年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奏,為明年經濟政策和經濟工作指出方向。此次政治局透露五大信號:信號1:繼續提「六穩」、「六保」,和「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體現政策的延續性和對後續不確定性的警惕。這意味著2021年政策主要基調可能變化不大,政策不會發生反轉。信號2:首提「需求側改革」(需求牽引供給)。中央將「需求管理」上升到「需求側改革」,我們認為五方面值得期待。
  • 五大信披媒體要點集萃丨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 政治局會議釋放六大信號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12月14日,五大信披報刊頭版主要內容集萃:經濟參考報頭條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 政治局會議釋放六大信號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的關鍵時點,此次會議在分析研判當前形勢的基礎上,為明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劃出重點。
  • 中證報評論:「不急轉彎」提法釋放重要信號
    原標題:中證報評論:「不急轉彎」提法釋放重要信號 摘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急轉彎」提法釋放重要信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
  • 長白時評:新提法新表述,強信號強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進行定調和部署,有不少新提法、新表述,其背後傳遞的信號,意義重大。強動力,新的一年經濟工作步入新發展格局,更加值得期待。新提法、新表述,強信號、強動力,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注重需求側管理,關鍵在於擴大消費。當然,這是一個問題兩個方面,經濟高質量發展,民生高質量改善,最終是要解決好就業、收入、消費和改善生活這些現實而又緊迫的實際問題。按照會議的部署與要求,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些高頻詞釋放什麼信號?專家劃下六大重點
    與2019年相比,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有新話題、新表述,也有老話題、新提法。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達成,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是雙循環戰略實施的元年,也是中國邁向高收入發達國家目標的新起點。
  • 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 流動性定調改變後續可能釋放...
    原標題: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 或釋放偏緊信號 但不會「急轉彎」  近日央行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央行會議強調明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提出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 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宏觀政策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不急轉彎。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不急轉彎」雖只有短短四個字,背後卻透露出巨大的信息量。
  • 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經濟觀察)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劉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指出,明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表明,中國宏觀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更加側重「穩」和「準」,對財政政策的表述上,強調「更可持續」;貨幣政策的表述上,則強調了「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二者協同配合下,可以預見,明年中國經濟工作將呈現更多看點。
  • 明年貨幣政策定調:穩健 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的貨幣政策相比,除了對貨幣政策描述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有新定調外,而「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等多條內容均為新提法。執行報告》中對貨幣政策的表述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的最新定調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 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get這些新詞和新提法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新華社新聞稿全文5178字,滿滿的乾貨,信息量巨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新詞和新提法,觀潮君(微信公眾號:guanchaodepangxie)帶你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