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Cina | 在紐約看《女他》

2021-02-07 深焦DeepFocus



(海報設計credit to 田思聰)




中國 | 2018 | 95分鐘 | 無對白 | DCP

北美首映

 

導演/編劇/攝影/剪輯/美術設計/動畫:周聖崴

配音:呂伏陽(女鞋)

音效設計:韓睿達

作曲:袁思翰

藝術指導:彭鋒、李迅

製片:周聖崴、李雨諫

製片公司:北京益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類型:定格動畫/女性/怪奇


2018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2018    第24屆巴黎詭奇電影節

2018    第15屆匈牙利米什科爾茨國際電影節


很有幸去年能在上海看到《女他》這樣天馬行空的定格動畫。它的主人公是一雙女鞋(紅色高跟鞋),而她所處的世界是由在香菸工廠上班的男鞋(皮鞋)主導的。即便沒有任何對白,《女他》所呈現的內容是豐富、極具深度的:影片不單單說了一個女性復仇、奪權的故事,也在同時對這個敘事提出質疑從而引出更深層次的討論。影片的製作過程也非常有趣,導演利用收集到的生活垃圾進行創作,以環保的製作理念去說自然與工業野性與服從男性與女性。這當然不只是鞋的故事,而是我們的故事。

 

*本次放映也將包括《女他》幕後紀錄片《他的她》。


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主策展人

黃悅



|  劇 情 梗 概  |


本片由5萬8千張實拍照片組成,耗時6年,是一部表現女性題材的國產純手工定格動畫長片,也是唯一一部提名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國產動畫電影。


在一個不允許女鞋怪物工作的男鞋世界裡,一隻高跟鞋媽媽為了養活自己的私生女,偽裝成男鞋進入男鞋世界廝殺打拼,意外暴露女性身份後,她遭到無盡的折磨與打擊,最終發現了體內蘊藏的能量,於是踏上為女復仇的道路……





|  導 演 闡 述  |


《女他》裡鞋怪媽媽變性復仇的故事創意來源於我的媽媽。上小學的時候我的媽媽總是早出晚歸,經常是夜裡很晚回來。當時覺得我的媽媽是一個男人,當時心裡就萌生出一個想法,有機會一定要為她拍一部電影,講述一個像男人一樣的母親的故事。我希望在《女他》的故事裡,這個高跟鞋媽媽最終是作為有欲望、有善良也有邪惡一面的獨立的女人而存在,側重表現她在為女兒變性之後內心的痛苦、掙扎和最後的覺醒復仇過程。在《女他》裡,女人不需要成為聖母,只要做自己就好。



角色設計手稿


《女他》耗時6年,每一幀裡都是純手工製作而成的角色道具。八成以上的道具場景角色都來源於生活垃圾,重新組合設計製作而成。大二那年開始有創意,決定把植物——女鞋和工業——男鞋這一對視覺元素聯繫起來創造成鞋子怪物形象。大三逐漸完善了世界觀和故事大綱,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長片體量的故事,於是開始漫長的拍攝階段。畢業那會從各路朋友同學那裡搜颳了一大波鞋子、衣服、紙箱、玻璃瓶等各種生活垃圾,差點把工作室變成垃圾場,然後開始一件件把這些垃圾變為片中的角色道具和場景。生育監獄場景裡甚至有同學的內褲、襪子和胸罩。國內大部分定格動畫的鏡頭運動都很少,基本以固定機位為主,因為麻煩和耗時間,但是女他裡9成以上的鏡頭都是一毫米一毫米這樣移動軌道和相機實打實拍出來的運動鏡頭,還有很多運動鏡頭是完全屬於相機才能調度出來的一種很有爆發力的運動效果。



《女他》全片沒有一句對白,全靠音效和音樂推進劇情和表達情緒。本片音效師是《畫皮1/2》和《鍾馗伏魔》的擬音師韓睿達老師,為了配合畫面的純手工質感,音效師在很多處聲音設計上採用了純人聲口技配音的方式。比如有些環境音用了張口呼氣和吸氣的呼哈聲和氣泡音,片中的蒸汽和汽笛聲也是用人聲來模擬的, 全靠畫面和音效還有配音演員發出的咕咕囔囔的帶有情緒色彩的聲音。國內很少見94分鐘一句對白也沒有的影片。配樂師是給大電影《魁拔》系列配樂的袁思翰老師,為了配合影片關於性別身份和男女兩性對抗與融合的主題,音樂這一塊我和配樂師實驗出了一種介於呼麥的男女聲轉換的無調性音樂,男聲在呼麥時,呼麥的鳥鳴音會轉化為女聲,女聲又和男聲有一個對抗和交織,兩個聲部此消彼長,突顯影片的性別主題。




|  導 演 介 紹  |


周聖崴,青年藝術家/導演,1991年生於中國湖南,本碩畢業於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代表作《女他》大電影獲得包括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第24屆巴黎詭奇電影節New Talent單元入選、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唯一參展國產電影、第13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動畫長片提名在內的近30多項國內外電影節與影展殊榮。《女他》裝置藝術展於上海萬和昊美藝術酒店和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聯合展出,部分裝置場景被中國最頂尖的當代藝術館之一上海昊美術館收藏


導演在用廢棄的郵政紙箱和一次性杯子碟子做煙廠


CineCina



👠 加料放送


他的她 The Dairy of SHe

中國 | 2018 | 18分鐘 | 中文 | DCP

導演:韓亞峰、張心潔

類型:紀錄片




|  故 事 梗 概  |


青年導演周聖崴是一個典型的90後——自我、自信但同時也又時時刻刻存在著自我懷疑式的自卑,但同時也是一個非典型的90後——執著、認真、不知道如何去交到朋友。他花了6年時間做了一部定格動畫長片《女他》,期間,也和他的母親發生過爭執。周聖崴的母親和很多人的父母一樣希望孩子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對於周聖崴做片子這件事她的看法是「你付出努力了即可不要太在乎結果」。但在周聖崴看來,付出努力的過程和最後獲得成功是兩個概念,兩代人的成功觀發生了衝突。2018年6月周聖崴的《女他》入圍了上海電影節金爵獎的動畫片競賽單元,他要學習如何與媒體、與社會上不同的人打交道。一些關於親情、友情的事情也讓他重新思考他所追求的成功是什麼樣的概念。




 

《女他》購票請掃 







特別鳴謝本屆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贊助商:







文字:黃悅

圖片來源:周聖崴、視幻文化

編輯:許海檸




-  E N D -



  CINECINA  

We only bring the best Chinese cinema here.


  CONTACT US  

info@cinecina.co



歡迎為深焦口碑榜投票


相關焦點

  • 紐約華語電影節 | CineCina徵片,將華語世界最好的作品帶到紐約
    ,旨在將華語世界最好的作品帶到紐約。通過支持年輕的電影人以及他們的作品,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致力於成為全球電影業發展的新興力量。地平線計劃(Project Horizon),即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的新人單元,力圖發現極具潛力的作品,為新一代電影人建立一個同臺競技、平等交流的平臺。
  • CineCina雲影展 | 「酷兒世界」短片單元免費上線
    在美國六月是驕傲月,以紀念1969年6月末的石牆運動,而運動發生地就在紐約。就在上個月,專注於LGBTQ+影像的臺灣流媒體平臺GagaOOLala也開始向全球觀眾提供服務。因此,我們希望能將華人、華語的酷兒電影加入到這場慶祝之中。同時,也期待在今後有更多的導演願意通過我們和CathayPlay分享他們酷兒主題的作品。最後,特別感謝北京愛酷電影周在這次策劃中所給予的幫助。
  • 短片盛宴 | 黑狗放映 x 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周六放映 !
    其中,5部是女導演的作品,而另外2部也有非常獨特的女性角色。本次以「另一種視角」為題,希望它們之間的互動與碰撞會產生新的火花。在此,感謝所有參展的導演,也感謝深圳黑狗放映所提供的支持。施向宇,1997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本科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動畫專業,目前碩士就讀於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2019年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臺灣競賽組評審團大獎媽媽離開家已經將近⼀周,⼗歲的佳佳和七歲的弟弟⼩凱循著媽媽的腳步,持續地等待。爸爸的⼯作依然忙碌,⼤⼈的世界持續運轉,佳佳試著和⼩凱⼀同維持著如常的⽣活。
  • 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獲獎名單公布
    從1月初啟程,至3月初投稿截止,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的新人單元
  • 在紐約看什麼電影,他說了算
    Dennis Lim是一位常駐紐約的撰稿人和電影策展人。從2013年起,他成為林肯中心電影協會策展部門的主管。他是紐約電影節的選片委員會的成員,新導演/新電影電影節(New Directors/New Films)的聯合主席。這位做文化評論出身的策展人對我們這些生活在紐約的電影人、從業者、影迷和觀眾能看到哪些電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阮經天主演的《紐約紐約》,你怎麼看?
    文藝化的手法,用時代移民潮作為其脈絡,但實則電影對比當年關景鵬的《人在紐約》可謂謬之千裡,不知其所謂的監製意義何在,這部電影最大的詬病在於情感的空洞,一面阮經天飾演的五星酒店領班路途和杜鵑飾演的阿鵑兩人之前的愛情渲染極盡蒼白,而那幾乎不說人話的臺詞讓人對電影本身亦是難以產生哪怕一星半點的興趣。難進真實生硬刻板的作態,使其伊始便透露出無為庸作的焦糊味道。
  • CineCina巡迴展映昆明站
    年創立,旨在將華語世界最好的作品帶到紐約。 卡羅·那瑟斯(Carlo Nasisse),1994年生於美國喬治亞州雅典市,目前工作居住於紐約。他是一名電影導演、攝像與攝影師,致力於創作探索區域文化、生態以及人類、政治與景觀之間關係的長篇作品。他的作品曾在SXSW、Slamdance、Big Sky、馬裡蘭電影節、瓦哈卡和Indie Grits等電影節放映。
  • 這部電影, 叫《紐約紐約》
    瞧,有這麼多在紐約拍的華語片,這次真有一部直接叫「紐約」的電影。這部電影就叫《紐約紐約》。
  • 自閉症的他,只看一眼,便畫出了整個紐約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他只要在街上轉一圈,就可以把街景建築全都像電腦一樣事無巨細地儲存下來,再用畫筆還原出來。2001年,他登上BBC電視臺的「天才的片斷」節目,在拍攝過程中,他乘坐直升機飛過倫敦上空,然後在3個小時內繪製完一幅細緻完美的空中插畫。這幅插畫描繪了達4平方英裡範圍的景色,其中包括了12個歷史景點和200個其他建築。
  • 好感生活節 | CineCina優秀短片聯合展映
    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CineCina Film Festival)由一群年輕的紐約電影人於2018年創立,旨在將華語世界最好的作品帶到紐約。2020年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地平線計劃評委會大獎小孩第一次來到父親的故鄉,和家人一起參加阿嬤的喪禮,但小孩的母親和父親的家人發生爭執後離開了喪禮會場,小孩與父親留下來面對著那些親戚不友善的對待和阿嬤的離世,最後小孩與父親只能處在河堤上遠遠地看著,阿嬤被種在那片看不見的西瓜田裡,而那時是小孩第一次看見父親哭泣。
  • 他祖父在上海調製了明星花露水,他在紐約開了一家「盤絲洞」
    先到加拿大,然後轉戰紐約。1975年,紐約華策會成立美華藝術協會,公開招聘負責人,周龍章在眾多應聘者中被錄取。從那時起,周龍章的家,就成了很多明星到紐約的寄居地。他本人不止一次說過:紐約呀,紐約真是gay的天堂。陳丹青非常生動地記錄下周龍章的出櫃經過 ☟我記得龍章在電話裡說──有些話只能由電話說的──「丹青,不管你介意不介意,我夠了,我要站出去。」
  • 電影 沒想到你是這麼腐的《紐約紐約》!
    上周六的晚上,謀大人被邀請去看了《紐約紐約》的點映場。
  • 《Sleep No More》今夜無心睡眠--在紐約戴上面具看戲劇
    這次戲劇體驗,是我數十次紐約之旅最有意思的「觀影」體驗。成為我最獨特對美麗的紐約感受,沒有之一。 強烈推薦,所有去紐約的朋友都要去看這個戲劇,雅俗共賞。是居家旅行泡女裝B之最佳活動。從這個故事裡我們也得到一個真理:當你不會選擇的時候,跟著漂亮的人走,沒毛病。 「如果你愛他,請帶他去紐約,因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請帶他去紐約,因為那是地獄」。
  • 徐小平為其豪擲百萬 王勝寒:從「紐約留學女」到「醉鵝娘」,是結構與建構的區別
    「紐約留學女」是一面鏡子,人們看到這面鏡子做出的反應,其實是他們內心的映射。說起王勝寒,不得不提到幾年前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一陣波瀾的「紐約留學女」系列視頻。直到現在在百度搜索欄中查詢一些關於美國大學的信息,界面還會顯示出「紐約留學女」的關鍵詞。「紐約留學女」似乎變成了王勝寒身上一枚甩不掉的標籤。然而,談及這個話題,王勝寒本人卻說:「我從沒覺得『紐約留學女』這個標籤是甩不掉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是通過『醉鵝娘』的身份認識我了。『紐約留學女』只是以前開的一個玩笑,我覺得這已經是過去時了,很多人也覺得這是過去時了。
  • 廣州| CineCina精選短片展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卡羅·那瑟斯(Carlo Nasisse),1994年生於美國喬治亞州雅典市,目前工作居住於紐約。他是一名電影導演、攝像與攝影師,致力於創作探索區域文化、生態以及人類、政治與景觀之間關係的長篇作品。他的作品曾在SXSW、Slamdance、Big Sky、馬裡蘭電影節、瓦哈卡和Indie Grits等電影節放映。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與當時流行的「故事模式+黃色新聞潮+簡訊息模式」不同,《紐約時報》獨闢蹊徑,尤其喜歡看在長篇大論和報告,這些讓《紐約時報》更是顯眼,「它讓美國人形成了一個堅定的信念:每逢大事,欲求信息之全,非買《紐約時報》不可」。
  • 2018紐約百老匯周今天開搶 | 最全攻略看這裡!
    迪士尼在紐約百老匯的又一力作。雖然比不過《獅子王》,但還是很有娛樂性的,就衝可愛的神燈去看也值回票價。另外鑑於某年某月富貴亂入了該劇其中一個廣告視頻,因此夾帶私貨多加一顆星。雖然我很喜歡看John Lithgow爺爺演的The Crown,但是這部講述他生命中重要的故事們的獨角戲真心讓我看得很迷茫。
  • 大怪物看《紐約的一個雨天》
    一提起文藝電影,仿佛開啟一個沉悶話題,拖沓的節奏伴隨著莫名其妙的鏡頭,再加上大段不知所謂的對白,好好的故事被切割的支離破碎…….我承認文藝電影不是我的菜,就像這部《紐約的一個雨天可是呢,如果看細節,這部片子真的有挺多很美的地方,比如配樂、服裝、場景等等,如果能夠甩開非要看一個完整故事的心態,就這麼跟著鏡頭漫步紐約的雨天,也不啻是一場別樣的視聽體驗。所謂文藝不文藝,其實看的就是個心境。
  • 《紐約的一個雨天》紐約的一個雨天
    最近的天氣一直下雨,周末剛好選了一部跟天氣應景的電影《紐約的一個雨天》,影片主角顏值在線,但劇情有點出乎意外。個人覺得對女主的角色設定有點不友好。男主蓋茨比和女主艾什莉兩人在亞利桑那州一個不知名的大學讀書並相戀。女主來自亞利桑那,是銀行暴發戶的女兒。男主是紐約的富二代,因叛逆來到了被人稱為鄉下的地方上學,兩個不同階級的人一起相處,擦出不一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