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召開2020年第五場新聞發布會,長沙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莫金文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特護期工作情況。市生態環境局宣傳教育處處長李明主持會議。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處副處長張琳、市生態環境局環境應急與調查中心副主任陳譜出席發布會,並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李明:各位領導、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為進一步做好我市今冬明春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將向大家介紹2020年長沙市大氣汙染防治特護期工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莫金文,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處副處長張琳,環境應急與調查中心副主任陳譜。首先,我們請金文副局長進行新聞發布。
莫金文: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長沙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紹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特護期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緊盯年度空氣品質優良率80%以上的目標,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汙,推動源頭減排,持續鞏固藍天保衛戰工作成效,空氣品質狀況逐步改善。截至2020年11月10日,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累計284天,較上年同期增加47天,優良率為90.2%,較上年同期增加14.68個百分點。主要汙染物濃度:細顆粒物(PM2.5)為36μg/m3,同比下降18.2%;可吸入顆粒物(PM10)為44μg/m3,同比下降20%;臭氧(O3)為151μg/m3,同比下降13.7%。
一、前期工作開展情況
(一)聚焦主責抓推進,全面壓實責任。一是「一盤棋」全域統籌。堅持市級主要領導季講評、分管領導月調度工作機制,相關市領導不定期調研、督查重難點工作,全面統籌藍天保衛戰工作開展。二是「點長制」高位推動。我市率先在全省實行國、省控站點「點長制」。制定《長沙市空氣品質實施「點長制」工作方案》,各園區、區縣(市)黨政一把手全面履行「點長」責任,落實工作要求,帶頭抓實重點區域大氣汙染管控。三是「網格化」夯實基礎。健全四級環保網格責任體系,把藍天保衛戰工作力量向街道(鄉鎮)、社區(村)延伸,以網格化壓實責任,強化監管。截至目前,網格化發現並處置問題60827起。
(二)釐清主線抓整治,全面提升效能。一是強力推進專項整治。6—8月,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隊牽頭負責,市直相關部門及園區、區縣(市)協同配合,共同推進「十大」專項整治,共檢查整治對象48571個,立案處罰17010起,處罰612.96萬元,行政拘留24人,刑事拘留2人。其中,檢查加油車(站)點2770個,立案60起,罰款61.88萬元,行政拘留4人,刑事拘留2人;檢查建築工地場內轉運車3587臺,立案3起,罰款2.95萬元;檢查混凝土攪拌場(車)6634個,立案4770起,罰款84.35萬元;檢查線性道路工程1331個;檢查渣土運輸車16136輛,立案465起,罰款117.7萬元;檢查非道路移動機械1238臺,立案6起;檢查涉氣工業企業934家,立案24起,罰款44.17萬元;檢查柴油貨車10037輛,罰款112.5萬元;檢查運砂車4492輛,立案419起,罰款183.86萬元;檢查汽修企業1412家,立案13起,罰款5.55萬元。二是常態落實「六控十嚴禁」。截至目前,督促全市1774個在建建築工地嚴格落實工地揚塵治理「8個100%」要求,督巡查發現問題11422個,行政執法處理問題3473個;完成裸露地塊復綠2820萬平米,建成「兩場」容量1997萬方。開展聯合路檢路查265場次,查處檢測不合格柴油貨車2639臺,註銷、報廢老舊機動車1.1萬餘臺;出臺《長沙市純電動智慧渣土車試點運營工作方案》,穩步推進純電動智慧渣土車試點工作。累計完成燃氣鍋爐低氮改造1109臺,總完成率達98.14%;制定《關於劃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的通告 》,在全省率先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域,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申報編碼登記12005臺,上牌 8975 臺,責令 138臺機械限期退出低排區,實現了低排作業區「號牌編碼」和「不達標排放機械」「雙清零」;完成「散亂汙」企業整治482家,並對已完成整治的1070家「散亂汙」企業組織現場抽查整改驗收;完成1631家規模以上餐飲門店、18046家老舊社區家庭油煙淨化設施安裝,油煙整治成果持續鞏固。發放禁燒宣傳資料29萬餘份,查處露天焚燒垃圾925例、露天燒烤1128例、露天焚燒秸稈200例,通過碎草還田或移除利用等手段處理農作物秸稈面積187萬餘畝;查處非法製造、存儲、運輸、銷售煙花鞭炮行為206起,收繳煙花鞭炮7.3萬餘掛,其中,「中元節」期間辦理非法運輸煙花鞭炮案件1起,勸阻預燃放鞭炮行為174起,引導群眾主動上交鞭炮174掛,違規燃放煙花鞭炮現象較去年同期大幅度減少。市級層面開展暗訪巡查18次,組織發放、張貼散煤治理宣傳手冊、倡議書7萬餘份,禁燃區燃煤銷售、使用動態清零成果持續鞏固。提前完成325座地下油罐改造和505座加油站二次油氣回收改造任務,超額完成30座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改造,84座加油站安裝油氣回收在線監測設備;執法檢查加油站6326座(次),立案查處166起,罰款245萬餘元,成品油市場秩序不斷優化。
(三)高揚主調抓引導,全面凝聚共識。一是濃厚宣傳氛圍。一方面,抓媒體正面宣傳,截至目前,共推送藍天保衛戰央級報導68條,省市級報導2353條,共2421條;精心組織2020年藍天保衛戰優秀新聞作品評選、最美藍天衛士評選、藍天保衛戰攝影大賽及微視頻大賽等大型宣傳活動,宣傳聲勢不斷壯大。另一方面,抓負面案例曝光,共通報環境執法典型案例25次,曝光負面典型案例53起。二是落實獎補幫扶。累計撥付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專項補助資金6471萬餘元,獎補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源頭替代應用項目122個,評選並獎勵禁燃區內「煤改氣」清潔能源綜合評價示範社區33個,獎補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4個。三是強化執法督查。嚴格執法監管,常態落實「三級執法、兩級巡查」,截至10月31日,辦理「六控十嚴禁」違法違規處罰案例87948起,罰款18136.62萬元,行政拘留257人,刑事拘留61人;嚴格督查巡查,市本級開展日常巡查233次,出動3098人,檢查項目673個,交辦問題369起;開展重點工作專題督查20次,印發督查通報4期,交辦整改各類問題65個,問責黨政幹部9人;完善負面清單制,及時更新清單臺帳,動態跟蹤問題整改,共匯總交辦負面清單問題1724起,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特護期工作安排
按照省環委會要求,每年自10月16日至次年3月15日為全省大氣汙染防治特護期。為進一步抓好抓實特護期工作,確保藍天保衛戰任務如期完成,10月15日,全市召開藍天保衛戰三季度講評會,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建新出席並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緊緊抓住秋冬季關鍵期,落實落細工作措施,決戰決勝藍天保衛戰。按照會議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護期相關工作安排如下:
1、抓好預警調度。充分發揮預警預報的先發優勢,提前調度應對。統籌環境監測、氣象等部門,定期發布空氣品質預報,各園區、區縣(市)根據預報信息,結合轄區實際,針對性部署交通疏導、錯峰生產和灑水降塵等具體工作。在不利氣象條件或汙染傳輸時,加密會商研判,研究應對工作和管控措施,最大限度減輕汙染。
2、抓好應急管控。嚴格落實《長沙市輕微汙染天氣應對辦法》,在良-輕微汙染臨界天氣,強化管控,力爭「保良」。嚴格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抓緊修訂新版應急預案,按照應急預案要求,及早安排、提前部署,分行業、分級別、分區域啟動應急管控措施,督查、宣傳等工作及時跟進,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降低重汙染天氣濃度。同時,統籌汙染管控和「六穩」「六保」服務工作,兼顧企業生產、項目建設和環境保護。
3、抓好聯防聯控。省級層面,今年8月我市牽頭,與株洲、湘潭、嶽陽、常德、益陽等通道城市籤訂《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在重汙染和外輸性汙染天氣時及時對接,在省廳統一指導下開展聯防聯控聯治;市級層面,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維,打破園區、區縣、部門之間的行政權限壁壘,常態化開展交叉執法、聯合執法,促進資源共享提效。
4、抓好「六控十嚴禁」。一是揚塵汙染必須防控到位。施工工地揚塵汙染防治8個100%履行到位。渣土工地現場溼法作業,渣土車淨車出場,不帶泥上路,並按照規定路線行駛,不出現非法運輸傾倒渣土行為等。加大對主次幹道、城郊結合部地區道路的衝洗保潔,抑制道路揚塵。二是移動源排氣必須嚴格管控。開展常態化路面聯合執法,嚴查柴油貨車闖禁和超標排放行為。三是嚴格執行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區規定。市人民政府已於2020年11月3日發布了《關於劃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的通告》,根據《通告》要求,在全市範圍內將組織聯合執法,嚴查不按規定加裝或使用汙染控制裝置的行為。四是涉氣企業必須達標排放。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工作,遇特殊汙染天氣實施強化執法監管。生產時所有治汙設備和在線監控設備必須全面開啟。落實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要求,啟動重汙染應急響應時實施錯峰、停、限產措施。持續整治「散亂汙」企業,嚴禁「一刀切」。五是面源管控必須常抓不懈。全市範圍內嚴禁露天焚燒垃圾、秸稈、枯枝敗葉、建築垃圾等。餐飲門店油煙淨化設施安裝到位、使用和維護到位。落實我市煙花爆竹禁限放要求。對散煤製售點、散煤運輸、散煤使用等持續開展巡查檢查。對非法黑加油站(點)進行嚴厲打擊,確保油品質量和油氣回收設施的正常運行。
5、抓好執法監管。優化監管執法模式,做好 「三級執法、兩級巡查」和日常執法、專項執法的結合文章,用好兩個「清單」,對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排汙的企業精準打擊、重拳整治。強化執法科技支撐,依託「網格化」,採用在線監管、視頻監控、無人機巡查等手段,通過線上線索收集和線下督辦整改相結合的模式,減少現場執法,提升執法效能。
6、抓好責任落實。落實好「點長制」,由各級黨委和政府一把手對轄區空氣品質負總責,統籌協調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用好督查利劍,對上級督查交辦的問題照單全收、認真分析、逐一整改,完成生態環境部臭氧汙染幫扶督查交辦問題的整改,做到動態銷號,配合做好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整改工作。
7、抓好宣傳引導。常規宣傳持續深入,在電視、報紙和網絡等媒體,不間斷進行大氣汙染防治知識科普和案例教育。重點工作擴大影響,著重策劃好特護期防護宣傳,提升政策知曉度和影響力,號召市民積極參與,用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等實際行動支持藍天保衛戰。典型宣傳生動感人,加強對藍天保衛戰先進人物特別是一線工作人員的宣傳報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8、抓好精準治理。強力推進揮發性有機「一企一策」及綜合整治工作,力爭今年高質量完成10家省級VOCs重點監管企業的「一企一策」編制工作。在秋冬季以PM2.5汙染防治為核心,同時開展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治理。
李明:謝謝金文副局長的發布。接下來是記者提問時間,各位記者朋友可以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請舉手示意。
我是長沙政法頻道記者,請問張琳副處長,目前,我市臭氧汙染時段已基本結束,2020年三季度我市應對臭氧汙染做了哪些工作?
張琳:非常感謝您的提問,2020年三季度我市應對臭氧汙染做了以下工作:
(一)臭氧汙染狀況。截至2020年10月31日,我市臭氧汙染狀況持續改善,臭氧濃度為152μg/m3,較去年同比下降13.1%,以臭氧為主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為13天,佔全年超標天數的43%,較去年同期減少33天。去年9月全市汙染天數20天,均為臭氧汙染,為全年超標天數最多的月份,而今年9月份未出現汙染天氣,實現全優良。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一是重點開展輕微汙染天氣管控。修訂和完善了《長沙市輕微汙染天氣應對辦法》和《長沙市臭氧汙染管控指南》,及時開展預警預報和分析研判,指導精準防控臭氧汙染。二是強化源頭管控。市工信局已安排1583.96萬元,擬對122家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的企業進行獎補,估算減排揮發性有機物2122噸。三是加強無組織廢氣的收集與治理。年度方案中鋪排的41個無組織收集治理項目已全部完成,10家省級揮發性有機物重點監管企業積極開展綜合整治,重點提升無組織廢氣收集效率。四是鞏固和提升末端治理效果。開展工業企業廢氣汙染排放專項整治,檢查涉氣工業企業934家次,立案處罰24家,罰款44.17萬元。開展涉氣集中執法行動7次,檢查企業395家,對存在環境汙染隱患的86家單位依法依規進行處理。五是協助開展臭氧幫扶工作。7月14日至9月22日生態環境部對我市共進行5輪臭氧汙染防治監督幫扶,共計核查發現問題汙染源單位383家,截止目前,跟蹤督辦類問題完成整改179家,立行立改類問題完成整改57家。六是加強對機動車排氣汙染管控。我局聯合市公安交警部門開展路檢路查整治行動265場次,監督抽測柴油貨車5149臺,查處檢測不合格車輛2639臺,強制淘汰老舊柴油貨車29臺。市交通局牽頭分級設立「綠色物流區」,限制柴油貨車進入,全面放開純電動貨車在區域內便利通行。目前,全市純電動城市配送營運車輛4251輛,網絡預約新能源出租汽車9905臺,純電動巡遊出租汽車644臺。七是強力推進非道路移動工程機械排氣管控。完成全市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12005臺,對1122個工地的1238臺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查驗,責令138臺機械撤離低排區,對15臺違法在低排區作業的機械立案處罰,實現了低排作業區「號牌編碼」和「不達標排放機械」 的「雙清零」。八是全面加強油氣汙染管控。市市場局牽頭嚴厲打擊非法加油,檢查加油車(站)2770個,罰款61.88萬元;市商務局牽頭完成8座加油站三次回收試點,84座加油站油氣回收在線系統正常運行。九是加強科技支撐。全市已安裝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控系統31套,治汙設施智能監控電錶387套,並持續推進國控、省控、組分站、小微站等監測數據整合分析以及源清單、源解析等研究工作。十是加強學習與培訓。召開專家研討和培訓會議4次,重點就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收集與治理、臭氧汙染形勢及管控建議進行學習和討論。
我是瀟湘晨報記者,請問張琳副處長,大氣汙染防治特護期區域聯防聯控工作將如何開展?
張琳:非常感謝您的提問,區域聯防聯控分為兩個層面。市級層面,在前不久市藍天辦制定了《長沙市空氣品質實施「點長制」工作方案》,要求各園區、區縣(市)實施聯防聯控工作制度,劃分四大聯防聯控區域,要求四大區域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如遇特殊情況,可隨時召開,同時,要求制定相關工作制度,包括但不限於預警預報、數據共享、工作方案、交叉執法、聯合執法、監督檢查等。市級也將根據工作實際,隨時調度安排、收集掌握、檢查督辦四大區域聯防聯控聯動工作開展情況。省級層面,長沙、株洲、湘潭、嶽陽、益陽、常德等傳輸通道城市將按照「共同保護、共同發展、區域聯動、互利共贏」的原則,進一步推進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工作,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區域大氣汙染防控和執法力度,加強區域空氣品質聯合監測和預警,進一步解決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區域性、複合型大氣汙染問題。
我是星辰在線記者,請問陳譜副主任,目前已經進入大氣汙染防治特護期,關於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的修訂請問下一步工作計劃是什麼?
陳譜:非常感謝您的提問,《長沙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自2018年12月修訂發布以來,我市在執行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汲取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今年預案修訂正在籌備中,主要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修改和完善,切實做好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
一是組織機構與職責變化。2019年1月長沙市機構改革全面啟動,市政府工作部門及職責發生了變化,《長沙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內涉及的組織機構成員單位與職責也會根據機構改革後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修改。
二是預警響應措施變化。根據生態環境部2019年7月發布的《關於加強重汙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9年12月發布的《湖南省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等規範性文件和我市實際情況,每一級預警響應措施會從建議性健康防護措施、建議性汙染防控措施和強制性汙染控制措施三方面進行修改與完善,對工業企業、移動源、揚塵源等多方面採取響應措施,通過減排措施與應急減排項目清單要求,使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顆粒物(PM)、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減排比例達到相應預警級別要求。
三是區域應急聯動完善。今年8月,長沙、株洲、湘潭、嶽陽、常德和益陽共同籤署了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大氣環境應急聯動機制。我市會進一步密切與周邊市的溝通協調,加強信息共享,提高區域重汙染天氣預報預警的準確度,積極參與區域聯合預警會商;收到省重汙染天氣應急指揮中心的區域聯動預警提示信息後,及時通報並積極開展區域應急聯動,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共同降低重汙染天氣的影響。
李明:由於時間關係,提問環節到此結束。
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對長沙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支持和關心!今年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拜託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在重要時段、重要版塊多多宣傳長沙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好事例、好經驗、好做法,營造全社會理解、支持、參與生態環保工作的良好氛圍和社會環境!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
End
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原標題:《長沙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第五場新聞發布會全文實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