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膠柱鼓瑟」是什麼意思,看完這則歷史典故,才能知曉其意

2020-11-21 國學大觀園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為大家帶來2個我們很熟悉的成語,分別是紙上談兵和膠柱鼓瑟,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只要我們讀懂了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自然就會知曉其意。

膠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

這條成語出自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話說在春秋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出名的將軍,一個是趙奢,另一位是至今都耳熟能詳的廉頗。因為有這兩位大將,所以其他的國家都不敢來犯。趙奢一輩子奮戰在戰場,殺敵無數,立下汗馬功勞。

趙奢平時熟讀兵書,晚年時他把戰場上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總結了很多戰場上用兵的計謀。他有個兒子叫趙括,受他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喜歡讀兵書,對打仗很感興趣。

成人以後,他讀的兵書很多,對他父親寫的用兵戰略的書,更是背得滾瓜爛熟。他經常和外人談用兵的計謀,談理論連他父親都比不過他。雖然沒上過戰場指揮,但人們對他很是崇拜,都說他以後和他父親趙奢一樣,是國家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

相關焦點

  • 【定州典故】膠柱鼓瑟、紙上談兵
    【定州典故】膠柱鼓瑟、紙上談兵 2020-06-04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成語故事』​膠柱鼓瑟:照書打仗行不行?
    今天咱們又要學一個容易考的成語了,這個成語叫「膠柱鼓瑟」。「瑟」是古代的一種琴,「鼓瑟」就是彈這種琴。瑟上面有個用來調音的東西叫「柱」,音樂家彈琴以前,要調一調這個柱,好讓聲音更準、更好聽,「膠柱」就是用膠水把柱粘住,不讓調整聲音。
  • 成語「唾面自乾」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褒義?貶義?
    中國的成語,多是自古代流傳,代表了一個又一個或褒或貶的含有些微引人深思小寓意的典故。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唾面自乾」這樣一個成語。從它的字面意思來看,「唾」自然是吐口水,「面」在這裡則是臉面,「自幹」就是自己幹掉。我們加上介詞、語境等,合起來正是被人吐了口水在臉上,等它自己幹掉。等它自己幹掉?為什麼會是等它自己幹掉呢?
  • 成語「驥服鹽車」到底是啥意思,讀懂這個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我們來講2個冷門成語,分別是困獸猶鬥和驥服鹽車 ,這2個成語其實都和歷史典故有關,而我們讀成語,只要理解了歷史典故,才能真正懂得成語的真實內涵。驥服鹽車 (jì fú yán chē)這句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四》,」驥」是指千裡馬,這句成語是說千裡馬拉著裝鹽的車,據說古時候的千裡馬,是日行千裡的寶馬良駒,在戰場上將軍最希望的是擁有一匹寶馬。
  • 成語「樵柯爛盡」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的大話成語,為大家帶來2個成語,分別是青門種瓜和樵柯爛盡,這2個成語背後都有歷史典故,而讀懂成語最主要的就是讀懂背後的歷史,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成語就是一種人生。青門種瓜 (qīng mén zhòng guā)這句成語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蕭何,當年劉邦得天下,是靠蕭何、張良、韓信,人稱「漢三傑」。劉邦得了天下後,有人說燕王臧荼有反心,劉邦稱帝的第一年就把燕王臧荼以謀反罪殺了。
  • 慘綠少年、藥店飛龍、空心湯圓、無腸公子……是歷史典故的成語?
    慘綠少年、藥店飛龍、空心湯圓、無腸公子……是歷史典故的成語?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基本每個人都能隨口說出一堆。
  • 大話成語:我們常說的「圍魏救趙」啥意思,背後的典故引人深思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很多成語,但是很多人對成語的意思並不是很了解。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2個成語,分別是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了解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才能讓我們對成語有個更加清楚地認識。那麼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 我們常說的「牝雞司晨」是啥意思,知道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牝雞司晨這個成語,當然還有一個成語是潘郎車滿,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讀懂了它們的歷史典故,你也就可以熟練應用了。牝雞司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母雞會打鳴,是違反常規的事情,這個典故和商紂王有關。話說商朝最後一個皇帝紂王,是有名的暴君,嗜殺成性,對底下的大臣也毫不留情,他還製造了很多殘酷的刑拘。紂王寵妲己盡人皆知,歷代皇帝也都寵幸自己愛妃,可沒有紂王這麼變本加厲的,對妲己什麼無理的要求都言聽計從。
  • 【偉偉道來話燕趙之邯鄲成語故事---膠柱鼓瑟、紙上談兵、趙母深識】
    咱們今天要說三個成語——膠柱鼓瑟、紙上談兵、趙母深識。第一個成語「膠柱鼓瑟」比較難理解,「瑟」是古代一種拔弦樂器;「柱」是瑟上用來調弦的短木。後來,「膠柱鼓瑟」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墨守成規,不懂靈活變通。第二個成語「紙上談兵」的主人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他從小學習兵法,嘴皮子又溜,總喜歡和別人辯論兵法,連他老爹也辯不過他。後來趙括替代了廉頗,當上了趙國大將,可他打仗時只知道照搬兵書,不知變通,結果導致趙國慘敗。成語比喻不聯繫實際,只憑書本知識空談理論。第三個成語「趙母深識」也和趙括有關。
  • 【成語說史】曹玉騫歷史典故精講 — 推薦篇《龍馭上賓》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撥雲見霧尋歷史,水落石出現真相。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名字用了3000多年,1584個成語跟這座城市有關
    我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滄海桑田,鬥轉星移。在我國廣闊的國土中,有許多城市換了很多名稱,但是也有一個城市,一直保持著自己原來的名稱,就是邯鄲。一提到邯鄲,我們最先想到的都是"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燕國的一位少年,因為羨慕邯鄲人的走路姿勢好看,就專門來到邯鄲學習邯鄲步。
  • 【成語說史】曹玉騫歷史典故精講 — 推薦篇《握髮吐哺》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
  • 這三個成語,經常在生活中出現,往往容易讓大家理解錯誤
    這些成語大都是凝結著古代人的智慧,它們分別可能代表是一個故事,也可能代表是一個典故。這些成語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如果加以運用,不僅能提升自己的才華,而且還能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但是有時候,我們經常也對一些成語望文生義,用了之後,錯誤百出,同時讓人貽笑大方。
  • 52個三國典故和成語,讓《三國演義》成了好聽的兒童廣播劇!
    其實,反過來看,常粉們的「貪心」不恰恰是對我們的認可和誇獎嗎? 所以二話不說,《三國故事》也正式上了排期。 可三國故事複雜,而且線索眾多,最紅我們終於想到了用成語的方式,把整個故事串起來。 因為成語本身,既是歷史的濃縮,更是語言的精華。
  •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龍|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
    春露秋霜 僾見愾聞「春露秋霜」這一成語指子孫後代在春秋兩季因感於時令追念先祖而進行祭祀。比喻恩澤與威嚴,也用在懷念先人。 「僾見愾聞」中的「僾」(ài),為隱約、仿佛的意思;「愾」為嘆息。整個意思是說:仿佛看見了身影,聽到了嘆息。多形容對已過世尊長的懷念。
  • 大話成語:金龜換酒和金谷酒數是什麼意思,原來都和李白有關
    中華傳統文化中,成語文化可謂是我國的一大特色,成語的背後也蘊含很多歷史典故。成語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也有很多,比如與人交談,或者學生寫作文的時候,穿插幾條成語,可以讓文章增色不少。但是我國的成語數不勝數,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也有很多成語我們一知半解,甚至聽都沒聽到過。
  • 韓信「身負」20個成語典故,個個經典,堪稱成語專業戶
    背成語,或許是很多人老大難的問題,不是記憶力不好,而是實在沒興趣。筆俠也不喜歡背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如果裡面有故事,那就另當別論了。「兵仙」韓信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發生在他身上的成語典故多大20個(或許還不止),不由得不讓人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