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阿哥有沒有繼位可能?完全有!前提是康熙得多活幾年!

2021-02-08 探秘記

原創投稿: 939385950@qq.com

QQ群:中國歷史愛好者 518140362

作者:金滿樓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太子胤礽二度被廢後,八阿哥胤禩也屢次遭到康熙的責罵,幾乎落到誠惶誠恐、名譽掃地的地步。這時,本屬於「八王黨」的某皇子卻突然受到康熙的極大重視,他就是十四阿哥胤禵。

胤禵另有一名叫胤禎,其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德妃烏雅氏,和四阿哥胤禛系同母所生,但比胤禛小十歲。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時,胤禵當時還不懂人事,他經常與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混在一起,當時還曾因幫老八說好話而差點被康熙拿刀砍了。

不過,胤禵也是誤打誤撞,反而走了狗屎運。那次事件過後,康熙反而對他另眼相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爵時,原本無爵位的胤禵不但被封為貝子,而且還得到了大阿哥胤褆被削奪的一切。

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二廢太子」後,胤禵開始對皇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在八阿哥屢被打擊的情況下,胤禵逐漸脫離胤禩的影響而獨立門戶,並成為康熙末年一顆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從康熙四十八年到五十二年的隨駕記錄來看,胤禵幾乎參與了康熙所有的出巡。由此可見,康熙晚年對他是很看重的。

機會說來就來。康熙五十六年,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喇布坦所部突然侵入西藏並殺死拉藏汗,這不但使西藏陷入一片混亂,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四川、雲南和青海等地的安全。次年,康熙令西安將軍額倫特領兵前往西藏平叛。但由於地形複雜,額倫特進軍途中戰敗身亡,所部幾乎全軍覆沒。

清軍戰敗的消息傳到京師後,康熙嘆息道:我老了,血氣漸衰,若是我少壯時,早已成功了。但光嘆息也沒有用,康熙考慮到當時蒙古各部都信仰喇嘛教,如果讓策妄阿喇布坦控制了西藏喇嘛教的話,後患無窮,於是決定派皇子親自出徵,當時就選定了十四阿哥胤禵。

胤禵當時三十一歲,正好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八阿哥胤禩等人見胤禵受寵,都認為這是老皇帝看中了胤禵,要他歷練,以積累資歷和威望好繼承皇位。為維護集團的利益,胤禩暫且打消自己奪儲的念頭,轉而支持胤禵奪取儲位。

九阿哥胤禟也不甘落於人後,他不但對胤禵提供經濟上的協助,並熱心為胤禵試製軍備。據說,胤禟特意設計了一種戰車,命人依樣畫好圖紙,帶往西寧,可謂是不遺餘力。胤禟還說,胤禵「聰明絕世」,「才德雙全,我弟兄們皆不如」,「現今出兵,皇上看得也很重,將來之皇太子一定是他。」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胤禵被破格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用正黃旗纛,授予親王待遇,行文稱「大將軍王」。十二月十二日,在胤禵率兵啟程的日子,康熙親自在太和殿主持了頒敕印儀式。

當時的出師禮極為隆重,凡是出徵的王、貝勒、貝子、公等全部戎裝齊集於太和殿前,隨同出徵的還有弘曙、弘治和弘僖,時稱「內廷三阿哥」,都是康熙的孫子輩;另還有郡王、親王數人。其他不出徵的王、貝勒、貝子、公和二品以上官員,也全都集合於午門之外,為胤禵送行。

胤禵受印後,上馬出午門,隨後由天安門至德勝門,諸王、貝勒、貝子、公和二品以上官員俱送至德勝門列兵處。隨著胤禵的一聲令下,出發的號角齊鳴,旗幟迎風飄揚,十萬大軍在漫天風塵中,踏上了西徵的路程。

隨後,康熙又親諭前往助戰的青海厄魯特蒙古各部說:「大將軍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巨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即與我當面訓示無異。」

胤禵出徵後,雷厲風行,手段強硬,很快便將數名辦事不力的官員參奏罷職,軍心為之一振。康熙五十八年,西徵大軍兵分三路,圍逼侵入西藏的策妄阿喇布坦。後者見勢不妙,便慌忙率部眾逃回原準噶爾領地。結果,胤禵有徵無戰,很不過癮。

西藏平定後,胤禵仍厲兵秣馬,籌備糧餉,準備來年進剿準噶爾,徹底消滅策妄阿喇布坦勢力。康熙六十年十月,康熙將胤禵召回京師,面授用兵方略。胤禵到京城時,康熙特命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率領內大臣前往城外郊迎,儀式頗為隆重。

由於擔心康熙不再讓胤褆回軍中立功了,九阿哥胤禟還私下抱怨說:「皇父明是不讓十四阿哥成功,恐怕成功之後,難於安頓他。」然而,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康熙仍讓胤禵回到軍中。

早在康熙五十七年以前,胤禵已經表現出對儲位的興趣了。他曾接見李光地的門人翰林院編修陳萬策,「待以高坐,呼以先生」,和當年八阿哥胤禩「禮賢下士」頗有幾分相像。胤禵第一次離京時,曾對特意叮囑胤禟說:「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須時常給我信息。」

怕胤禟聽不懂,胤禵又特意補充道:「若聖祖皇帝但有欠安,就早早帶一個信。」

醉翁之意不在酒,胤禵關心的不僅僅是老爸的健康,著重點其實是落在「皇父年高」這句話上,其中含義昭然若揭。胤禵在西北時,繼續招賢納士,很關心自己的前途。

當時有個叫張愷的算命人,故意奉承他說:「這命是元(玄)武當權,貴不可言,將來定有九五之尊,運氣到三十九歲就大貴了。」胤禵聽了十分開心,稱他「說的很是」,這人也由此騙得大把銀子。

但很奇怪的是,胤禵雖然表面風光,但在出徵已近四年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得到封王,依舊是貝子的身份。雖然他行文時都用「大將軍王」的字樣,但畢竟不是正式封王。很多人認為康熙之所以要讓胤禵出徵,目的就是要讓他立功,然後順理成章的接替皇位。

後來,雍正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在其欽定的《大義覺迷錄》中,雍正說:「逆黨乃雲聖意欲傳大位於胤禵,獨不思皇考春秋已高,豈有將欲傳大位之人,令其在邊遠數千裡外之理?雖天下至愚之人,亦必知無是事矣。只因西陲用兵,聖祖皇考之意,欲以皇子虛名坐鎮,知胤禵在京毫無用處,況秉性愚悍,素不安靜,實藉此驅遠之意也。」

這段話,前面說得還頗有道理,畢竟康熙已快七十歲的人,身體每況愈下,隨時可能倒下。按理說,要真想傳位胤禵,象徵性的立點功回來就可以了,為何要在康熙六十一年又將之派遣出去呢?這說明在康熙的眼中,胤禵似乎只是一個武將的定位。

當然,也不排除第二種可能性,那就是康熙在五十七年時確實有意培養鍛鍊胤禵並準備讓他接班。但經過後來幾年的觀察,發現胤禵也不是合適的人選,最終還是將他放棄,否則就不會再派他出徵了。

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可能。康熙也許認為胤禵的功勞還不夠,想讓他徹底平定準噶爾部,一旦建此奇功,讓他接班,大家也就無話可說了。當然,前提得是康熙認為自己身體撐幾年完全沒問題。如果真是這樣,問題就大了。也就是說,後面關於雍正「謀殺父皇、篡改遺詔」的傳聞,也就具備了相當的可能性。

雍正說父親命胤禵遠徵西北,是因為胤禵在京毫無用處,而且秉性愚悍,素不安靜,所以要把他趕得遠遠的。這種說法站不住腳。當時西北軍情不容樂觀,勝敗未可逆料,康熙不可能派這樣一個「愚悍」之人去做大將軍,畢竟打仗不是兒戲。若真要將胤禵驅遠,又怎能讓他帶兵呢?雍正的說法顯然毫無說服力。

也許是雍正自己也覺得說不過去,之後他又引用了康熙對烏雅氏(雍正、胤禵的生母)說的一段閒話:「汝之小兒子,即與汝之大兒子當護衛使令,彼亦不要。」雍正說,這話宮裡人都知道,以此來證明康熙素來鄙賤胤禵,殊為可笑。

康熙和烏雅氏本是夫妻,夫妻間的閒談,焉能當真?《大義覺迷錄》將這種瑣屑的話也刊印進去,實在是有點猥瑣荒唐。

也有人說,康熙把胤禵派在外面,是為保護胤禵免受儲位鬥爭的傷害,就像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在外也未必安全,譬如當年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即使握有兵權也同樣被殺。

不管怎麼說,當時的十四阿哥胤禵正處於上升期,還是有機會繼承皇位,至少當時很多人這麼認為。也許,怪只能怪胤禵生晚了點,沒來得及在老頭子生前建功立業,又不曾料到後來會奇變突生。自己出徵在外,京師情況到底如何,已不是他所能夠了解掌控的了。

也正因為如此,康熙到底是傳位於四阿哥還是十四阿哥,這也成為清宮史的一段公案,至今眾說紛紜,未能平息。各位看官,您說皇位該是誰的呢?(節選自《奪位戰爭:康熙和他的兒子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來源:《奪位戰爭:康熙和他的兒子們》

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韓戰,究竟誰是挑事的一方?俄羅斯公布絕密檔案

毛主席去世時,韶山的「蹋天」表情

相關焦點

  • 揭開康熙九子奪嫡的歷史真相——十四阿哥胤禵爭位敗北之謎
    ,但往往不可能一直擁有這種特權,而胤禵是康熙眾多皇子中獲得這項恩遇時間最長的人,別的皇子阿哥也就一兩年的特別供給與特殊權利,胤禵卻獲得了整整七年,從康熙五十四年一直到康熙帝駕崩,胤禵一家竟然一直擁有這項殊榮特權,如果不是雍正繼位,還是康熙執政,胤禵可能還將繼續延續這種優待。
  • 康熙傳位詔書上,是「傳位十四阿哥」,還是「傳位於四阿哥」?
    而此後,便有謠言傳出,說雍正得位不正。民間盛傳,康熙的傳位詔書上,原本寫著「傳位十四子」,但胤禛卻搶先一步,將詔書修改為「傳位於四子」。登基後,雍正又急不可耐地將十四弟軟禁在景陵,這種說法就愈演愈烈。主要有兩部人。第一,八爺黨餘黨。在九子奪嫡時,雍正最大的競爭對手便是八爺黨。比起雍正,朝中的其他大臣更看好八阿哥胤禩,胤禩也在朝中拉攏了很多黨羽。可惜康熙是位權力欲很強的君主,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他也不允許分走他的權力。所以八阿哥被無情打壓,喪失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 雍正繼位後,為何最先遭殃的是十四阿哥胤褆?原因其實很簡單
    康熙繼承皇位基本上沒有經歷腥風血雨,他當上皇帝之後 對他的兄弟們該封王的封王,該厚待的厚待,七弟隆禧病逝時,他還停朝3天表示哀痛,可見他對手足情的重視,沒有一個兄弟因為得罪他被他處死。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可康熙的兒子們面對皇位都不像他,手足相殘了十幾年,儘管最終獲勝者雍正坐上了皇位,這場爭鬥還沒結束。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讓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
    不過四阿哥胤禛卻在此次放棄了爭奪大將軍王的行為,除了是因為自己沒有帶過兵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四阿哥胤禛想要舉薦十三弟胤祥出任大將軍王,不過在聽完鄔先生的一番分析後,使得四阿哥胤禛最終放棄了舉薦十三弟胤祥出任大將軍王的想法,改為舉薦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
  • 康熙為何逝世前支走十四阿哥,使他手握重兵,雍正晚年才講出實情
    太子這個位置一下子空了出來,讓很多的皇子和大臣們的心思都活泛起來了,朝廷中一下分成了兩派,大阿哥因為知道自己沒有希望,所以乾脆就和很多的朝臣一起扶持 八阿哥 ,大家都說八阿哥賢明有帝王之才,另一派系支持的是十四阿哥,雙方可以說勢均力敵,十四阿哥手握兵權,繼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然而皇帝的心思是誰都猜不到的。
  • 八皇子胤禩被稱為「八賢王」,為何康熙卻選擇了雍正繼位
    康熙本身就是一代有作為的君主,沒想到生了那麼多兒子也都很優秀,但太子只能有一個,為此老年的康熙也是頭疼不已,大家都看好八阿哥登位,但沒想到最後卻是四阿哥胤禛做了皇帝,史稱雍正皇帝。八阿哥被稱為「八賢王」更賢明,康熙卻為什麼選擇雍正繼位?其實康熙的選擇一點都沒錯。
  • 八皇子胤禩被稱為「八賢王」,為何康熙最終卻選擇了雍正繼位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大事件。康熙本身就是一代有作為的君主,沒想到生了那麼多兒子也都很優秀,但太子只能有一個,為此老年的康熙也是頭疼不已,大家都看好八阿哥登位,但沒想到最後卻是四阿哥胤禛做了皇帝,史稱雍正皇帝。八阿哥被稱為「八賢王」更賢明,康熙卻為什麼選擇雍正繼位?其實康熙的選擇一點都沒錯。
  • 十四阿哥結局你想不到,參與奪嫡的康熙兒子們真正歷史結局如何
    大阿哥胤禔:康熙四十七年,因魘咒太子被三阿哥告發,康熙震怒,將其削爵囚禁,死於雍正十二年,時年63歲。
  • 雍正登基後,最先遭殃的為什麼是十四阿哥?原因其實很簡單
    而除了朝堂上的勢力之外,八阿哥背後還有一股最強大的勢力就來自於十四阿哥胤褆,雖然十四阿哥非嫡非長,可是康熙卻對其頗為偏愛,在十四阿哥帶兵出徵之時,康熙特地向蒙古王公交代:「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
  • 康熙之子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本是一母同胞,為何兩人之間始終不和
    在康熙的眾多皇子之中,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皆為德妃烏雅氏所生,然而不論是歷史上,還是影視劇當中,這兄弟二人的關係非但並不親近,反而猶如仇人一般,雍正繼位之後更是將胤禵囚禁十餘載,直到乾隆繼位後才放出來,這又是為什麼呢?
  • 雍正王朝:十四阿哥鬧靈堂為遺囑,雍正帝卻封烏雅氏為皇太后其用意?
    電視劇《雍正王朝》有這麼一幕: 四阿哥胤禛繼位為雍正皇帝以後,開始為康熙皇帝辦理喪事,同時在大西北帶兵打仗的十四阿哥允禵趕回北京城奔喪,結果允禵大鬧康熙皇帝的靈堂,搞得雍正下不來臺,於是只好當即尊奉康熙的貴妃烏雅氏為皇太后。十四阿哥雖然心有不甘,也不得不屈服。
  • 康熙九龍奪嫡,十四阿哥為何放棄四阿哥,轉而而支持八阿哥?
    常言道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這句話在康熙的兒子中明顯不適用,其中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胤禛和胤禵就立場鮮明不同陣營交鋒,十四阿哥堅決站隊八阿哥。這時候四爺已經十一二歲,十四爺胤禵是剛剛蹣跚學步的小娃娃,德妃因為故去的心結將一腔母愛之心完全傾注在小兒子胤禎身上,而對於已經長大的胤禛顯然不是那麼關注和在意。因為母親的偏袒,四爺心理不舒服,理所當然對親弟著實喜歡不起來,再加上年齡的差距玩不到一起,兩兄弟也就是場面上的交情。
  • 康熙傳位遺詔終於曝光,歷史專家感嘆:雍正繼位合法,別再潑髒水了
    按照序齒算,康熙有24個皇子,參與奪嫡的人的9個皇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禛。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贏家,是為雍正皇帝。
  • 康熙皇帝駕崩,十四阿哥胤禵手握重兵,如果起兵造反可能成功嗎?
    康熙皇帝駕崩後,十四阿哥胤禵的確是手握重兵,很多人也在議論,胤禵如果當時不回京,而是選擇起兵造反,成功的概率有多大,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上也發生過多次,條件比胤禵好的人也有不少,但大多都已失敗告終,胤禵如果起兵,勝利的概率也幾乎為零。
  • 十四阿哥胤禵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何會被雍正囚禁?
    在清朝的歷史上,一直有這樣一個野史傳聞,廣為流傳。 傳說康熙在去世之前,立下遺詔,想要讓十四阿哥胤禵接班。但是,康熙去世之後,遺詔卻被四阿哥胤禛的親信隆科多加了一筆。將原本的『傳位十四阿哥』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這樣一來,原本應該成為皇帝的胤禵,自然也就無望皇位。
  • 胤禎深得康熙寵愛,為什麼卻沒有成為皇位繼承人?
    胤禛是康熙帝的第四個兒子,人稱四阿哥,後來當了雍正帝的那位,而胤禎則是康熙帝的第十四個兒子,人稱十四阿哥,後改來允禵的那位,兩人名字滿音不同,漢字相似,音也相同,的確很不好分。那麼,現在咱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康熙喜歡十四阿哥,卻不讓他繼位呢?康熙喜歡十四阿哥嗎?應該是挺喜歡的。十四阿哥少年時即才能出眾,康熙曾說他「甚有義氣」,一度很滿意。
  • 雍正王朝:十四阿哥為何偽造太子手諭,他不怕被康熙發現後嚴懲?
    偽造太子手諭,查出來十四阿哥後半生就得在宗人府過了。不過,他知道就算是康熙發現這是假的,也不會查下去。因為,構陷太子另有其人,那就是大阿哥。剛到避暑山莊,大阿哥就已經上竄下跳了。而且,他素來和太子不和,一旦發生假手諭的問題,他是最大的嫌疑人,不管承認不承認他都是百口莫辯。
  • 揭秘雍正皇帝繼位之謎(五) —— 大將軍王 (2)
    康熙的考慮應當是胤禎以貝子的身份做大將軍身份偏低,要給他一個相當於王的地位,但正式冊封還沒到時候,需要觀察他這次大將軍做得怎樣?事實上,康熙認為他大將軍做的還可以,所以讓他繼續領兵,並諭令立碑讚揚十四。但太子的考察沒有通過,所以一直沒有將十四阿哥轉正。
  • 雍正王朝:八爺為何把十四爺獻給康熙的壽禮換成死鷹?有何深意?
    導讀:其實這是八阿哥對儲君位的最後一次試探,這也是八爺用心最險惡的一次,他之所以這麼做:一是為了試探康熙內心默定的儲君是誰,看看自己還有沒有希望;二是看看康熙對十四阿哥的態度;三是為了噁心噁心十四阿哥,因為十四阿哥變了心;四是製造亂局,越亂對他越有利!最好當場把老爺子氣死,他好亂中取勝!這「死鷹」是八阿哥替十四阿哥送的!
  • 篡改康熙遺詔?清宮謎案之雍正是合法繼位嗎?
    康熙畫像 清朝十二帝中,只有雍正的繼位是歷史疑案。 鑑於康熙生前諸皇子中沒有哪一位受到特別的青睞,擁有非其莫屬或眾望所歸的聲望,能夠成為一致公認的接班人。胤禛以黑馬之姿震驚眾人,激發了朝野上下的無盡遐想。 幾乎在他上臺的同時,篡改遺詔的說法就開始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