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不死,只是經典逐漸老去。
想當年創作那首每一位學習吉他的朋友都曾經彈過《smoke on the water》的deep purple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立了51年。
而曾經桀驁不馴的Ozzy如今也已經七十多歲。
不過經典卻永遠不會因為時光流逝而褪色。
本次帶來的分享來自燒友XBOXONEX,親身感受來自70年代的搖滾現場是怎樣的體驗?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前往原文哦~
起初只是想看一個 The Doobie Brothers 的演唱會,正好我生日當天有一場,在紐約史泰登島St. George Theater,於是乎就早早買了票,只等一睹老年搖滾的風採了。
今夜的喬治劇院
The Doobie Brothers,我已經不想再多介紹。稍微上一點年紀的美國人大概都知道。70年代是他們的黃金時期。這10年的前半段,他們在 Tom Johnston 的帶領下做出了很精彩的硬搖滾、鄉村搖滾、布魯斯搖滾。後來隨著 Micheal McDonald 的加入,樂隊作出了激進的改變,並在軟搖滾、藍調和爵士音樂裡取得了成功。
80年代因為音樂理念和演出疲勞等問題樂隊瀕臨解散。90年代重組並恢復了巡演,現在穩定的 Tom Johnston, Patrick Simmons 和 John McFee 三人組就是幾十年來這個樂團的核心。
從左至右:John McFee, Tom Johnston, Patrick Simmons
1971年「The Doobie Brothers」同名專輯,第一張專輯
1972年「Toulouse Street」,一首「Listen to the Music」,簡單的歌詞,自然的和聲和流暢的旋律,唱進了美國人民心中,「dance the blues away, we got let the music play」
1973年The Captain and Me 無數搖滾金曲,已經不用多說了,如果感興趣建議從頭聽到尾。
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專輯裡最為火熱的歌曲「China Grove」是因德克薩斯州「China Grove」鎮而產生靈感。
1974年「What Were Once Vices Are Now Habits」,在硬搖滾風格外,融入了更多鄉村風格的歌曲。Patick Simmons彈唱一首「Black Water」(黑水)登頂了美國Billboard,幾十年後聽來,是在告訴我們當年美國人民的審美。
1975年Stampede,是Tom Johnston主導的最後一張專輯。和前幾張專輯變化不大,但細聽依然能聽出很多東西。比如說那首純指彈slack key soquel rag,我練了半年也就練會了其中一把吉他而已。
1978年Minute by Minute。我個人審美能力有限,對之後Micheal McDonald做的藍調和靈魂樂不感興趣,但是Minute by Minute是張確確實實的好專輯。有些歌拿給我的吉他老師聽,他立馬就感興趣了,因為元素很多,風格對味。
St. George Theater 現場
基本情況是中老年人居多,符合我的估計。當然有人認為我也是其中之一,對此我表示贊同。
我的鬍子已經把71歲的Tom給碾壓下去了。
開場,「Pursuit on 53rd st」
「Without You」
「Without You」
返場,「Black Water」
返場,最後一曲,合唱「Listen to the Music」
返場,最後一曲,合唱「Listen to the Music」
最後一首歌「China Grove」結束後,在觀眾意猶未盡的呼喊聲中,他們返場表演了「Black Water」和「Listen to the Music」,整個劇院已經沒有人是坐著的了,七老八十的老頭老太們都站起來拍手歡呼,看著同樣是七老八十的主唱在上面縱情搖滾。樂隊結束表演,向下面瘋狂的觀眾拋擲手裡和話筒架上的撥片,所有的撥片。Tom Johnston看著我這鬍子,可能是感覺看到了自己,往我投來一隻撥片,它掉到了地上,一時半會我找不到讓我有點著急,最後我拿著手機手電把它翻出來了,這就是我的生日禮物了。
享聲官方微信號:SOUNDAWARE-XS
微博:享聲音響
今日頭條:享聲HIFI
新浪微博:@享聲音響
享聲臺機燒友QQ交流群(A1交流群):939899959
享聲便攜燒友QQ交流群:367820245
享聲HI-END用戶QQ交流群:31361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