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州巍山縣,古南詔國的發祥地。這裡物產豐富,有一批聞名遐邇的土特名產:巍山彝族扎染具有漫長的歷史和濃鬱的地方色彩;巍山蜜餞以瓜、果、藥材為原料,選用優質冬蜜製作而成;卜醬豆則用優質的黑豆,經過篩選、浸泡、蒸、餾、降溫、發酵等數道傳統工序,色澤黑亮,香醇可口;粑肉餌絲、青豆小糕、鍋巴涼粉、什錦鹹菜等更是巍山遠近聞名的小吃。
而今後,巍山可能會以另一個特色水果被人熟知——中國最大的四季香水檸檬種植基地正在巍山黑潓江兩岸布局建設。奔騰不息的黑潓江邊,一叢叢綠油油的檸檬樹上結出清香撲鼻的果實,古老的巍山再一次充滿了生機。
一棵苗木就是幾十年的希望
「巍山種的檸檬,不是普通的青檸,而是無籽香水檸檬。這種檸檬一年四季都能開花結果,經濟價值較高。」站在檸檬種植基地的大棚邊,項目運營方聚豐農業負責人褚豐鑫打開了話匣,這個帶著夢想來到巍山腹地的中年男人,被常年日照曬出了「高原紅」,與其興奮而快速的語氣相得益彰。
長勢喜人的檸檬幼苗
興奮是難免的。兩年前,褚豐鑫來到巍山時,黑潓江兩岸還是另一番光景。「都說充沛的陽光、溫潤的氣候、富饒的土壤,雲南的水果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但黑潓江洶湧的水流旁,卻是因水利基礎設施嚴重落後而大片閒置、無人問津的荒蕪土地。」作為一個現代農業的經營者,褚豐鑫從踏上這片土地的第一天起就在思考,種什麼好呢?
香水檸檬是一個大膽的選擇,因為這裡此前從未種過這一品種,水土會否不服,誰也不知道。香水檸檬又是一個讓人忍不住動心的選擇,「香水檸檬是檸檬之王,不僅食用價值極高,它的深加工產業鏈也非常長,可以做成檸檬精油、檸檬片,還可以做成檸檬果膠、檸檬洗髮水和香水,工業級的小分子檸檬果膠市場價200萬元一噸,還供不應求。」褚豐鑫計劃用四年時間來打造巍山四季香水檸檬的全產業鏈,到時產值可達到10億元,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一大利器。
四季香水檸檬各類深加工產品
夢想就在大山深處,黑潓江邊生長。如今,巍山檸檬種植基地裡,3萬平方米的白色育苗大棚已全部建成。大棚終年保持32攝氏度的室溫,50%以上的溼度,這是最適宜香水檸檬幼苗生長的環境。而在另一邊,用於嫁接檸檬幼穗的一株株香橙木、酸橙木已高至人膝,待它們長到60釐米時,就可以交給當地的農戶在室外農田裡種植。「一顆無病毒健康的檸檬苗木可以使用50年,每年結果幾百斤,如今市場價是10元一斤。這不是一棵普通的苗木,對巍山人來說,這是未來幾十年的希望啊。」
去年五月,巍山開始種植6000餘畝的香水檸檬,而且其中800畝特意選擇黑潓江邊裸露的巖石地,也就是最被人嫌棄的荒地。之所以如此幹,是希望打消農戶的顧慮,「既然寸草不生的巖石地都能種出檸檬,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呢?」這一招果然有效。一年過去了,巖石地裡的檸檬長勢良好,一片綠意盎然,還飄出了陣陣果香。眼看收成如此好,周邊的農戶紛紛報名參與,原定今年計劃種植1萬畝香水檸檬,如今已經種了1.2萬畝,每畝能為農戶增加純收入近3000元。
村民身邊的「金檸檬」
說起巍山檸檬的故事,就離不開一位上海援滇幹部。
今年51歲的金軍,外貌較同齡人略顯蒼老,黑髮中摻雜著不少白髮。他經常自嘲,「現在是史上最黑的時候」,「來雲南的時候像個80後,如今看上去像個60後。」這些變化或是由於巨大的工作壓力,或是由於飲食習慣的差異,或是由於當地與上海截然不同的氣候。不過,他們沒有閒暇關注這件事。
來到雲南前,金軍是浦東祝橋鎮區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如今他掛職巍山縣委常委、副縣長職務。2018年8月,金軍積極響應組織號召,開始了為期3年的援滇工作,成為兩地之間兢兢業業的牽線人。巍山縣有35個滬滇協作項目在他手上落實推進,有效帶動了當地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就拿大倉鎮團結村的燈籠山養殖場建設項目為例,金軍多次深入山間,踏勘現場,還要往返上海與雲南之間,為項目爭取資金:「這裡將是全縣最大的肉牛養殖場,十裡八鄉的百姓都有機會從中受益。」
而在黑潓江畔的檸檬地裡,當地群眾更加熟悉的是「金檸檬」,這是他們給金軍取的雅號。「叫他『金檸檬』,不僅因為他是檸檬專家,更是因為這個檸檬產業能夠幫助我們脫貧致富,是我們的『金飯碗』。」當地群眾說。
由於水利基礎設施落後,巍山縣黑潓江沿岸的土地曾經大片閒置。縣裡研究決定,再次推廣檸檬種植產業,通過先進的農科技術進行規模化種植。沒想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候,相關企業變了卦,大家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局。
香水檸檬幼穗
金軍其實並不是群眾口中的「檸檬專家」,但他在關鍵時點承擔了尋找新合作夥伴的重任。「我從網上查詢產量規模大的檸檬加工廠,聯繫到了一名專家,邀請他到巍山考察,並在這名專家的幫助下與浙江柑桔研究所牽上了線。」金軍回憶到,2019年5、6月間,他曾經三次赴重慶,上門拜訪專家,探討在巍山種植香水檸檬的可能性,並實地考察檸檬產業的前景。最終,對方推薦的「四季無籽香水檸檬」通過了雲南省農科院的論證,才有如今成規模的育苗基地。
「巍山本身就有種植檸檬的傳統,但品種的經濟效益低,很難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金軍認為,在產業發展上也要有所創新,敢於突破進取才能為當地群眾鋪好脫貧致富的道路。「援滇幹部、當地幹部在脫貧攻堅中舍小家、為大家,我是其中的一份子。巍山更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會自始至終用心用情,盡力而為。」金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