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遊歡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召開網絡視頻會議,調度部署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據悉,已經成片的《愛在青山綠水間》《好雨知時節》《我的金山銀山》等9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將陸續與觀眾見面。正在央視熱播的《一個都不能少》,反映了新時代農村決戰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效。正在湖南衛視熱播的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塑造了滿懷夢想與熱情的創業青年形象。這些作品緊扣脫貧攻堅的時代脈搏,聚焦中國社會變遷,讓人們從中感受到嚴肅正氣而又溫暖親切的力量。
映射脫貧攻堅背景下的時代變革
由中央電視臺、上海保奇影視等聯合出品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3月16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段。該劇講述了西部某地貧困村「焉支村」合併到本縣最富裕的「丹霞村」後,兩村村民逐步摒棄過往嫌隙,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故事,塑造了一批鮮活、立體的人物形象:退伍回鄉的丹霞村黨支部書記趙百川善於學習,是具有軍人氣質的「領頭羊」;原焉支村黨支部書記夏寶生樸實憨厚,工作積極但思想固執守舊;土生土長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原焉支村村委會主任劉東橋忠厚純樸;回鄉創業的女青年夏雪隱忍睿智,助力家鄉文創建設。在描繪當代農村蓬勃發展的同時,該劇也將當下受到廣泛關注的「生態移民」「生態旅遊開發」「大學生回鄉創業」等內容融匯其中,映射脫貧攻堅大背景下的時代變革。該劇出品人兼導演白永成說:「我們想做的,是讓人們看到一個真實的、全新的中國新農村。它不再貧瘠落後,它只差最後一公裡,就能邁進小康社會;脫貧也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將於近日播出的《花繁葉茂》,以輕喜劇風格講述黔北地區幾個村寨從貧困到小康再到「百姓富、生態美」的嬗變故事,把農村「三改」、土地流轉、移民搬遷、產業升級等重要課題和因地制宜、創新發展理念引人入勝地表現出來。《最美的鄉村》通過三個脫貧篇章,包含農村「三改」、土地流轉、產業升級等重要課題,講述三位主角在不同情勢下走進扶貧隊伍,走進不同縣城、村落的故事。《最美的鄉村》導演巨興茂表示:「希望通過這部劇,激勵所有心懷理想的人,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為祖國、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大批回應時代重大主題、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扶貧題材電視劇,為當下影視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反映了時代變遷與社會發展的大格局。
講述年輕人逐夢未來的創業故事
在全民創業的當下,創業題材受到電視劇創作者的青睞。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青年人做出了榜樣,讓「昔日雁南飛,今日鳳歸巢」成為返鄉創業者的現實寫照。一大批講述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扶貧題材電視劇躍然熒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創業者們的不懈開拓與創新精神,揭示了青年群體逐夢未來的家國情懷。
湖南衛視推出的《綠水青山帶笑顏》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背景,講述了許晗、杜笑語等都市優秀青年在「兩山」理論的感召下,積極返鄉創業,建設美麗鄉村的勵志故事。該劇通過年輕人的視角,以勵志的創業經歷結合細膩的情感路線,緊扣「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兩大主題,通過「返鄉創業」「大學生村官」等元素,記錄了一個美麗鄉村的生態經濟發展歷程,生動表現了有志都市青年飲水思源、投身家鄉建設的鄉梓情懷,同時也展現出生態經濟發展中「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格局和新風貌。該劇總製片人、總導演劉流表示:「希望通過這部劇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破觀念障礙,逆流下鄉、回報故土、自主創業,開拓出一條不一樣的人生之路,樹立一種鄉情不泯的精神。」
《落地生根》聚焦自主創業的退役軍人李書元,他紮根農村,克服困難,將8粒西洋參種子變成出口國外的中國產品,帶領鄉親們將西洋參產業發展成百億產業,折射出當代退役軍人的奮進精神。《最美的鄉村》中作為主人公之一的返鄉創業大學生、青年共產黨員田永青,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接受了脫貧攻堅工作,打造旅遊特色小鎮,帶領村民創業,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呈現扶貧路上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影視工作者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通過電視劇這種藝術形式來呈現扶貧路上的真實故事,深刻反映精準扶貧戰略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在國家廣電總局的統一部署下,多部扶貧題材劇集奏響脫貧攻堅的時代強音,展示那些被中國大地銘記、為世界減貧脫貧事業作出貢獻的中國方案。
由國家廣電總局統一策劃並組織創作的時代報告劇《脫貧十難》聚焦脫貧攻堅、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十大」難題:易地搬遷離鄉難、產業扶貧延續難、扶貧幹部樹威難、脫貧不易脫身難、愚昧意識根除難、城市幹部融入難、教育扶貧扶智難、誰是真貧識別難、面對懶惰扶志難和考核檢查過關難。兼顧鄉村振興、鄉村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反映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江蘇衛視相關負責人表示:「劇情之所以要聚焦於『難』,是因為『難』本身就是脫貧攻堅,尤其是精準扶貧最大的『困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身就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以少數民族脫貧攻堅為主題的電視劇作品,呈現了脫貧路上富有特色的民族方案。同樣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電視劇《阿壩一家人》以「80後」青年楊耀州的心理與事業成長軌跡為主線,講述四川阿壩地區藏漢民族同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奮力奔小康的奮鬥故事。聚焦福建畲族擺脫貧困奔小康的《山哈鬧海》,展現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拼搏精神。《湘西紀事》從土家族苗族群眾脫貧經歷切入,展示精準扶貧戰略思想。
這些扶貧題材電視劇,立足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以個體命運折射出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凸顯了黨員幹部的引領作用,描摹了群眾奔赴小康生活的追求,繪製了扶貧路上的生動畫卷。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01日 08版)
[ 責編:孫宗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