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以個體命運折射時代變遷

2020-12-24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遊歡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召開網絡視頻會議,調度部署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據悉,已經成片的《愛在青山綠水間》《好雨知時節》《我的金山銀山》等9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將陸續與觀眾見面。正在央視熱播的《一個都不能少》,反映了新時代農村決戰脫貧攻堅取得的顯著成效。正在湖南衛視熱播的電視劇《綠水青山帶笑顏》,塑造了滿懷夢想與熱情的創業青年形象。這些作品緊扣脫貧攻堅的時代脈搏,聚焦中國社會變遷,讓人們從中感受到嚴肅正氣而又溫暖親切的力量。

  映射脫貧攻堅背景下的時代變革

  由中央電視臺、上海保奇影視等聯合出品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3月16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段。該劇講述了西部某地貧困村「焉支村」合併到本縣最富裕的「丹霞村」後,兩村村民逐步摒棄過往嫌隙,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故事,塑造了一批鮮活、立體的人物形象:退伍回鄉的丹霞村黨支部書記趙百川善於學習,是具有軍人氣質的「領頭羊」;原焉支村黨支部書記夏寶生樸實憨厚,工作積極但思想固執守舊;土生土長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原焉支村村委會主任劉東橋忠厚純樸;回鄉創業的女青年夏雪隱忍睿智,助力家鄉文創建設。在描繪當代農村蓬勃發展的同時,該劇也將當下受到廣泛關注的「生態移民」「生態旅遊開發」「大學生回鄉創業」等內容融匯其中,映射脫貧攻堅大背景下的時代變革。該劇出品人兼導演白永成說:「我們想做的,是讓人們看到一個真實的、全新的中國新農村。它不再貧瘠落後,它只差最後一公裡,就能邁進小康社會;脫貧也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將於近日播出的《花繁葉茂》,以輕喜劇風格講述黔北地區幾個村寨從貧困到小康再到「百姓富、生態美」的嬗變故事,把農村「三改」、土地流轉、移民搬遷、產業升級等重要課題和因地制宜、創新發展理念引人入勝地表現出來。《最美的鄉村》通過三個脫貧篇章,包含農村「三改」、土地流轉、產業升級等重要課題,講述三位主角在不同情勢下走進扶貧隊伍,走進不同縣城、村落的故事。《最美的鄉村》導演巨興茂表示:「希望通過這部劇,激勵所有心懷理想的人,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為祖國、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大批回應時代重大主題、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扶貧題材電視劇,為當下影視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反映了時代變遷與社會發展的大格局。

  講述年輕人逐夢未來的創業故事

  在全民創業的當下,創業題材受到電視劇創作者的青睞。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青年人做出了榜樣,讓「昔日雁南飛,今日鳳歸巢」成為返鄉創業者的現實寫照。一大批講述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扶貧題材電視劇躍然熒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創業者們的不懈開拓與創新精神,揭示了青年群體逐夢未來的家國情懷。

  湖南衛視推出的《綠水青山帶笑顏》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背景,講述了許晗、杜笑語等都市優秀青年在「兩山」理論的感召下,積極返鄉創業,建設美麗鄉村的勵志故事。該劇通過年輕人的視角,以勵志的創業經歷結合細膩的情感路線,緊扣「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兩大主題,通過「返鄉創業」「大學生村官」等元素,記錄了一個美麗鄉村的生態經濟發展歷程,生動表現了有志都市青年飲水思源、投身家鄉建設的鄉梓情懷,同時也展現出生態經濟發展中「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格局和新風貌。該劇總製片人、總導演劉流表示:「希望通過這部劇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破觀念障礙,逆流下鄉、回報故土、自主創業,開拓出一條不一樣的人生之路,樹立一種鄉情不泯的精神。」

  《落地生根》聚焦自主創業的退役軍人李書元,他紮根農村,克服困難,將8粒西洋參種子變成出口國外的中國產品,帶領鄉親們將西洋參產業發展成百億產業,折射出當代退役軍人的奮進精神。《最美的鄉村》中作為主人公之一的返鄉創業大學生、青年共產黨員田永青,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接受了脫貧攻堅工作,打造旅遊特色小鎮,帶領村民創業,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呈現扶貧路上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影視工作者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通過電視劇這種藝術形式來呈現扶貧路上的真實故事,深刻反映精準扶貧戰略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在國家廣電總局的統一部署下,多部扶貧題材劇集奏響脫貧攻堅的時代強音,展示那些被中國大地銘記、為世界減貧脫貧事業作出貢獻的中國方案。

  由國家廣電總局統一策劃並組織創作的時代報告劇《脫貧十難》聚焦脫貧攻堅、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十大」難題:易地搬遷離鄉難、產業扶貧延續難、扶貧幹部樹威難、脫貧不易脫身難、愚昧意識根除難、城市幹部融入難、教育扶貧扶智難、誰是真貧識別難、面對懶惰扶志難和考核檢查過關難。兼顧鄉村振興、鄉村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反映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江蘇衛視相關負責人表示:「劇情之所以要聚焦於『難』,是因為『難』本身就是脫貧攻堅,尤其是精準扶貧最大的『困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身就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以少數民族脫貧攻堅為主題的電視劇作品,呈現了脫貧路上富有特色的民族方案。同樣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電視劇《阿壩一家人》以「80後」青年楊耀州的心理與事業成長軌跡為主線,講述四川阿壩地區藏漢民族同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奮力奔小康的奮鬥故事。聚焦福建畲族擺脫貧困奔小康的《山哈鬧海》,展現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拼搏精神。《湘西紀事》從土家族苗族群眾脫貧經歷切入,展示精準扶貧戰略思想。

  這些扶貧題材電視劇,立足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以個體命運折射出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凸顯了黨員幹部的引領作用,描摹了群眾奔赴小康生活的追求,繪製了扶貧路上的生動畫卷。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01日 08版)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以個體命運折射時代變遷
    繼以記述家族百年曆程折射臺灣世紀滄桑的《一百年漂泊》問世之後,關心歷史、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臺灣作家、資深媒體人楊渡的新作《在臺灣發現歷史:島嶼的另一種凝視》近日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此書是作者
  • 莫把脫貧攻堅題材套路化
    【影視銳評】作者:閆偉(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副主任);朱斌(山西師範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2019級戲劇與影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近段時間,螢屏上集中湧現了一批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折射出近年來農村生活的「新陳代謝」過程,為打贏
  • 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美麗向陽村》在營口開機
    東北新聞網訊 8月31日,以脫貧攻堅為題材,聚焦第一書記深入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的電視劇《美麗向陽村》在營口開機。他還與新當選的村主任牛美麗(王維維飾)一起積極爭取扶貧資金,苦幹實幹,最終帶領村民們脫貧攻堅奔小康。《美麗向陽村》聚焦民族文化傳承人、網紅代貨、大學生回鄉創業等現實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通過一個貧窮家庭、一個貧困戶、一條路、一座房、一個扶貧車間等不同側面展現脫貧攻堅的成效。
  • 土地裡長出的扶貧故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
    新年伊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宣布定檔,該劇由安建執導,王成剛編劇,羅晉、袁姍姍領銜主演,將於1月10日作為開年大劇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芒果TV同步上線。作為湖南廣電扶貧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江山如此多嬌》與前兩部曲《從十八洞出發》、《大地頌歌》交相輝映,奏出了湖南廣電人由「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發出的祖國頌歌。
  • 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花繁葉茂》在2019國劇盛典上獲推薦
    多彩貴州網(綜合整理)近日,電視劇《花繁葉茂》作為2020年重點扶貧題材國劇,在2019年國劇盛典頒獎典禮上獲推薦。《花繁葉茂》劇組主創人員也出席頒獎典禮現場,為全國觀眾介紹了這部講述貴州脫貧攻堅故事的電視劇。
  • 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吉他兄弟》熱播
    以正安吉他產業發展為原型,以正安農民工返鄉創業為題材,以脫貧攻堅為背景的電視劇《吉他兄弟》,於10月18日在央視8套熱播,收視成績喜人。  《吉他兄弟》以貴州正安300娘子軍開創貴州乃至全國勞務輸出先河,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打造吉他世界工廠為背景,以小窺大,感受新時代中國發展脈搏。
  • 以草根故事觸時代脈搏|《楓葉紅了》以真情展現脫貧攻堅真實歷程
    近期,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的由著名導演哈斯朝魯執導,孟浩強、孫茜領銜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楓葉紅了》就是這樣一部以脫貧攻堅為題材的主旋律作品。該劇講述了主人公韓立(孟浩強 飾)依託脫貧攻堅政策,帶領嘎查黨員、群眾奮力脫貧,提高農牧民素質,改變村莊面貌的故事,以點帶面,折射出了時代發展的新面貌。
  • 脫貧攻堅電視劇《花繁葉茂》央視黃金檔熱播中
    《花繁葉茂》是一部反映黨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電視劇,講述了黔北地區從貧困到小康的蛻變,是2020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題材重點劇目,貴州省文藝創作重點項目。  緊貼生活接地氣,展現脫貧攻堅歷程  《花繁葉茂》以「脫貧攻堅 全面小康」的時代號召為背景,講述了地處黔北地區的楓香鎮花茂村、紙坊村和大地方村等幾個村寨從貧困到小康再到「百姓富 生態美」的蛻變,生動刻畫了駐村第一書記和鄉鎮及村幹部勇於擔當、忠誠奉獻的人物群像,反映了貴州幹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精神風貌,是全國幹部群眾團結一心奮力拼搏奔小康的一個縮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恰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由國務院扶貧辦重點推薦,國家廣電總局審核批准,全程在甘肅張掖創作拍攝的36集脫貧攻堅題材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從3月16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八時黃金時段首播,一經播出便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引發群眾強烈反響。
  • 國產電視劇:在品質提升中記錄時代發展
    2020年,中國電視劇在時代進程中擔負起文藝的社會使命,在減速提質中經歷著深刻的轉型升級。面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時代主題,電視劇以一種「在場」的姿態和方式,生動再現了中華民族的情懷和擔當。本年度的中國電視劇以守正創新的藝術追求,於歷史和現實的雙重書寫中努力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 涼山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金色索瑪花》殺青 將在央視一套播出
    封面新聞記者 徐湘東 肖洋8月29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在涼山州西昌市舉行殺青儀式,標誌著該劇經過60天的緊張拍攝,攝製組克服重重困難後,圓滿殺青。
  • 國家廣電總局確定22部脫貧攻堅題材重點電視劇
    3月17日下午,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做好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電視臺做好播前審查、重播重審,陸續播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兼備、傳播力影響力俱佳的優秀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為鼓舞激勵全黨全國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有力的精神支持。
  • 2020電視「秋交會」開幕 脫貧攻堅主題電視劇成亮點
    今年,反映脫貧攻堅主題的電視劇是螢屏一大亮點,當代現實題材作品持續發力,《最美逆行者》《在一起》兩部抗疫題材劇真切、及時地展現普通人的抗疫經歷,播出期間也成為收視熱點。  據了解,2020秋交會累計參展節目800餘部(首次參展節目近300部),其中,電視劇630餘部,網絡劇90部,電影、網絡大電影18部,紀錄片、欄目45部,動畫片40部。
  • 總臺決戰脫貧攻堅電視劇《金色索瑪花》涼山殺青
    8月29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伴隨著非遺傳承人、彝族姑娘吉力么子扎原生態的高亢歌聲,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重大歷史使命為背景,以國家級深度貧困地區、三州三區之一的四川省山州一個高海拔的彝族村落為舞臺,講述了醫生萬月肩負重任來到谷克德村擔任第一書記、帶領彝族村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陝西省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實現開門紅 《一個都不能少》將於3月16...
    作為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年的重頭之作,陝西省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將於3月16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一套)黃金時間首播。、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項目和陝西省廣播電視局重點電視劇規劃項目。
  • 「四川造」電視劇 演繹時代火熱的生活
    正值澳門回歸,麥斯鈺得以到珠海打拼,在經歷了種種挫折後,最終成長為一名引領「中國智造」的優秀女性企業家……這部今年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灣區兒女》,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國家重大戰略背景下,通過小人物的勵志、鮮活的個人成長故事,折射社會發展變遷的時代格局。讓觀眾在追劇的同時,感受大灣區建設的火熱與激情。
  • 精品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講述脫貧攻堅真實故事
    12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創作研評會。該劇出品方、編劇、導演、演員,以及播出平臺代表、專家學者,圍繞《石頭開花》的創作實踐、脫貧攻堅主題宣傳電視劇製作和播出經驗等議題展開討論。
  • 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新書發布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由作家出版社舉辦的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新書發布會近日在京召開。據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編輯張亞麗介紹,《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由10部報告文學組成,包括全國報告文學獎獲得者蔣巍的《國家溫度》,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吳克敬的《耕夢索洛灣》,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任林舉的《出泥淖記》,中國圖書獎獲得者哲夫的《愛的禮物》,金盾獎獲得者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覺羅康林的《春風已度玉門關》,何炬學的《太陽出來喜洋洋》,唐曉玲的《兩根絲連接一片民族情
  • 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新書發布會
    2020年12月15日,由作家出版社舉辦的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管委會副主任宋向偉,《國家溫度》的作者蔣巍,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編輯室主任、叢書責編史佳麗,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編輯、叢書責編李亞梓出席了新書發布會。
  • 講述脫貧故事,探尋時代榮光,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圓滿收官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以黨和國家新時代重大歷史使命為背景,聚焦大時代之下的小人物,再現了大涼山谷克德村脫貧攻堅的曲折歷程,用藝術化的方式展現了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電視劇《金色索瑪花》作為總臺脫貧攻堅題材的代表作,生動展現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扶貧劇新模式。該劇以黨和國家新時代重大歷史使命為背景,聚焦大時代之下的小人物,再現了大涼山谷克德村脫貧攻堅的曲折歷程,用藝術化的方式展現了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該劇從開播起,口碑和收視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播出期間好評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