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2020-12-25 大咖說史

眾所周知,官員是有等級之分的,在許多人的印象裡,等級最低的是九品芝麻小官,等級最高的是一品大官。不過清朝一品官員擔任的官職可能和大家心裡想得有點不太一樣,這到底咋回事呢?

圖片:清朝一品官員劇照

一、文官中的一品大官

如果要詳細劃分,清朝官員的品級一共有九個大分類,分別是從一品至正九品,但每一個品級中又可以劃分兩類,分別是「正」與「從」。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

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其中,文官和武官中都會誕生正一品的官員,可地方官卻不會出現正一品,即便是最高的總督兼任兵部尚書也只是從一品,比較一般的總督還是正二品或是更低的官職。這裡穿插一下總督的意思,總督指的是統領一個省或是幾個省的最高行政、經濟以及軍事長官,相當於如今某個地區的省委書記。

在清朝,最火的官職就是直隸總督了,因為直隸總督可以管理首都北京的所有事務,能當上直隸總督的,大都是皇帝的心腹大臣或是朝廷中德高望重的老臣。

圖片:直隸總督劇照

清朝的管制是經過反覆改變後慢慢趨於穩定的,乾隆帝之前的管制變化太多,簡單說起來有點困難,但是乾隆之後,管制相對穩定,沒有什麼大變化了。

那麼清朝的一品官員包括哪些管制呢?我們一一來介紹。首先,文官裡的正一品官員大概有以下幾個: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散階特進光祿大夫,部分出使大臣等。

其中,殿閣大學士是清朝承襲了明朝的制度,也叫內閣大學士,地位和清朝之前的宰相差不多,但是手中掌握的實際權力是不如宰相的,因為清朝時期的皇權達到了頂峰,而相權相對而言就被削弱了許多。

熟悉歷史的人應該對太師、太傅和太保有點印象,因為這三個官職並不是在清朝誕生的,而在眾多古裝劇中,幾乎很少提到過這三個官職這是為何

圖片:朝堂上的內閣大學士劇照

實際上,早在周朝,太師、太保以及太傅就出現了,簡稱為「三公」。簡單來說,他們都是天子的老師,因此地位非常高貴,同樣受到了天子以及天下百姓的尊敬,沒有什麼高低之分。不過,如果要往細了劃分,從榮譽方面來看,太師要大於太傅,而太傅也要略勝於太保。

因為太師和太傅側重於文,太保側重於武,西周重禮法,因此太師和太保要更受天子重視,不過,「三公」只在初期擁有較大的權力,到了後期就形同虛設,只是一個榮譽的象徵,沒有實權。

在漢代,「三公」就演變成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實,這種類型的職位只是聽起來嚇人,仿佛是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榮譽,但其實沒有真管事,就有點像如今的名譽主席,因此,「三公」一般還會兼任其他官職,幫皇帝真做點正事。

圖片:太子與老師劇照

光祿大夫在清朝就是一個「階官」,只是用來表示品級,文官裡的正一品和從一品都被稱為光祿大夫,有一點區別是,只要在「光祿大夫」前面加一個「特進」,就是正一品官員了。不過,到了順治時期,「特進」兩字也被取消了,光祿大夫全部變成正一品了,在文官裡算最高的官職。

光祿大夫相當於國策的顧問,皇帝在制定國策時,光祿大夫就會在旁邊給出建議與參考,不過,這個官職有點形同虛設,因此,光祿大夫還會兼任其他職位。

出使大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他是清末新政後出現的新官職,沒有定額。

圖片來源於網絡:光祿大夫簡介

二、武官中的超品與一品

再來說說武官,它和文官有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在於,正一品還不是最高等級的官階,因為還有一些官職超過了正一品官階,如和碩親王,多羅郡王,鎮國公等。

和碩親王是爵位的最高封號,一般是用來分封皇子的,每年的俸祿是一萬兩白銀和五千石糧食,且這個爵位還可以世襲。多羅郡王屬於清朝爵位中的第三等,大約都是清朝的宗室可以受封這個職位。

而被封為鎮國公和輔國公的大都是皇親國戚,但並非都跟皇室有血緣關係接下來的一二三等公爵、伯爵等大都是用來分封清朝的功臣。

再來說說武官裡的正一品,包括侍衛處領侍衛內大臣、鑾儀衛掌衛事大臣、一二三等子爵和鎮國將軍、郡主額駙、伊犁和綏遠的將軍等等。

侍衛處領侍衛內大臣主要掌管御前侍衛以及禁軍,相當於掌控了清朝的所有軍事力量,主要負責保證皇帝在宮內的安全,而鑾儀衛掌衛事大臣,則是保證皇帝在宮外出行和遊玩的人身安全,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官階是「額駙」,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口中的「駙馬」。

圖片:御前侍衛劇照

清朝皇后所生之女會被封為固倫公主,公主的駙馬就是固倫額駙;妃子所生之女就是和碩公主,駙馬就是和碩額駙,這兩種額駙的官階是超品。除此之外,還有郡主額駙、縣主額駙、郡君額駙等等。

此外,散階建威將軍呢?這又是幹啥的?光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個虛職,也用來表示榮譽,但是建威將軍是一種非常高的散階。不過,伊犁和綏遠的駐防將軍就不是虛職了清朝入關後,皇帝就將最精銳的八旗軍分到各個省份最重要的城市去駐防。

但是這隻駐防部隊不歸地方的總督或是巡撫管理,而是由駐防將軍管理。如,伊犁的駐防將軍就是新疆最高的軍事長官。

清朝非常重視新疆,因此伊犁駐防將軍的官階要比其他地區駐防將軍要高一階,在名義上,駐防將軍的地位比總督還要高,實際上他們掌握的權力還是相對小一些的。

圖片:前往伊犁的駐防將軍劇照

不管以上那些一品官員是只代表榮譽的虛職,還是擁有實實在在權利的虛職,他們至少都是官職中最高的存在,有空了解一下這些官職,對看古裝劇或許也有點用處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清朝從入關以後,沿用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將所有文武官員的品級分為「九品十八級」。一般來說,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在正一品之上還有「超品」官員,在從九品之下還有「未入流」官員。 正一品官員有哪些呢?
  • 古代的「一品大員」,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在古代的時候,雖然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天下那麼大,光靠皇帝的家族是肯定管理不過來的,因此就出現了很多的官員,一開始官員的劃分不是那麼的明確的,是採取分封制度的,由皇帝來分封,把全國劃分成若干塊,每個子孫都能夠領到一塊,然後封地上的皇族,在當地招收官員,從而管理國家,但是後來發現這裡面有很多的弊端,因此清朝當時仍然採用的是漢魏時期的
  • 正一品官職最高嗎?在清朝,這9種爵位比正一品都要高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官員的等級有著深嚴的規定,官員的品級則代表了他們的權力和責任有多大,同時也用來量化定義官階大小及俸祿多少。而從漢朝以來,中國各大王朝一般都實行九品十八級制度,即使是清朝入關後,也沿用了這樣的官職部署。
  • 清朝大概有多少個「正一品」的官職?全國一共就只有七個
    眾所周知,官位也有高低之分,就拿清朝來說吧,官員們一共被分為十八個等級,一般來說,做官都是從低位做起,然後憑著自己的能力或者是使一些手段,慢慢往上升。其實,升官還不是非常困難的,但是要當上最高等級的大官,卻是相當困難的,真的要讓人感嘆「難於上青天」了!清朝地位最高的官員職位在正一品,這個位置可是相當難得的。
  • 清朝「正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原來有這麼大權力
    清朝「正一品」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原來有這麼大權力 有的時候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面看到清朝官員的生活過的非常滋潤,不僅能夠住著大豪宅,拿我們很熟悉的清朝官員紀曉嵐為例,紀曉嵐是後人公認的大清官,清朝一品官員,照理說他是不會貪百姓和朝廷的錢,但是人家紀曉嵐也住著幾千平米的私人宅院,這就有點讓人想不通了,難道清朝官員單單是工資就已經那麼高了嗎?
  • 唐朝的宰相大多都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又是何方神聖呢
    熟知歷史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在我國曆朝歷代,一品官的獲封是非常艱難的,除了剛建國的開國功臣,之後很難有官員再升到這個位置。因為這些官職到最後都變成了虛職,甚至是死後得到皇帝恩寵的一個標誌。    說唐朝事前,我們先看一下清朝的官員等級設置,清朝是個特例,一品二品官非常多,相比其他朝代,清朝的一品官二品官比例嚴重超編,甚至到了不值錢的地步。
  •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
    同時到了乾隆十六年,乾隆認為一品已經配不上皇族的身份,所以還特別設置了「超品」的品級,當時上至親王,下至不入八分輔國公皆為「超品」。    在唐代宗大曆二年之前,  中書令、侍中這兩個中書省、門下省的最高長官也就是正三品,要知道唐朝「門下省」掌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審查,及籤署章奏,有封駁(封還皇帝失宜詔令,駁正臣下奏章違誤)之權;「中書省」掌機要,負責中央政令和政策的起草與發布,這兩個部門都是唐朝中央最高的執政中樞部門,而作為這兩個部門的最高長官中書令和侍中居然也才是正三品,可想而知唐朝正三品的含金量是有多高
  • 明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真的屈指可數!
    正一品,中國古代歷史上官品等級的最高級別。古代官職分為九品,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計十八級。在古代歷史上,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稱為堂下官或參上官。正七品以下為參下官。就明朝時期,正一品的官職可謂屈指可數。比如明朝時期的六部尚書,只是正二品的官職。
  • 大清官員分九品十八級,想升到正一品,身體要好還得活得夠久
    清朝的內閣制,沿襲了明代時期的官制,並且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改良」。 除了太師、太傅、太保這一類虛職外,清朝官職一共分為九品,按照正常情況,每個人的晉升時間都不同,例如從一品升到正一品,陳廷敬花了20年的時間,劉墉則是16年。那麼,從一品升到正一品到底是有多難?
  • 清朝「從一品」相比「正一品」差多少?簡直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清朝「從一品」相比「正一品」差多少?簡直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常看清宮劇或者對清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清朝大家官員是由和嚴格的等級劃分的,一共九品十八級。品級從一品到九品,每一個品級又分為正和從兩個級別。從一品跟正二品這兩個官階,在品級上,僅僅相差一個級別。
  • 清朝「正一品」官有多稀少,恐怕你大部分都沒聽說過
    兩漢時期,官員品級制度還沒有形成 。東漢滅亡後,三國年間,選用人才不要求品行的曹操開創了九品中正制,自此公務員有了品級區分。 清朝沿襲唐宋以來的主流官制,也分為九品,不過比唐朝的官制簡化了一些,總共分為十八級。官名和待遇也有所不同。清代文職公務員的待遇是很高的。
  • 清代正一品官員,每年能拿多少工資?或許,和你想像的並不一樣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充分借鑑了前朝歷代滅國之因的基礎上,創設了一套加強中央集權、分化官員權力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所謂「九品十八級」,即為「一品至九品,品秩分正從」的官制體系。作為清代官員等級的最高級別,正一品官職在清朝並不多見,除了伊犁將軍、綏遠將軍這等邊疆地區的最高軍事、行政長官以外,幾乎全部為中央官職。細分下來,清代正一品官職主要有:三公、殿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 清朝的「都統」是一個怎樣的官職?它的職權都有哪些?
    看過清宮劇的,肯定會一個官職不會陌生,那就是「都統」。比如《鹿鼎記》中,韋小寶還沒被賜爵為子爵時,索額圖、多隆等人就稱韋小寶為「韋都統」,又如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某日和珅與紀曉嵐在討論各自身兼的官職時,和珅就曾說過:「我兼著正白旗滿洲都統啊!」。可以說只要是清宮劇,其必定就會出現「都統」一職。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
    通過科舉制度,許多漢人開始走向清朝的政壇,其中晚清四大名臣,也都是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然而,他們作為朝廷「正一品」官員,到底能享受什麼待遇? 其中,清朝的官員制度,就是一直沿用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舊讀zhěng)、從(舊讀zòng)之別,如正一品、從一品。可以說,能夠成為這「九品十八級」中的一員,就算是真正的領皇糧了。其他沒有能夠入選的官員,通常被稱為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在這十八級中,也有分成文官和武官的區別,因為職能不同,所以享受的待遇和權力也不相同。
  • 怎樣區分清朝官員的品級
    其實,滿清入關後一直沿用明朝的「九品中正制」,官員的等級制度非常嚴密,尊卑非常明顯,這在官員的帽子和服裝上都有體現,不同等級的官員穿戴是不一樣的,文官與武官也有區別。同時清政府規定:官員上朝和辦差時必須按級別穿戴官服,如有違反就要治罪。怎樣來區分清朝官員的品級呢?下面詳細介紹,讓我們增長一點文史知識。清朝官員戴的帽子叫作」朝冠」,俗稱「頂戴」或「頂子」。
  • 八府巡按真是正一品官員?大家都被周星馳忽悠了,目的竟是這樣
    看過周星馳的電影,大家都會被裡面的無釐頭搞笑劇情逗得哈哈大笑。但是周星馳的電影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內容很搞笑,但是選擇的時代和講述的人情都很殘酷。其中就有這麼一段,講的是九品芝麻官包龍星的故事。其實不是,這裡講的巡按,其實是「監察御史」這一官職,就是皇上派出去檢查各省各縣的官吏,是否有貪汙枉法等等罪名的。而根據他們巡檢的等級,又有劃分,如果是巡查各省的,又叫「巡按御史」。但是這些人用不好的話,就會官官勾結。
  • 陝西布政使是個地方官職,那它的職責和權力分別有哪些呢?
    很顯然,「布政使」應該是一個地方官職,那他的職責和權力分別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 圖片:清朝官員們劇照 從官階上來看,一般情況下總督是正二品官員,如果兼任兵部尚書等頭銜,還可能升到從一品的等級,而巡撫是從二品官員,倘若兼任兵部右侍郎
  • 正一品都是朝中重臣?並非如此,清朝這3種正一品形同虛設
    眾所周知,在古代,正一品官員就屬於朝中重臣了,他們位高權重,其說話在皇帝面前也十分有分量。清朝建立後,也沿用了漢人創立的九品中正制,朝中的百官被分為「九品十八級」。不過,在清朝有這3種正一品官職,他們聽起來名頭很響亮,實際上卻並沒什麼實權。究竟是哪3種官職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 紀曉嵐敢調侃和珅「尚書是狗」,那是因為清朝尚書管不著侍郎
    雖然這都是虛構的故事情節,但這裡還是有個疑問,和珅官職是尚書,而紀曉嵐官職為侍郎,按說在清朝尚書是從一品,侍郎為正二品,那和珅應該比紀曉嵐官職高,為何紀曉嵐還敢當面諷刺和珅,他難道不怕和珅嗎? 其實還真不怕,侍郎一職是清朝沿襲明制而來,在明朝時期,朱元璋設六部,廢除丞相制,取消中書省,六部的地位瞬間提高不少,六部每個部門都設置一個尚書和兩個侍郎,尚書的職務是要比侍郎高的,權力也比侍郎大。到了清朝卻有所變化,雖然尚書官職還是比侍郎大,但在權力上,卻管不住侍郎了。
  • 那誰又是一品、二品?
    所以說按理狄仁傑作為當朝宰相,他的品級再不濟也不該是正三品。其實很多人認為狄仁傑的品級很低,大多應該是深受清朝品級的影響。畢竟在清朝連紫禁城的侍衛頭子領侍衛內大臣,掌管皇帝鑾儀的掌鑾儀衛事大臣的這些官職都是正一品銜,甚至在清朝還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超品」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