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映清朝歷史內容的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看到那些拖著長長的像豬尾巴一樣的辮子,頭戴紅頂帽子,身穿千篇一律服裝的官員,成群結隊,來來往往,讓人們很難辨別其品級,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官。《清史稿》上說:「清之爵級,冠與補圖別也。」其實,滿清入關後一直沿用明朝的「九品中正制」,官員的等級制度非常嚴密,尊卑非常明顯,這在官員的帽子和服裝上都有體現,不同等級的官員穿戴是不一樣的,文官與武官也有區別。同時清政府規定:官員上朝和辦差時必須按級別穿戴官服,如有違反就要治罪。怎樣來區分清朝官員的品級呢?下面詳細介紹,讓我們增長一點文史知識。清朝官員戴的帽子叫作」朝冠」,俗稱「頂戴」或「頂子」。帽子的正頂鑲有一顆材質不同的珠子,稱為「頂珠」,它是區別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誌,同時賦有美好的寓意。一品官員頂戴鑲的是紅寶石,它是色美,透明的寶石級剛玉,被古人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視為最高貴吉祥的物品。二品官員鑲的是珊瑚,多為紅色或粉紅色。珊瑚是重要的有機寶石之一,其價值僅次於紅寶石,寓意吉祥如意。三品官職鑲藍寶石。它是寶石的一種,以藍色為主,還有黃色,橙色,白色等多種(寶石中除紅寶石外,其餘皆稱為藍寶石),它寓意富貴安詳。四品官職鑲青金石,它是不透明的古老玉石之一,以其鮮豔的藍色為人們所喜愛,是製作貴重飾品的主要材料。其寓意為胸襟寬廣,海納百川。五品官鑲水晶石。這是一種礦石,晶體透明,質地堅硬,質量好的被列入寶石行列,它寓意著清明廉潔。六品官鑲硨磲,它是貝殼的化石,為佛教七寶之一。硨磲硬度教高,白脂如玉,是吉祥富貴的象徵。七品官職以下的頂戴全部鑲素金,俗稱「金頂」,寓於官員惜時如金,勤勉政務。不過,八、九品官是鏤花素金頂,區別於七品官。在清朝的官職品級中還設立了「從品」制度。即正一品、從一品……以此類推。「正」和「從」只是在俸祿上有所不同,而頂戴是一樣的。需要說明,清朝至乾隆之後為了節約珠寶,頂珠大部分採用玻璃代替,其顏色與原來一樣,一、二品趨於紅色;三、四品趨於藍色;五、六品趨於白色;七品以下為金色,看上去完全可以亂真。再說一下清朝官員頂戴上的花翎。別看它只是孔雀的羽毛,那是皇上賜給有功人員的榮耀,是昭明等級,彰顯尊貴的象徵 。花翎分無眼、單眼、雙眼和三眼之分,戴三眼花翎的功勳最高。帶「眼」(又稱「目暈」)的花翎只賞賜給五品以上的官員。清朝的官服是統一樣式的對襟長袍,其正面胸部貼有一個帶圖案的方形布塊,這個布塊稱為「補子」。仔細看補子上的圖案是不同的,反映出了官員是文官還是武官以及級別的高低。文官補子上的圖案是飛禽,武官是走獸,並都具寓意。官員的品級不同,圖案上飛禽走獸的種類也不同。一品文官補子上的圖案是仙鶴,象徵仙風道骨和長壽。一品武官圖案是麒麟,象徵仁厚祥瑞,武備不害。二品文官的圖案是錦雞,象徵和諧吉祥,一呼百應。二品武官的圖案是獅子,象徵威猛雄壯,不懼強敵。三品文官的圖案是孔雀,象徵大賢大德,品質高尚。三品武官的圖案是豹子,象徵勇猛迅捷,靈活多變。四品文官的圖案是鴛鴦,象徵忠貞和睦,堅定同心。四品武官的圖案是老虎,象徵兇猛威武,攻無不克。五品文官的圖案是白鷳,象徵行止閒雅,處事不躁。五品武官的圖案是熊羆,它象徵沉穩陽光,克敵制勝。六品文官的圖案是鷺鷥,象徵好而潔白。武官圖案是彪,象徵獷悍兇殘。七品文官的圖案是鸂鶒,象徵造福百姓。武官圖案是犀牛,象徵頑強堅毅。八品文官的圖案是鵪鶉,象徵諸事平安,安居樂業。八品武官的圖案與七品武官相同。九品文官的圖案是練鵲,象徵喜事臨門。九品武官圖案是海馬,寓示雖為底層軍官,也要同敵人奮勇作戰。御史和諫官(監察和給皇帝提意見的官)無論官居幾品,其補子上均為獬豸(傳說中的異獸)圖案。我們發現,清廷裡還出現一些朝服的補子上有龍、蟒圖案的人,這些都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有功勳的皇親國戚。他們的貴賤與級別的區分,在於龍和蟒的「正」、「行」及爪子的數量。我們知道了,頂珠的材質和補子上的圖案是區分清朝官員品級的主要依據。由於努爾哈赤信奉佛教,清朝官員上朝時都要戴一串珠子(108顆加四個佛頭),稱為朝珠。清廷規定: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才可以戴朝珠。從這一方面也可以大致判斷出官員級別的大小。補充一點。看了清廷影視劇,朋友們在一起閒聊時經常有人問:劇中×××的品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如果沒有一點歷史知識還真難回答。筆者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根據新舊官員的職權範圍,列表對照:1,一品 國務院總理、人大委員長等正級國職務。2,二品 省、部級正職,國務院副總理等副國級職務。3,三品 、四品 省、部級副職及正司、廳級職務。4,五品、六品 地市級,司、廳級正、副職職務。5,七品 縣、區正職及正處級職務。6,八品、九品 縣、區副職,鄉鎮正職及科局級職務。清朝離我們已有一百多年了,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幹部組織制度也大有不同,因此二個社會不能同日而語。這個對照表,只是根據有關資料經筆者整理而來,純屬個人見解,不足為憑,僅供讀者參考。參考書籍:1,《清史稿》、 2,《清朝官員服飾大全》、3,《珠寶鑑賞基礎知識》、4,網絡資料。
作者簡介:
穆炳森 字鍾石,號梅燕堂主,山東拖拉機廠工程師,現聘為濟寧裕鑫車檢技術負責人,本人酷愛中國歷史、文學、書畫等傳統文化並在業餘時間筆耕不輟。曾在齊魯論壇濟寧分壇講解《三字經》,並在《濟寧晚報》、《兗州文學藝術》和搜狐網歷史欄目發表文章和詩詞。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