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照片:清朝文官品級高低就看官服上這塊「補丁」,命婦也有

2020-11-17 騰訊網

我們在看清朝題材影視劇時,經常發現劇中的官員所穿的服裝在前胸後背都有一塊「補丁」,而且這塊「補丁」花裡胡哨,繡著花紋。其實,帶「補丁」的服裝稱為補服,體現官員的品級,他們在辦公、祭祀、慶典時都穿這種服裝。

晚清穿補服的官員夫妻。

補服上的那塊「補丁」稱為補子。補子上繡著禽獸紋樣和應景花卉,等級嚴明。文官繡禽,武官繡獸,正所謂「衣冠禽獸」是也。今天我們以清朝文官為例,為大家展示不同品級官員補子的不同形式。

清朝中期以後,文官補服的色彩定為石青色,其不同之處就在於補子上繡的禽鳥。

1、五爪正龍補子

五爪正龍補子。

五爪正龍補子為親王、郡王所服用。他們是皇帝的家人,當然超出百官的禽獸系列,得到皇帝的允許使用龍紋。

2、一品文官仙鶴補子

仙鶴補子。

仙鶴高雅聖潔且長壽,在古代是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徵,被賦予了忠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內涵。

3、二品文官錦雞補子

錦雞補子。

錦雞的體型漂亮,羽毛色彩絢麗,是吉祥的象徵。

4、三品文官孔雀補子

孔雀補子。

孔雀不僅羽毛美麗,而且有品性。在古人看來,孔雀是一種大德大賢、具有文明品質的「文禽」,象徵著吉祥、富貴。

5、四品文官雲雁補子

雲雁補子。

雲雁成群結隊飛行時,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有一種吉祥的意義。

6、五品文官白鷳補子

白鷳補子。

白鷳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吉祥物。白鷳展翅,象徵拋棄塵穢,迎新納福。

7、六品文官鷺鷥補子

鷺鷥補子。

鷺鷥是吉祥之鳥。鷺飛有序,比喻百官班次。

8、七品文官鸂鶒補子

鸂鶒補子。

鸂鶒是一種水鳥,形似鴛鴦但比鴛鴦體型略大。其習性也與鴛鴦一樣,雙雙飛翔,夜晚交頸而眠,若其偶失,從不再配,體現了古代「五倫」中夫妻美好的關係,是一種吉祥的瑞鳥。

9、八品文官鵪鶉補子

鵪鶉補子。

鵪鶉之「鵪」與平安之「安」諧音,因此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樂業」的象徵意義。

10、九品文官練雀補子

練雀補子。

練雀為祥鳥,在古時常被用於祈福的象徵物。

請大家注意一個細節,補子中的各種禽鳥均面迎旭日,呈展翅高飛之姿,具有加官進祿、步步高升之寓意。

正如我們在本文第一張照片所見,受過誥封的命婦(官吏的母親及妻子)也可穿補服。她們所用的補子紋樣以其丈夫或兒子的品級為準。

最後,以一品文官為例,給大家展示一件補服實物照片(來自故宮博物院網站)。

石青地緙金紋一品補服。

這件補服縫製於道光年間,身長117釐米,兩袖通長166釐米,袖口寬29釐米,下擺寬106釐米,左右裾長70釐米。圓領,對襟,平袖端,裾左右開。左右開裾上端銅鍍金鏨花扣各1枚,後裾下部扣鼻2枚,便於騎坐時掀起衣襟。前胸後背飾緙金方補,補子用三色圓金線緙織仙鶴,雲水回紋邊,三色金線捻制極細,織造細密。

補服帶有明顯的等級色彩,補子紋樣更是象徵身份的符號,是封建禮儀最為典型的呈現方式。

相關焦點

  • 怎樣區分清朝官員的品級
    《清史稿》上說:「清之爵級,冠與補圖別也。」其實,滿清入關後一直沿用明朝的「九品中正制」,官員的等級制度非常嚴密,尊卑非常明顯,這在官員的帽子和服裝上都有體現,不同等級的官員穿戴是不一樣的,文官與武官也有區別。同時清政府規定:官員上朝和辦差時必須按級別穿戴官服,如有違反就要治罪。怎樣來區分清朝官員的品級呢?下面詳細介紹,讓我們增長一點文史知識。清朝官員戴的帽子叫作」朝冠」,俗稱「頂戴」或「頂子」。
  • 以明朝為範例,細說我國古代官服上禽獸紋樣的運用
    明朝的官服圖案是從古至今、第一個敢將飛禽瑞獸視為官員品階代表的朝代。他們用服飾上的禽獸來看職位高低與官職所擔任的職務。《左傳》上記載過,東夷族以前就有這個習慣:把禽獸印在衣服上,以此來區分職別。那只是小規模的興起,而大規模的應用,則始於明朝。
  • 官場逢迎順口溜:文看禽,武看獸,后妃命婦看耳後.耳後看什麼?
    官場逢迎順口溜:文看禽,武看獸,后妃命婦看耳後。耳後看什麼?廟堂上的皇帝以及官老爺有各自的地位品級,朝廷為了讓眷屬更多更好地支持工作,會發給嫡母、正妻一個榮譽證書和榮耀身份——誥命。誥,即以告天下之意,命,即命令,因此被封誥命的官員妻子又稱朝廷命婦、誥命夫人,是古代女性望夫成龍、望子成龍夢寐以求的榮耀,她們跟後宮嬪妃共同構成了數量龐大的官場女性群體。
  • 明代官服的補子,從文官到武官,從一品到九品
    明代官服的最大特點就是補子。補子起源於唐代武則天時期的「襖子錦」,不同紋樣的織錦賜給不同等級的大臣。朱元璋登基之後的第二年頒布詔書,朝堂上文武百官的服飾仿照唐宋官服的規矩,從袍服、帽子、配飾上都能體現出品級差異。
  • 電影中的殭屍們,為什麼穿得都是清朝官服?
    那,殭屍是什麼時候開始穿上清朝官服的呢?1936年,香港上映了第一部殭屍片《午夜殭屍》,根據劇情來看,這個時候的殭屍還是茹毛飲血的赤裸狀態,和清朝官服絲毫不搭邊。三年後,1939年,《三千年地底殭屍》上映,也與清朝官服沒有任何聯繫,但當時的一部非殭屍片《李阿毛與殭屍》,開始首次把清朝補服與殭屍形象聯繫在一起。
  • 從《鬢邊不是海棠紅》看清朝官服的「蟒紋」和「頂戴花翎」
    所以你看這倆字本身就包含著禮儀的意思,而在封建社會,禮儀的一個表現樣式,就是在正確的品級穿正確的衣服、見不同的人穿合適的衣服,等等。清代的官服的配置,或者說官服制度,是在乾隆時期就已經初步制定形成了,當然後世也在這基礎上做了一些完善。所以,清代的服裝制度,是一套完備的服飾典制。
  • 清朝官吏升官後,原來的官服都怎麼樣處理了?鮮花為你解析
    但是,中國古代的官服卻不同,一些朝代、如明朝,官員的官服就是由國家統一定製、發放的。明太祖朱元璋開元建國之後曾「命制公服、朝服,以賜百官」。▲明朝文官官服但一些朝代、如清朝,官員的官服卻不是由國家統一定製、發放的,清朝的官服都是「DIY」。
  • 宋朝不同顏色的官服,都代表什麼?皇帝如何辨別文官武將?
    可是,每日早朝,覲見皇上的文武大臣,其人數要達到上百位之多。 人多嘴雜,再加上皇上日理萬機,那應該如何區分每位大臣的品級,以及所屬職能的不同呢? 原來,古代官員面見皇上或是參加重大典禮時,皆會身穿官服。官員們品級不同,相應的官服樣式也就不同。
  • 清朝官員品級與著裝:身份不同,服飾也不同
    具體來講,包括外衣圖案、帽子、帽子上的頂珠、珠子上的花翎、衣服上的補子,不同品階的官員,均不同。在清代,文武官員一共有9品18級(每一品包括正、從兩級)。而在服飾上,每一品級都有各自的特徵。花翎官服補子清朝文官和武官官服不同,官服上有一方形圖案稱之為補子。不同品級的官服補子不一樣。
  • 保爾:美醫學期刊封面印清朝官服,這是赤裸裸的針對
    但這次用上清朝武將的官服圖案,估計很多中國人都不甚了解,外國人是怎麼想到的?如果只談歷史,清朝官員幹嘛要在衣服上繡繪這種看起來奇奇怪怪的動物圖案呢?圍繞這些問題,本文略做闡釋,並談談筆者個人的一些觀點。
  • 清朝入關以後,官員和貴族的朝服上,為何必須使用披肩?
    披肩上的樣式和圖案,也完全不一樣。那麼,到底什麼是披肩,清朝入關以後,為何要全面推行披肩呢?今天,我們就仔細聊聊這個問題,披肩屬於清朝服飾制度的一部分。 清朝開始在官員制度、後宮制度、服飾制度等各方面向明朝學習。例如明朝官服上各種不同樣式的補圖,被清朝充分借鑑,清朝官員的官服上也有補圖。從皇太極時期遺留下來的畫像來看,披肩開始在皇室成員、後宮嬪妃、親王貝勒、各級官員、朝廷命婦的服飾中出現。披肩搭配蟒袍、補服長褂、皂靴等一起出現,屬於清朝標準禮儀服飾的一部分。
  • 清朝文官武官補服一到九品圖案
    我們知道清朝的官服又叫補服,而補服上的補子圖案用來區分文官、武官以及品級,文官的補服上繡的圖案都是飛禽類,而武官補服上則是走獸類。一品文官補服上的圖案是鶴,鶴在古代是珍稀禽類,因其姿容挺拔秀麗,被視為鳥中君子。
  • 九品中正制:「官職高」和「品級高」哪個更厲害一點?
    今天小編就以「九品中正制:「官職高」和「品級高」哪個更厲害一點?」為題來帶大家區分一下品級和官位。在清朝的官職中,衡量一個官員地位的就是職務和官階,官職大家都知道,大家聽過的什麼大學士啊、戶部尚書、縣令這些都叫官職。官階又是一個概念,把官員分為不同的「品級」。除了大家熟知的一品到九品,每一品還分為正、從兩級,說的簡單點就是正的和副的,所以一共18個品級官位。
  • 清朝文官,不同級別官服圖案也不一樣!圖九為一品文官:仙鶴服!
    前言:補子是明、清代官員朝服的前胸與後背上裝飾的方形圖案,用來區分官爵的大小。不同級別官員的補子是不一樣的。文官武官也有差別:武館用"獸"做補子,文官用"禽"做補子!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不同級別文官的補子有何不同!
  • 清代的官服來源於明代的盔甲,但又有自己的修改
    官服制度伴隨著階級分化而誕生,從奴隸社會誕生到封建社會發展到頂峰,雖然朝代更迭不斷,但官服制度作為區分等級和階層的重要工具,卻始終得到發展和傳承,直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清代官服的出現,是我國歷代官服制度的延續和發展,是在堅持滿族文化體系的基礎上,參照漢族服飾制度而設計的,因此既繼承了漢族服飾制度的特點,又不失滿族的風俗禮儀。
  • 包青天、蘇東坡的官服怎麼可能是這樣子的
    但現在回想起來,這部戲從服裝的角度來看,可謂槽點滿滿,劇中包拯身穿的公服,花裡胡哨的,哪裡是宋人的服裝,分明就是舞臺上的戲服。——我總覺得,既然不是架空時代背景的古裝戲,故事情節你可以虛構,但服裝等道具,總得考究一點吧,至少得基本符合史實吧。比如《步步驚心》這部電視劇,你既然改編成清代的背景,那劇中人物總應該是清人裝扮吧,總不能讓清朝人穿明朝人的官服吧。
  • 《女醫明妃傳》戲服十宗錯,混淆官服、髮髻穿越
    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熱播電視劇《女醫明妃傳》,播出前製片方曾提出,電視劇在服裝上力求將大明服飾的明朗線條和華美表現出來。言下之意,電視劇裡的明朝服飾經過嚴格考證。在電視劇中,出現的明代服飾確實很多,補服、飛魚服、烏紗帽、四方平定巾、比甲……應有盡有,初一看,這些戲服似乎忠於歷史。
  • 清代官吏諡號頂戴官服全錄
    :朝帽起花金頂上嵌紅寶石,中嵌東珠一顆,帶用金方玉版四片,中嵌紅寶石仙鶴補服,平時帽頂用珊瑚。 頂戴官服:朝帽起花,金頂上嵌藍寶石,中嵌小紅寶石。帶用起花金圓服四片。孔雀補服。平時帽頂用藍寶石及藍色明玻璃。  坐褥:冬用貂皮,夏用青褐鑲紅褐襯紅氈。  俸銀:一百三十兩。京官俸米一百三十斛。  三品以上,有職掌大臣,許穿貂皮朝衣,此外不得濫用。
  • 殭屍為什麼都穿清朝官服?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道行深淺,這些殭屍都無例外地頭戴花翎官帽、身著絳藍官服,儼然是清朝官員的打扮。其實,官服更是最高規格的壽衣。當時買官現象比較普遍,有錢人家大可以捐個小官來做。所以,與其說是殭屍都穿清朝官服,倒不如說,只有穿得上清朝官服的屍體,才有條件形成大家印象裡的殭屍。最早把清朝官服和殭屍聯繫在一起的影視作品是1940年的《李阿毛與殭屍》,當然,這裡並不是真正的殭屍,而是男二號為了掩人耳目喬裝打扮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