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吏諡號頂戴官服全錄

2021-02-07 滌心齋主人

1.正一品: 太師 太傅 太保 大學士

   誥授: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 妻封一品夫人 封贈三代 誥命四軸

  頂戴官服:朝帽起花金頂上嵌紅寶石,中嵌東珠一顆,帶用金方玉版四片,中嵌紅寶石仙鶴補服,平時帽頂用珊瑚。新增:蟒袍,通身九蟒五爪,不拘顏色。

  坐褥:冬用狼皮,夏用全紅褐襯紅氈。

  俸銀:一百八十兩。京官俸米一百八十斛。


2.從一品: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各部院尚書 都察院左都御史 右都御史(總督加銜)

   誥授: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 妻封一品夫人 封贈三代 誥命四軸

  頂戴:朝帽起花金頂上嵌紅寶石,中嵌東珠一顆,帶用金方玉版四片,中嵌紅寶石仙鶴補服,平時帽頂用珊瑚。新增:蟒袍,通身九蟒五爪,不拘顏色。

  坐褥:冬用狼皮,夏用全紅褐襯紅氈。

  俸銀:一百八十兩。京官俸米一百八十斛。

3.正二品:太子少師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各省總督 各部院左右侍郎

  誥授:資政大夫 妻封夫人 封贈二代 誥命三軸

 頂戴官服:朝帽起花,金頂上嵌珊瑚,中嵌小紅寶石,帶用起花金圓版四片,中嵌紅寶石,錦雞補服,平時用起花珊瑚帽頂。

  坐褥:冬用獾皮,夏用紅褐鑲青褐襯紅氈。

  俸銀:一百五十兩,京官俸米一百五十斛。

4.從二品:各省巡撫 內閣學士 翰林院掌院學士 各省布政使

  誥授:通奉大夫 妻封夫人 封贈二代 誥命三軸。

  頂戴官服:朝帽頂戴補服坐褥同正二品。

  俸銀:一百三十兩。

5.正三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宗人府府丞 通政使司通政使 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 太常寺卿 順天府尹 奉天府府尹 按察使司按察使。

  誥授:通議大夫 妻封淑人 封贈二代 誥命三軸。

 頂戴官服:朝帽起花,金頂上嵌藍寶石,中嵌小紅寶石。帶用起花金圓服四片。孔雀補服。平時帽頂用藍寶石及藍色明玻璃。

  坐褥:冬用貂皮,夏用青褐鑲紅褐襯紅氈。

  俸銀:一百三十兩。京官俸米一百三十斛。

  三品以上,有職掌大臣,許穿貂皮朝衣,此外不得濫用。

6.從三品:光祿寺卿 太僕寺卿 鹽運司運使

  誥授:中議大夫 妻封淑人 封贈二代 誥命三軸。

  頂戴官服:朝帽頂戴補服坐褥同正三品。

  俸銀:一百零五兩,京官俸米一百零五斛。

7.正四品:通政司副使 大理寺少卿 詹事府少詹事 太常寺少卿 會同四譯館少卿 太僕寺少卿 鴻臚寺卿 順天府丞 奉天府丞 各省守巡道

  誥授:中憲大夫 妻封恭人 封贈一代 誥命二軸。

 頂戴官服:朝帽起花,金頂上嵌青金石,中嵌小藍寶石。帶用起花金圓服四片。雲雁補服。平時帽頂用青金石及藍色湟玻璃。

坐褥: 冬用野羊皮,夏用青布襯紅氈。

俸銀:一百零五兩,京官俸米一百零五斛。

五品以上掛朝珠,騎馬拴踢胸翰詹科道不在此列。蟒袍八蟒四爪,不拘顏色,六品以上皆同。

8.從四品:國子監祭酒 內閣侍讀學士 翰林院侍讀學士 翰林院侍講學士 鹽運司運同 各府知府

  誥授:   朝議大夫 妻封恭人 封贈一代 誥命兩軸。

  頂戴官服:朝帽頂帶補服同正四品。

  俸銀:八十兩。京官俸米八十斛。

9.正五品:左右春坊庶子 宗人府理事官 通政司參議 光祿寺少卿 六科掌印給事中 給事中 各部院郎中 順天府治中 奉天府治中 欽天監監正 太醫院院使 各府同知 各直隸州知州

  誥授:奉政大夫 妻封宜人 封贈一代 誥命二軸。

 頂戴官服:朝帽起花,金頂上嵌水晶,中嵌小藍寶石。帶用素金圓版四片。銀鑲邊白鷳補服。平時帽頂用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坐褥:冬用青羊皮,夏用藍布襯白氈。

  俸銀:八十兩。京官俸米八十斛。

 五品以上文官命婦,及翰詹科道均得掛朝珠。會典內開載五品以下,除翰詹科道不許穿蟒服粧服貂皮,如一賜並王貝勒賞給者準其服用。

10.從五品:翰林院侍讀學士 翰林院侍講學士 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官 鴻臚寺少卿 各道監察御史 各部院員外郎 各州知州 鹽運司運副 鹽課司提舉。

    誥授:   奉直大夫 妻封宜人 封贈一代 誥命二軸 朝帽頂帶補服坐褥同正五品。

    俸銀:   六十兩。京官俸米六十斛。

11.正六品:內閣侍讀學士 左右春坊中允 國子監司業 各部院主事 宗人府主事 宗人府經歷 都察院經歷 都事 理藩院主事 大理寺左右寺丞 太常寺丞 太醫院院判 欽天監監副 五官正 京府通判 兵馬司指揮 京縣知縣 袖樂觀提點 各府通判

    敕授:承德郎 妻封安人 封贈一代 誥命二軸。

     頂戴官服:朝帽起花,金頂上嵌硨磲,中嵌水晶。帶用玳瑁圓版四片。銀鑲邊鷺鷥補服。平時帽頂用硨磲及白色湟玻璃。

    坐褥:  冬用黑羊皮,夏用醬色布襯白氈。

    俸銀:  六十兩。京官俸米六十斛。

12.從六品:左右春坊贊善 翰林院修撰(一甲第一名進士授) 光祿寺署正 滿五官正 布政司經歷 布政司理問 鹽運使運判 直隸州州同 州同 僧録司闡教 道録司演法。

    敕授:    儒林郎 吏員出生者宣德郎 妻封安人 封贈一代 誥命二軸。

    頂戴官服:朝帽頂帶補服坐褥同正六品。

    俸銀:     六十兩。京官俸米六十斛。

13.正七品:翰林院編修(一甲第二三名進士除授,二甲進士散館補授) 大理寺評事 太常寺博士  太常寺典簿

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 通政司經歷 各部院寺司庫 各部院七品筆帖式 太僕寺主簿 京府教授 滿族四氏學教授 兵馬司副指揮 京縣縣丞 七品朝鮮通事 太醫院御醫 通政司知事 按察使經歷 各縣知縣 各府衛學教授。

    敕授:    文林郎 吏員出生者宣德郎 妻封孺人 封贈一代 誥命二軸

   頂戴官服:朝帽起花,金頂,中嵌小水晶。帶用素銀圓版四片。鸂鶐補服。平時帽頂用素金頂。

    坐褥:  冬用鹿皮,夏用灰色布襯白氈。新增:蟒袍通身五蟒四爪,不拘顏色。

    八九品未入流皆同。

    俸銀:四十五兩。京官俸米四十五斛。

14.從七品:翰林院檢討(三甲進士、庶吉士散館補授) 中書科中書 內閣中書 詹事府主簿 光祿寺典簿 光祿寺署丞 國子監博士 國子監助教 鑾儀衛經歷 太常寺祀 祭署奉祀 欽天監靈臺郎 布政司都事 直隸州州判 州判 鹽運司經歷 順天府經歷 奉天府經歷 各衛經歷。

    敕授:    徵仕郎 妻封孺人 封贈一代 誥命二軸。

    頂戴官服:朝帽頂帶補服坐褥同正七品。

    俸銀:四十五兩。京官俸米四十五斛。

15.正八品:翰林院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 國子監學録 理藩院知事 欽天監保正 欽天監主簿 太常寺協律郎 各部院八品筆帖式 八品朝鮮通事 布政司庫大使 按察司知事 各府經歷 各縣縣丞 鹽課司大使 批驗大使 運庫大使 各州學正 各縣教諭 僧録司構經 道録司至靈 各物業司務。

    敕授:   修職郎 八品九品準其敕封父母。

    頂帶官服:朝帽起花金頂。帶用羊角圓版四片。銀鑲邊鵪鶉補服。平時帽頂用起花金頂。

    坐褥:   冬用狍皮,夏用土布襯白氈。

    俸銀:    四十兩。京官俸米四十斛。

16.從八品:  翰林院典簿 國子監典簿 鴻臚寺主簿 欽天監挈壺正 太常寺祀丞 神樂觀知觀 布政司照磨 鹽運司知事 各府州顯衛訓導 僧録司覺義 道録司至義

     敕授:    修職佐郎

      頂帶官服:朝帽頂帶補服坐褥同正八品。

     俸銀:    四十兩。京官俸米四十斛。

17.正九品:禮部太常寺讀祝官 贊禮郎 會同館大使 欽天監五官監候 五官司書 太醫院吏目 按察使照磨 各府知事 茶馬大使 各縣主簿

    敕授:   登仕郎

     頂帶官服:朝帽起花金頂。帶用烏角圓版四片。銀鑲邊練雀補服。平時帽頂用鑲花金頂。

     坐褥:冬用獺皮,夏用土布襯白氈。

     俸銀:     三十三兩一錢一分四釐。京官俸米三十斛。

18.從九品:翰林院待詔 國子監典籍 四譯館正教序班 鴻臚寺序班 鳴贊 製衣造庫司匠 刑部司獄 太常寺司樂 欽天監博士 五官司晨 按察使檢校 司獄 府照磨 府司獄 倉大使 稅大使 道庫大使 宣課司大使 都稅司大使 各州吏目 巡檢 土司副巡檢 僧綱司都綱 道紀司都紀 府陰陽正術 府醫學正科

    敕授:   登仕佐郎

    頂帶官服:朝帽起花金頂。帶用烏角圓版四片。銀鑲邊練雀補服。平時帽頂用鑲花金頂。

     坐褥:冬用獺皮,夏用土布襯白氈。

     俸銀:     三十三兩一錢一分四釐。京官俸米三十斛。

19.未入流:翰林院孔目 各部院無頂帶筆帖式 各部烏林大使 鑄印局大使 崇文門副使 兵馬司吏目 各府檢校 長官司吏目 府庫大使 州縣稅課大使茶引批驗大使 州庫大使 河泊所官 各縣典史 各閘閘官 驛丞 道州縣倉官 州陰陽典術 縣醫學訓科 僧綱司副都綱 僧正 僧會 道紀司副都紀 道正 道會

      頂帶官服:朝帽起花金頂。帶用烏角圓版四片。黃鸝補服。平時帽頂用鑲花金頂。

      坐褥:冬用獺皮,夏用土布襯白氈。

      俸銀:三十三兩一錢一分四釐。京官俸米三十斛。

 

20.新狀元:朝帽起花金頂,上嵌水晶。帶用玳瑁圓版四片,銀鑲邊鷺鷥補服。

21.新進進士:朝帽鍍金荷花九葉頂,不穿補服,受職後,更換頂帶補服。

22.在部院學習行走生監,照用八品筆帖式帽頂。

23.進士舉人貢生用金頂。

24.生員監生俱用銀頂。

25.在京都察院衙門,在外按察使衙門等官,不論品級,俱穿獬豸補服,朝服披領俱用粧緞蟒緞。文官蟒袍金彩織繡各從其便不論品級。


相關焦點

  • 從《鬢邊不是海棠紅》看清朝官服的「蟒紋」和「頂戴花翎」
    我們可以看到好多人都穿著「朝服」,就是滿清官員的官服。但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安貝勒的服裝和其他大臣的服裝不太一樣。安貝勒的朝服的補子是圓團狀,而其他大臣的朝服補子是方形,這有歷史考據嗎?有。《鬢邊不是海棠紅》電視劇截圖清代官服有嚴格的定製,服裝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區分等級一個非常重要的物件
  • 他處心積慮把清代官服設計成「衣冠禽獸」,只為能回家
    清代的官服樣式跟歷史上其他朝代有很大差別,是以官服上的補子和頭上的頂戴來區別官職的大小的,而補子上都是各種動物的圖案,頂戴上又是動物的羽毛,所以被人稱為「衣冠禽獸」。那麼清朝的開創者為何要這樣戲謔自己呢?這裡面是有故事的。
  • 清代的官服來源於明代的盔甲,但又有自己的修改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849字,閱讀約4分鐘官服,又稱章服,是指中國古代皇帝、后妃、王公貴族、各級官吏,按章規定,區分是非等級的服飾。每個朝代的官服制度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官服制度也成為封建社會統治者鞏固統治地位的重要工具。清代官服制度清代官服制度是結合滿漢文化體系特點,繼承與創新的產物,既保留了漢族服飾制度的某些特點,又不失其民族風俗禮儀。
  • 淺談清代官帽頂戴
    在眾多清代宮廷戲流行的時代,我們在看電視劇、電影的時候除了關注劇情以外,也對清代官員的服飾產生了興趣,尤其是光華璀璨的帽頂寶石,格外的奪人眼球。
  • 頂戴花翎 | 清代公務員的等級之差
    經常刷清宮劇的你一定非常熟悉這樣兩種場景:皇帝對功臣說「賞雙眼花翎」,功臣便感激得山呼萬歲;或者皇帝大怒之下說「摘去頂戴,拔去花翎,押進大獄」,罪臣隨即嚇得屁滾尿流……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可以讓大臣們歡喜又讓他們擔憂呢?沒錯了,就是本期主題——頂戴花翎!
  • 清代官員的「頂戴花翎」:前期要拿爵位換,後期敞開隨便買
    勳章的制度,不是西方所獨有,在清代的時候,就有在封爵之外賞賜實物以表彰功勞的做法,那就是花翎。花翎是清代官員常見的冠飾,用將孔雀翎毛飾於冠帽後,以翎眼多者為貴。翎管,就是用來插孔雀翎子並使之與冠帽連接的附屬飾件。白羽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清代的花翎制度。
  • 如何鑑別清代官場中的「頂戴花翎」?
    清代帽冠的時代性主要是說不同時期帽子的式樣變化,以及某些特定時間出現的帽子款式。最典型的就是瓜皮帽的泛濫。那麼清代官場的帽子又有怎樣的講究呢?清代男士的帽子主要有禮帽和便帽之分,禮帽根據場合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和行服冠四種,分別與朝服、吉服、常服和行服配合穿戴。皇帝因系九五之尊,為天下表率,所以相應的禮節更為繁瑣駁雜,四種服飾和帽冠區分相對明晰,大臣則需與皇帝相適應,我們依皇帝服制一一道來。
  • 清朝官帽:一品到九品,頂戴花翎介紹
    清代改冠制,替以禮帽。禮帽分二種:一為夏天戴的涼帽;一為冬天所戴的暖帽,多黑色,中有紅色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花翎。頂戴花翎,是清代官員身份的象徵。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品級不同,則材質不同。現在,金源德林為大家介紹不同品級的頂珠都是用的什麼寶石做的。- - 一品官帽 - -
  • 電影中的殭屍們,為什麼穿得都是清朝官服?
    由林正英先生一手打造的系列殭屍片曾風靡一時,小時候也曾被嚇得瑟瑟發抖,當時一邊抖動,一邊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殭屍們的統一制服為何是清朝官服?關於殭屍的傳聞,中國古已有之,清代文學家袁枚撰寫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子不語》中把殭屍分為八大種: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遊屍、伏屍、不化骨。
  • 清代官員服飾上的「衣冠禽獸」,到底象徵著什麼?
    清朝皇帝對於有功的大臣和將士,常有「賞給黃馬褂」和「賞穿黃馬褂」的獎勵。雖只一字之差,但二者區別很大。「賞給黃馬褂」,所賜只有一件。所以某些大臣得到了皇帝賞給的黃馬褂,平時絕對捨不得穿,穿壞了就沒啦!「賞穿黃馬褂」則大不相同,你儘管堂而皇之地穿吧,穿壞了還可以自己做。
  • 頂戴那個花翎 (知識大梳理)
    第一部分  冠清代改冠制,替以禮帽。
  • 清代官帽那顆「頂珠」,到底有多值錢?
    清代改冠制,替以禮帽。頂戴花翎,作為一種等級象徵,是清代官員身份的表徵,其材料多以寶石製成,雖然乍一看都差不多,但細節處卻大有講究!◆鏤金:清代八品、九品官員都用鏤花金頂。不同的是,八品用陰文鏤花金,而九品為陽文鏤花金。
  • 來自清代皇權的「阿諛奉承」——「特諡」大臣及其政治內涵分析!
    雍正皇帝的日常到了乾隆時期,清代各方勢力均有侵犯,乾隆就從雍正時期的一品以下官員不設諡號,改為二品官員以下不設諡號,這是清朝鼎盛時期的末端,之後清代戰事頻發,內憂外患,特諡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也代表了你是世人尊敬的好官,留名青史,到了清代更是皇帝才可以直接賜予的諡號,這樣的諡號在清代並不多,在清代也就那麼幾位,其中就有著名的曾國藩還有大學士朱珪,曾國藩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就拿大家不太知道的大學時朱珪為例,嘉慶十一年(1806),朱珪卒,清帝降旨:「朱珪立朝五十餘年……猶憶伊官翰林時,皇考特簡為朕師傅……揆諸諡法,實足以當『正』字而無愧,
  • 她是歷史上的嫻妃,乾隆唯一的怨偶,清代唯一沒有諡號的皇后
    古代,地位高貴的人死後會被追封諡號,嬪妃諡號多由皇帝與禮官選擇,表達對其生前的評價與死後的祝願。然而,烏拉那拉氏卻沒有留下諡號,她也成為清代唯一一個沒有諡號的皇后。 封建時代,禮制大過天,它們依照禮,使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達到一種自覺自洽的狀態。
  • 頂戴花翎的學問
    這頂帽子叫做頂戴花翎,是清官員身份地位的象徵。只是看起來個個都長得一樣,如何象徵身份地位呢?吶,就是最頂上的那顆小圓珠啦!品級不同,則材質不同,品級越高用料越貴。那麼這顆小頂珠都有哪些材質的呢?清代八品、九品官員都用鏤花金頂。不同的是,八品用陰紋縷花金,而九品為陽紋鏤花金。七品官員使用的也是金頂。七品頂珠為素金,上面沒有雕刻任何紋飾。
  • 清朝官吏升官後,原來的官服都怎麼樣處理了?鮮花為你解析
    但是,中國古代的官服卻不同,一些朝代、如明朝,官員的官服就是由國家統一定製、發放的。明太祖朱元璋開元建國之後曾「命制公服、朝服,以賜百官」。▲明朝文官官服但一些朝代、如清朝,官員的官服卻不是由國家統一定製、發放的,清朝的官服都是「DIY」。
  • 清朝官吏的必經之路「銓選」
    眾所周知,在古代,官吏的選拔有一個專用詞叫「銓選」,有唐以來直至清代,所有具有任職資格的人都必須經過吏部的銓選才能任官。那麼離我們相對比較近的清代是怎麼「銓選」官吏的呢?在清代一旦官職出現空缺,首先由吏部統計,每個月一次,稱為月選。月選的時候,滿、蒙、漢軍的職位空缺在上旬(每月初五日)統計,漢文官職位空缺在下旬(每月二十五日)統計,筆帖式也就是檔案管理員,文書之類官職在中旬(每月二十日)統計。
  • 包青天、蘇東坡的官服怎麼可能是這樣子的
    宋朝人肯定不會說這句話,因為這話是清代才流行起來的。我小時候,倒有一部宋朝題材的電視劇非常火爆,那就是金超群主演的《包青天》,陸陸續續拍了幾百集了。但現在回想起來,這部戲從服裝的角度來看,可謂槽點滿滿,劇中包拯身穿的公服,花裡胡哨的,哪裡是宋人的服裝,分明就是舞臺上的戲服。
  • 清朝官員的頂戴花翎,代表不同意義,誰可以獲得花翎?
    我們平時看過很多清宮的電視劇,在劇中往往大臣犯了錯,皇帝就命人先摘取「頂戴花翎」,在打入大牢,很多觀眾老爺或者讀者都認為它是一頂帽子,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頂戴花翎」其實代表著不同的人群,也會有很大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