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清代宮廷戲流行的時代,我們在看電視劇、電影的時候除了關注劇情以外,也對清代官員的服飾產生了興趣,尤其是光華璀璨的帽頂寶石,格外的奪人眼球。
還有臺詞裡也經常出現,「賜雙眼花翎,賞親王雙俸」、「拔翎奪頂」、「摘掉頂戴,移交刑部問罪」,可見這個帽子上的裝飾物代表了權力、財富及社會地位。
在查閱了網絡上眾多關於清代管帽的文章後,產生了眾多的疑問,帶著眾多的疑問再次的尋找資料、購買書籍、搜集標本,形成此文以飼讀者。
一,基本知識:
讓我們看圖來了解一下管帽部件的名字:
註:吉冠示意圖
大家常見的鬥笠形帽子為涼帽,旁邊的為暖帽,根據季節不同更換帽子來佩戴。
註:戴朝冠老照片
除了這種制式以外,還有一種尖頂的帽子,稱為朝冠。
註:朝冠頂和吉冠頂
區分朝冠和吉冠,非常容易,看帽頂的樣式即可,朝冠為尖頂,吉冠為圓珠頂。
註:吉冠配常服
朝冠則是出席非常重要場合時穿戴,吉冠是次重要場合穿戴,吉冠也可以搭配常服穿戴。
二,區分階段看頂戴:
不論是參考乾隆《欽定大清會典》、《皇朝禮器圖式》,還是參考網絡流傳的官員品級圖樣,這些只是體現清代某個時期的頂戴材質及特徵。
我們將頂戴的材質劃分為如下幾個時期:
1,清軍入關以前;
2,清軍入關以後;
3,清雍正五年;
4,清雍正八年;
5,乾隆及以後;
做好時間節點以後,則可以更為清晰了解頂戴的變化,這個變化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
入關前:
1636年,皇太極規定固山額真、各部承政均用寶石嵌金頂,其餘品官均用金頂;
1639年,皇太極為提高宗室王公的地位,頒定親王冠制,使其冠頂大量採用金質飾物、寶石、東珠等項;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入關以前頂戴的寶石區分的是宗室王公、親王和其他官員的等級而已,並沒有區分其他官員的品級。
入關後:
1643-1644年,除詳細規定王公、親王、貝勒、貝子的頂戴規格外,還詳細規定了品級官員的朝冠頂戴要求。
一品: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一顆;
二品:上銜紅寶石,中嵌小紅寶石;
三品:上銜紅寶石,中嵌小藍寶石;
四品:上銜藍寶石,中嵌小藍寶石;
五品:上銜水晶,中嵌小藍寶石;
六品:上銜水晶;
七品:中嵌小藍寶石;
八品:金頂;
九品:銀頂;
清雍正五年:
1727年,因一二三品官帽頂均用紅寶石,五六品均用水晶,僅靠中部鑲嵌小寶石區分,容易混淆,因此改三品冠頂為起花珊瑚,六品,用水晶石;
據清人筆記,由於王公貝勒用紅寶石,一品大臣也用紅寶石,為了加以區別,將諸王帽頂改為長圓形,一品大臣改為六稜形。
清雍正八年:
1730年,十月皇帝傳諭,除親王至公侯伯及一品大臣所用帽頂無需更議外,「其二品以下朝冠帽頂與平時帽頂,倶按品分晰酌議」。
三品用藍寶石或藍色透明玻璃,嵌小紅寶石;
四品,用青金石或藍色涅(不透明)玻璃,嵌小藍寶石;
五品,用水晶或白色明(透明)玻璃,嵌小藍寶石;
六品,用硨磲或白色涅玻璃,嵌小藍寶石;
這是用於貴重寶石,並不是所有官員都能買的起,畢竟這些東西都是要官員自費置辦購買的,玻璃在當時也是屬於稀缺資源,並且跟寶石也很像,因此從清中期開始,都使用玻璃也就是琉璃製品,替代真寶石,以解寶石之缺。
乾隆以後:
按照乾隆年《欽定大清會典》記載,文武一品至八品,均用鏤金為底座。
朝冠:
文武一品:頂用紅寶石,中飾東珠;
文武二品:頂用鏤花珊瑚,中飾小紅寶石;
文武三品:頂用藍寶石,中飾如小紅寶石;
文武四品:頂用青金石,中飾小藍寶石;
文武五品:頂用水晶,中飾小藍寶石;
文武六品:頂用硨磲,中飾小藍寶石;
文武七品:頂用素金,中飾水晶;
文武八品:頂用鏤金;
文武九品及未入流:頂用鏤銀;
吉服冠:
文武一品:頂用珊瑚;
文武二品:頂用鏤花珊瑚;
文武三品:頂用藍寶石;
文武四品:頂用青金石;
文武五品:頂用水晶;
文武六品:頂用硨磲;
文武七品:頂用素金;
文武八品:頂用陰文鏤花金;
文武九品及未入流:頂用陽文鏤花金;
乾隆以後一直到晚晴,再沒有大的變化。
縱觀清代帽頂,一直在變化,很難光看材質就來辨認品級,總之一個字「亂」!即便是乾隆本朝,朝冠和吉服冠某些品級材質都不相同。
三,關於材質的名稱問題:
雍正時期就頒布規定,三品及以下可以用琉璃代替真寶石了。
但是在乾隆時期又頒布固定朝服和吉服冠的材質要求,這貌似有些矛盾了。
根據存世及市場流通的頂戴材質來看,乾隆後及晚晴的帽頂多以琉璃為主,也就是說雖然乾隆《欽定大清會典》中規定了材質,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以琉璃為主,或是琉璃與真寶石混用。
註:清三品及四品朝冠頂
註:清五品及六品朝冠頂
註:清一品及七品吉服冠頂
甚至還會出現只追求顏色相近的情況出現,我們看上面這張照片,一品吉服冠頂是一顆透明紅琉璃,按理說不應該出現。
如果這個頂子是清中晚期的話,乾隆規定一品吉服冠頂為珊瑚,那這透明紅琉璃是怎麼回事呢?
或許,當時管理的並沒有這麼嚴格,當時就比較混亂。
還有一張照片,頂戴居然出現象牙材質的,這也是不合規的。
註:清象牙材質帽頂
我們大膽猜想,當時或許只是追求顏色相近即符合規制,並沒有對材質過分的要求。
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清代不同時期對品級較高的官職要求帽頂材質為紅寶石,但是實際發現並非是真的紅寶石。
註:紅尖晶石一品朝冠
註:紅碧璽朝冠頂
這個情況的出現有兩種可能:
1,當時的人無法分辨什麼是真正的紅寶石;
2,描述成紅寶石的本意為紅顏色的貴重寶石;
如果描述成紅顏色的貴重寶石的說法成立,那關於與規定不符材質的問題就比較容易解釋了。
或許,只要顏色相近,不論材質是什麼,只要便於區分品級就好?
有錢的官就用好些的材質裝飾自己,沒錢的官就想轍找替代品吧……
文中觀點及部分圖片摘自李理《清代官制與服飾》、吳江《步步高升漫談帽頂》
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官方網站:www.xiaohuowenwan.com
個人微信號:xiaohuowenwan
公眾微信號:xhwwsc
也可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添加公眾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