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補子是明、清代官員朝服的前胸與後背上裝飾的方形圖案,用來區分官爵的大小。不同級別官員的補子是不一樣的。文官武官也有差別:武館用"獸"做補子,文官用"禽"做補子!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不同級別文官的補子有何不同!
【九品練雀服】練雀(或作「練鵲」)是一種長尾飛禽,毛色潔白,兩條尾羽長如飄帶。民間視其為瑞鳥。明代將其定為九品以下雜職文吏的補服紋樣,清代沿用其制,並擴大至九品範圍。《清會典》卷四:「補服,色用石清,前後方補……九品、未入流繡練雀。」
【八品鵪鶉服】鵪鶉的四周有蝙蝠與朵朵祥雲,下面還有翻滾的海浪。周邊用盤金繡勾出一圈"回"紋。因為清代補子的前片是對開的,後片是整片的,所以此件應是官服的後片補子。
【七品鸂鶒服】鸂鶒其頭部有頭冠,向後呈尖銳狀,冠羽顏色常見藍白灰雙色或三色;身體顏色極為豔麗,層次感強。鸂鶒紋是經常出現在古代藝術品上的吉祥紋飾,但鸂鶒究竟是什麼水鳥卻一直有爭議,有現代學者推斷鸂鶒就是鴛鴦。
【六品鷺鷥服】清朝各部院主事、院判、都事、寺丞、內務府副管領等均穿戴六品鷺鷥補服。 鷺鷥,白鷺,亦稱白鳥,陸機《詩疏》云:「鷺,水鳥也,好而潔白,故謂之白鳥。」白鷺是吉祥之鳥,多為白色也寓意官員為官清白,清正廉潔。鷺諧音路,根據諧音更有「一路榮華」之意。
【五品白鷳服】明代五品文官,白鷳補子。現在也是個司局級。白鷳,中型禽類。體長約110cm。頭頂具有輝藍黑色的長冠,頭的裸出部分赤紅色,嘴短而堅,淺綠色,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遇見白鷳鳥寓意有仙鳥的氣質!
【四品鴛鴦服】鴛鴦古稱「匹鳥」,據說鴛鴦成對,鴛鳴鴦和,左雄右雌,雙雙飛翔,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頸而眠。若其偶失,從不再配。其作為官員的補子,是取其羽毛上聳,象徵堅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 喻其兢兢業業。
【三品孔雀服】孔雀不僅羽毛美麗,而且有品性。《增益經》稱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顏貌端正,二聲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時而行,五飲食知節,六常念 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覆。」在古人看來,孔雀是一種大德大賢、具有文明品質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貴的象徵。
【二品錦雞服】錦雞亦稱「金雞」、「玉雞」、「碧雞」,是吉祥的象徵。錦雞有一呼百應的王者風範。其羽毛色彩豔麗,傳說還能驅鬼避邪,古人十分喜愛用來作為服裝的裝飾,如插在武將的衣背頭冠上,繡在帝王的禮服上,也叫做「華蟲」,表示威儀和顯貴。
【一品仙鶴服】仙鶴美麗超逸,高雅聖潔,而且長壽,可達六七十歲,在古代成為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徵。在吉祥鳥中,其地位僅次於鳳凰而居第二。鳳成為皇后的象徵, 而仙鶴則官居一品。
【結語】
補子一般用刺繡和織造兩種方法製成,織造方法又分兩種:緙絲、織金或妝花。織金和妝花一般是將補子部分與地部同時織出。緙絲和刺繡一般是先緙或繡成補子形式,再縫綴於衣服上。文官補子畫面以藍色為主要基底及填充顏色。補子內紋樣,色彩比重偏向冷色調,鮮有暖色。武官紋樣暖色調佔畫面比例較大,冷暖比例適中,運用了大量紅棕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