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品級與著裝:身份不同,服飾也不同

2020-12-21 安西讀史

引言:

清朝對於官員的著裝有著嚴格規定,不同品秩的官吏,衣裝是不一樣的。官員上班的時候,不能自行更改的裝束。通過觀察一個官員的著裝,很明顯地分辨出其等級和社會地位,一目了然。具體來講,包括外衣圖案、帽子、帽子上的頂珠、珠子上的花翎、衣服上的補子,不同品階的官員,均不同。

在清代,文武官員一共有9品18級(每一品包括正、從兩級)。而在服飾上,每一品級都有各自的特徵。

帽子上的頂珠

清政府規定,不同官階的官員,頭上的帽子頂珠是不一樣的,包括材質和顏色。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

帽子上的朝珠、翎管和翎羽

頂戴花翎

在頂珠之下有一支兩三寸的翎管,用以安插翎羽。翎羽有分為花翎和藍翎兩種。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聽說過「頂戴花翎」,但是沒有聽說過「藍翎」,主要是因為花翎較藍翎級別高,花翎後有眼,藍翎無眼,眼分為單眼、雙眼、三眼,翎眼越多功勳越大。

頂戴花翎主要賜給貴族,清朝規定,親王、郡王、貝子、貝勒以及宗室一律不許戴花翎,貝子及以下可以戴。頂戴花翎對於非貴族的大臣來講,三眼花翎比彩票中大獎還難得,有清一代兩百多年獲此者寥寥無幾。晚清四大名臣,其中李鴻章獲得了三眼頂戴花翎,曾國藩、左宗棠和張之洞只有雙眼花翎。

花翎

官服補子

清朝文官和武官官服不同,官服上有一方形圖案稱之為補子。不同品級的官服補子不一樣。補子上除了繡上飛禽走獸以外,還有海水和巖石的圖案,寓意為「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

文官補子的等級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武官補子的等級是: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七品彪(小老虎),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後記: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清朝也不例外。服飾和裝束是對不同等級的最深刻反映,從帽子上的頂戴到官服的補子,都是活生生的例子。相對而言,普通百姓的著裝就簡單多了,棉質服裝就是人們最主要的服飾。長袍馬褂是清朝男子的典型裝束。清朝入關以後奉行「男從女不從」的政策,即要求男子剃髮留辮子,但是女子的服飾不加幹涉,所有清朝女子服飾與明朝沒有區別。

相關焦點

  • 怎樣區分清朝官員的品級
    其實,滿清入關後一直沿用明朝的「九品中正制」,官員的等級制度非常嚴密,尊卑非常明顯,這在官員的帽子和服裝上都有體現,不同等級的官員穿戴是不一樣的,文官與武官也有區別。同時清政府規定:官員上朝和辦差時必須按級別穿戴官服,如有違反就要治罪。怎樣來區分清朝官員的品級呢?下面詳細介紹,讓我們增長一點文史知識。清朝官員戴的帽子叫作」朝冠」,俗稱「頂戴」或「頂子」。
  • 清朝官員服飾講究多,穿戴需按官銜和品級,不容發生僭越錯誤
    清朝王公貴族和文武官員在宮廷朝會及筵宴活動中,要跟隨皇帝穿著禮服、吉服、行服等不同的服飾。同時,由於清朝文武品官自上而下均實行九品官階制,其佩戴的冠帽、穿著的服裝也必須按照各人官銜和品級戴用,不允許發生僭越錯誤。官員服飾實際成為封建等級制度的一種標誌。
  • 清朝不同等級的太監、宮女的服飾有什麼區別
    在封建社會,太監有等級之分,所以穿戴也是有區別的,就像職位不同的大臣所穿的朝服有區別一樣。那麼,太監穿的服飾是什麼顏色,不同級別的太監服飾又有什麼差別呢?一般來說,宮裡太監只能穿五種顏色的衣服,分別為灰色、藍色、絳紫色、茶色和駝色。
  • 清代官員服飾上的「衣冠禽獸」,到底象徵著什麼?
    清朝皇帝對於有功的大臣和將士,常有「賞給黃馬褂」和「賞穿黃馬褂」的獎勵。雖只一字之差,但二者區別很大。「賞給黃馬褂」,所賜只有一件。所以某些大臣得到了皇帝賞給的黃馬褂,平時絕對捨不得穿,穿壞了就沒啦!「賞穿黃馬褂」則大不相同,你儘管堂而皇之地穿吧,穿壞了還可以自己做。
  • 清朝官員的服飾為何都是青色?這和流行有關嗎?
    此外,每個朝代的五行屬性也直接影響著每個朝代服飾的顏色。據記載:「歷代不同。夏青、商柏、周馳、秦黑、韓馳、唐裝黃。每個朝代的主流顏色基本上決定了長袍的顏色。比如秦朝統治時期,從官員的官服到士兵的制服,幾乎都是黑色的。在這個階段,各級官員和貴族的官服顏色等級還沒有出現,官員和貴族的官服顏色是一樣的。
  • 清朝官員帽子上的那顆小珠子,是用什麼做的?
    近兩年以來,關於清朝的穿越劇霸佔了整個螢屏,但是大家的心裡有沒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清朝官員帽子的「頂珠」到底是用來幹嘛的,也就是帽子上的那顆小圓珠子是什麼東西?古代官員犯了重大錯誤,上級就會說一句,除去其頂戴花翎。
  • 高清照片:清朝文官品級高低就看官服上這塊「補丁」,命婦也有
    我們在看清朝題材影視劇時,經常發現劇中的官員所穿的服裝在前胸後背都有一塊「補丁」,而且這塊「補丁」花裡胡哨,繡著花紋。其實,帶「補丁」的服裝稱為補服,體現官員的品級,他們在辦公、祭祀、慶典時都穿這種服裝。
  • 宋朝不同顏色的官服,都代表什麼?皇帝如何辨別文官武將?
    人多嘴雜,再加上皇上日理萬機,那應該如何區分每位大臣的品級,以及所屬職能的不同呢? 原來,古代官員面見皇上或是參加重大典禮時,皆會身穿官服。官員們品級不同,相應的官服樣式也就不同。
  • 清朝入關以後,官員和貴族的朝服上,為何必須使用披肩?
    在眾多關於清朝的影視劇中,對於清朝的服飾,相信大家都有很深的印象。在影視劇中,無論是皇帝,還是后妃、命婦、貴族、官員,穿朝服的時候,都會出現披肩。與此同時,清朝開始建立自己的宗藩體系,李氏朝鮮等等,成為了清朝的第一批藩屬國。清朝開始在官員制度、後宮制度、服飾制度等各方面向明朝學習。例如明朝官服上各種不同樣式的補圖,被清朝充分借鑑,清朝官員的官服上也有補圖。從皇太極時期遺留下來的畫像來看,披肩開始在皇室成員、後宮嬪妃、親王貝勒、各級官員、朝廷命婦的服飾中出現。披肩搭配蟒袍、補服長褂、皂靴等一起出現,屬於清朝標準禮儀服飾的一部分。
  • 從《鬢邊不是海棠紅》看清朝官服的「蟒紋」和「頂戴花翎」
    所以你看這倆字本身就包含著禮儀的意思,而在封建社會,禮儀的一個表現樣式,就是在正確的品級穿正確的衣服、見不同的人穿合適的衣服,等等。清代的官服的配置,或者說官服制度,是在乾隆時期就已經初步制定形成了,當然後世也在這基礎上做了一些完善。所以,清代的服裝制度,是一套完備的服飾典制。
  • 清朝官帽:一品到九品,頂戴花翎介紹
    頂戴花翎,是清代官員身份的象徵。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品級不同,則材質不同。現在,金源德林為大家介紹不同品級的頂珠都是用的什麼寶石做的。- - 一品官帽 - -七品官的帽頂為素金頂。- - 八、九品官帽 - -
  • 清朝大臣為何都要佩戴一串佛珠?可別小看這串佛珠,作用極大
    圖片:清朝大臣胸前佩戴一大串珠子劇照一、清朝服飾的特點每個朝代在服飾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清朝入關以後,服飾既保留了滿族的風格,又結合了中原農耕的特色。因為清朝是從馬背上打下來的,打仗又以男人為主,所以,男子的服飾都是長袍馬褂,這一點和清宮劇中所呈現出來的服飾基本相同。不過,清宮劇中女子所穿的衣服卻是經過改良的,清朝女子雖然穿旗袍,但是樣式並沒有影視劇中那麼好看,整體非常寬鬆,女子穿上以後完全看不到身形。不管在什麼朝代,身份越高的人,穿著越有講究,清朝亦是如此。
  • 清朝官員帽頂上的那顆小珠子值錢嗎?帽子後面的一撮鳥毛是什麼?
    近兩年以來,有許多的清朝宮廷劇熱播,但是大家的心裡有沒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清朝的官員們奇形怪狀的帽子頂上,那顆小圓珠子是什麼東西?還有帽子後邊,隨著官員走路而抖動的那一撮鳥毛,是什麼東西?代表著什麼?其實這就是頂戴花翎,雖然是這麼說的,但是確是分為「頂戴」和「花翎」兩個部分的。
  • 西方眼中的中國服飾史:清朝的服飾藝術和手工業
    同我們對西方世界的貴族著裝充滿好奇一樣,西方人也同樣對神秘的東方服飾充滿了好奇。兩百多年前,約瑟夫·布列東完成了《中國服飾與藝術》一書,在書中記錄了大量西方人眼中清代服飾,當然,也包括手工業等當時中國的其他資料。在《中國服飾與藝術》中,他寫到,「官員們有權穿繡金服飾。
  • 清朝時期的三眼花翎到底多珍貴 ?清朝三百年只有八個人受賞
    其實在清朝嚴格的官員等級制度裡,大臣們身上的每一處著裝都是非常有講究的,比如朝珠是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才能佩戴,而根據官品的不同佩戴的朝珠種類也不一樣。  根據《清文獻通考·王禮》記載,清朝的朝珠有東珠、翡翠、瑪瑙、藍晶石、珊瑚等不同材質。皇帝、太后、后妃和官員們佩戴的材質和方法都有區別。即便是皇上,在不同場合佩戴什麼類型的朝珠也有嚴格的規定。
  • 清朝官員的頂戴花翎,代表不同意義,誰可以獲得花翎?
    ,清朝分為兩種,一種是像鬥笠樣的涼帽,沒有帽簷,款式向喇叭,一般是用藤、篾席製作,外面裹上白色或者黃色綾羅,頂上有紅纓、頂珠在上面,這種帽子一般都是夏天戴的。以上就是「頂戴」的種類,和不同官員佩戴不同的「頂戴」,那麼下面讓我們來了解「花翎」。
  • 清朝後宮妃嬪一年的俸祿是多少?級別不同俸祿不同
    皇帝的女人並不只是陪皇帝睡覺的,皇帝的老婆也是一種職業,清朝有著專有后妃制度,一定程度算是一種「官職制度」。  在朝堂上官員有著一品大員到九品芝麻官一說,在皇帝後宮也有著相應的等級之分。  就拿清朝來說,不同級別的妃子有著不同級別的待遇,既然有級別和職位一說,就有俸祿。等級越高得到了俸祿越多。首先俸祿不說,權利自然也就變大了,權利大,伺候自己的宮女都會變得更多。要是等級不夠甚至連皇帝都見不到。
  • 清朝官員帽子最高處的那顆小珠子,到底有啥講究?
    清朝的官帽,最高處有一顆小珠子。這顆小珠子可不是隨便裝飾上去的,而是大有講究。小珠子俗稱「頂珠」,不能不戴,也不能亂戴,要按清朝官員的品級,選擇不同的材質。九品:陽紋鏤花鎏金頂八品官帽及頂珠細節圖八品官員與九品官員一樣,所戴頂珠為鎏金銅珠,不同的是,九品是陽紋鏤花,而八品是陰紋鏤花。七品:素金頂
  • 九品中正制:「官職高」和「品級高」哪個更厲害一點?
    九品中正制:「官職高」和「品級高」哪個更厲害一點?文/老揚歷史說大家都看過一個電影叫《九品芝麻官》,小編小時候也看過,那時小編對官職和品級有了最初的一個概念:九品是芝麻大的官位,那麼一品肯定是最大的!今天小編就以「九品中正制:「官職高」和「品級高」哪個更厲害一點?」為題來帶大家區分一下品級和官位。在清朝的官職中,衡量一個官員地位的就是職務和官階,官職大家都知道,大家聽過的什麼大學士啊、戶部尚書、縣令這些都叫官職。官階又是一個概念,把官員分為不同的「品級」。除了大家熟知的一品到九品,每一品還分為正、從兩級,說的簡單點就是正的和副的,所以一共18個品級官位。
  • 【歷史素材】清朝服飾概述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滿族八旗服飾隨朝代的變更衝進關內。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廣大的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