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斯嘉麗的白瑞德,最終為何又要離她而去?
十二棵橡樹莊園裡的初遇,白瑞德在斯嘉麗身上仿佛找到了另一個自己。他實際上成了幫助斯嘉麗擺脫舊觀念、告別舊時代的啟蒙導師。在亞特蘭大的慈善舞會上,他冒天下之大不韙,請穿著喪服卻早於躍躍欲試的斯嘉跳舞。
這一突破舊有藩籬的大膽舉動,替斯嘉麗打開了她自己沒有勇氣掙脫的道德枷鎖;換句話說,斯嘉麗邁向舞池的一小步,是她走向自由之路、女性意識覺醒的一大步!這一步對後來那個堅強、自立的她影響至深。
而這一切,首先取決於白瑞德,這個睿智男人敏銳的洞察力,是她發現了斯嘉麗身上的新女性潛質。他很快看透了斯嘉麗。我始終認為,充分了解一個人後還能繼續愛她,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事情。只有對人生、社會有足夠深刻的體悟,才有可能在洞悉一個人所有的缺點後去包容她,繼續愛這個不完美的人。這才是成熟、深沉並基於現實的愛情。這種愛從斯嘉麗的少女時代開始,白瑞德曾對她說:
我一直在等你長大,等那個有對憂傷眼睛的艾希禮從你心裡消失。
而這愛又磨滅於斯嘉麗的真正成熟與獨立。婚後,藉助白瑞德的力量,斯嘉麗幾乎實現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唯獨對於艾希禮的舊情,她依然念念不忘。直至梅蘭妮死後才幡然醒悟。
《飄》之白瑞德,這位神秘的巴特勒船長,勾走了無數少女的心魂!米切爾在白瑞德身上,似乎也寄予了她心目中的理想男性形象。如魯迅所說「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手法,其實米切爾就是將世上各種好男人的特質集中於白瑞德一個人身上。可惜這樣的人,現實世界是不存在的!白瑞德那風趣幽默的語言,不羈中略帶狡黠的成熟男性形象,給人以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就像他曾對斯嘉麗說過的那句話:
我是唯一一個16歲以上,60歲以下,陪在你身邊,給你解悶的男人。
白瑞德最終為何會選擇離開斯嘉麗?而且是在斯嘉麗「長大」成熟、拋開艾希禮愛上自己以後。我覺得很大的原因在於女兒邦尼的死。如果邦尼還在,白瑞德一定不會走,或者說不一定會走。
或許真的沒有哪一種愛,是完全不圖回報的。等待斯嘉麗成熟的白瑞德早已身心俱疲,面對她時,他既要卸下偽裝、保持真誠,又不敢完全袒露心聲。所以他們之間總是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對話,最終難免會演化成為一種傷害。
有了邦尼,她看著童年時代的女兒,白瑞德感覺她是斯嘉麗的化身。也或許白瑞德真正愛的,永遠是塔拉莊園裡那個叛逆少女斯嘉麗。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瑪克麗特·米切爾十年磨一劍的深思熟慮。如果白瑞德和斯嘉麗兩人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那麼這部偉大的小說也就平淡無奇了,真的成了一本老套的愛情小說。而實際上《飄》意蘊多含,有許多比愛情更深刻的東西。
何況斯嘉麗,這時只有28歲,她才是《飄》真正的主人公,為了預示斯嘉麗的成長,也為小說留有懸念,白瑞德必須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