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學史上有這樣一本書:
該書出版的頭三個星期,就售出了176000冊;第二年,拿下普利茲文學獎;據作品拍攝的同名電影在作者的家鄉首映時,市人口增長了70萬。
這部傳奇之作就是女作家瑪格麗特 米切爾一生唯一一部小說《飄》。
楊絳先生曾這樣評價《飄》:
「橫看全書,是一部老南方種植園文明的沒落史,一代人的成長史和奮鬥史;而縱觀全書,則似一部令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與內心的衝突中走向成熟的過程。
所以看《飄》,就猶如走進原始森林,越深越美。」
《飄》凝結了作者十年心血,洋洋灑灑百萬餘字。書中的文字或令人忍俊不禁,或讓人潸然淚下。它講戰爭,講成長,講愛情。
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白瑞德對斯嘉麗的一片深情;最讓人惋惜的是相愛的人最終沒能在一起,獨留一紙遺憾。
01愛你,所以挖空心思對你好
「先生,你不是上等人。」
「小姐,你也不是個上等女人。」
這是斯嘉麗和白瑞德第一次見面時,給彼此下的定義。
那是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前的和平歲月,斯嘉麗和白瑞德因為被邀請參加十二橡樹的宴會而初遇,而結緣。
白瑞德一臉痞笑,斯嘉麗滿腔怒火,的確不怎麼美好。
但誰也不曾想,這正是愛情故事的開始,白瑞德對斯嘉麗一見傾心。
她的大膽,她的潑辣,她的張揚,她的熱烈,都印刻在白瑞德的心坎上。
一年以後再相見,是在為醫院募捐的義賣舞會上。
此時的斯嘉麗不僅嫁過人,生了孩子,還不幸成了寡婦。她費盡心思來到義賣舞會上,卻因為孀居不滿一年,不能跳舞而苦惱。
白瑞德一眼看穿了斯嘉麗的小心思,他不顧眾人異樣的眼光,以150塊金元邀請她領跳蘇格蘭舞,讓她再次成為全場的焦點。
之後,白瑞德每次來亞特蘭大,都會抽出時間帶斯嘉麗駕車兜風,陪她跳舞,帶她看音樂會,還會等在醫院門口,親自送她回家。
其實,白瑞德比斯嘉麗大了將近20歲,他未必喜歡音樂會舞會,只是愛屋及烏而已。
聖 埃克蘇佩裡在《小王子》裡說:「評判一個人,不要看他說了什麼,應該看他做了什麼。」
白瑞德雖然沒有向斯嘉麗口頭表明心意,還常常引爆她的火爆脾氣,但他的行為已經暴露了他對斯嘉麗深刻的愛意。
而斯嘉麗這時也產生了「我莫不是愛上他了」的感覺,只是這種感覺很快被她忽略掉了。
02愛你,所以冒著生命危險也要護你周全
整部作品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白瑞德冒著生命危險送斯嘉麗回塔拉。
那時亞特蘭大被包圍,炮聲不斷,戰火連天,北佬已經進城了。
如果斯嘉麗再不離開,她們會死在北佬手下。
斯嘉麗看著遠處火光沖天,又無助又害怕。她想回塔拉,回到父母身邊。可是看看剛剛生產完虛弱不堪的媚蘭和剛落地的孩子,她無計可施。
這時,她想到了白瑞德。只要能找到白瑞德,一切都不是問題。
白瑞德果真來了,帶著一匹瘦馬和一輛貨運馬車,那是他冒著送命的危險從軍隊偷來的。在這種萬分危急的時刻,他依然是一副玩世不恭,放蕩不羈的樣子。
白瑞德小心翼翼地把媚蘭抱上馬車,帶著斯嘉麗一行人穿行在戰火連天的夜裡,直到把她們送到一個離塔拉不遠,相對安全的地方,便去參軍了。
白瑞德曾說他把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最大限度的愛都給了斯嘉麗,這話一點不假。他在斯嘉麗身上花費的不只是金錢和時間,如果能用他的命換斯嘉麗的命,他也不會猶豫半分。
從斯嘉麗的角度來講,她會在第一時間想到白瑞德,說明白瑞德在她心裡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她的潛意識裡,白瑞德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一樣的存在,白瑞德是她堅實的依靠和後盾,是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03愛你,所以明知你愛著別人,還是要娶你為妻
愛一個人到靈魂深處最明顯的表現是什麼?
我認為是卑微。
一如張愛玲在送給胡蘭成的照片背面所寫:「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在塵埃裡開出花來。」
清冷孤傲如張愛玲這樣的女子,一旦墜入愛情也變得卑微起來,愛情當真會讓人忘了自己。
安東尼說過這樣的話:「真正的愛情需要等待,誰都可以說愛你,但不是人人都能等你。」
從初遇對斯嘉麗傾心到成為她的第三任丈夫,白瑞德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十年間,他不是沒有嘗試過忘記斯嘉麗,不是沒有嘗試過換個人來愛,但是情根深種無法自拔,只能默默忍受煎熬。
其實,白瑞德在求婚時何嘗不知道斯嘉麗心裡還裝著艾希禮呢?只是愛情面前,驕傲如他,也只能放下男人的自尊心,寄希望於用十二分的真心來換對方的一絲愛意。
04沒有任何一種感情,是不求回報的
很多人不明白,白瑞德等了斯嘉麗那麼多年,愛了斯嘉麗那麼多年,為何在斯嘉麗看清自己內心所愛不是艾希禮而是他時,毅然決然離家遠行。
為大結局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不好嗎?
其實,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講,悲劇和遺憾的力量遠遠勝於圓滿結局。我想,這也是《飄》經久不衰的一個原因。
再者,從故事的情節發展來看,白瑞德離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用網絡世界裡到處流竄的那句話來講,就是「失望攢夠了,就可以安靜地離開。」
這世間沒有任何一份感情是不求回報的,無論男人女人,無論你有多少財富有多高的地位,從內心來講都會期待從另一半那裡得到關心、愛護、體諒與呵護。因為,每個人都有情感需求,這是一種本能。
在愛裡,時間點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就像白瑞德和斯嘉麗一樣,我愛你的時候,你把一顆心都給了另一個男人;你回過頭來追我的時候,我已疲憊不堪,無力再愛。
希望每個人都能明白一個道理:沒有人會站在原地一直等你,有想愛的人趕緊去愛,不要等到失去之後才追悔莫及,錯過的感情不能重來,就像破鏡不能重圓。
(圖片源於網絡,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聯繫,將立即刪除。原創文章,歡迎轉評贊,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