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的《寄生蟲》獲得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又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
韓國總統文在寅在社交媒體上說:「《寄生蟲》以最獨特的韓國故事打動全世界觀眾,向世界證明了它的力量」。
奉俊昊的電影從《殺人回憶》、《漢江怪物》、到《雪國列車》一直是大家喜歡的對象,《寄生蟲》也不例外,口碑好評不斷。
奉俊昊的《寄生蟲》和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很像,都是講兩個家庭的生活,將家庭放在社會當中,去觀看個人的命運。
不過不同的是是枝裕和像個暖男,溫和地揭開傷疤又撫慰傷痛,現實很殘酷,但電影裡又呈現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而奉俊昊則用他擅長的黑色幽默攪渾這兩個家庭,激烈震蕩,用死亡去撕開階層的對立,電影裡也充滿深刻的隱喻符號。
這裡特別想分享一下《寄生蟲》的電影空間塑造。
我總覺得片名寄生蟲就很有狹小的空間感,寄生蟲就是寄生在寄體上,依附別人的空間生存。它的海報,裡面的陽光、草地、別墅,用黑白線條遮蔽起來的人物,躺在地上的,站立的,拿著酒杯躺著和玻璃門後面的人物,這裡的空間距離大家可以細品。
01
對比性場景空間
這裡對比性場景空間,半地下室和地下室是封閉空間,別墅多是開放的空間,在構圖和造型設計上也是強調這點。在半地下室和地下室裡都是以近景和固定鏡頭為主,別墅裡都是中全景和運動鏡頭居多。
別墅、半地下室、地下室
其實這個房子二樓都是虛擬摳像拍攝的。
衛生間和浴室
很明顯生存空間的對比,是貧富對立和階級的分化。
看電影的時候注意去看場景空間的特徵,往往有象徵或者隱喻的含義。
也要去區別一些常規用法和導演風格化的處理,甄別造型空間風格化的藝術特色,更能認識理解影片。
而在具體拍攝畫面當中,畫面區別很大。比如半地下室裡大部分都是中近景鏡頭,四五個人物都擁擠在近景裡,畫面產生封閉擁堵的視覺效果,空間感非常窄。
比如這組鏡頭:近景鏡頭利用變焦把空間填滿
開始的時候只有賣披薩的女孩在中間,然後後景基澤往前面走,在對話過程中,基婷、她母親分別過來圍著近景人物,包括後景的兩人,整個畫面空間非常狹小,壓迫侷促。
02
鏡頭場景分割電影畫面空間
細心地會發現,電影畫面空間經常被分割開不同空間,而且有意地去強調這種空間的分割,凸顯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
也經常利用場面調度和多層次景物的構圖方式,有意強化這種電影空間的分割,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03
隱喻寄生的電影空間
《寄生蟲》就是一則現實的寓言故事,既荒誕又現實。電影裡面有很多象徵性的符號元素。比如能帶來財運的盆景石、房子、氣味、蟑螂等等。在闡釋表達貧富差距,階級對立的時候,利用以下的電影空間場景來呈現這種寄生的隱喻。
比如像蟑螂的視角在搜索WIFI信號。
比如像暗渠裡的過街老鼠。
比如像蟑螂一樣縮在地上。
比如像爬蟲一樣上樓梯。
全家人想當然的想寄生在宿主身上,只是沒想到寄生蟲上還有寄生蟲。
在空間的塑造裡,我還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空間造型,就是長長的階梯。電影為了強化這種高層和底層的階級對立,社長好像住在山上一樣,從別墅出來回到基澤的底下室內,就經過長長的下斜坡、走不盡的樓梯,不斷往下走,最後才回到地下室。
樓梯:連接不同階層的通道
當然,也是連接別墅、半地下室、地下室的唯一通道
結尾,基宇有一段幻想,父親光明正大地走出地下室,當然這只能是想像。
電影裡說他努力奮鬥成為上層有錢人後,改變了父親和自身的環境。這才是電影最可怕的地方,是不是只能自己成為有錢人後這個世界才會有所不同?但貧富的差距和階級的固化一點都沒改變。
最後,我們想一想,透過電影裡的印第安人元素,美國產品元素,韓國何嘗不是依附meiguo身上的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