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陽書院的變遷

2020-12-25 吉安新聞網

     

石陽書院圖  

廖大海

吉安自隋唐開科舉以來,舉進士近3000名,狀元17位,歐陽修、楊萬裡、文天祥、解縉、周忱、胡銓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先後誕生在這裡。由是文風昌盛,書院林立,最有名的當屬南宋吉州知軍江萬裡開創的與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並稱為江西三大書院的白鷺洲書院。但有一所與白鷺洲書院毗鄰、開辦280年來至今幾無間斷、曾被清朝江西巡撫程含章讚譽其「規模宏遠,可與鷺洲書院並峙」的石陽書院現在卻鮮為人知。

1742年,海鹽貢生錢界來吉安任知縣,第二年在鐘鼓樓南邊的舊縣學宮即現在的市保育院開辦「石陽書院」。這是一所「初級書院」,對象為啟蒙生童。可惜後遭遇火災,書院只好遷至附近未被大火波及的明倫堂。

1823年,江西巡撫程含章發文要求「各郡縣書院繕茸墉舍,擴充修火,延師講學」。程巡撫的下屬職員蕭魁斌帶頭捐了萬貫緡錢,並由其孫蕭炳章親自監理重建石陽書院。據程含章《石陽書院記》所載:「前建門樓,中建春風亭,左右廩局仍其舊。進為立心堂,再進為講堂,再進為又新堂。又建七忠祠於又新堂後。於書院西偏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書齋五。東為土地祠,並於西邊隙地以桃李。歷歲餘而落成,又請捐錢四千緡以助肄業生童膏火」。

1856年,太平天國軍攻入城內,石陽書院被拆毀過半。兩年後太平軍敗退,一眾鄉紳籌資將書院修復。

1869年,李寅清任知縣時,油田彭伯桂、彭實庵、彭香九三人共同捐資,將書院移建原址。據李寅清《移建石陽書院記》所載:闢院門東南向,以迎生氣,豎坊額曰「入道之門」,入為半壁池,上跨石橋,中建明道堂,後建講堂,左仍為七忠祠,其前仍為立心堂,因舊貫而新之。其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齋分建左右,並建經理公所、井灶庖湢,凡百具備。繞以周恆百數十丈,棟宇高閎,規模寬廣,計廈七十三間,費緡錢萬數千貫。

1903年,石陽書院改名為廬陵高等小學堂。在民國期間,相繼易名為石陽一小,吉安縣第一中心小學,吉安縣第一小學,吉安縣石陽鎮第一中心小學。1949年7月改名為吉安市第一小學。

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吉安市第一小學有學生700餘人,教師35人,學制六年,按國編統一教材授課。除本市外,還有吉安縣吉水縣等地的就讀者,師生均在書院膳宿,系當時全市規模最大,師資最好,設備最全,質量最高的小學。

1951年4月,市政府將一小校址改為幹部培訓基地,學校遷至500餘米外的吉安師範西側的一座祠堂內,共有四個教室,六個年級五個班(四、五年級為複式班)。1955年一小將祠堂以7000元賣給吉安師範,在旁邊另闢校址,先後建起三排共10間教室,教師辦公室設在校園西側的一棟民房內,並修建了圍牆。學校設8個班,有教師16人,學生約400人。1961年吉安市第一小學校改名為吉安市北門街小學,設12個班,教師約20人,學生約600人。

1966年,學校改名為吉安市人民小學。1983年,又恢復吉安市北門街小學校名。這期間,學校新建了一棟兩層教學樓有8間教室。至1989年有15個教學班,41名教師,750餘名學生。

1993年7月,為了使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得以延續,加強和海內外知名人士和校友的聯繫,促進學校加速發展,經吉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吉安市北門街小學恢復吉安市石陽小學校名。同時,加大了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建了養心樓、養志樓和養正樓三所教學樓,設有辦公室、音樂室、實驗儀器室、心理諮詢室、圖書室、計算機房、美術室、舞蹈室、隊室、黨史室。廣播、影視、網際網路信息,均可傳達到每間教室。至2019年9月,學校有教學班35個,教職工110餘人,學生2110餘人。

2016年,政府又撥款在吉州區大校場新建設了石陽小學分校,佔地面積達1萬3千餘平方米。

近代,這所學校培養了不少名人志士,具代表性的如鄒鵠,1901年中進士,1911年曾任知縣,1914年返回母校擔任校長;1919年畢業於該校的曾炳春,1931年任紅軍二十軍軍長。近幾十年來,石陽小學更是為上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品學兼優的學生,成為吉安市聲名鵲起的名牌小學,大批學生慕名而至。

相關焦點

  • 泰山職業技術學院依託「泰山書院」 探索在高職院校中實施「書院+...
    泰山書院始建於北宋嘉佑年間,歷經宋、元、明、清幾度變遷,至中華民國初年,成為隱居將軍馮玉祥之讀書處。千年學府,聞名遐邇,時至今日,泰山書院仍為泰山文化的標誌之一。泰山書院是古代書院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傳統精華文化的現代再生式發展的源泉,同時也對國內外高校教育發展新趨勢提供借鑑。
  • 芻議「實事求是」、湖湘文化與嶽麓書院
    作為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大黨,其思想路線的表達,如此重大的哲學命題,為什麼從嶽麓書院的一塊匾額引申出來?嶽麓書院與歷史風雲嶽麓書院是湖湘文化的象徵,近代湖湘偉人的搖籃。在歷史深遠的地方,嶽麓書院雖然身處江南一隅,卻聯繫著中國歷史變遷,中國思想潮流,中國變革風雲。從北宋到南宋,異族屢屢進犯,宋朝風雨如晦。
  • 花洲四部曲 ▏千古名篇《嶽陽樓記》,從花洲書院傳唱千年!
    時間流轉,歲月變遷,冬天的腳步愈來愈濃。百葉凋零、花草枯萎,山澗溪流也放慢了腳步,人生在四季輪換中流逝,也如四季般變化著,經歷著,成長著,感悟著。。。。。自此,一篇文情並茂、氣勢磅礴的《嶽陽樓記》從花洲書院響遍天下,傳千年而不衰。白駒過隙,星移鬥轉花洲書院的一磚一瓦的建築見證了時光的痕跡在飛雪如煙的夢裡,願你遇見美好,與溫暖相伴。漫步書院,用心傾聽,譜寫優美動人的詩篇。
  • 陳氏書院
    春風,給花城送來了慰藉;溫情,催開了了陳氏書院的大門。多次到廣州,人文景觀領略了許多。自以為對廣州有所了解,其實不然。從秦漢起,廣州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嶺南文化,客家文化,精深博大,我們所知道的只有一二。有人說,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更是文化科技歷史積澱的演化物,從北京到廣州,文明始終作為與經濟的共存伴隨著城市的成長。
  • 白鹿洞書院
    南唐昇元四年,白鹿洞正式闢為書院,國子監李善道為洞主,稱「廬山國學」。  白鹿洞書院號為「天下四大書院」,與徂徠、石鼓、嶽麓齊名,則是朱熹興復以後的事。  淳熙六年,朱子知南康軍。幾經兵亂,白鹿洞書院已經廢棄了125 年。  北宋的遺址上,荒煙蔓草,屋宇不存。
  • 書香傳家久,一見悟終生 經發金亞·東湖書院營銷中心盛大開放
    國潮賀歲迎盛世,書院致禮頌華年。 2021年元旦,在這個否極泰來、家國歡慶的時刻,經發金亞·東湖書院迎來了人文美學示範區(營銷中心)盛大開放,以國潮文化展示敬迎數百賓客,以書香體驗悅鑑美好生活。
  • 《書院來信》:三年了,你還在關注豫章書院嗎?
    現在提到豫章書院,人們不會再想起江西豫章羅氏,那個帶著濃厚歷史色彩的書院文化的地方,而是想到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傳說矯正「生病的少年」的培訓機構。2017年10月,網友曝出豫章書院存在嚴重囚禁、體罰等問題,後來有被送入書院的孩子講述自身遭遇,隨著輿論的發酵,11月初,註銷了豫章書院的辦學資格。
  • 我在山裡辦書院 ——記建德市大同書院院長汪國雲
    過去的數百個星期天裡,他風雨無阻地從建德城區趕到大同鎮,在自己創辦的公益大同書院裡組織作文點評、《論語》講座等活動,累計輔導留守兒童一萬餘人次。前段時間,汪國雲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  大同第一小學201班的韓嘉滔記得,自己第一次來書院時拘謹地不敢舉手。汪國雲在下課後送了他一套小人書並告訴他:「我這裡很自由,想來就來。」
  • 它曾是「清末全國書院之冠」!
    名師大儒薈萃攝影/李永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雍正皇帝下詔,要求各省在省會建立書院。直隸總督李衛見古蓮花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便將校址選擇在這裡。書院主要招收省內的生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秀才,入學門檻很高。
  • 清代靖遠七大書院,一家書院設在今平川,現在怎麼樣了?
    在清代,靖遠縣就有7家知名書院,共同撐起靖遠的教育文化大業,他們是敷文書院、觀瀾書院、培風書院、碧桃書院、青雲書院、文峰書院和百泉書院。在今天的靖遠版圖上,只有前六家書院。因為白銀市建市時,設立平川區,百泉書院就在平川區共和鎮達拉池。下面我們先了解一下百泉書院吧。
  • 永嘉書院—「愛洛斯雲廊」
    「愛洛斯雲廊」:位於永嘉書院書院景區駱駝峰的頂上,4A楠溪江核心區域永嘉書院景區內最高峰,包含天空雲廊、懸崖鞦韆、玻璃天橋、玻璃棧道、高山叢林玻璃滑道五大高空體驗項目,整體長度1800米,項目垂直落差最高達400米,屬全國唯一、華東之最。
  • 成都 與岷江音樂一起在素雅書院品嘗日料之美
    點擊關注 ENJOY 美食公眾號6月22日,夏至後的第一天,ENJOY「和食季」第三回,將以「夏祭」之名回歸,「和食季」走到第三回,從一城到十二城的變遷 在這裡用餐,客人可以享受到正宗的日式料理服務。
  • 故事|一座書院的堅守
    在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規劃發展中,清寧書院「留下了」。它的堅守,讓鄉村文化的微光照亮未來。重建書院 留住清寧的根  「我們村歷史悠久,以前是進入濟南城的重要驛站、軍隊落腳點。清寧書院歷史已有千餘年,後來經歷了多次被毀、重建。
  • 河南千年書院,儒家文化聖地,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從那之後,我國對於選拔人才的制度,儒家學說就成為了唯一的評判標準,而國家的權威教育機構也成為了宣揚儒家學說的士人培訓機構,從漢代的太學一直到宋朝時期的書院。作為北宋時期最為繁華的河南省,這裡的書院遺址自然是最多的,這些失去了原本作用的書院也成為了河南最重要的旅遊資源之一,給當地的旅遊業帶來更多的選擇,更豐富的元素。
  • 聖代新歌《書院來信》,關於豫章書院,壓抑又爆發
    溫順的孩子只是學會了如何與大人相處,只是明白了再不自由的年齡應該怎麼避免被送入豫章書院。豫章書院,一個斯文敗類一般的名字。散發著循循善誘的假面,做著比武僧還累的暗黑工作,像極了一個微笑黑洞。多不屑一顧的孩子被送進去,出來的時候都只有顫抖的陰影下,被固定後的樣子。這個將遺臭萬年的教條機構,討好的是家長,像小朋友左膀右臂後面的兩隻手,扭送著,強制的管理者。
  • 哈爾濱城市職業學院成立「五大書院」 實施書院制導師育人模式
    哈爾濱城市職業學院成立「五大書院」 實施書院制導師育人模式 時間:2020-10-01 20:06 來源:東北網編輯:呂博   東北網10月1日訊(記者 王亮)10月1日,哈爾濱城市職業學院舉行「上京書院成立大會暨授旗儀式」,今後學校採用「雙院制管理」,學院負責專業課教學和技能課實踐,書院負責是除專業教學以外的所有事情。
  • 書院時代呼之欲出!
    宋代以後的書院並不一定是中國最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大家知道,整個中國文化的氣象格局是從宋代之後開始萎縮的,書院固然對中國文化的傳播有功勞,可是整個書院實際操作的方式對中國文化的萎縮可能也有推波助瀾的惡果。現在兩岸到處都在做,到處都在嘗試,我覺得可以參考的,一個是在臺灣的臺北書院,另外一個是我這幾天待的辛莊師範。
  • 雲山書院賦
    昔茂叔開濂溪一脈,子美題石鼓之詩,朱子治嶽麓書院,壬秋教船山之徒①。是以文運昌隆,洞庭湧風騷之浪;英雄輩出,湘水揚文化之波。寧鄉,荊楚舊地,文化名都。地多秀美之所,人多經濟之才。更有四方盛景,造化所鍾。望北鬱秀,惠我學子;桑麻四野,芘蔭儒林。雨過楚江,且喜一篙春水;雲開靳水,尚饒半日徵帆。秋涼密印,柳暗花明,霰生灰湯,月明回龍②。
  • 讓「天下讀書種子」代代相傳 方孝孺「求忠書院」成孩子們的校外課堂
    航頭鎮豐橋村正在構想「打造『正學文化村』鄉村振興典範」,以方孝孺紀念館和求忠書院作為核心區域,將成為弘揚和傳播方孝孺剛正不阿民族精神和「天下讀書種子」國學的基地。 坐,不僅要挺直腰板,像座小山一樣,頭的姿勢也很有講究:不能抬太高,那會顯得你有些傲氣,也不能耷拉著,那樣會給人以自卑的感覺……」不久前,在浦東新區方孝孺紀念館求忠書院的「正學堂」裡,方孝孺第25代孫方慶平用先輩著作《幼儀雜箴》中的箴言,給航頭學校五(10)班的孟君竹和她的同學們上了一堂「跨越」了600多年的德育課。
  • 維風書院「迎五一傳統文化雅聚」活動在永寧明清古鎮維風書院舉行
    維風書院「迎五一傳統文化雅聚」活動在永寧明清古鎮維風書院舉行 2020-05-04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