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社交媒體被外賣騎手話題刷屏。
因為外賣平臺的管理要求,外賣騎手不得不超速、違章。
「是的,你的便捷,是騎手拿命換來的,這背後則是平臺冷酷的算法。」
它再度印證了一個看法——資本吃人。
那麼,中國外賣騎手的傷亡風險究竟有多大?
遺憾的是,和大眾印象相反,被系統壓榨,處於高風險狀態的外賣騎手,他們的事故傷亡率遠遠低於社會平均水平。
這是怎麼回事?
-正文-
外賣騎手的傷亡有多嚴重?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提到:2017年上半年,上海平均每兩天半就有一名外賣騎手傷亡;同年,深圳3個月內外賣騎手傷亡12人;2018年,成都7個月內外賣騎手事故196件,傷亡155人次。
這些數據觸目心驚。
但是,這些數據必須與普通騎行者對比,我們才能知道外賣騎手的風險有多高。
中國公認最不野的地方應該是上海,無論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騎電動車的表現都應該是最好的。上海的電動車保有量,如果把本地手續合規的、外地號牌的、純電動兩輪車、肉電混合動力自行車、改裝超標的電動車加一塊,估算約為500萬輛上下。
電動自行車只適合短距離出行,若每天跑10公裡,500萬輛車,30天,總裡程就是15億公裡。
外賣騎手呢?
2019年9月,上海外賣總單量6350萬單,平均每單裡程2公裡,那麼,一個月就是1.27億公裡。
也就是說,外賣騎手的騎行裡程,佔上海電動自行車總裡程的8.5%。如果上海總裡程再增加一倍,這個比例會下降到4.3%。
綜合媒體報導,「2009—2010年兩年間,上海電動車事故死亡人數600多人,傷10萬人,對上海城市安全運行構成了重大危害。」
當時,上海電動車保有量還只有270萬,一年死亡300人,推算下來,近年應該每年死亡600人左右。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不野的城市:杭州。
2018年,杭州全年涉及電動自行車的道路交通事故1200餘起,造成250人死亡。
杭州人口1000萬,上海2400萬,杭州人均電動車的擁有量與上海相當。從比例上看,杭州的電動車死亡率與上海差異不大。
那麼,上海外賣騎手的死亡數字是多少?
官方報導,2019年上半年,上海騎手死亡5人。
也就是說,在騎行裡程數上,外賣騎手貢獻了上海整體的4.3-8.5%,但事故死亡比例只有1.7%,事故受傷比例也相同。外賣騎手的死傷率僅為普通騎行者的三分之一。
他們雖然被系統逼得爭分奪秒,但傷亡事故率仍然遠遠低於普通人。
那些電動車騎得比上海、杭州要野的地方,普通人與外賣騎手的傷亡對比會更明顯。
為什麼會有感性錯覺?
整整十年前,富士康工人接二連三跳樓,讓血汗工廠、資本殺人成為熱門話題。
雖然國外有研究表明,社會大眾和媒介的關注,會在特定群體中出現一種類似自殺傳染的現象。
但即便如此,若認真比較數據的話,富士康工人的自殺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北京學者費立鵬等人關於中國自殺問題的研究報告中稱:估計全國平均年自殺率為10萬分之23,每年自殺死亡人數為28.7萬。
在15至34歲人群中,自殺是第1位死因,自殺率應佔同年齡段總人數的10萬分之40以上。根據媒體的報導,富士康公司在深圳有42萬員工,10連跳的自殺率, 10萬分之3,遠低於同齡人的平均水平。
之所以都說富士康工人的自殺率高,是因為:在資本吃人的傳統觀念中,大眾想像中的流水線工作環境極其惡劣。而且,富士康工人,都具有相同的群體標籤,具有新聞性。
外賣騎手制服統一、顏色鮮豔,也是極其容易被識別的群體標籤,所以不管是違章、飛車、還是出事,都更容易給人留下印象。
為什麼外賣騎手事故率更低?
為什麼外賣騎手爭分奪秒,單位裡程傷亡事故率卻遠遠低於社會平均水平?
因為從業人員年輕、反應快、經驗豐富。
而最關鍵的,可能靠的還是騎手的職業化和系統的強約束。
中國外賣騎手的著裝都是高飽和度的亮色,和路政施工者的桔黃色一樣,著裝本身就能起到極大的保護作用。
另一方面,《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也談到,在安全行車教育的灌輸強度上,沒有任何人群能與外賣平臺的騎手相比。
其實,刻意提醒外賣騎手是高危職業的,不是媒體,而是想方設法壓榨騎手的平臺本身。
沒錯,外賣平臺對騎手敲骨吸髓,但2020年,中國外賣大軍又增加了一百萬人。
素材來源: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f6O3eN_tVc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vlerQUbak&t=116s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OQPWi4HLg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PFMyBwAOU&t=491s
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SBONLQFh2c&t=9s
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HOTcJABkY&t=3s
7.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GC4y1h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