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賣騎手被瘋狂壓榨,交通事故率卻比普通人低

2021-01-10 騰訊網

這兩天社交媒體被外賣騎手話題刷屏。

因為外賣平臺的管理要求,外賣騎手不得不超速、違章。

「是的,你的便捷,是騎手拿命換來的,這背後則是平臺冷酷的算法。」

它再度印證了一個看法——資本吃人。

那麼,中國外賣騎手的傷亡風險究竟有多大?

遺憾的是,和大眾印象相反,被系統壓榨,處於高風險狀態的外賣騎手,他們的事故傷亡率遠遠低於社會平均水平。

這是怎麼回事?

-正文-

外賣騎手的傷亡有多嚴重?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提到:2017年上半年,上海平均每兩天半就有一名外賣騎手傷亡;同年,深圳3個月內外賣騎手傷亡12人;2018年,成都7個月內外賣騎手事故196件,傷亡155人次。

這些數據觸目心驚。

但是,這些數據必須與普通騎行者對比,我們才能知道外賣騎手的風險有多高。

中國公認最不野的地方應該是上海,無論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騎電動車的表現都應該是最好的。上海的電動車保有量,如果把本地手續合規的、外地號牌的、純電動兩輪車、肉電混合動力自行車、改裝超標的電動車加一塊,估算約為500萬輛上下。

電動自行車只適合短距離出行,若每天跑10公裡,500萬輛車,30天,總裡程就是15億公裡。

外賣騎手呢?

2019年9月,上海外賣總單量6350萬單,平均每單裡程2公裡,那麼,一個月就是1.27億公裡

也就是說,外賣騎手的騎行裡程,佔上海電動自行車總裡程的8.5%。如果上海總裡程再增加一倍,這個比例會下降到4.3%。

綜合媒體報導,「2009—2010年兩年間,上海電動車事故死亡人數600多人,傷10萬人,對上海城市安全運行構成了重大危害。」

當時,上海電動車保有量還只有270萬,一年死亡300人,推算下來,近年應該每年死亡600人左右。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不野的城市:杭州。

2018年,杭州全年涉及電動自行車的道路交通事故1200餘起,造成250人死亡。

杭州人口1000萬,上海2400萬,杭州人均電動車的擁有量與上海相當。從比例上看,杭州的電動車死亡率與上海差異不大。

那麼,上海外賣騎手的死亡數字是多少?

官方報導,2019年上半年,上海騎手死亡5人。

也就是說,在騎行裡程數上,外賣騎手貢獻了上海整體的4.3-8.5%,但事故死亡比例只有1.7%,事故受傷比例也相同。外賣騎手的死傷率僅為普通騎行者的三分之一。

他們雖然被系統逼得爭分奪秒,但傷亡事故率仍然遠遠低於普通人

那些電動車騎得比上海、杭州要野的地方,普通人與外賣騎手的傷亡對比會更明顯。

為什麼會有感性錯覺?

整整十年前,富士康工人接二連三跳樓,讓血汗工廠、資本殺人成為熱門話題。

雖然國外有研究表明,社會大眾和媒介的關注,會在特定群體中出現一種類似自殺傳染的現象。

但即便如此,若認真比較數據的話,富士康工人的自殺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北京學者費立鵬等人關於中國自殺問題的研究報告中稱:估計全國平均年自殺率為10萬分之23,每年自殺死亡人數為28.7萬。

在15至34歲人群中,自殺是第1位死因,自殺率應佔同年齡段總人數的10萬分之40以上。根據媒體的報導,富士康公司在深圳有42萬員工,10連跳的自殺率, 10萬分之3,遠低於同齡人的平均水平

之所以都說富士康工人的自殺率高,是因為:在資本吃人的傳統觀念中,大眾想像中的流水線工作環境極其惡劣。而且,富士康工人,都具有相同的群體標籤,具有新聞性

外賣騎手制服統一、顏色鮮豔,也是極其容易被識別的群體標籤,所以不管是違章、飛車、還是出事,都更容易給人留下印象。

為什麼外賣騎手事故率更低?

為什麼外賣騎手爭分奪秒,單位裡程傷亡事故率卻遠遠低於社會平均水平?

因為從業人員年輕反應快經驗豐富

而最關鍵的,可能靠的還是騎手的職業化和系統的強約束。

中國外賣騎手的著裝都是高飽和度的亮色,和路政施工者的桔黃色一樣,著裝本身就能起到極大的保護作用。

另一方面,《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也談到,在安全行車教育的灌輸強度上,沒有任何人群能與外賣平臺的騎手相比。

其實,刻意提醒外賣騎手是高危職業的,不是媒體,而是想方設法壓榨騎手的平臺本身。

沒錯,外賣平臺對騎手敲骨吸髓,但2020年,中國外賣大軍又增加了一百萬人。

素材來源: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f6O3eN_tVc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vlerQUbak&t=116s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OQPWi4HLg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PFMyBwAOU&t=491s

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SBONLQFh2c&t=9s

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HOTcJABkY&t=3s

7. https://www.bilibili.com/s/video/BV1GC4y1h7D

相關焦點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虎嗅網
    然而,由於現有共享經濟商業模式中服務提供者與平臺並沒有正式僱傭關係的特殊性,平臺對騎手的權益保障和社會福利的重視程度仍有待提高;在現有的商業邏輯、算法規則和考核制度面前,為了完成更多訂單以提高收入,一些騎手違反交通法規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乘風破浪」。據統計,在2017年,僅上海市就發生涉及快遞和外賣行業的各類道路交通事故117起,共造成9人死亡,134人受傷 。
  • 韓國外賣騎手的困境及突圍之路
    在韓國媒體的狂轟濫炸下,有外賣騎手出來回應,「即使因為疫情,外賣訂單暴增,外賣平臺和商家為了吸引騎手而增加現金補貼,也只有在首爾最繁華的江南區工作的5萬名外賣騎手中有約15名外賣騎手能拿到日薪40萬韓元(約2400元)以上。這都是在日工作時間超過14小時,冒著生命危險去違反交通規則的情況下,才能偶爾拿到這麼多薪資。」
  • 韓國外賣騎手的困境和突圍之路
    在韓國媒體的狂轟濫炸下,有外賣騎手出來回應,「即使因為疫情,外賣訂單暴增,外賣平臺和商家為了吸引騎手而增加現金補貼,也只有在首爾最繁華的江南區工作的5萬名外賣騎手中有約15名外賣騎手能拿到日薪40萬韓元(約2400元)以上。這都是在日工作時間超過14小時,冒著生命危險去違反交通規則的情況下,才能偶爾拿到這麼多薪資。」
  • 馬亮:如何破解外賣騎手的「生死劫」
    當人們抱怨外賣騎手一騎絕塵,橫穿馬路、闖紅燈的時候,可能無法想像這實際上是外賣平臺企業通過科學算法精準預測而來的結果。《人物》雜誌在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中,歷數外賣騎手在平臺算法的「壓榨」下,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超速、逆行、闖紅燈。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百家故事
    超速、闖紅燈、逆行……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孫萍看來,這些外賣騎手挑戰交通規則的舉動是一種逆算法,是騎手們長期在系統算法的控制與規訓之下做出的不得已的勞動實踐,而這種逆算法的直接後果則是——外賣員遭遇交通事故的數量急劇上升。
  • 誰在催促外賣騎手再快點?顧客,還是平臺?
    一篇《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再一次讓外賣小哥群體登上熱搜「怕扣錢」,持續違反交規外賣員已經成為高危職業據微信公眾號「人物」稱,經過半年的調查,他們試圖解釋為什麼「外賣員已經成為高危職業」。在這篇文章裡,「高危」或許可以約等於「發生交通事故」,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會有一起與外賣員相關的交通事故登上熱搜。
  • 西安一外賣騎手出車禍,躺地打電話求顧客諒解,網友直呼辛酸
    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外賣小哥成交通事故高發群體 「合理」的算法為何「失控」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外賣產業重塑人們日常生活,也成為各地發展經濟和解決就業的重要抓手。35歲的廣州外賣小哥伍召雲說,他曾在工廠、酒店、物業公司工作,2017年加入外賣隊伍至今,「覺得這個職業是很有奔頭的」。在外賣騎手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外賣小哥成為交通事故高發群體。近年來,國內多地都發生過外賣小哥因闖紅燈、違規並道導致人員死亡的惡性交通事故。
  • 外賣小哥又出事了,上海一外賣騎手撞人後逃跑,竟然是因為怕賠錢
    在全國可能每天都會出現和車相關的事故,小到電動車剮蹭,大到汽車相撞。而在近幾年,隨著外賣行業越來越火熱,因為外賣小哥搶時間而發生的事故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上海楊浦區就發生了一起與外賣小哥有關的車禍事故,而這位外賣小哥在發生事故後的反應卻十分讓人意外。根據當地警方提供的監控視頻中可以看到,在黃興路非機動車道上,一名外賣騎手因加速變道帶倒了一名騎車女子,女子倒地後外賣員卻直接逃走了。
  • 外賣騎手撞傷他人,誰來擔責?
    閱讀提示由於搶時間送外賣,由外賣騎手引發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而這類案件中誰來擔責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日前,一名傷者將外賣騎手、服務外包公司、訂餐平臺運營商三方均告上法庭。為了能多送幾份外賣,一些外賣騎手不惜超速行駛甚至闖紅燈等,由此引發了不少交通事故。那麼,外賣騎手在撞傷他人後,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呢?在協商私下解決未果後,北京一名被撞傷的女士將外賣騎手、服務外包公司、訂餐平臺運營商三方均告上了法庭。
  • 外賣騎手疲於奔命 只不過是財報的一個數字?
    即使面臨著顧客投訴,該外賣騎手也無奈地表示,「這沒辦法,我們確實派不過來。」在採訪中,幾乎所有快遞騎手都表示,即使是再熟練的老手,超時都難以避免,天氣、交通、路況乃至商家顧客等個人因素,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幹了五年,只在熟悉的片區派送,上個月跑了500個單子,有20多個單子超時了。」一位騎手表示。
  • 外賣騎手的江湖「盟主」
    自從開始在網上發視頻,很多不認識的陌生人來找我,想讓我介紹他們送外賣,很多是從外地來的,我就介紹他們租實惠的房子,月租2000以內。之前還有個大專學歷的女生找過我,說自己也想做外賣員,我帶她跑了兩天,她就不幹了,太累。我今天剛去六裡橋那邊處理了一個事,一個兄弟騎著電動車正常行駛,然後別人逆行把他撞了。我去的時候交警就開完交通事故認證單了,對方全責。
  • 韓國外賣騎手是如何突破平臺算法困境的?
    截至2019年年底,韓國共有約17萬騎手,這對韓國這個小國家來說數量是非常龐大的。 而韓國騎手和國內同行遇到的困境幾乎一致——為了完成訂單違反交通規則,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頻繁的交通事故。而不同的是韓國外賣騎手這個崗位的社會意義和社會保障更好完善,騎手在社會和政府的幫助下走上了一條突破困境的道路。
  • 外賣騎手,你的僱主是誰?
    與很多騎手一樣,陳鵬(化名)不知道自己在為誰打工。半年前,由於受不了工廠的管制和束縛,他從那裡逃離,在廣州越秀區做了一名外賣騎手。他起初有一個感受:自己從事的是一份自由且收入不低的工作。數月後,濃厚的「不安全感」縈繞在他心頭。
  • 海口部分外賣、快遞騎手「玩命」配送,8家相關企業被約談
    針對近期海口街頭部分外賣、快遞騎手為追求快速配送漠視交通安全,駕駛電動自行車實施逆行、闖紅燈、超速、佔道行駛等交通違法亂象。12月18日,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集中約談了美團、餓了麼、順豐、中通、申通、圓通、百世、韻達等8家外賣和快遞公司相關負責人。
  • 外賣騎手撞傷他人誰擔責?服務外包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外賣騎手撞傷他人,誰來擔責?閱讀提示由於搶時間送外賣,由外賣騎手引發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而這類案件中誰來擔責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日前,一名傷者將外賣騎手、服務外包公司、訂餐平臺運營商三方均告上法庭。一審及二審判決均表明,服務外包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為了能多送幾份外賣,一些外賣騎手不惜超速行駛甚至闖紅燈等,由此引發了不少交通事故。那麼,外賣騎手在撞傷他人後,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呢?
  • 法律雜議——外賣騎手與奔馳車主皆罰
    剛剛,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通報稱:11月23日12時28分,外賣送餐人員李某駕駛二輪摩託車與王某駕駛的轎車發生交通事故,兩車受損、李某受傷。事故發生後,李某同事蔣某、朱某等人到場,與轎車乘員許某(系轎車司機的丈夫)發生口角,並引發肢體衝突。許某有侮辱他人的違法行為,蔣某、朱某有毆打他人的違法行為。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給予許某、蔣某、朱某行政拘留5日、5日、3日的處罰。事故正由交警部門按法定程序調查處理。 這個通報,要結合新聞報導,才看的清楚,否則是一頭霧水。譬如如何侮辱的?為何毆打的?
  • 她們為什麼做外賣騎手?:階級與性別視角下的平臺經濟
    基於網絡雲平臺的數字經濟時代,催生了許許多多服務行業,優步和滴滴司機,快遞小哥,跑腿配送員,及各類外賣平臺的騎手等,同時更多的女性從業者也不斷地進入大眾視線,在表面歌頌母愛偉大、憐惜女性不應靠苦力吃飯的同時,或許可以跟隨作者走入女性騎手的生存狀態。雖然會有工資低,收入波動大,有錢顧客態度差等問題,但也因自由、靈活、幫助他人、擅長購物的性別特點,有更多的女性選擇做騎手。
  • Uber Eats承諾將改善騎手安全!3天內2名騎手接連因事故而死亡
    周一晚上,又有一名外賣騎手在雪梨內城區不幸身亡。這名Uber Eats騎手在Redfern被一輛裝載著挖掘機的卡車撞倒後身亡。過去3個月內,澳洲已經有5名外賣騎手不幸去世,其中4人都在新州。陳曉軍(Xiaojun Chen,音譯)在Hungry Panda工作。Dede Fredy則在Uber Eats工作。2人在9月底因車禍而身亡。
  • 天朝浮世繪:700萬外賣騎手的內卷人生
    對於外賣騎手違章問題,他認為,在超時、差評的壓力下,違反交通規則,是新手進化到老油條的必經之路,是不得不培養的「生存智慧」。 這幾年外賣平臺的補貼在逐漸下降,但是外賣騎手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在增加,無論算法本身有多不合理,最核心的原因必然是競爭激烈,迫使他們不得不接受越來越惡劣的工作條件。
  • 外賣企業交通違法數美團第一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巧報導:外賣騎手是否具有交通安全守法意識,反映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針對快遞和外賣騎手闖紅燈、逆向行駛、在人行道上行駛、騎車看手機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南昌交警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