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你的僱主是誰?

2021-01-11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稜鏡(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 陳弗也

編者按:據媒體報導,2020年12月21日,餓了麼騎手韓某偉在送外賣外賣的過程中死亡,北京市朝陽區公安分局出具的死亡證明顯示韓某偉系猝死。餓了麼認為韓某偉與平臺並非勞動關係,出於人道主義,平臺為騎手家屬提供2000元援助,其餘由保險公司處理。

網際網路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零工平臺,如外賣、網約車、直播、家政等。這些零工平臺為了降低成本、轉嫁風險,很多時候會讓第三方勞務公司去招募、管理這些打零工者,由於這個群體不斷壯大,打零工者、平臺、第三方勞務公司之間的矛盾、糾紛也越來越多。

《外賣騎手,你的僱主是誰?》是《稜鏡》在2020年10月發布的一篇文章,通過大量調研和案例分析,梳理了不同平臺對打工者的僱傭關係,闡釋了「平臺—個人」這種新型僱傭關係對個人、社會所帶來的影響。

舊文重發,以饗讀者。

與很多騎手一樣,陳鵬(化名)不知道自己在為誰打工。

半年前,由於受不了工廠的管制和束縛,他從那裡逃離,在廣州越秀區做了一名外賣騎手。他起初有一個感受:自己從事的是一份自由且收入不低的工作。

數月後,濃厚的「不安全感」縈繞在他心頭。當汽車鳴著汽笛從身邊呼嘯而過時,當飛快騎著電動車突然壓到一塊石頭時,當大雨瓢潑無法將訂單準時送達時,他覺得這又是一項高危且無保障的工作。

網際網路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零工平臺,成千上萬的人在平臺上攬活、打工。除騎手外,這些零工還包括網約車司機、主播、代駕、快遞員等。

從傳統的「單位-個人」,到後來的「平臺-個人」,這使得餓了麼、滴滴、優步、美團、抖音、快手、Airbnb等能吸引數百萬人為其工作,而平臺則通過成本與風險的轉移設計,維持著一個較低的人力成本。

但零工們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僱主是誰?


籤約僱主並非平臺

9月8日,《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開始刷屏,不少人被騎手的遭遇觸動。

外賣騎手分為專職騎手和眾包騎手(即兼職騎手)。成為眾包騎手比較簡單,在APP上註冊申請即可。餓了麼的APP是「蜂鳥眾包」,美團外賣的APP是「美團眾包」。

根據《蜂鳥眾包用戶協議》,與餓了麼兼職騎手籤署協議的是「蜂鳥眾包平臺經營者」,即餓了麼母公司「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協議會「特別提示」:「蜂鳥眾包僅提供信息撮合服務,您與蜂鳥眾包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勞動/僱傭關係。」

美團的眾包騎手需要同意一份《網約配送員協議》,協議主體不是美團,而是第三方公司。

北京、廣州、佛山多地的眾包騎手向作者表示,他們看到的協議主體各不相同。比如,北京眾包騎手協議的主體是上海藍聖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廣州的是天津沃趣人力資源有限公司,佛山則是慈谿裕米諾德企業服務有限公司。

作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這些公司與外賣平臺不存在投資、股權方面的控制關係。

眾包騎手接受的管理比較鬆散,但田牧依然覺得自己處在軟控制中,「如果不去上班,外賣服務站就會詢問不去上班的原因,如果多次不上班,服務站還會告知:將封掉我在平臺上的帳號,以後永遠不能在他們平臺上做騎手。」

田牧曾經是一位媒體記者,一直關注外賣騎手群體,辭去媒體工作之後,他註冊成為一名眾包騎手。

各地的外賣服務站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們其中一個職能是負責招募、管理眾包騎手,給騎手發工資,並通過考核、獎懲機制等將平臺的意志傳遞到騎手身上。

專職騎手需要籤勞動合同,當然,只能與第三方服務商籤訂。

多家外賣服務站的招聘經理向作者確認,專職騎手與他們籤勞動合同,他們與騎手建立勞動關係,跟外賣平臺沒有關係。


轉移平颱風險

今年7月,暨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文靜在一篇論文中對這種現象做了總結,她寫道:「平臺的設計者和實際控制者仿佛披上了『隱身衣』,幾乎置身於零工經濟的各種紛爭之外。」

一位資深人力資源從業者向作者介紹,勞動關係、勞務關係是兩種常見的僱傭關係,如果建立勞動關係,雙方需要籤勞動合同,用工單位為勞動者繳社保;如果建立勞務關係,雙方則不需要籤勞動合同,用工單位不必為勞動者繳社保。

在他看來,建立勞動關係還是勞務關係,是轉移平臺、服務商責任的重要選擇。他認為,專職騎手與服務商之間是勞動關係,眾包騎手與服務商則更像是勞務關係。

「即便不籤勞動合同,如果雙方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係,法院也可以判定他們是有勞動關係的。」這位從業者說。很多時候,平臺或服務商,為了撇清自己的關係,通過不籤勞動合同的方式,既不承認他們與騎手是勞務關係,更不承認是勞動關係。

2020年1月,安徽天長市餓了麼外賣服務站將天長市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告上當地法院,理由是天長人社局認定騎手殷某與服務站構成勞動關係,殷某在送餐時被汽車撞傷屬於工傷。

判決書顯示,服務站訴稱,殷某與他們沒有籤訂勞動合同,並採取自由接單、按件計酬的方式工作,是「臨時工」的勞務關係。但最終,法院沒有採信這個說法。

眾包騎手的糾紛也很多,服務商為了撇清關係,則認為他們與騎手是合作、承攬關係,而不是勞務關係。但法院往往會認為他們屬於勞務關係。

2020年7月,江蘇無錫中級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確認勞務關係的案件。

根據判決書,馮某是美團的眾包騎手,平時另有工作。2019年2月,他在送外賣時將別人撞傷,被告上法庭。法院認為,馮某的工作具有持續性和重複性特徵,勞動報酬按月結算支付,判定馮某與服務商存在勞務關係,由服務商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服務商極力撇清關係,與他們較低的利潤有關。

佛山外賣服務站的一位招聘經理向作者表示,為了提高利潤,他們除與外賣平臺合作之外,還與京東、肯德基和其他快遞公司合作,提供勞務人員,「我們走的是一條量大利薄的路子。」

今年7月,號稱中國最大的零工平臺勞務服務商「趣活」赴美上市,主要業務是為美團、餓了麼招募、管理騎手。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毛利率僅為4.4%、7.9%和7.9%,淨虧損分別是1397萬元、4429萬元和1345萬元。

趣活股價已經從10美元的發行價,跌至近期的7美元左右。


轉移社保支出

美團《201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麾下騎手總數達到399萬人,餓了麼APP則顯示,他們擁有300萬的騎手。

如此龐大的騎手數量,足以讓他們成為全球用工人數最多的企業。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球用工最多的企業是沃爾瑪,擁有220萬人,中石油以138萬緊跟其後。

「讓第三方服務商與打零工的人籤協議,可以大大降低平臺的人力成本。」上述人力資源資深從業者對作者分析。

如果平臺公司直接與打零工者籤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係,數百萬的打零工者,對於平臺來說,僅社保支出就是天文數字。據他介紹,以二線城市石家莊為例,按照最低基數和比例來繳,單位每個月需為每個騎手支付九百多元的社保費用。

第三方服務商則不同,由於規模小,受關注度低,註冊地也不在一二線城市,繳納社保費用較低,很多時候甚至不會為勞動者繳社保。

「關於社保,你可以繳,也可以不繳,如果要繳,每個月就從你的工資裡扣,公司不會出錢。」上述佛山外賣服務站的招聘經理向作者介紹。他向作者提供的勞動合同顯示,用人單位是空白的,這意味著即便騎手籤了合同,也可能不會備案至人社部門。

據他介紹,絕大部分的騎手選擇不繳社保,「對於騎手來說,送外賣不是長久之計,他們更願意將賺到的錢全部拿走。」

根據勞動法、社會保險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該繳納社會保險,用人單位更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

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零工平臺,這個新型的就業形態對傳統的社保體系正帶來衝擊。今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就在一篇學術論文裡對這個現象進行了研究。

他在論文中寫道,零工經濟勞動者參保方式有三種,企業參保、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參加居民社保。

這三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弊端。由於平臺與從業者勞動關係較為特殊,企業一般不願為員工繳社保,企業參保方式比較難落實;如果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自己要承擔全部費用,負擔太重,從業者不願繳納;選擇居民社保,最後享受的待遇又太低。

汪德華認為,零工經濟的社保難題主要是,因為傳統的高度依賴於企業組織的社保運轉模式與新興的平臺類勞動關係不相適應。

根據論文內容,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的總繳費費率低於正常參保4個百分點,同時其繳費基數最低可以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

「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測算,假定一個人現在開始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選擇最低的60%基數繳費15年,如果未來養老金年增5%,則需要政府存下15萬元,才能讓這個人的終身養老金繳費與養老金支出達到平衡。」汪德華寫道。

汪德華認為,一個靈活就業參保人員,將給養老保險基金帶來較大隱性債務。過去這種參保模式的人數只有幾千萬,壓力不大,如果未來達到上億人,社會保險基金是難以承受的。

他建議,未來除按照現行的做法將零工經濟從業者分類納入社會保險之外,還可以考慮用「社保增值稅」的模式重構現行養老和醫療保險,從而解決問題。


來自零工的反擊

2019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謝富勝在一篇名為《零工經濟是一種勞資雙贏的新型用工關係嗎?》的文章中,對零工經濟做了反思。

「零工經濟平臺通常要求勞動者承認自己為獨立承包商,從而拒絕保障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提供各類保險、對勞動者的勞動資料進行補償。」在他看來,零工經濟使風險和成本被輕易地轉移到勞動者身上,財富則集中到平臺所有者手中。

在與騎手接觸的那段時間,田牧有一個感受,他覺得大部分的騎手都缺乏勞動關係相關的法律知識,他們認為自己只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沒有僱主,自己承擔責任。比如購買商業保險。外界認為,為保障騎手的權益,平臺為騎手們購買了商業保險。

但據多位騎手介紹,每天上線接單時,會被自動扣除3塊錢用於購買保險,保險期一般是24小時,一般包含僱主責任(人身傷亡)險60萬元,電動車第三者責任險25萬元等。這些險種,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大地保險、平安保險等公司提供。

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按照每天3塊錢的保險費計算,799萬騎手,一天要支出約2100萬元的保險費。

越來越多的騎手開始反擊,並在一系列的訴訟中取得勝利。編號為(2020)津02民終2106號的判決書就記錄了這樣一起案件。

韓某是餓了麼的眾包騎手,2017年7月,在送外賣時因躲避積水而摔傷,法院判定韓某與服務商雖沒有勞動關係,但符合勞務關係的特徵。最終,服務商為韓某支付了32044.2元的誤工費、11109.7元的護理費以及5400元的營養費等。

此外,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判決書顯示,有騎手以服務商不籤勞動合同為由,將服務商告上法庭,並獲得了兩倍工資的賠償;也有騎手起訴服務商不為其繳納社保,並獲得了法院或勞動仲裁機構的支持。

比如,今年1月,孝感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做出了多份仲裁決定,裁定成都泰便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外賣平臺服務商)要為多位騎手補繳社會保險。

編號為(2020)蘇02民終2546號的判決書則顯示,2017年10月31日,蔡某成為美團外賣全職騎手,2018年11月底離職,雙方未籤勞動合同。蔡某此後起訴了服務商江蘇閃電餐飲配送有限公司,要求對方支付其工作期間的雙倍工資差額58378元,並獲得了法院的支持。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根據《社會保險法》,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


零工經濟正在破題

起訴服務商之餘,有騎手直接將外賣平臺告上法庭。

編號為(2017)浙01民終4425號的判決書顯示,騎手李某在送餐時將別人撞傷,受害者起訴了李某和扎拉斯公司(餓了麼),最終法院判決騎手李某是扎拉斯員工,由扎拉斯公司支付受害者的醫藥費和誤工費。

編號為(2019)滬02民終3226號的判決書顯示,專職騎手周某在送餐過程中遭遇車禍,為爭取權益,周某將扎拉斯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確認他與扎拉斯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係。一審法院認為兩者存在勞動關係,但被二審法院予以糾正。

2018年2月,海澱區人民法院法官胡喜輝曾發表篇文章,探討騎手在送餐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後由誰擔責的問題,這篇文章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轉載。

文章寫道,受僱於配送公司送餐,配送公司為騎手投保商業險,發生事故由保險公司與配送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受僱於網絡訂餐平臺送餐,發生事故後由訂餐平臺承擔賠償責任;由勞務派遣至配送公司送餐,發生事故由接受勞務派遣的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等。

文章還寫道,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二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籤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是否存在勞動關係時,有幾個憑證可做參考,如工資支付憑證、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工作證、招聘登記表、考勤記錄等。

為減少糾紛,保障零工者的權益,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制定了相關政策,旨在明確零工平臺與勞動者之間的關係。

在2019年,浙江省、成都市、瀋陽市等地方政府推出了優化新業態勞動用工服務的指導性意見文件,對這些零工平臺打工者的勞動關係、社保進行了指導。

比如,2019年10月30日,浙江省人社廳出臺的《關於優化新業態勞動用工服務的指導意見》就寫道,要依法建立靈活多樣的勞動關係,與企業建立勞動關係的新業態從業人員,也應該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這個龐大的零工群體,正在得到社會和官方的認可。

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還新增了「快遞小哥」這個職業;2020年2月,又將「外賣小哥」納入分類大典裡。一些優秀的騎手、快遞員、主播也曾走進人民大會堂,獲得來自官方的表彰。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平臺零工經濟調查:外賣騎手,你的僱主是誰?|稜鏡
    作者 | 陳弗也 編輯 | 張小馬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與很多騎手一樣,陳鵬(化名)不知道自己在為誰打工。半年前,由於受不了工廠的管制和束縛,他從那裡逃離,在廣州越秀區做了一名外賣騎手。
  • 韓國外賣騎手的困境及突圍之路
    在國內開始熱烈討論外賣騎手遭遇的那幾天,韓國也因為一則題為「外賣騎手年薪上億韓元(約60萬元)」的社會新聞,將外賣騎手推到了韓國輿論的中心。一味地求快讓外賣騎手的交通事故率不斷攀升,額外產生的醫療費用誰來負擔,也成了他們工作時難以放下的顧慮之一。在韓國討論外賣騎手的爭論中,質疑「按外賣件數收取報酬的外賣騎手和一般上班族有何差異,為什麼不能獲得法律賦予的勞動者應得的權利」的聲音不容忽視。隨著近幾年這一聲音的逐漸擴大,韓國外賣騎手在政府的幫助下搖晃地走上了困境突圍之路。
  • 韓國外賣騎手的困境和突圍之路
    一味地求快讓外賣騎手的交通事故率不斷攀升,額外產生的醫療費用誰來負擔,也成了他們工作時難以放下的顧慮之一。在韓國討論外賣騎手的爭論中,質疑「按外賣件數收取報酬的外賣騎手和一般上班族有何差異,為什麼不能獲得法律賦予的勞動者應得的權利」的聲音不容忽視。隨著近幾年這一聲音的逐漸擴大,韓國外賣騎手在政府的幫助下搖晃地走上了困境突圍之路。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虎嗅網
    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正推動外賣平臺不斷改進算法和騎手績效考核方式。社會在收穫良好顧客體驗、較低配送成本和極高配送效率的同時,也付出了騎手權益和行人安全降低的代價。面對此外賣騎手困境,我們將圍繞其中的問題根源,從平臺設計運營和政府監督監管的視角,系統性地提出一系列可以嘗試的改進方案。
  • 西安一外賣騎手出車禍,躺地打電話求顧客諒解,網友直呼辛酸
    今天中午1點多,西安市長安南路緯一街十字向南一百米左右,一輛外賣電動摩託車與一輛機動車發生碰撞。機動車的前保險槓受損掉落,騎手倒在地上無法行動,正在派送的飯菜也灑落在一旁。出車禍後,騎手躺在地上仍不忘給顧客和飯店打電話解釋,稱無法送餐了,請對方諒解取消訂單。顧客知道後問騎手:你身體怎麼樣?
  • 外賣小哥撞傷他人誰負責?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外賣產業重塑人們日常生活,在外賣騎手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外賣小哥也成為交通事故高發群體。近年來,國內多地都發生過外賣小哥因闖紅燈、違規並道導致人員傷亡的惡性交通事故。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數據顯示,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賣騎手傷亡。2018年9月,廣州交警部門查處外賣騎手交通違法近2000宗,美團佔一半,餓了麼排第二。2020年8月,深圳交警部門查處外賣送餐行業交通違法1.2萬宗,佔非機動車違法案例總數的10%以上。
  • 外賣騎手,倒在寒冬裡
    韓偉有一個快手號,名字叫「yis歡樂」。
  • 外賣騎手撞傷他人,誰來擔責?
    閱讀提示由於搶時間送外賣,由外賣騎手引發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而這類案件中誰來擔責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日前,一名傷者將外賣騎手、服務外包公司、訂餐平臺運營商三方均告上法庭。為了能多送幾份外賣,一些外賣騎手不惜超速行駛甚至闖紅燈等,由此引發了不少交通事故。那麼,外賣騎手在撞傷他人後,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呢?在協商私下解決未果後,北京一名被撞傷的女士將外賣騎手、服務外包公司、訂餐平臺運營商三方均告上了法庭。
  • 靈活用工漸成趨勢 外賣騎手的社保「誰來保」?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靈活用工漸成趨勢,外賣騎手的社保「誰來保」?新華社天津1月16日電 題 :靈活用工漸成趨勢,外賣騎手的社保「誰來保」?記者採訪的北京、天津的多位外賣騎手均表示,各自公司沒有給自己上社保。外賣騎手連師傅說,他入職時簡單填寫了材料,企業「沒有提社保的事」。外賣巨頭的行業報告顯示,註冊外賣騎手人數已達600萬。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萍及其團隊,2020年11月在北京進行的調查顯示,受訪外賣騎手六成以上沒有社保。有社保的騎手多為兼職,是原單位交的社保,或是騎手自行繳納。
  • 誰在催促外賣騎手再快點?顧客,還是平臺?
    一篇《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再一次讓外賣小哥群體登上熱搜「怕扣錢」,持續違反交規外賣員已經成為高危職業據微信公眾號「人物」稱,經過半年的調查,他們試圖解釋為什麼「外賣員已經成為高危職業」。>廣西河池,一外賣員撞傷騎車學生後逃逸,繼續送餐;……那究竟是 誰在逼著外賣員不顧自己與他人的安危持續違法呢?
  • 外賣騎手的江湖「盟主」
    見面這天,他剛去處理了一個「兄弟」的事兒,對方是騎手聯盟群裡的人,送外賣時被一輛逆行的車撞了,作為「盟主」,他就近協調了另外兩個兄弟幫忙。在北京十裡河地鐵站附近的小吃店,他見到另一個外賣員,「兄弟」,他趕緊招呼人家坐下,一起吃飯。聊了幾句才發現,人家根本不認識他。「你以前加過我微信嗎?沒加過就趕緊加」,他點開手機屏幕,打開二維碼界面,遞過去。
  • 外賣騎手撞傷他人誰擔責?服務外包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外賣騎手撞傷他人,誰來擔責?閱讀提示由於搶時間送外賣,由外賣騎手引發的交通事故屢見不鮮,而這類案件中誰來擔責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日前,一名傷者將外賣騎手、服務外包公司、訂餐平臺運營商三方均告上法庭。一審及二審判決均表明,服務外包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為了能多送幾份外賣,一些外賣騎手不惜超速行駛甚至闖紅燈等,由此引發了不少交通事故。那麼,外賣騎手在撞傷他人後,由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呢?
  • 外賣騎手疲於奔命 只不過是財報的一個數字?
    日前,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網絡上輿論紛紛,熱度持續高漲。與此同時,被送上熱搜的外賣騎手們一如既往奔波在大街小巷中,盤算著能接多少單,能否在標準時間內送達,如何避免被扣錢。「沒聽說過這事啊,不過,我們本來就是高危職業,時間太緊了。」面對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多數外賣騎手如是表示道。
  • 馬亮:如何破解外賣騎手的「生死劫」
    當人們抱怨外賣騎手一騎絕塵,橫穿馬路、闖紅燈的時候,可能無法想像這實際上是外賣平臺企業通過科學算法精準預測而來的結果。《人物》雜誌在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中,歷數外賣騎手在平臺算法的「壓榨」下,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超速、逆行、闖紅燈。
  • 聾人外賣騎手:我不是懶人 我熱愛這份工作
    來源:新周刊原標題:聾人外賣騎手:我不是懶人,我熱愛這份工作作者:戈多當所有外賣騎手在「系統」裡疲於奔命,聾人外賣騎手卻笑著說,感謝這份工作。/圖蟲創意外賣騎手,是聾人小袁做過的最快樂的一份工作。新周刊APP記者隨著聾人外賣騎手小袁進行了一天的派送,親身體驗「無聲外賣」的難與痛。送餐的路上,小袁喜歡去「看」這座城市的一舉一動。/攝影:孔大吉「優雅」騎手小袁自帶一種悠然自得的氣質,在與時間賽跑的外賣騎手中,他有種不合時宜的「優雅」。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百家故事
    他說自己不會再回來,最近有朋友想包下一個外賣站點,也被他勸住了,這個行業給人時間的壓迫感,數據的壓力,是你想像不到的。今年夏天南方大雨,金壯壯一邊慶幸自己脫身了,同時也擔憂,不知道又有多少站點爆單,又有多少騎手需要拼了命地把數據追回來。
  • 「致敬勞動者」他們是外賣騎手
    "簡易的送餐箱,一部手機武裝自己",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無論颳風下雨,只為讓我們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他們就是現代城市的新興群體——外賣騎手。騎手把餐食送到每一個消費者手中,背後付出了很多汗水和辛勞。外賣小哥雖然辛苦,但心懷夢想,創造了不可忽視的群體社會價值。
  • 當外賣行業湧進58萬名騎手……
    疫情當前,不少行業受到影響,就業人數隨著行業總體業務量縮減而減少,為什麼外賣行業能承載58萬人的湧入?  你是否觀察到,這段時間街上的外賣小哥多了很多?  據美團研究院以及餓了麼的官方數據,疫情發生後的1月20日至3月18日,美團和餓了麼新增外賣騎手超過58萬人。
  • 騎手自焚事件背後:年底用工荒,外賣平臺搶人大戰釀出悲劇
    外賣騎手存在不按照規定跳槽的情況,站點由於沒有強制性約束騎手的手段,選擇了扣除工資這樣簡單粗暴的懲罰手段。外賣騎手存在不按照規定跳槽的情況,站點由於沒有強制性約束騎手的手段,選擇了扣除工資這樣簡單粗暴的懲罰手段。顯然,既是外賣行業「靈活用工」模式下站點與騎手間的糾紛,也是外賣行業年底用工荒背景下搶人大戰所釀出的悲劇。年底遭遇用工荒,外賣平臺爭奪快遞員
  • 外賣騎手的幾分鐘:今天,我們都被困在他一生致力於砸碎的系統裡
    而就在昨天,筆者的朋友圈卻被《人物》雜誌公眾號的一篇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刷屏了。「又有兩分鐘從系統裡消失了……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人物》的這篇報導的內容很翔實,邏輯梳理也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