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倒在寒冬裡

2021-02-15 人物

韓偉有一個快手號,名字叫「yis歡樂」。頭像是一張老照片,是年輕時候的他,穿著筆挺的白襯衫,坐在一輛拉風的機車上。但他發的最後一條視頻的主角是一輛摩託車,尾部掛著餓了麼的藍色箱子,兩邊把手上還有外賣的包裝袋。

文|翟錦 林子璐

編輯|金匝

 

 

  

2020年冬至,距離新年只剩9天,晚上八點多,莊紅估摸著丈夫韓偉跑完單了,給他打了一個視頻電話,但手機屏幕裡沒有像往常一樣出現丈夫的臉,而是一位陌生的交警。

 

韓偉在北京送外賣,作為一位外賣騎手,他被交警攔下,是和人發生衝突,還是遇到車禍?這是莊紅當時最壞的猜測。

 

交警讓莊紅去一趟派出所,林華也去了,他是韓偉的同鄉,也在北京做騎手。接到莊紅電話時他心想,可能就是韓偉的單子快超時了,著急進小區,保安不讓,兩人吵起來,驚動了派出所。他和莊紅都沒料到,即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噩耗。

 

3個小時前,韓偉接到當天要送的第34單外賣,到店取餐後,他沿著朝陽區的香江北路騎行,離開店不過幾分鐘,在一個十字路口前,陡然倒地猝死,摩託車後座上,還放著4份沒送出去的外賣。

 

這一天,北京的天氣是-7℃至5℃,天氣寒冷。中午,莊紅還叮囑韓偉一定要好好吃飯,騎手吃飯不規律,韓偉在微信上回復她,說跟朋友們一起吃的,還給她拍了照片,是個吃得乾淨的碗。韓偉不抽菸,很少喝酒,猝死之前,莊紅也沒聽他說起過身體有哪裡不舒服。韓偉的弟弟韓飛聽聞消息,連夜從太原開車趕到北京,見到哥哥的遺體時,哥哥還穿著那件藍色的騎手制服。

 

如果韓偉這天沒出意外,按照原來的生活軌跡,再過一會兒,他們一大家子就該聚在家庭群裡,熱熱鬧鬧地打個視頻電話,聊一聊吃了什麼,天氣冷不冷,今天跑了多少單,孩子聽不聽話。這是韓偉一天裡最放鬆的時刻,遠在山西的小兒子和爺爺奶奶擠在一個手機屏幕裡,他白白胖胖,和韓偉長得像,性格也像,喜歡笑,喜歡說話。

 

2019年夏天,韓偉把兩個孩子接到了北京,一家人在一起短暫地生活了一個月。大兒子不顧韓偉和莊紅的反對,堅持給自己找了份暑期工,刷盤子,「要給自己攢學費。」韓飛嘆息,「也上不起補習班。」

 

那個月,韓偉只休息了一天,沒有送外賣,他和莊紅把小兒子帶上,去了天安門、鳥巢,這也是夫妻倆第一次在北京玩。等第二天他們各自去上班,小兒子就一個人待在出租屋裡。

 

後來,兩個孩子回了老家繼續讀書,大兒子讀高二,小兒子上小學,韓偉很支持孩子學習,在他看來,如果孩子想念書,那他就要儘可能地創造條件,這是他生活裡的一點盼頭。韓飛見過韓偉反覆叮囑孩子:「沒文化,在每個城市都做不了什麼,只能像你爸一樣,做最底層的工作。」

 

兩個孩子讀書這筆帳,是算不到頭的,大兒子馬上要高考,上大學,小兒子要讀初中、高中、大學,需要學費。他們還想在縣城給大兒子買套房,房子要大,敞亮,一百多平,好娶媳婦,但要花不少錢,至少七八十萬,這意味著他們要在北京打拼很久,要「一個勁地幹,一直幹」。

 

來北京前,他們在太原打工,韓偉做快遞員,莊紅做家政工,兩個人都是四千上下的收入。2019年,兩個人到了北京,這裡雖然租房貴,生活成本高,但工資也高,韓偉一個月能掙七八千,莊紅能有五千,要實現那些生活裡的目標,到底還是更有希望些。

 

同村的老鄉,很多都和韓偉一樣,人拉人來了北京,聽說送外賣能掙錢,而且沒什麼門檻,下個APP就能跑,大家幾乎都在幹這一行。林華比韓偉要晚一些加入騎手隊伍,剛開始跑的時候,他覺得很累,每天在路上,電動車要騎很快,風險很大,心裡都是緊繃的。接單,取餐,上路,送貨,一邊擔心超時,一邊擔心出車禍,每個環節都很緊張,只有下班了,手機不再彈出單子,人才能放鬆。但堅持跑了兩天,林華還是決定留在外賣行業,因為掙錢確實比他之前要多。

 

在北京,韓偉和林華都住在順義的一個村子裡,十多平的房子,用玻璃板隔出廁所和廚房,租金一千左右,房間排著房間,一層能有六七家。儘管住在一起,但韓偉和林華真正意義上的聚會很少,因為送外賣,大家都不怎麼休息,每天都在外面跑單子,晚上回去就歇著。即使等單休息的時候,也不能放鬆,要一直盯著平臺頁面,來單了,要迅速搶單,這個工作多勞多得,工作時間越長,接單越多,收入越好。

 

很多外賣員都是經老鄉或熟人介紹進入這個行業,但繁忙的工作讓他們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  圖源視覺中國

  

 

韓偉和林華,都不是餓了麼的專職騎手,他們在蜂鳥眾包APP上註冊,籤署一份《蜂鳥眾包用戶協議》後,就成為眾包騎手。這份協議裡有一項特別提示:「蜂鳥眾包僅提供信息撮合服務,您與蜂鳥眾包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勞動/僱傭關係。」天眼查顯示,餓了麼CEO王磊,也是蜂鳥眾包的執行董事和總經理。

 

也是因為如此,餓了麼對騎手韓偉猝死的回應是,平臺和韓偉並非勞動關係,出於人道主義,為騎手家屬提供2000元的援助,其餘由保險公司處理。而韓偉在蜂鳥眾包上所繳納的保險,對工作期間猝死這一項的賠償是3萬。

 

中國社科院助理研究員孫萍觀察到,這幾年,特別是疫情期間,工作難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眾包平臺上打零工。除了騎手,網約車司機、主播也是如此。這些人的工作狀態相對自由,可以隨時開始,隨時結束,而網際網路公司也能藉由眾包平臺的方式,轉移一定的風險和成本。

 

但韓偉並不了解這些,他和妻子莊紅說過,眾包更自由,門檻也低,那當然是選眾包了,直接跟著老鄉註冊,基本不怎麼看用戶協議,「人家寫的那些條條框框,我老公他也看不懂,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咱們是找活的,反正能接單就行,能掙錢就行,管不了那麼多。」

 

林華在蜂鳥眾包上註冊時也是如此,「一個方塊,裡邊你得打對號,只能同意,因為不同意就跑不了。」林華受教育不多,看字慢,那些條文不好懂,平時有什麼問題要和平臺申訴,他都覺得費勁,因為申訴欄要寫不少於60字,「就算了」。

 

但無論是什麼身份,都不阻礙韓偉和林華把自己全部的時間投入去送外賣,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接一個訂單,收入六七塊錢,一天跑三四十單,收入能有200元左右。

 

每天,蜂鳥眾包會從騎手們第一單的收入裡扣除3元,其中1.06元交給了保險公司,用來為騎手購買保險,剩下的1.94元,則是平臺徵收的服務費。

 

可以算一筆帳,餓了麼一天從一位外包騎手那收取1.94元的服務費,就算騎手一年只工作300天,餓了麼也會有582元的收入。這個費用對比騎手猝死後餓了麼「人道主義地賠償了2000元」,公眾產生了極大憤怒,「一句外包,把關係撇得乾乾淨淨。」

 

可即使不是眾包騎手,也沒有任何一位專送騎手和外賣平臺存在直接的勞動僱傭關係,和他們籤約的,都是各種不同的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北京智工互聯科技小包智工的COO徐韜認為,這種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的本質,就是在轉移和承擔風險,通過層層轉嫁,大公司找中等公司,中等公司找小公司,把風險一直往外轉移,直到找不到人來負責。

 

餓了麼和美團會大量僱傭這些人力公司,2020年7月,外賣行業的人力中間商趣活科技公司甚至在美國上市了,餓了麼和美團是它的大客戶。

 

另一種方式就是成立眾包平臺,比如蜂鳥眾包,和眾包平臺籤約,意味著「人和公司」的模式,變成「人和平臺」的模式,用「信息聚合、服務信息匹配、信息撮合服務」的包裝,把風險轉移給個人,也讓很多流程更加複雜,讓一些費用不明晰。

 

外包騎手沒有勞動協議,很多專送騎手也沒有籤五險一金,即便是有,外賣平臺承擔得也很少,剩下的還是自己交。有些騎手不懂,比較短視,不願意繳納五險一金,寧願多要一點錢,這也被平臺和外包公司利用。孫萍能理解這一點,「對於眼前生計都解決不了的人來講,當下就是最重要的」。一些和平臺發生糾紛的騎手也會告訴她,出事後他們去找公司理論,發現和他們籤訂協議的公司的地址,「就是小破樓裡的房間,兩張桌子,一個電話,也沒有人」。

 

但實際上,現在平臺、算法、第三方公司的控制又非常強,騎手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著裝、態度、工作時長、強制加單,控制無孔不入,超越了過去普通的勞務關係。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沈偉偉關注到,已經有一些法院捕捉到這些變化,並會在認定勞動/勞務關係裡僱主責任的臨界點上,會更偏向僱主承擔更多責任,這是一個趨勢。

 

蜂鳥眾包用戶協議裡的特別提示。  圖源網絡

 

 

1月8日,餓了麼發布了一份新的聲明,承認眾包騎手的保險結構不合理,金額不足,將保額提升到60萬。韓偉的60萬撫恤金,也將交付給他的家屬。

 

看到這份聲明,莊紅覺得終於能喘口氣。

 

11月,莊紅的父親因病去世,韓偉回老家處理喪事,在家待了10天,又回到北京跑外賣,才一個月,就猝死在寒冬的街頭。這一連串的打擊,讓莊紅緩不過神來:「天天就在空中飄著似的,找不到地。做夢,在夢裡,都不敢接受這個現實。」

 

好幾年前,夫妻倆還在太原工作的時候,一年三八婦女節,韓偉說要給莊紅一個驚喜,他偷偷給她買了一個金佛。那個小金佛,莊紅一直沒戴,她在別人家做家政工,戴上也不自在,金佛一直放在老家,後來回老家戴了兩次,她覺得鄭重,戴了摘,摘了戴,麻煩,索性最後就不戴了,這個金佛,也成了韓偉留給她的最後念想。

 

莊紅和韓偉是自由戀愛,朋友介紹,韓偉留給他的第一眼印象就挺好,溫暖、細緻。兩人結婚 20年,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操心,去打工在哪裡租房,和房東溝通,交水電費,在網上給留在山西的孩子買東西,都是韓偉來做。

 

相比起來,莊紅是依賴他的那個,總被他說「不獨立」,在北京,她至今分不清東南西北,也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不會手機支付,但韓偉都會,每個月發了工資,莊紅就把卡給韓偉,錢都交給他管。

 

對韓飛來說,哥哥是總頂在最前面的那個人。2017年,他要買房,和韓偉提了一嘴,第二天,韓偉送來了5萬塊錢。「這是我哥和我嫂子當時打工掙的所有錢了。」

 

出事前,韓偉還跟莊紅商量,今年春節一定要回老家,因為大兒子馬上就高考,要回去給孩子打個氣。現在,莊紅覺得遺憾,兩口子在北京,和家人一起的時間太短了,都在忙,忙著趕快掙錢,「要知道這,咱今年就不幹了,明年再說,不能把命丟那兒。」

 

韓偉有一個快手號,名字叫「yis歡樂」。頭像是一張老照片,是年輕時候的他,穿著筆挺的白襯衫,坐在一輛拉風的機車上。但他發的最後一條視頻的主角是一輛摩託車,尾部掛著餓了麼的藍色箱子,兩邊把手上還有外賣的包裝袋。

 

這是2020年北京的秋天,陽光不錯。摩託車是他在2019年的冬天換的,原來那輛電瓶車,買的時候花了六千塊,但在冬天總是沒電,送餐總超時,莊紅說,丈夫咬咬牙,說服自己,為了多跑單,多掙點錢,設備要好一點。最後韓偉買了一輛摩託車,又花了七千,相當於他一個月的工資,但新車好用了不少。

 

有陽光、餓了麼的藍色配送箱、摩託車的那個視頻裡,韓偉選了一首歌,歌詞是這麼唱的:「我真的就在北京,就站在二環街上,天空一片片白雲,藍藍那是北京……」

 

 

(應受訪者要求,韓偉、莊紅、林華、韓飛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從2000元到60萬,外賣騎手寒冬猝死後,餓了麼提高保額
    韓偉在北京送外賣,作為一位外賣騎手,他被交警攔下,是和人發生衝突,還是遇到車禍?這是莊紅當時最壞的猜測。交警讓莊紅去一趟派出所,林華也去了,他是韓偉的同鄉,也在北京做騎手。接到莊紅電話時他心想,可能就是韓偉的單子快超時了,著急進小區,保安不讓,兩人吵起來,驚動了派出所。他和莊紅都沒料到,即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噩耗。
  •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百家故事
    外賣小哥在暴雨中涉水而行導航為了完成課題研究,孫萍在近4年的時間裡接觸了近百名外賣騎手,其中很多人都曾抱怨過系統給出的送餐路線。為了讓騎手更專注地送餐,這個智能系統會最大限度地取代人腦——幫騎手規劃多個訂單的取送餐順序,並為每一單提供送餐路線導航,騎手們不需要自己動腦,只需要根據系統的提示去完成,也同時承擔被帶入歧途的風險。
  • 外賣騎手的江湖「盟主」
    美團的所謂「8分鐘」只是把時間從騎手的接單界面移到了顧客的手機上。比如你點個餐,手機上顯示的是30分鐘送達,但是在我們外賣員的系統裡,38分鐘送達就不算遲到。現在只不過是顧客能夠看到這8分鐘的存在,給騎手的時間並沒有延長。其實騎手的目的很簡單,增加收入。
  • 外賣騎手崔大偉:一人就業,全家小康
    說到這裡,外賣騎手崔大偉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喀左全稱是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古稱「利州」,隸屬於遼寧省朝陽市,地處遼寧省西部朝陽市南部、大凌河上遊的丘陵地區,曾是遼寧省15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崔大偉是一名退役軍人,小家庭出現變故那年,兒子才2歲,老父又年事已高,在這個小縣城裡做什麼工作既能養家,又能照顧老人孩子,讓大偉這個七尺男兒犯了愁。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虎嗅網
    背景本月初,一篇針對「困在系統裡」的外賣騎手的新聞報導展現了外賣行業中險象環生的現狀,激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正推動外賣平臺不斷改進算法和騎手績效考核方式。社會在收穫良好顧客體驗、較低配送成本和極高配送效率的同時,也付出了騎手權益和行人安全降低的代價。面對此外賣騎手困境,我們將圍繞其中的問題根源,從平臺設計運營和政府監督監管的視角,系統性地提出一系列可以嘗試的改進方案。
  • 外賣騎手,你的僱主是誰?
    籤約僱主並非平臺9月8日,《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開始刷屏,不少人被騎手的遭遇觸動。外賣騎手分為專職騎手和眾包騎手(即兼職騎手)。成為眾包騎手比較簡單,在APP上註冊申請即可。餓了麼的APP是「蜂鳥眾包」,美團外賣的APP是「美團眾包」。
  • 外賣騎手踐行文明出行 走文明路 送暖心餐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共建文明城市 共享品質生活」——快遞小哥文明傳「遞」行動在江門如火如荼地進行,全市13家快遞和外賣行業的3000多名「小哥」,將文明之花送進千家萬戶,交通文明意識普遍增強,交通違法行為大幅下降。尤其隨著氣溫的下降,外賣小哥在繁忙中奔走,深入到城市的背街小巷中,讓顧客吃上了熱乎乎的飯菜,為千家萬戶送去了溫暖和幸福。
  • 美團外賣回應「騎手被困在系統裡」:對系統的問題責無旁貸,將給...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近日,一篇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刷爆網絡,文中稱,在外賣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導致他們違反交規、與死神賽跑,外賣員成了高危職業。文章還舉例,一位美團騎手在雨夜送外賣到凌晨兩點半,但當月的工資居然比平時低很多,原因正是大雨導致很多訂單超時。有騎手在貼吧寫道:「送外賣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對於外界的關注,美團外賣9月9日通過公眾號發布聲明進行了回應。
  • 韓國外賣騎手的困境及突圍之路
    在國內開始熱烈討論外賣騎手遭遇的那幾天,韓國也因為一則題為「外賣騎手年薪上億韓元(約60萬元)」的社會新聞,將外賣騎手推到了韓國輿論的中心。一味地求快讓外賣騎手的交通事故率不斷攀升,額外產生的醫療費用誰來負擔,也成了他們工作時難以放下的顧慮之一。在韓國討論外賣騎手的爭論中,質疑「按外賣件數收取報酬的外賣騎手和一般上班族有何差異,為什麼不能獲得法律賦予的勞動者應得的權利」的聲音不容忽視。隨著近幾年這一聲音的逐漸擴大,韓國外賣騎手在政府的幫助下搖晃地走上了困境突圍之路。
  • 外賣騎手疲於奔命 只不過是財報的一個數字?
    來源:金融投資報網絡上的喧囂並沒有延伸到生活裡。日前,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網絡上輿論紛紛,熱度持續高漲。與此同時,被送上熱搜的外賣騎手們一如既往奔波在大街小巷中,盤算著能接多少單,能否在標準時間內送達,如何避免被扣錢。「沒聽說過這事啊,不過,我們本來就是高危職業,時間太緊了。」
  • 風雪再冷,你送來的外賣很暖。「辛苦了」、「不著急」成寒潮外賣...
    窗外雪花飄飄,窩在室內點一份熱氣騰騰的外賣,成為了不少市民寒潮天的選擇。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近一周以來,北京、山東、天津等全國降溫明顯區域的外賣單量均有了較大幅度增長,鍋煲類外賣備受青睞,尤其是火鍋杯等「單人鍋」銷量激增。寒冷的送餐路上,騎手們收穫到更多的是來自社會各界的溫暖和好評。「辛苦了」、「不著急」、「慢慢送」成為寒冬裡最暖的訂單備註。
  • 馬亮:如何破解外賣騎手的「生死劫」
    當人們抱怨外賣騎手一騎絕塵,橫穿馬路、闖紅燈的時候,可能無法想像這實際上是外賣平臺企業通過科學算法精準預測而來的結果。《人物》雜誌在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中,歷數外賣騎手在平臺算法的「壓榨」下,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超速、逆行、闖紅燈。
  • 韓國外賣騎手的困境和突圍之路
    )」的社會新聞,將外賣騎手推到了韓國輿論的中心。一味地求快讓外賣騎手的交通事故率不斷攀升,額外產生的醫療費用誰來負擔,也成了他們工作時難以放下的顧慮之一。在韓國討論外賣騎手的爭論中,質疑「按外賣件數收取報酬的外賣騎手和一般上班族有何差異,為什麼不能獲得法律賦予的勞動者應得的權利」的聲音不容忽視。隨著近幾年這一聲音的逐漸擴大,韓國外賣騎手在政府的幫助下搖晃地走上了困境突圍之路。
  • 外賣小哥又出事了,上海一外賣騎手撞人後逃跑,竟然是因為怕賠錢
    而在近幾年,隨著外賣行業越來越火熱,因為外賣小哥搶時間而發生的事故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上海楊浦區就發生了一起與外賣小哥有關的車禍事故,而這位外賣小哥在發生事故後的反應卻十分讓人意外。根據當地警方提供的監控視頻中可以看到,在黃興路非機動車道上,一名外賣騎手因加速變道帶倒了一名騎車女子,女子倒地後外賣員卻直接逃走了。
  • 直擊外賣騎手的日常工作,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依舊堅守在崗位上!
    如今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外賣這個新興的行業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對於很多朋友來說,叫外賣成了一種新的生活習慣。在我們享受這個便利的同時,也感嘆外賣小哥在城市裡是「神一般的存在」!圖中的這名有著古銅色皮膚的漢子叫阿張,是某個平臺的一名外賣騎手,從正式加入的那天起,到現在已經有三年多了。人們總覺得外賣員的工資是多高多高(其實並不是很高,都是被宣傳出來的,每個地方的工資標準都不一樣),但是這一行和其他行業一樣,有著難以言表的心酸!在選擇進入外賣騎手這行之前,都要做好心理準備。
  • 透視外賣騎手的系統困境:平臺、用戶、騎手的三方合謀,此題無解
    隨著朋友圈熱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持續發酵,外賣公司開始捲入進來隨著朋友圈熱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持續發酵,外賣公司開始捲入進來。餓了麼在昨天凌晨表態,將在保障訂單準時的基礎上,發布新功能「多等5分鐘或10分鐘」。
  • 「致敬勞動者」他們是外賣騎手
    "簡易的送餐箱,一部手機武裝自己",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無論颳風下雨,只為讓我們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他們就是現代城市的新興群體——外賣騎手。騎手把餐食送到每一個消費者手中,背後付出了很多汗水和辛勞。外賣小哥雖然辛苦,但心懷夢想,創造了不可忽視的群體社會價值。
  • 即興評述:外賣騎手送餐途中猝死
    即興評述示例(一)提出核心觀點在我看來,外賣騎手等基層勞動者的權益需要更新更健全的制度來得以保障。 (二)給出理由從此次事件來看,騎手與平臺屬於外包形式的合作關係,在現行法律下,也的確不存在勞動關係,因此外賣騎手的權益缺乏保障也是一種無奈的現狀。
  • 當外賣行業湧進58萬名騎手……
    疫情當前,不少行業受到影響,就業人數隨著行業總體業務量縮減而減少,為什麼外賣行業能承載58萬人的湧入?  你是否觀察到,這段時間街上的外賣小哥多了很多?  據美團研究院以及餓了麼的官方數據,疫情發生後的1月20日至3月18日,美團和餓了麼新增外賣騎手超過58萬人。
  • 顧客願意「多等五分鐘」 也拯救不了外賣騎手的命運
    文 | 竹裡 當你通過手機下單叫外賣,方便享受送餐服務時,可能不會想到外賣騎手在配送熱騰騰餐食過程中所經歷的一次次「生死劫」;當你抱怨外賣騎手一騎絕塵,違規橫穿大馬路時候,可能也從來沒有意識到,這實際上是外賣平臺企業通過算法精準預測而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