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文章:美國挑起對華「新冷戰」讓亞太盟友不安

2020-12-2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7月27日發表該網站編委會的文章稱,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正在華盛頓帶頭髮起針對中國的新冷戰。無論對美國本身或對中國的最終結果如何,都使亞太地區的盟友和夥伴深陷其中。文章編譯如下: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正在華盛頓帶頭髮起針對中國的新冷戰。

蓬佩奧以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和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福·雷的言論讓人想起20世紀50年代針對蘇聯的言論。

蓬佩奧和美國總統川普正在大大加劇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有可靠計劃來支持這些威脅。對這位美國最高外交官來說,威脅一個持有1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供應美國許多消費和中間技術產品(包括在全球暴發疫情時期的醫療用品)的國家,似乎不是明智之舉。徹底切斷中國與美國和國際經濟的聯繫,代價將是極其高昂的。

面對美國外交和國際經濟政策的巨變,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現在正面臨關鍵時刻。

加拿大在地理上受制於美國命運的好壞,它嚴重陷入美中關係日益緊張的交火中。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保羅·埃文斯本周撰文說:「50年來一直是加拿大對華政策基石的接觸政策正搖搖欲墜。」

相關焦點

  • 美國欲發動新冷戰,幾乎無人問津?倒是有5個盟友加入「反美潮」
    當美國試圖拼湊「反華聯盟」時,一個「反美潮」也在形成。華盛頓方面想複製贏得「冷戰」的經驗,即西方陣營通過集體行為孤立、滲透和欺騙蘇聯,最後讓這個龐然大物轟然解體。問題是,時移世易,現在不是當年。美國想重複以往的經驗,成功的可能性為零。現在美方的確想發動「新冷戰」,但很多盟友或明或暗地都展示出「不跟」的立場。
  • 又添新對手:美日印澳軍演後,英法也要在中國近海演習,德也跟著
    這不,美日印澳軍演剛剛結束,英法竟然也計劃在中國近海演習。日媒報導稱,英國海軍計劃明年初派「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群奔赴中國附近海域參加美日聯合軍演。對於英國海軍的到來,我軍事專家認為,英國航母不遠萬裡來亞太向美國表忠心,只是在打腫臉充胖子。
  • 胡利奧·裡奧斯文章:美國對華發動「新冷戰」力不從心
    的文章稱,美國對華發動「新冷戰」力不從心。文章摘編如下:中國追求的是什麼?根據美國司法部長巴爾的說法,是「攻擊美國」。根據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說法,是「摧毀自由世界」。這些說法是川普團隊內部競選策略的體現?還是緣於擔心失去全球領導地位的一種歇斯底裡的爆發?
  • 德媒:美國無法「戰勝」中國的四大原因
    作者:影覓編輯:枯木美國是全球疫情重災區,累計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全球之最。抗疫關鍵時刻,川普政府非但沒有減緩新冠病毒蔓延速度,反而為成為病毒"幫兇"。首先川普無視新冠病毒,誤導美民眾。追求所謂的"自由",拒絕佩戴口罩。
  • 莫裡森拿美國企業開刀,澳媒:浪子回頭金不換
    澳洲屢次採取錯誤對華舉措步入2020年之後,澳大利亞更是變本加厲,該國政客曾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提出要對中國進行「獨立調查」,甚至還做出了索賠要求。近期,澳總理莫裡森又因為中國畫家創作的一幅諷刺畫作,要求中國對其道歉。
  • 中國諷刺漫畫再次觸動西方神經,澳媒辯駁:我們是美國最大盟友
    寓意很明顯,澳大利亞正在被美國、被白宮所操控。對此,不少澳媒進行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駁斥。澳大利亞第七新聞認為,《環球時報》是在暗示澳大利亞在中美關係中的立場,中國以前就見過這種「澳洲詭計」;澳大利亞新聞集團則表示,澳大利亞一直是美國區域戰略中的典範,並為美國贏得了榮譽,在面對中國時澳大利亞不能聲稱自己是美國第二順位的盟友。
  • 鐵桿盟友終於站隊澳大利亞,澳總理卻打退堂鼓:努力保持與華關係
    據環球網報導,近日,一張諷刺澳大利亞士兵暴行的政治漫畫在國際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中國外交官趙立堅用個人帳號轉發該漫畫後,澳總理莫裡森居然氣急敗壞地要求中方"道歉"。然而,不到一天時間,莫裡森的態度突然180度大轉彎。他公開表態稱,不要進一步放大此事,要努力保持與華工作關係。
  • 澳媒催促莫裡森,別等美國,等也是白等
    澳大利亞媒體提醒澳政府把握時機最近澳大利亞對話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拜登勝選為莫裡森改善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糟糕關係帶來機會》的文章來提醒澳大利亞政府需要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關係了。文章當中指出,莫裡森此前曾強調地區聯繫的重要性,但是卻忍不住配合川普「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
  • 澳媒眼紅:我們遭「不幸」,他國趁機「瓜分」中國市場
    多種澳大利亞商品對華出口遇阻,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流失,競爭對手蓄勢待發。這讓澳媒眼紅了。報導截圖12月11日,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發文稱,在上個月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阿根廷牛肉協會已經準備好「抓住澳大利亞的不幸」。即便要經過14天隔離,58名協會人員還是來到現場,向顧客展示了他們的牛肉產品。
  • 美媒一針見血說出實話,澳大利亞扎心了
    眾所周知,一段時間以來,作為美國盟友的澳大利亞不僅屢屢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採取錯誤言行,主動挑起挑釁性、對抗性行動,更是仗著有美國撐腰,不斷在對華貿易上耍手段。就在不久前,有澳大利亞議員甚至叫囂稱,澳大利亞已經做好了「與中國開戰的準備」,澳政府應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
  • 炮製對華「冷戰」宣言?這七個成語蓬佩奧當之無愧
    美國「反華急先鋒」、國務卿蓬佩奧日前發表了一篇頗具冷戰色彩的涉華演講。蓬佩奧宣稱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未來應該用「不信任並核查」的方式對待中國,並鼓譟全世界聯合起來「改變中國」。資料圖 新華社發(阿薩德攝)值得注意的是,蓬佩奧的這次演講是近期美國對華政策最集中的宣示,其言語中充斥著仇華情緒、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可能標誌著美國對華政策的巨大變化。在各國忙著抗擊新冠疫情、推動經濟復甦之際,蓬佩奧卻忙著煽動仇恨、製造對抗,倒也符合這位「美國史上最差國務卿」的人設。
  • 美日澳等六國集結亞太地區,衝著中國來的嗎?
    美國及其盟友向亞太集結 儘管川普政府的執政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但川普政府並沒有因此而放鬆對中國進行遏制的步伐,反而還變本加厲地對中國進行遏制,試圖上演「最後的瘋狂」。近期,美日澳等六國竟然齊齊行動,集結亞太地區,難道還是衝著中國來了?
  • 澳媒終於知錯了?替美國出頭自尋絕路,這次只有中國能救澳大利亞
    【南方+11月20日訊】11月19日,澳媒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需要更多替代市場?」的文章,其主要內容是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承認,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澳產品有巨大需求的國家。澳大利亞找遍全球都找不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國家?
  • 視頻|澳政客果然開始鼓吹"抵制中國貨"!澳媒秒打臉
    據海外網12月1日報導,中澳發生貿易爭端之際,澳大利亞前參議員、極右翼政黨「一國黨」黨魁保琳·漢森公然鼓譟「抵制中國貨」,引起澳輿論關注文章說,在進口方面,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合作夥伴,2017到2018年度,澳大利亞從中國購買價值713億澳元的商品和服務,這相當於澳大利亞進口總額的18%。
  • 澳媒揚言澳打算報復中國,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中國媒體有關部分商品反傾銷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時任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早在10月份,有關「中國叫停澳煤炭進口」的消息被多家外媒報導和熱烈討論,同樣引起了澳政府官員的高度關注。11月末,澳媒爆料所謂「數十艘煤炭船在華滯留」的傳言,使澳煤炭產業的不安達到了頂峰。而在此後,澳媒不斷揚言要打算報復中國,以為中國會被嚇到?據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這幾天,因為一系列對華出口問題,澳大利亞陷入了焦慮。對於中澳經貿現狀,澳大利亞政府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 穩信心反歧視援國內聯中外 海外華媒為戰"疫"加油
    原標題:海外華媒為戰「疫」加油!(僑界關注)   美國環球新聞網總編輯王繪灃(左四)與旅美僑胞籌集抗疫物資。(王繪灃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世界各國人民的心。「澳大利亞華僑華人慷慨解囊,向武漢等地捐款捐物,充分顯示了海外僑胞與祖(籍)國的血脈親情……」作為撰稿人,該報總編輯任傳功告訴記者,「希望通過這些文章,向在澳僑胞傳遞中國戰『疫』必勝的堅定信心。」   身兼澳華電視傳媒董事長,任傳功最近格外忙碌。「我們的新聞網站每天第一時間轉載國內疫情數據,讓更多人及時了解疫情最新形勢。
  • 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澳大利亞近年來頻頻在對華問題上「反覆橫跳」,時而挑釁,時而說起軟話,意圖保下和中國的生意往來。兩屆澳政府為何都這麼擰巴?美媒注意到,澳政客這是急著向美國證實自己的價值呢……12月1日,美國《紐約時報》在文章中給出了以下發現:過去幾年,澳大利亞一直衝在「反華」前線,第一個禁了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意在遏制中國影響力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第一個不懷好意地煽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
  • 事到如今,莫裡森政府還在挑事,澳媒驚覺事情不妙:中國殺雞儆猴
    澳媒普遍認為,這一法案直指許多與中國有關的協議,首當其衝的,可能是維多利亞州(簡稱維州)與中方籤署的「一帶一路」相關合作協議。澳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8日公開表示,維州將有至少3個月的時間向聯邦政府解釋,為什麼在新法案的條款下,「一帶一路」相關協議符合國家利益。 近年來,雖然澳聯邦政府為取悅美國,不斷惡化澳中關係,但部分州政府並沒有隨之起舞。維州州長安德魯斯在上周重申,他們並不打算廢除「一帶一路」相關協議。然而維州的態度,卻引起澳聯邦政府和美國的不滿。
  • 澳前外長:澳過分扮演美國「副警長」角色 跟風傷害中國
    ,面對複雜國際環境,澳大利亞迫切需要提升外交能力,以應對地區衝突、地緣局勢緊張等複雜態勢,部分專家認為澳應保持冷靜,妥善處理對華關係。但近年來,由於缺乏政治意願,澳並未充分運用外交手段。文章援引題為《通過可持續和平實現安全:澳大利亞國際預防衝突與和平建設》的研究報告稱,在新冠疫情前,澳大利亞在預防衝突、和平建設等外交工作中存在明顯不足。在過去的25年裡,聯邦支出總額中外交經費所佔比例從1995年-1996年的0.38%下降至2018年-2019年的0.22%,降幅達42%。
  • 澳國駐華大使:只因為美國和澳大利亞是盟友
    根據媒體報導,雙方對於中澳關係的看法屬於「雞同鴨講」,胡錫進認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針對是不應該的也是不合適的,而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則認為澳大利亞在中美之間一直保持著中立客觀的態度,但澳大利亞是美國忠實的盟友這一點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