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試圖拼湊「反華聯盟」時,一個「反美潮」也在形成。華盛頓方面想複製贏得「冷戰」的經驗,即西方陣營通過集體行為孤立、滲透和欺騙蘇聯,最後讓這個龐然大物轟然解體。
問題是,時移世易,現在不是當年。美國想重複以往的經驗,成功的可能性為零。現在美方的確想發動「新冷戰」,但很多盟友或明或暗地都展示出「不跟」的立場。不僅如此,美方近些年來的倒行逆施,已經喪失了很多人心。「讓美國重新偉大」的另一面,就是「讓盟友重新當狗」。
套用一句話——「當你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當美國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國的痛苦之上,那麼別國也不介意加入自發形成的「反美陣營」,即便是美國的盟友也不例外。
1、法德意3個歐洲國家在衛生等領域「反美」
作為歐盟的「雙核」,法國和德國在軍工領域決定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程度,爭取提升技術和零部件的自主率。這一決定的背後,是法國和德國對美國的信任度持續走低,更是為了防止美國竊取數據和動輒就採取限制措施。法德都謀求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佔據更多的份額,不會容忍美方的指手畫腳。
不僅是在軍事上,法德在衛生領域也看美國不順眼。據路透社報導,法國和德國已經退出了世衛組織的改革談判。導火索就是美國試圖主導這一談判。川普方面明明已經揚言要退出世衛組織,卻依然不放棄控制權。這種霸道做法連法國和德國都沒法忍!歐洲高層人士直接表達不滿:沒有人願意讓一個即將退出世衛組織的國家來制定所謂的「共同路線圖」。更何況,這個國家還是全球抗疫最失敗的國家,累計確診病例已經突破500萬例。
義大利也贊同法國和德國的立場。與此同時,美方依然在掩耳盜鈴,聲稱「G7國家」都支持世衛組織的改革構想。英國耍了個滑頭,拒絕發表評論,只是表達了對改革世衛組織的支持。
美國的霸道,迫使歐盟的兩大核心成員國加速謀求歐洲的戰略自主。而當美方威脅要對一系列歐洲國家進行制裁、想逼迫歐洲國家們放棄「北溪-2」天然氣管道時,「大西洋同盟」的分裂已經不可避免。
2、加拿大與美國打起「關稅戰爭」
給美國當「舔狗」,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狠踹一腳,即便是與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加拿大也不例外。
按說加拿大對川普已經百依百順了,白宮方面認為「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讓美國吃虧最多,因此強迫2個鄰居重籤。加拿大忍了。但沒想到,美國是撿到軟柿子就欺負個沒完沒了,讓加拿大都忍無可忍。
加方在8月7日向美國「宣戰」——如果美國一意孤行從8月16日開始針對加拿大鋁產品徵收10%關稅,那麼加拿大就要對美國出口到加拿大的產品徵收總額為36億加元的關稅,以進行「對等報復」。
至於川普認定加拿大鋁產品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加方對此嗤之以鼻,直接批駁美方「荒謬」。這在以往非常罕見。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美國連加拿大都不放過,就這還想搭起「新冷戰」的草臺班子?!
3、菲律賓笑納美國的禮物,但反對美國將其拉入爭端
在7月份,菲律賓笑納了美國的一個「禮物」——否認相關海域屬於崛起中的大國。這是對華遏制戰略的一部分。馬尼拉方面對此表示歡迎,因為只有美國持續對華施壓,才能顯示出菲律賓的價值。
不過,菲律賓方面接下來卻反對美國將其拉入爭端。杜特爾特發表的國情諮文透露出這樣的意思:菲律賓很弱,誰都不敢得罪,沒資格上大國博弈的牌桌,因此求放過。
菲律賓是美國的盟友,當杜特爾特禁止美軍重返蘇比克灣軍事基地、禁止菲律賓軍隊參與美日澳等國在附近舉行的海上軍演,其實就已經偏向於反對美國的一邊。當然,杜特爾特給出的說法就是「奉行獨立外交」。
與此同時,菲方還旗幟鮮明地表示不會跟隨美國封禁備受民眾喜愛的TikTok。這是另一個明確信號,即對美方採取陰暗手段的某種不滿。
讓美國決定別國是否擁有「發展權」和「崛起權」是非常危險的。美國對TikTok使出陰招,證明「好好做生意,憑本事發財」根本不可能。掌握霸權的美國只要願意,隨時都有可能掐死不屬於本國的工業產品,而且還要把「屠刀」揮向那些比美企競爭力更強的外國企業,不斬草除根決不罷休。
對那些試圖趕超美國的國家或公司,華盛頓方面只給出2條路——要麼徹底按死,要麼徹底掌控。TikTok就面臨這樣的抉擇,無論怎麼選都是死胡同。美國對東芝是如此,對阿爾斯通是如此,現在輪到了華為和TikTok。
當前的世界秩序由美國建立和主持,但由於相對實力的下降,華盛頓方面在正常競爭方面往往處於下風,於是乾脆揭下此前偽裝得很好的面紗,直接祭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絕招。美國放棄了市場經濟原則,放棄了公平競爭,極大地削弱了很多國家對美國的信賴,損害了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利益。
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威廉-羅普近日在《華盛頓郵報》上刊文,指出美國根本無法單獨贏得對華「新冷戰」,與此同時,在亞洲和歐洲的盟友都不會支持美國發動的「新冷戰」,更不願站隊,因為兩大強國的對抗不符合美國盟友的利益。
不可否認的是,美國依然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如今依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挑戰美國的霸權。但昔日美國如臂使指一般的盟友體系已經運轉不靈,其實就是一個重要訊號。再等20年,世界將大不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