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千餘老人5年高強度鍛鍊,比同齡人更長壽

2020-11-10 MED24

運動有益健康,那麼下樓拿快遞、在地鐵上站著算不算?飯後散步半小時夠嗎?

迄今最大規模,歷時最久的關於運動和健康的隨機對照Generation100研究說:不流汗的真不夠!要想更健康,運動要猛點好。

即使都70多歲了,那些鍛鍊到頭頂冒汗氣喘籲籲的老人,也比只做緩和運動以及不運動的同齡人更健康,更長壽。

2014年「憨豆先生」羅溫·艾金森在中國跳廣場舞,這運動量夠大吧? 來源:新華網


運動量該多大?

挪威1500多名老年人的5年跟蹤研究顯示:最佳健康運動是有規律的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

所謂高強度,指達到渾身冒汗、氣喘籲籲,連長句子都說不出。但也不能過於劇烈,心率差不多在最大心率的90%。時間也不要過久:一周兩次「4×4間歇法」,即共4組,每組4分鐘高強度運動,期間穿插緩和休息期。

10月7日,《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了Generation 100研究結果

這樣堅持五年,讓一群70歲-80歲之間的老人平均死亡率遠低於只做緩和運動的同齡人,並且身體和心理狀態都非常好。

當然,不止是跑步,這種間歇式運動法也可以通用於遊泳、單車甚至廣場舞等其他有氧運動!無論哪種運動,貴在堅持。

為什麼是70歲?

當今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70餘歲,例如中國是76.4歲,美國是78.5歲。70多歲是壽命分水嶺,大多數人只能活這麼久,年齡超過80歲可以稱得上長壽。

北歐國家挪威本就以長壽著稱,70-79歲老年人的五年生存率高達90%。而在挪威參與這項研究堅持鍛鍊的老年人,五年生存率更是有95%!即每100人裡只有5人會在七十幾歲去世。

2012年起,研究者在挪威大城市特隆海姆向全市70-77歲的老年人發出了招募邀請,最終有1567個大爺大媽參與了研究。他們被隨機分為3組,分別在接下來的5年間進行不同強度的鍛鍊。


高強度間歇組:一周兩次按照「4×4訓練法」鍛鍊。

中度鍛鍊組:一周兩次每次50分鐘做中等強度鍛鍊(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

對照組:建議自行鍛鍊,但不做強制要求,只需定期檢查身體。

五年後,高強度間歇組的老人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狀態都比另外兩組更好,體能也更好

高強度運動的長壽趨勢

參加研究5年後,高強度間歇鍛鍊組有3%的老人去世,而中度鍛鍊組有6%的人去世。差距還不具備統計學顯著性,但運動量越大,健康獲益越高,這趨勢還是很明顯的。

對照組如何?五年死亡率也只有4.5%!

心理學上的霍桑效應一種實驗者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或許可解釋對照組的死亡率比中度鍛鍊組還低。

你以為沒有人督促,對照組的老頭老太就會躺吃躺喝?其實對照組裡竟有1/5的老人主動地在5年內堅持了規律的高強度鍛鍊,有些人運動量甚至比中度鍛鍊組還要大


研究者也指出,實驗中的對照組其實並非「不運動組」,而是建議運動組。所有報名參加研究的老人們,本來就對健身和鍛鍊非常積極,他們也都自我感覺屬於「身體好的」。參加這項研究並進行定期體檢這件事本身,就已經激勵了對照組的老人們也卯足了勁兒去鍛鍊。

廉頗不老的秘訣?

這五年來,所有受試者都保持了體能水平五年沒有下降(此處「體能」指「最大攝氧量」,這體現了人在運動中的最大耐力)。

不得不說,挪威大爺大媽真是太有活力了。一般來說上了70歲的人,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從70到80歲,體能水平要下降20%。可參加Generation 100的老人竟然5年沒有下降,可能正是因為報名參加研究的這群人本就比一般人更熱衷運動。

不久前,挪威科技大學的另一組研究者也在《心血管病進展》雜誌發表了一項名為「HUNT研究」的人群健康調查:1500人在10年間的進行運動與健康的跟蹤記錄。

結果顯示,對定期高強度鍛鍊的人,年齡對體能的影響並不大。相比之下,雖然堅持運動,但達不到高強度的人,10年間體能下滑了9%。至於那些不鍛鍊的則10年內下降了16%。也就是說,「廉頗不老」的原因,就是保持運動強度。那些把體能保持很好的人,得病的風險因子也更少,無論是血壓、腰圍還是靜息心率都更低。

高強度運動到底要多高呢?用研究者的話來說,「心率達到最高心率的90%,沒有心率監測設備的話,一定要渾身出汗,氣喘籲籲!」他們還建議那些本就保持溫和鍛鍊的老年人要加強運動量。

看看人家七旬老人,再數數自己自己的運動量,小編默默地汗了。不說了,換運動鞋去了……

相關焦點

  • 研究表明:生命在於運動,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
    中國不少人的養生觀念裡,到了一定年紀後,尤其是作為一個老年人的時候,這個時候進行的運動就必須是舒緩、低強度的運動,而不是和年輕人那樣做一些劇烈、高強度的運動。因此,我們在公園裡看見那麼多老人做的運動都是類似太極拳、五禽戲之類是健身體操,這些運動都是低強度的運動。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在於靜止?醫生:嘗試3個運動,結果會給你驚喜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一些人也認為堅持運動可以長壽,不過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自然界中不怎麼運動的烏龜就可以活很久,而一些運動比較敏捷的動物往往或不了多久,所以生命的關鍵在於靜養。那麼生命到底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呢?醫生給大家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 65歲後的老人,選擇靜養好還是運動好?看完恍然大悟
    生命在於運動,不過也有不少人覺得上了年紀的老人,適合在家靜養,最好不要鍛鍊,那到底哪個更適合呢?一起來了解一下。65歲後的老人,到底應該靜養還是運動?上了年紀後,身體中的各項機能會明顯退化,尤其是骨骼和血管,所以建議大家多多鍛鍊身體,通過運動,是可以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增加血管的彈性,從而預防出現血管堵塞。不過,上了年紀的老人在運動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量,很多人不建議上了年紀的人鍛鍊身體,就是怕在運動的過程中出意外。
  • 高強度鍛鍊對老人健康更有益?
    圖片來源:Erlend Lånke Solbu/NRK根據Generation 100的一項研究中,5年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增加了生活質量,改善了體能,還有很可能有效延長了參與者的壽命。挪威科技大學心臟運動研究組的教授Dorthe Stensvold說:「首先,我必須說明,運動對老年人的健康有益。
  • 生命在於運動和靜止使人長壽,哪種說法更靠譜?科學給出合理解釋
    有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對於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的好處,並且一直也非常熱衷於運動,但是也不免有很多懷疑的聲音出現,因為大部分長壽的人都不怎麼運動,並且有很多運動員也不長壽,反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生命在於運動和靜止使人長壽,哪種說法更靠譜?科學給出合理解釋經過研究表明,兔子、老鼠等小型哺乳類動物,心率快但是壽命一般不長,短短僅有幾年,而大型不如類動物,就如鯨魚心率每分鐘只有20次,但是壽命卻可長達幾十年。科學家們認為心率慢更長壽。
  • 骨折手術後,鍛鍊好還是靜養好?告訴你康復怎麼做
    很多人在骨折之後通過手術來治療,不知道應該鍛鍊還是靜養,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應該諮詢專業人員的意見或者諮詢醫生,否則身體的護理工作沒有做好,會讓身體的恢復速度變得緩慢。在骨折之後應該鍛鍊還是休息,應該根據病情的恢復情況來判斷。手術完應該臥床靜養,通過這種方式讓身體逐漸康復。
  • 高強度運動有哪些危害?
    但一些人由於對運動的性質、自己的身體情況及安全鍛鍊缺乏了解,一味追求運動強度、體型健碩,長期堅持錯誤的運動習慣,進行高強度運動,不但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今天就請緯度國際健身俱樂部私教經理張開偉給我們講講如何掌握運動的強度及高強度運動會帶來哪些危害。
  • 長期中高強度運動,是消耗壽命還是強身健體?關鍵性研究來了
    研究者篩選了四個國家九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數據,涉及人員44370名,平均年齡為65.8歲,隨訪時間4-14.5年,過程中死亡人數為3451名。在所有隊列中,進行中高強度運動的參與者每天運動時間為8-35分鐘不等,而久坐時間為8.5-10.5小時/天。
  • 懶人更長壽?!這樣休息效果堪比運動,中老年人必看~
    在休息中輕鬆實現養生效果,不費事也能「長壽」。 最易犯的5個運動誤區 走得多 人在劇烈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這些激素的增加使得機體免疫系統受到抑制,反而不利健康。
  • 感冒時應該鍛鍊還是靜養?做錯了,難怪感冒一直好不了
    每個人都經歷過感冒,在換季或者天氣變冷的時候都會出現感冒,感冒像是一件生活中非常平凡的事,是一種很小的疾病,經常做鍛鍊的人很少會出現感冒,而經常感冒的人則很少去鍛鍊,那麼感冒的時候應該鍛鍊還是靜養嗎?雖然說鍛鍊可以幫助增強人的體質,體質增強患感冒的機率就減少,但是如果已經感冒的話是不適合運動的,因為感冒時運動不利於身體的恢復,有些人認為感冒後出一身汗就好了,而運動就可以讓人大量出汗,似乎運動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感冒的方式,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 男人怎麼運動鍛鍊,才能更年輕?做好這3件事,就怕做不到!
    從運動頻率上來說,每周鍛鍊至少應該達到3~5次。在身體能夠承受的範圍內,運動次數多一些則更好。在那些熱衷運動的人之中,每周的運動頻率達到4~6次,也屬正常。如果每周運動頻率低於3次,也就是每周只鍛鍊一兩次,甚至更少,比如兩周一次。
  • 為什麼農村老人粗茶淡飯,但是活得更長壽?其實大多數人都有誤解
    但是為什麼感覺農村老人每天粗茶淡飯也能健健康康,活得很長壽呢?首先,農村老人生活簡單,飲食上大部分吃自己家栽種、養殖的農產品。新鮮蔬菜水果營養更豐富,吃飯也清淡少油,很少吃一些油炸、燒烤類的食物,對保持健康的體型更有利,也就減少了心血管發病的機率。
  • Tabata高強度鍛鍊!
    TABATA是源於日本,它是在短時間內(4—5分鐘),能夠更好的去刺激身體,使身體變得更好的健身運動。TABATA屬於高強度鍛鍊!TABATA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屬於無氧運動,能更好地增加心肺能力,減少脂肪,讓身體更加的勻稱!高頻次、高強度的鍛鍊,對肌肉力量的增加也有很大的效果。
  • 老年人多多運動鍛鍊好,還是靜養不動好?本文為你說清楚
    ,往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其中一種認為,老年人年齡大了,為了保持身體活力,要多注意加強運動鍛鍊;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老年人身體衰弱,應多多靜養,運動量過大反而增加身體消耗,不利於健康。  這裡說的「動」,主要是指老年人在身體條件允許,沒有運動鍛鍊禁忌的情況下,還是應該多多加強和堅持運動鍛鍊,老年人運動鍛鍊對身體可以帶來多方面的健康獲益,一方面可以促進身體的代謝能力,輔助加強三高的控制,同時還能夠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能力,對於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也是很有益的生活調理方式;對於骨骼肌肉方面,運動鍛鍊能夠有助於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增加肌肉力量,預防意外損傷,
  • 膝蓋不好,要靜養不動還是繼續運動?專家說出實話
    膝蓋不好,該不動還是運動?大量的權威研究都表示,膝蓋不好的人群更加要長期進行體育鍛鍊,這樣可以起到緩解疼痛和保護關節的作用。只要適當從事運動,都可以起到改善膝關節疼痛和功能的作用。02久坐不動久坐不動比運動更傷膝蓋,原因在於我們的骨骼和關節由肌肉支撐保護著,而肌肉不等同於脂肪,它有用進廢退原則。
  • 101歲老人分享長壽秘訣:擁有4種性格特徵的人更長壽
    101歲的張奶奶是村裡最老的老人之一。記者們經常拜訪她,也有很多人前來報導和採訪她。最令人驚奇的是,雖然她已經很老了,但她的身體一直很好,她身邊的人特別羨慕她的健康和長壽。
  • 運動和靜止到底哪個更有利於身體健康?研究人員給出了答案!
    老李認為生命在於運動,所以會選擇跑步打羽毛球或者散步等,而老王則認為生命則在於靜止,而且靜止能夠更加長壽,所以會選擇通過下棋來練習大腦,就當作運動來鍛鍊身體了。那麼運動和靜止,到底哪一個更加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呢?
  • 運動的人與不運動的人哪個會更長壽?科學給你答案,不妨了解一下
    俗話說得好,生命在於運動,所以說運動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運動可以鍛鍊我們的身體,讓我們保持身體健康,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運動中,雖然說運動是對人體有益,但也要適量,過度的運動反而會讓我們的體能消耗過度,縮短我們的壽命,經科學驗證,只有進行合理適當的運動才會讓我們更加的長壽。
  • BMJ:5年運動訓練對老年人全因死亡率影響,高強度間歇訓練值得被推薦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導語:針對未來的體育鍛鍊指南,至少對老年人來說,應該更具體地要求至少部分體育鍛鍊應以高強度進行。除此之外,研究者還提出了一個探索性假設,即高強度間歇訓練比中等強度持續訓練更能降低死亡率。研究者邀請了挪威特隆赫姆所有70-77歲的居民(1936年1月1日- 1942年12月31日出生,n=6966)參與研究。研究前和研究中排除標準為未控制的高血壓(未經治療的收縮壓220mmHg,或舒張壓110mmHg)。
  • 懶人更長壽?!這樣休息效果堪比運動,中老年人必看
    在休息中輕鬆實現養生效果,不費事也能「長壽」。 最易犯的5個運動誤區 走得多 人在劇烈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這些激素的增加使得機體免疫系統受到抑制,反而不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