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第一次合作時,中山先生採納中共方面的建議,立即加緊建立和擴充革命軍隊,他授意廖仲愷先生在建國粵軍第二師成立一個獨立營,以配合黃埔軍校培訓下層的軍士,進一步壯大革命軍的骨幹隊伍,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由誰來擔任這個重任呢?廖仲愷先生首先就想到到了年輕的葉帥,他很熟悉和器重這個年輕的革命將領。這是因為,廖仲愷先生深知葉帥不僅是中山先生的忠實追隨者,而且是中山先生蒙難時刻的堅定保衛者,對革命忠心耿耿,累立戰功,能文能武,才華出眾。
於是,廖仲愷先生便決定派葉帥任獨立營營長,負責訓練,設營於香洲。香洲原屬中山縣(現屬珠海市)的一個沿海城鎮,環山面水,風景秀麗,與孫中山的家鄉翠享村相距不遠,深受革命影響。
葉帥上任後,便開始積極籌劃該營的成立,從招募兵員到組織訓練,他付出了很多心血。他親自帶領一個小分隊到陽江、電白一帶宣傳動員大批農村青年乘船來到香洲,參加革命軍隊。
獨立營初建起8個連隊,900餘名士兵,還有一批經過挑選的教官,陣容很是整齊。為了訓練好這批骨幹,葉帥制訂了具體訓練計劃,建立各種制度,確定軍事訓練與政治訓練並重的原則,努力使軍隊成為革命的軍隊。他強調「軍以黨化,黨以軍成」,要求革命軍隊與革命政黨保持密切的關係,不要軍閥,不鬧獨立性。
經過一段整訓,葉帥培養出了不少軍事人才,取得了巨大成效。不久以後,獨立營擴編為新編團,由葉帥兼任團長。
新編團成立後,開始了更加嚴格的訓練。葉帥以身作則,講解示範,把著手傳授軍事技術。葉帥很關心時局,高瞻遠矚,經常對士兵們發表熱情洋溢的政治演講,使大家懂得"革命成功階級滅」的道理。這樣,一群群愛國志士圍簇在葉帥的身邊,他們共商軍機,怒斥軍閥,隨時準備奔赴沙場,以身殉國。
廖仲愷先生沒有看錯人,葉帥以他出色的治軍才能,將新編團變成了一所培育人才的革命學校,為後來的革命鬥爭培養出了大量優秀軍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