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尋訪薺菜花----------培養孩子質樸

2021-02-22 淡雲

      親愛的孩子:3月20日 18:28:35春分。春分是一年中最美的節氣。春分是寒暑平而晝夜均,是最舒適的氣候,安靜中蘊藏著生機,喜悅中孕育著希望。這個時節暖意演漾,陽氣氤氳,溶溶養花的天氣,但城中桃李怨風雨,而春在溪頭的薺菜花卻聯結著繁春與一個盛夏。早年閱讀汪曾祺的《五味》,書裡頭寫故鄉的野菜枸杞頭。「枸杞頭是春天的野菜。採摘枸杞的嫩頭,略焯過,切碎,與香乾丁同拌,澆醬油醋香油;或入油鍋爆炒,皆極清香,清香似尤甚於薺菜。」先生的文字極其清新,像是有意無意地往裡撒了細沙,風就順勢吹進了字與詞間的縫隙。但吾鄉寶雞很少有枸杞頭,薺菜卻是春天最多見得野菜,薺菜有十字花科特有的辛辣味,在我印象中,薺菜總是能粗服亂頭地長一大蓬。但掐下來的嫩尖尖,都像是少女的嘴,粉粉嘟嘟的。薺菜的果實是三角形的,像個微型的錢包,所以在中世紀拉丁語中叫「牧羊人錢包」。

 

     薺菜吃起來的那種清瘦甘苦,有種寒門書生式的風骨。春分節氣伴隨著縷縷東來的溫潤和風,故鄉的原野裡春色漸濃了,薺菜在這時也跟著一起冒芽兒了。薺菜初萌於嚴冬,繁茂於早春,是春的使者,長在鄉野質樸卻鮮美,引得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最早有《詩經·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晉代夏侯諶的《薺賦》稱得上是詠薺詩的上乘之作:「鑽重冰而挺茂,蒙嚴霜以發鮮。舍盛陽而弗萌,在太陰而斯育。永安性於猛寒,差無寧乎暖燠。」其意為一般草木只有天暖了才出土生長,而薺菜則是破凌而出。「齊精氣於款冬,均貞固乎松竹。」把薺菜與松竹擺在一起,喻其品節。在詩人眼裡,薺菜還是頑強向上的象徵。齊人卞伯玉在他的《薺賦》中也不乏對薺菜的讚美之詞:「終風掃於暮節,霜露交於杪秋。有萋萋之綠薺,方滋繁於中丘。」他們都對薺菜「迎寒薺葉稠」的耐寒品質大為讚頌。《明皇雜錄》記載,唐肅宗上元二年七月,長期伴隨在唐玄宗身邊的太監高力士被貶途經夜郎南邊的巫州時,看到漫山遍野的薺菜沒人採摘,不由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吟出一首小詩:「兩京做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有殊,氣味都不改。」說明此菜貧富皆吃,且唐代長安集市已有售賣了。

      南宋詞人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中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可以說是流傳甚廣,成為詠薺的名句和代表作。說薺菜在早春季節就從泥土裡萌出,給人們帶來了春天的信息。在城中的桃花和李花害怕風吹雨打而凋落的時候,野外小溪邊的薺菜花卻不畏風雨,正在喜氣盈盈、朝氣勃勃地迎春盛開,讓人不由脫口而出:「春天在這裡!」

       南宋詩人陸遊最愛食薺菜,在《食薺》一詩中寫道:「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忽忘歸。」詩人對食薺頗得其法:「小著鹽醯和滋味,微加薑桂助精神。」這種涼拌薺菜的吃法,是值得仿效的。他還在《買魚》詩中將薺菜與鱸魚相比,說用它摻肉做菜餚香氣滿屋,下酒使人一醉方休。特別是他在四川吃了東坡羹後留下了「薺糝芳甘妙絕倫,啜來恍若在峨岷。蓴羹下豉知難敵,牛乳抨酥亦未珍」的詠薺佳句。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也有詠薺的名句「時繞麥田求野薺」,這是一幅惟妙惟肖的醉春圖。初春季節,在散淡的陽光下和料峭的風裡,返青的麥田裡會長出許多野薺菜,一片片、一簇簇,給乍暖還寒的初春帶來無限生機。村姑、兒童挎著小籃,拿著小鏟來到麥田,因薺菜鮮肥嫩綠,與麥苗綠成一色,村姑和兒童在躬身細細辨找著,採挖著,他們的樂趣與薺菜一樣多。明代陳繼儒作詩曰:「十畝之郊,菜葉薺花。抱甕灌之,樂哉農家。」這是一首美妙的田園詩,讓我們看到了明人種植薺菜的情景:在一塊田裡,薺菜已經開花了,農夫正在抱甕澆灌。看著一片旺盛的菜葉薺花,農家該是何等的歡樂! 清代鄭板橋也有詩云:「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清興不辜諸酒伴,令人忘卻異鄉情。」有薺菜的清鮮、櫻桃的美豔、佳釀的醇香,詩人竟可忘卻漂泊異鄉的寂苦了。由此可見薺菜之美味非同一般。

 

  近日,寶雞的池塘、窪地、田間多有薺菜。一場透徹的春雪過後,空氣中還散發著泥土味兒,鮮嫩的薺菜從土壤裡探出頭來,迎著春風生長。相信不出幾天,薺菜葉便長成了翠綠的一片,煞是惹人的眼,春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後落群鴉。春分時節,春風浩蕩,暖日融融,呼朋引伴,三五成群,提籃拎鋤,奔向廣闊的田野,滿身輕鬆,彎腰於土壟田間,塘邊窪地,伴隨著孩子們的歡笑聲,還有發現新的薺菜聚集生長的驚喜歡叫,心中滿滿地都是收穫薺菜時的幸福感覺。挖薺菜的時候是令人無比欣喜的,碧綠的薺菜葉在風中伸展著,仿佛招呼著人們快來採食,一鋤下去,還帶著泥土的薺菜便捏在了手裡,抖落去泥,滿手的泥土味道和青青的薺菜味道直入鼻中,這才是純正質樸的春天氣息。質樸自然的薺菜,喚醒人的內心的天真,讓人心無旁念。

  薺菜的吃法很多。可以洗淨蘸大醬清吃;也可以加味精麻油香醋卷煎餅或者大餅吃;還可以花生油爆鍋,薺菜切碎,起鍋時打入雞蛋,像小豆腐似的,入口清鬱。薺菜用肉末磨碎摻入適量韭菜,做出的春卷,香味撲鼻。薺菜做的疙瘩湯,喝入口中,盪氣迴腸。但春天裡,最好吃莫過於吃用薺菜包的餃子。薺菜採回後,將薺菜根部的泥土去除,捋去幹葉,然後放在水盆裡來回的淘洗,原本蔫巴的薺菜立刻恢復了水靈翠綠。用鐵鍋燒開水,放入洗淨的薺菜一淖,春天裡,新鮮的薺菜切碎,與韭菜、瘦肉拌在一起,加鹽、油攪拌勻,白麵皮包好,下滾開的水裡煮熟或上籠屜蒸,端上桌,熱氣騰騰的餃子讓人饞涎欲滴。輕輕咬破餃子皮,頓時一股淡淡的薺菜清香隨著熱氣發散開來,叫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不僅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故非常受家鄉人們的喜愛。蘇軾就感慨過「雖不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來讚美薺菜是少有的「天然之珍」。  

鶯鶯燕燕,薺菜花搖蕩著醉人花氣,孕育著睏人天氣,塑造出春光懶。在奔波忙碌的世界裡,停下疲憊的腳步,慢慢地走向田野,擁抱陽光。清風、白雲、鄉村、房子、小草,還有這種寧靜的歌唱,習慣獨行,一個人在田野裡,期盼麥浪的翻動,貪賞泥土和落日。所有的煩惱化為一縷炊煙,飄散在春風中。薺菜,是我童年裡的一首詩。童年的田野裡很靜,遠處幾個鋤麥子的人,依稀看到黃的藍的上衣。溝沿上一種叫「蛤蟆皮」的小草綠了,一簇簇的,惹人喜愛。一隻狗在散步,見到我狂吠了兩聲,一會就聞到我身上熟悉的土地味道,安靜下來,在我身邊轉來轉去,搖著尾巴,是只個頭很小的黃狗。每次我挖薺菜,剛開始,我找不到薺菜,可能幹旱的緣故,薺菜還是土黃色,不仔細根本看不到,只看到一片片的麥蒿。等我低下頭,薺菜偎在土地的懷抱裡,緊靠著,依戀著。向陽的麥壟上,一棵棵,就那麼黃著,泛著綠邊。如果把這土黃的薺菜浸到水裡,霎時活起來,水瑩瑩的綠,舔上舌尖。奶奶說,三月三,神仙節,用薺菜花炒雞蛋吃,可以明目。

土地龜裂,麥苗剛剛返青。前段時間的一場小雪,只一點滋潤,薺菜生命的齒輪就堅強而充滿力量地在田野裡轉動著。幾隻灰喜鵲鳴叫著,有一隻落在田壟上,抖抖翅膀,仿佛一朵黑色的大花開放在田野的胸膛上。陽光烘得我的後背熱熱的,風纏結在我飛亂的頭髮上。土地給我的感覺是如此寧靜,寧靜到我淡忘了塵世的一切,家鄉給我的感覺是如此平和,平和到我無論走過多少荒蕪,都堅信生命是一種綠色的召喚。春分時節的薺菜是最好吃的時候,泥香味沁人心脾。如果薺菜返青了,倒有一種草的味道,野菜的味覺會減色不少。小時候,薺菜挖回家有很大一部分用來餵兔子。奶奶會擇出嫩的,做薺菜餅子給我們吃,金黃帶噶扎的薺菜餅子比菠菜餅子好吃。薺菜花十字形,花瓣白色。薺菜根白色到淺黃色。莖直立,多單生或是下部基處分枝。挖薺菜,要用力把它的根挖出,根比葉子好吃,越嚼越有泥香味。不一會,我就挖了很多薺菜。鼻孔裡鑽進溼溼的氣流,依稀可見秦嶺影影綽綽的偉岸山體,遠處鋤地的人影越來越小。老房子房頂上蕩起一縷縷炊煙,祖母在忙著為我做好吃的。麥田裡又出現一隻小狗,兩隻小狗嬉鬧著,在田野裡跑來跑去。我還發現野兔的足跡,雖然乾旱,這片土地仍然在心裡執著地釀造著雪,釀造著雨,釀造著希望。

親愛的孩子:家鄉薺菜的清香,不是簡單的散發出氣味,而是從根葉裡長出來的,就像一個人根植於血脈的善意,是發自靈魂,於是很容易和環境相調和。至於說個人最喜歡的薺菜吃法,是將薺菜切段,在有肉絲的湯裡加入豆腐丁,不失為一道高湯,薺菜頓時就會被壓出一點羞怯清新的意味。要知道,不管是人還是野菜,害羞,可都是金子般的氣質啊。我覺得它就像在故鄉眉縣隨處可見的那種溫柔敦厚的好人,不管命運賦予自己的個性如何使命如何,情緒上都是質樸積極奔著和美團圓去的。質樸就是不平庸、不內向、不時尚,但很自信、自強。質樸就是那種經濟窘迫的美麗,就是那種小家庭出身的堅韌,喝著薺菜湯我突然體會到質樸本質是一種堅韌,質樸的背後凸顯的是一種東方女性對自我要求極高的內心隱忍。於我看來是佩服的。可是,有的時候,我們很多普通人一生時也、命也、勢也,會錯過了無數大成功卻得到了很多小確幸,但質樸的我們因為愛為家庭為事業忍辱負重、犧牲小我。 質樸 ,樸實淳厚。歐陽修 《為君難論下》:「巧辯縱橫而可喜,忠言質樸而多訥。」  魯迅 在《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讀到這些句子時,我怦然心動,突然覺得質樸是普通人活在這世間的全部觀感、體驗,存在的意義。有很多時候很多人無法理解閱讀文學書籍的功用,我卻覺得,有時恰就是為了這種依稀美好剎那。這種生活中一個瞬間、一句話就讓你感動的時刻,這種毫無功利、無目標、無艱險的時刻,這種一個人的時刻,其實才是人生最高之升華。陽光是宇宙給我最美好的賜予。我們的麵包或許有點小,可是我們的陽光不會暗淡,我們或許會在黑夜裡哭泣,可當我們面對陽光,我們禁不住嘴角上揚。用鏡頭把陽光抓住了,一起抓住的還有陽光下最樸實的美好。 我想最美好的照片,內容一定是最普通最質樸的 ,不普通的,是照片裡的愛。

親愛的孩子:質樸是美的,受到現代知識教育的影響,女性裝扮的時尚,已由過去的塗紅抹綠轉為樸素淡雅的自然之風。唐朝的張祜在《集靈臺》中云:「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真正漂亮的人是「其質至美,物不足以飾之」,因此女性並不一定要濃妝豔抹,質樸也是一種美。質樸者,精誠之至也。莊子云:質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不樸不素,不能動人。以前,我常把這句經典化為作文之道,實際上也是做人之道,會做人,就會作文,其精髓在於「質樸」兩字。質樸是一切修為的成果,屬於萬法歸宗。吃透並踐行這兩個字,就可以打通所有智慧之間的關係,從而實現人格結構的日臻完善。質樸,是雙軌的:一是淳厚,二是樸素。質樸之道是「樸素」,首先是「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下不欺弱」,其起點也是難點是「不欺己」。比如學生為什麼學不好,就一個原因,是因為不質樸,老師問「這道題會了嗎?」不加思索就說「會了」,其實沒有真會,騙自己,也騙老師,而質樸是什麼?質樸就是下笨功夫,真想學好,很簡單,一篇文章,別人讀了一遍,你讀100遍,做題時,把一道題做到極致、做透它。多少人每天都在騙自己,而不自知。一般來說,沒有人願意點醒你,點醒你了,萬一你胸襟不夠大,你回頭還怨恨人家,那是一個痛點或者死穴啊。質樸之處,在於走心,在於「至誠無息」,在於「日日不斷之功」。道理非常簡單,都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總是把事情搞得很複雜,因為我們不願意在平凡處下足功夫,總是想著走捷徑、想著彎道超車、想著出絕招,而心也被帶走了,無質樸則無精一。歸納言之,所謂質樸,就是老老實實地、充滿敬意地做好手頭上的每一件最平凡的事情,步步做到紮實、極致,做到最徹底,質樸所至,金石為開。

相關焦點

  • 春分|杏花煙雨夢一場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此時南北半球晝夜相等春分,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此時春水綠波,春風和煦,春花爛漫詩人說:春風十裡,不如你我想說: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 農曆中國|二月廿九 · 春分吃春菜
    寫的就是春分時節美妙勝景。春分之時已屆仲春,百花爭豔正當時。而草長鶯飛的田埂山坡邊,各種野菜也是此起彼伏。就像從前紹興的童謠唱到:「薺菜馬蘭頭,姊姊嫁到後門頭。」此時的家中主婦會帶著孩子們,各拿一把剪刀一隻苗籃,去郊外田埂邊挑野菜。
  • 春分又綠金陵岸 不負春光不負卿
    跟著南京的民俗研究者,讓我們一同去看一看屬於南京人的春分物語。提醒一下,走出家門賞花鍛鍊,也別忘了做好防護。賞花開燕飛百鳥鳴賞花戴花還「吃」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這一首傳唱至今的兒歌,就是春分的最好畫面。
  • 春在溪頭薺菜花 詩中七日
    鷓鴣天宋·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二月初二,春分。正月二十七雨中過蘇堤宋·葛天民一堤楊柳佔春風,柳外群山細雨中。人苦未晴渾不到,只宜老眼看空濛。
  • 春分要喝春酒?盤點春分趣味習俗!
    今天是春分啦,我國歷史悠久,有很多趣味的節日習俗,春分都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春分習俗一:豎蛋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的日子,地球的磁場相對平衡。所以,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 今日對聯105期春分專輯,點豆埯瓜澆穀雨,施肥培土種春分
    春分花事今多少,查閱空間憶去年。@《庚子春分遣興》歡迎和詩,在留言處投稿。施肥培土種春分(艾曉東2)3築壩修渠疏雨水(張志仁)施肥培土種春分(艾曉東3)4植樹造林防病害(李樹榮)施肥培土種春分(艾曉東4)
  • 薺菜
    大年初一的晚上,來自清代詩人袁枚的《苔》,被鄉村老師梁俊和山裡孩子梁越群,用歌聲和他們的故事重新喚醒。他們用最樸質無華的聲音,感動了現場評委,也感動了千千萬萬電視機前的觀眾,他們的聲音也很快唱響在中國大地。我幾乎是含著眼淚聽完的。是的,苔是微小的,可是它們也有夢想,也期待有朝一日像牡丹那樣開放,誰說不行呢?
  • 野薺菜(食話)
    農曆三月三,薺菜賽靈丹。  嚴冬剛過,清明前後,耐寒力和生命力極強的野薺菜,就已經在大江南北的田埂、草地和溪頭邊露出了頭。閒不住的鄉下人這時候便會禁不住挎上一個小籃子,下地採摘野薺菜了。  鄉下的孩子採摘野菜的能力是城裡的孩子無法比擬的。
  • 薺菜往事
    我一時算不清,靈機一動,不如把竹筍當冬筍,來盤薺菜炒「冬筍」,這樣買個三兩根就夠了呀。他就說,哪裡有薺菜?你是沒啥想啥!我無話可說,可鼻孔裡竟滿是薺菜帶著泥土的香氣,揮之不去。       說起薺菜,在所有蔬菜裡,是我的最愛。可惜移民來北美就再也沒吃到過小時候的薺菜了,只有一回在美國的同鄉朋友家裡。那天早餐,朋友居然心血來潮問我要不要吃薺菜餛飩,正是夏日炎炎,哪來的薺菜?
  • 薺菜餡餃子
    於是乎,我們這幾個改不掉居家過日子的習性、煙火氣味濃的女人,決定去春天挖過薺菜的野地,再挖些薺菜,給家人包頓薺菜餡餃子。至於,為何對挖薺菜總那般的念念不忘,想來,除了童年常去野地挖野菜的情懷,還有薺菜本身就容易讓人覺得不同於一般野菜的感覺吧。
  • 世界美食之都|新城河邊的薺菜湯圓
    薺菜餡心就有些「傲嬌」了。 因為生長的季節性,冬天才是品嘗薺菜湯圓的最佳時節,被習慣「不時不食」傳統的人作為時令美味。「衝風踏雪須歸去,薺菜肥甜白酒香。」「盤裝薺菜迎春餅,瓶插梅花帶雪枝。」
  • 始過春分花欲嫁,落英宛宛表相思:《七律·春分見落花有感》
    今日春分。古人把春分分為三候: 「一候玄烏至,二候雷始發聲,三候始電。」也就是說:自春分日開始,燕子北歸了,天空打雷並發出閃電。一切都將是生機勃發的模樣。在《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中對春分這樣描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半。」「春節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好。」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幾乎全球晝夜等長。其後陽光直射點位置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則晝短而夜長。而春季,從春分正式開始。
  • 薺菜餃子
    早餐,兒子不願吃雞蛋,說吃膩了;晚餐,兒子不肯吃肉,說吃膩了;他也不喜歡麵包蛋糕漢堡薯條雞翅了,說全都吃膩了。我很生氣:「你究竟想吃什麼?我小時候可沒這麼多好吃的,好多東西見都沒見過。」我邊憶苦思甜,邊譴責現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  兒子不理會我的義憤填膺,反倒好奇地打斷我:「媽媽,那你們小時候都吃些什麼呀?」
  • 春分,千花百卉爭明媚
    春分  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為兩半,自此進入春和日麗、萬紅千翠爭媚時節。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牆,莓苔滿地。青樓幾處歌聲麗。驀然舊事上心來,無言斂皺眉山翠。——歐陽修
  • 春分的古詩詞古代描寫春分的經典詩句 關於春分的詩詞和諺語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春分的古詩詞,希望對你有幫助。
  • 春分立蛋是什麼原理是什麼意思 春分立蛋用生雞蛋還是熟雞蛋
    春分的習俗當中有一個特殊的傳統習俗,那就是立蛋,但很多人對於立蛋的一些相關知識並不是很了解,那麼春分立蛋的意義是什麼呢?春分立蛋生的還是熟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春分立蛋的意義1、表達歡慶春天的喜悅。春分這一天,民間有個立雞蛋的習俗,雖說是個小遊戲,但已經有四千多年歷史了,不可謂不古老。
  • 春分時節,遇見最美的春分詩詞
    《春分與諸公同宴呈陸三十四郎中》唐代:武元衡南國宴佳賓,交情老倍親。月慚紅燭淚,花笑白頭人。 寶瑟常餘怨,瓊枝不讓春。《逸周書·周月》:「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春分時節,萬物生長,白天越來越長。
  • 千花百卉爭明媚,三首描寫春分的詩詞,寫盡春分之美
    現代詩人左河水曾作過二十四節氣詩,他在記錄春分這一節氣時,就借鑑了「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的說法,在《春分》一詩中如此寫道:溫風雷鼓入中春,柳絮桃枝日日新。赤道金陽一照面,白天黑夜兩均分。春分,相較於驚蟄,地表陽氣升騰更盛,柳樹早已換上嫩綠新裝,楊樹也整裝待發,只需一場春雨,抽枝吐芽。驚蟄時,「桃始華」,等到春分,「千花百卉爭明媚」。柳絮紛飛,桃花等各種花草的枝條開始不斷生長,如果有小雨滋潤,它們就會一天一個變化,過不了多久,便點滿山頭、農家小院、路旁街道、小區……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 春分故事 | 池總和枸杞葉蛋湯
    春分的到來,意味著春天已過半。這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大地陰陽相合,氣溫逐漸回暖,大多數人都能感覺到身體也更為的舒適自在。 這個春意正濃,草長鶯飛,桃紅李白杏花紅的日子,於我來說,是格外不同的。我出生在某年的春分日。我老媽在我生日要禮物的時候,總是說,今天也是她的肚疼日,又該送什麼禮物給她。
  • 春分 | 人居春氣中,安知物熙熙
    震卦,表一年之春分,亦表一日之旦。它代表著日之東升,陽之初冒,所以,在春分有祭日的習俗。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元鳥」即「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子,它春分而來,從南方飛來,秋分而去,「燕來還識舊巢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