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兩顆原子彈的威懾下,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密蘇裡」軍艦籤訂投降書的時候,軍艦上的所有美軍,上至五星上將,下至普通的水手,全都不系領帶,不佩勳章,以軍便服出場,來表示對日軍的蔑視。
不僅僅是美國,蘇聯也押送了幾十萬的日本戰俘,我國在中國戰區也俘虜了數萬的日本戰俘,但我軍的政策是優待戰俘,這些日本戰俘只要積極改造,我國就會將他們送回家然而日本人在特務的幫助下發動了暴動。
當時是1946年春季,大部分的戰士都已經回家過年了,守在通化的人並不是很多,日軍的暴動奪取了一些武器,我軍迅速做出了反應,短短兩個小時,就全面擊潰日軍暴亂隊伍,為了起到震懾作用,三千多的日本被處死陳,下達這個命令的就是方虎山。
方虎山是朝鮮人,1916年出生,在抗日戰爭還沒打響之前,日本就跟朝鮮籤訂了《日韓合併條約》,日本為了從朝鮮徵兵,大力新建基礎設施,1924年,還建立了京城帝國大學(首爾大學),他們想要奴化朝鮮人。
而且他們的奴化非常成功,在抗日戰爭史上,大約有24萬朝鮮籍日本兵,雖然有人加入了朝鮮,但同樣也有朝鮮人加入了中國戰區以及太平洋戰區抗日,方虎山就是其中一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東北,他聽說東北有抗日遊擊隊,就遠渡重洋來到了中國戰區。
他先後加入了我黨,朝鮮獨立同盟,朝鮮勞動黨,由於方虎山的遊擊任務完成的非常出色,1936年,日本打算進犯華北一帶,我軍急需培養訓練東北局的抗日遊擊幹部,由於東北一代朝鮮僑民較多,方虎山又是朝鮮人,他成了最佳人選。
1937年,我軍派遣他前往莫斯科學習,回國之後,他在東北組織起來一支朝鮮人隊伍,率先在剿匪,1949年7月20日,方虎山在朝鮮政府的要求下返回國,次年韓戰爆發,由於常年打遊擊的經驗,方虎山用一個團的兵力牽制了韓1師12團。
但情況並不樂觀,逃脫出去的只有兩個連(人數300人左右),不過這兩個連入了釜山一帶就如同幽靈一樣消失了,在美軍突進時,方虎山在河東伏擊了美29團3營,美軍被打死500多人,被俘100餘人,5個連長只有1個生還。
美軍立刻派出了增援,集中了24000人,但方虎山也是收編殘餘力量,進行打伏擊,美軍多次久攻不下,鳳巖裡之戰,更是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從此,美軍將這裡叫為「流血之谷」。
然而在韓戰結束之後,方虎山在朝鮮官方報導徹底消失,有人猜測,他是1955年4與的朝鮮勞動會議上被當成了「不忠」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