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快速增長 鈷價有望穩步上行

2020-12-24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在經歷了2018~2019年近2年的調整,鈷價2019年下滑至歷史底部附近。迫於經營壓力,上遊大型鈷礦山被迫收縮產能。嘉能可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鈷礦生產企業,因鈷價下跌,以及氧化礦至硫化礦的工藝轉換,致使礦山經濟效益下滑,於2019年宣布將旗下的主力礦山Mutanda自2020年起連續3年關停進行技改。而Mutanda礦山是全球第一大鈷礦山,2019年鈷精礦產量達2.51萬噸,佔全球鈷原料供應總量的18%。Mutanda礦山的關停,極大的限制了嘉能可的鈷礦產出,今年前三季度,嘉能可鈷產量僅為2.16萬噸,同比下降37%。除嘉能可外,全球第三大鈷礦山,洛陽鉬業旗下TFM銅鈷礦也自2019年起開始收縮產出。2019年,TFM礦山鈷金屬產量為1.61萬噸,同比下降14.1%,今年前三季度,TFM礦山產出鈷1.05萬噸,同比下降16.68%。


  鈷原料產量下滑


  除主力礦山的減產外,剛果(金)當地民採礦也將受限於監管加強,將使鈷原料產出進一步減少。在2017~2018年鈷價大幅上行的階段,剛果(金)當地的民採礦大幅增長。百川盈孚預計,剛果(金)民採礦頂峰時期的體量為2萬噸以上。隨著2019年以來鈷價的持續下跌與礦品位的下滑,剛果(金)民採礦收益已大幅下降。此外,產業鏈下遊蘋果、特斯拉等企業對鈷供應鏈體系管理愈發嚴格,以及託克等國際商品貿易巨頭與剛果(金)合作加強對民採礦的監管,預計未來剛果(金)民採礦供應規模將會縮減。大型礦山與民採礦供應的下降,使剛果(金)整體鈷礦產量下降。剛果(金)央行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10月,剛果(金)鈷生產指數同比下降近2%。剛果(金)鈷礦產量的下滑,將使全球鈷原料供應相應減少。安泰科預計,2020年全球鈷原料產量將同比下降5%,至13.5萬噸。


  鈷價下跌,導致鈷礦項目盈利能力下降,疊加疫情影響,全球鈷原料新增產能項目建設放緩、投產延後。2020年,全球新投產鈷礦產能主要為Chemaf的Mutoshi項目、中國有色集團的Deziwa項目、安勝礦業的綠紗項目,共計2.7萬噸產能,但這些項目在2020年產量較少,預計2021年仍處於產能逐步釋放階段。考慮到疫情原因,預計2021年計劃投產產能有延期的可能,2021年,全球鈷原料的有效新增供應量可能是今年新投產產能,以及嘉能可Katanga礦山、洛陽鉬業TFM礦山、ERG的RTR項目一期這些成熟產能的產能爬坡。預計2021年全球鈷原料產量將達14.9萬噸。


  剛果(金)佔全球鈷原料產量的73%,中國佔全球精煉鈷產量的67%,亞洲佔全球鈷消費的77%。全球基本形成剛果(金)供應原料,中國進行冶煉加工,亞洲進行消費的鈷供應鏈體系,從剛果(金)通過南非德班港口至中國港口的航線是全球鈷最為重要的運輸航線。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3月起,我國進口鈷原料大幅減少,2020年前10月,我國鈷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同比下降44.62%,鈷溼法冶煉中間品進口量同比下降0.52%。考慮到2021年剛果(金)、南非等地可能仍將遭受疫情困擾,疫情對全球鈷供應鏈體系的打擊或將繼續,鈷原料的供應問題可能會延伸到鈷冶煉端,最終造成全球鈷供應的結構性緊張。


  雙輪驅動鈷需求快速增長


  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成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從2020年的307萬輛,增長至2025年的1330萬輛,未來5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4%。而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也將拉動動力鋰電池需求的增長,預計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將從2020年的178GWh增長至2025年的891GWh,未來5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8%。


  鈷在正極材料中起著減少鋰鎳混排與抑制充放電過程中的相變的關鍵作用,從而可以提高電池材料穩定性與安全性,減少電池循環性能的降低與防止電池壽命的過快衰減。2020年上半年,特斯拉與蜂巢能源提出採用「無鈷化」的電池對鈷未來需求前景產生了巨大打擊。尤其是特斯拉作為行業的風向標,一旦其採用無鈷電池,可能會改變行業整體趨勢。但特斯拉的無鈷電池目前仍處於實驗室階段,採用的無鈷電池方案為寧德時代提供的採用新技術(正極LFP+碳納米管導電劑+CTP技術)超級磷酸鐵鋰電池,其能量密度接近高鎳三元電池,且總體成本更低,成為特斯拉在降成本主導下的過渡選擇。從中長期來看,高鎳三元電池在能量密度與單位能量成本,相比磷酸鐵鋰電池上仍具有優勢,且磷酸鐵鋰電池存在低溫下能量衰減的問題。雖然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下遊新能源汽車企業倡導「無鈷化」,但在行動上卻大量採購鈷原料,表明了短期鈷在動力電池領域仍然無法被取代。


  5G時代的到來加速了5G手機對4G手機的替代。雖然由於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6.2%至12.86億臺,但國內5G手機滲透率已達到67%。Strategy Analytics預計,2025年全球5G手機銷量將超10億臺,在5G手機的帶動下,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未來幾年有望持續增長。此外,5G手機不僅帶動整體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提升,其單機的電池容量也將較4G手機有明顯提升。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測算,2019年,全球前十暢銷4G手機平均電池容量為3279mAh,而主流5G手機平均電池容量為4286mAh,較主流4G手機提升30.71%。5G手機的換機潮將從總出貨量與單機用電量兩個維度提升手機電池對鈷的需求量。此外,在疫情影響下,人們在家辦公與娛樂的時間增加,對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的需求增加,這也將與手機、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類消費電子類產品一起拉動對3C電池對鈷的需求。3C電池基本採用鈷酸鋰,筆者預計,3C與其他非動力電池對鈷的需求量將從2019年的5.26萬噸增長至2025年的7.18萬噸,年均複合增速為5.32%。


  除電池外,鈷下遊應用還集中在高溫合金、硬質合金、陶瓷、催化劑這些領域傳統工業領域中。這些下遊需求領域與宏觀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隨著未來動力電池與3C電池對鈷需求的進一步增長,傳統工業領域用鈷對鈷整體的需求將會愈發下降。筆者預計,全球鈷需求將從2019年的12.6萬噸,增長至2025年的23.24萬噸,年均複合增速為10.74%。


  結構性短期或加速鈷價上漲


  雖然明年鈷原料產量將有所提升,但在新能源汽車與5G換機潮對鈷需求的高速拉動下,2021年全球鈷供需結構將邊際改善,有利於鈷價價格中樞的上移。在國內疫情被有效控制,經濟復甦後,今年下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增長,使下遊正極材料廠商對鈷鹽的訂單增加,從而令鈷鹽廠商開工率上行並消耗庫存。而在疫情的影響下國內進口剛果(金)鈷原料大幅下降。考慮到2021年剛果(金)的疫苗覆蓋時點可能要晚於歐美、亞洲等鈷消費地,明年全球鈷供應鏈體系仍將受到疫情的幹擾。在國內鈷鹽廠鈷原料端的緊缺,以及下遊旺盛需求對鈷鹽的消費下,可能會引發階段性的供應緊張,刺激鈷價的上漲。而鈷價的上漲疊加下遊新能源汽車需求高速增長的預期,可能會進一步引發產業鏈的囤庫存行為,加速鈷價的上漲,預計明年國內電解鈷價格有望上漲至30萬~35萬元/噸。(作者:中國銀河證券 華立)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需求穩步增長供給增長有限,湖南海利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如湖南海利(600731)、興發集團(600141)等陸續投產的公司,有望藉助政策紅利,將進入一輪快速增長期。本周三,農業板塊成為兩市漲幅第一的板塊。這與近期的重大工作會議都提到農業有關。在17日召開的全國種業創新推進會,農業農村部表示,未來我國將持續加大良種聯合攻關,未來考慮加快布局建設國家級、區域級種業創新中心。
  • 國盛證券王磊:光伏行業需求穩步增長 龍頭集中度有望再度提升
    中證網訊(記者 林倩)12月23日,國盛證券電新行業首席分析師王磊發布研報稱,光伏行業需求穩步增長,龍頭集中度有望再度提升。
  • 行業觀察|玉米種子低庫存遇需求增長 種業公司利潤有望回暖
    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訊,隨著國內生豬產能恢復,飼用玉米需求將不斷增長,玉米需求向好背後,玉米種子庫存已降至低位,玉米種子價格存在上漲預期,種業公司利潤水平有望轉暖。在生豬產能恢復時,飼料需求不斷攀升。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飼料總產量20638萬噸,同比增長9.2%。其中,受生豬產能持續恢復拉動,豬飼料產量6783萬噸,同比增長5.4%。且豬飼料需求增長仍有空間,今年前10個月豬飼料累計產量達到2017年和2018年同期的80%。
  • 11月生產和需求雙回升 國家統計局:全年經濟有望實現正增長
    「從11月主要數據來看,無論從生產還是需求看,都在穩步回升,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12月1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多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的經濟學者預測,今年經濟增速約為2%~2.6%。
  • 調整後或延續上行之勢 滬銅價格今年表現超亮眼
    國內精銅產出持續增長,而總體庫存處於較低水平,銅價走勢易漲難跌,加上需求略有回暖,汽車、空調消費持續向好,銅價調整後或延續上行之勢。今年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市場對工業金屬需求信心不足,有色金屬表現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銅、鋁等價格在疫情期間均跌破三年內最低位。3月份後,國內疫情控制取得初步成效,復工復產逐步推進,疊加下遊基建投資需求增長,有色價格都出現穩步上漲。
  • IC/IH比值有望再度上行股市明年上半年持續慢牛行情
    股指自7月衝高后持續箱體振蕩,儘管自11月開始市場整體振蕩上行,但多數時間呈現「指數漲、個股不漲」的境況。上周資金面邊際收緊,股債同跌,因此股市11月創新高后存在部分資金獲利了結壓力,股指集體回踩。長線不必悲觀儘管短期消息面與資金面的衝擊導致股指回調,但股指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 中信證券:iWatch有望憑藉健康功能迎來快速增長
    展望未來,iPad定位娛樂性電子設備以及可攜式生產力工具,疊加疫情催生遠程教育/辦公等需求,我們預計2020年銷量有望回暖達到5000萬部,同比+10%。蘋果引領IoT創新,iWatch有望憑藉健康功能迎來快速增長,此外iPad受益於疫情催生遠程教育/辦公需求有望迎來銷量回暖。
  • 東北證券:央行釋放維穩信號 利率上行有望暫緩
    我們認為央行月末意外投放MLF操作,釋放出資金面維穩信號,更多在於緩解中長期流動性緊張局面,尤其是近期持續抬升的同業存單利率,防止銀行將不斷增長的負債端成本轉移至貸款利率,也符合央行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的意圖。上周,銀行間利率普遍下行,DR007下行33BP至2.04%,3個月AAA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下行13BP至3.05%。
  • 國風塑業:高端PI薄膜項目穩步推進,產品多樣化有望打開新空間
    可以看到,國風塑業聚醯亞胺膜項目的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中。國產替代正當時,國風塑業發力高端PI薄膜公開資料顯示,聚醯亞胺薄膜(PI薄膜)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類絕緣材料之一,在多個領域具有難以替代的作用,包括電工絕緣材料、撓性覆銅板(FCCL)以及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如柔性OLED顯示、5G通訊、窗膜、新能源等新型應用,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 全球風電市場穩步增長 雙一科技2019年淨利增長73.27%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趙彬彬受益於風電市場穩步增長,2019年雙一科技營業收入、淨利潤雙雙保持快速增長。4月8日發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8.28億元,同比增長54.3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73.27%。2019年,世界風電整機市場份額排名前十的廠商全部成為公司客戶,其中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金風科技三大客戶機艙罩銷售額增幅近2億元,葉片模具國內外銷售額增幅約1億元。
  • 光伏行業加速上行 關注細分領域龍頭
    從光伏產業鏈各個細分領域來看,方正證券分析師申建國認為,矽料方面,明年幾無新增產能,需求強勁、供給有限,供需緊平衡格局有望延續,矽料價格有望維持較高水平;矽片方面,一體化企業補齊矽片產能,新進者產能逐步投放,盈利或有所理性回落,依靠大尺寸等產品升級,龍頭企業盈利韌性強;電池方面,新技術加速研發,大尺寸非矽成本低,盈利能力強;組件方面,渠道與品牌是核心,成本做助力,龍頭集中度加速提升;光伏玻璃方面,受益於裝機增長和
  • 「十三五」期間陝西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城鄉收入比逐年縮小國家統計局陝西調查總隊統計顯示,「十三五」以來,陝西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7395元,增長到2019年的24666元,增長了41.8%,年平均增長9.1%,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 仁和藥業:重點打造自有品種,一線明星OTC穩步增長
    東興證券發布仁和藥業的研報指出,重點打造自有品種,一線明星OTC穩步增長。公司現已形成強大的明星品牌集群。公司一線產品包括感冒止咳產品「仁和可立克」和「優卡丹系列」、婦科護理產品「婦炎潔系列」、眼部護理產品「閃亮滴眼液」等,均為同類產品中的知名品牌。
  • 顯影液需求快速增長,主要原材料碳酸二甲酯深度受益
    顯影液的市場需求會隨著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而不斷增長,同時也拉動了生產顯影液的主要原材料—碳酸二甲酯(DMC)的需求。近期顯影液行業龍頭企業杭州格林達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格林達」)提交了創業板上市申請。格林達專業從事超淨高純溼電子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產品主要有顯影液、清洗液、蝕刻液等。
  • 雞肉價格持續下跌 機構:長期需求有望保持向上丨牛熊眼
    隨著銷量增長,黃公雞每斤比去年便宜3-4元,去年山公雞賣到9元多,今年在6-6.5元左右。針對雞肉未來走勢,業內人士認為,受去年雞肉行情較好驅動,養殖戶明顯增多導致肉雞存欄量較高,因此短期內雞肉價格較難反彈。方正證券認為,長期來看,雞肉需求有望保持向上,過去兩年來供給上持續回升,但邊際上減弱,後期雞肉需求有望逐步恢復,雞價仍有上行機會。
  • ...答一財: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經濟體
    我們願同各方共同努力,為全球經濟的恢復和增長作出積極貢獻。」中國仍是唯一有望在2020年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OECD在其最新的經濟展望中稱,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2%。其中,預計較早開始復甦的中國將實現強勁增長,2021年將佔世界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OECD內的經濟體將出現反彈,2021年增長率為3.3%,但僅能部分彌補在2020年遭受的深度打擊。歐洲和北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小於其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但如果疫苗分配快速有效,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