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聊起一介高僧鳩摩羅什,總會對他兩段破戒娶妻的經歷津津樂道。
沒錯,他是離塵世最近的高僧,卻參透世事,告誡世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玄奘是西行而去,取得真經;而鳩摩羅什卻是東行而來,將大乘佛教從西域傳到中原。
今天這篇,我們追隨鳩摩羅什的身影,一路從新疆的庫車,穿越沙漠,到達甘肅的武威,最後落腳鳩摩羅什西安的圓寂之地,感受他經過的古城、寺廟、石窟和他的傳奇經歷……
鳩摩羅什何其人
小時的羅什絕對是眾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半歲說話,三歲認字,七歲出家,九歲登臺給眾人講經……
自小就有慧根,12歲時與母親遊歷(今)克什米爾,一羅漢向他母親預言: 如果他長到三十五歲時,還未破戒,那他會成為第二個佛陀。
被眾人稱讚的神童,也有著不一般的原生家庭:
父親鳩摩羅炎本是印度(當時的天竺)僧人,遊歷到龜茲(今新疆庫車一代),龜茲王欲留他做國師。
而此時,國王的妹妹,龜茲的公主也看上了鳩摩羅炎,並非他不嫁。
在逼迫下,鳩摩羅炎還俗,迎娶了這位公主,而後公主也理所應當的懷孕了。
懷孕時的公主潛心禮佛,並時常帶著一眾女眷整日前往廟裡設供請齋聽法,鳩摩羅什就在這樣的「胎教」下出生了。
也難怪他天資優越,生而不凡的他集合了混血、貴族世家、佛教世家等優越條件,註定將會贏在起跑線上。
在鳩摩羅什七歲那年,母親了淨塵緣,帶著他毅然決然的出家了。隨後幾年,羅什在母親的陪伴下訪便名師,通曉小乘佛教,數次登臺講經。在他還是個孩子時,儼然已經成為了明日之星。
當時的龜茲人人信奉小乘,僧人們也很少觸及小乘以外的佛經,而羅什卻不以為然。
無意之中,他接觸到了更為廣闊的大乘佛教,並立志將普度眾生為己任,傳播無邊的佛法。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會遭到打壓,傳播大乘這條路並不好走。
經過無數的辯經、苦講,大乘慢慢在龜茲有了群眾基礎,羅什在西域人心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直到公元382年,苻堅聽說了鳩摩羅什的大名,欲得之,於是遣呂光率兵攻打龜茲。
成功佔領龜茲後,呂光發現原來鼎鼎大名的鳩摩羅什,看上去只不過是個長相俊美的年輕人,於是想盡辦法捉弄他,其中之一就是下令讓他娶龜茲王女為妻。
可奈何一心向佛的羅什,堅決不從,堅持多天未果。無奈下呂光強灌很多酒給羅什,並將龜茲王女與他同時關到了密室之中。
就在這樣的逼迫之下,鳩摩羅什破戒了。但他沒有選擇父親的老路——還俗,而是更加勤勉禮佛,翻譯經文。
「常懷辱」卻「無異色」,如果說鳩摩羅什的先天優勢讓他異於常人,那麼後天的勤勉與自持才是他得大圓滿的法門。
遇到呂光,可能是鳩摩羅什一生中最鬱郁不得志的時刻。呂光一面想利用羅什的威望穩定人心、自立政權,一面又怕他威望過剩,想盡辦法的打壓。
呂光班師回朝,路過涼州(今甘肅武威),自立政權,在涼州一呆就是17年,鳩摩羅什一直扶持。
世事無常,政權更迭。401年,後秦姚興皇帝帶領軍隊進攻涼州,成為新主。
幸運的是,姚興惜才,也是個堅定的佛教愛好者。總是率大臣聽羅什講法,派千名僧侶與他研習佛法……
因當時的佛法都是梵文編纂,且晦澀難懂,姚興遂令重僧,在鳩摩羅什的帶領下重新翻譯佛經。
那段時期,大概是鳩摩羅什最快樂的日子: 一本一本經典橫空出世,《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至今還在為世人傳達著佛陀的智慧。
可能這段美好時光也「如夢幻泡影」,一戳就破。
某天,姚興打起了佛教血脈的主意,認為鳩摩羅什這優秀的基因,如果沒有傳承,豈不浪費。
於是一口氣給鳩摩羅什塞了10名歌姬,供他延續香火。又一次破色戒,這次還有了兩個兒子。
身為一介僧人,卻屢次破戒,遭受到了眾多的非議。
僧人們皆憤懣,同為出家人,為何鳩摩羅什卻能得到無人能及的一切?
為了堵一眾悠悠之口,鳩摩羅什召集僧人,在大家面前端起滿是銀針的水碗,全部喝下,並說: 「諸位若是有吞針的本領,自然可以犯戒。」
在此後的講法中,他也多次將自己比作蓮花中的「臭泥」,可見他對自己犯戒的悔恨。
最終在公元413年,鳩摩羅什圓寂於長安,身體焚盡後,舌頭化為舍利,供奉在甘肅武威的鳩摩羅什寺中。
破碎的童年、艱辛的傳播之路、差點斷送法師生涯的無奈破戒、身陷囹圄……每一件事發生在普通人身上,都可能使一個人從此一蹶不振,但他仍堅持自己所選之路,將大乘講到了中原大地。
為何信念如此堅定?可能他早已參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好的壞的都「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既然如此,何必執著。
去哪可以追尋鳩摩羅什的足跡
龜茲,鳩摩羅什的家鄉,現今庫車一帶。蘇巴什遺址至今還能看到鳩摩羅什當年登壇講經的痕跡。
350年鳩摩羅什在雀離大寺(又叫蘇巴什寺)出家,這也是西域境內遺留下的最大的佛寺。
這裡是年輕的鳩摩羅什生活和講經的地方。大寺以銅廠河自然分出東西兩寺,東寺受風雨侵蝕嚴重,只能在斷壁殘垣間,想像大師講經說法的盛況。
西寺,保存較為完整,佛塔與寺院的恢宏氣概,在斜陽的映襯下莊嚴而又神秘。
如今可以自駕到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城外23公裡處庫車河龍口兩岸山梁,蘇巴什遺址、雀離大寺就在庫車河之間。
在庫車,還有一處龜茲時期的重要遺址,那就是位於拜城的克孜爾千佛洞。
克孜爾千佛洞也是我國開鑿時間最早的石窟群,但由於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佛洞受到嚴重的破壞,如今只開放6個洞窟供人觀賞。
克孜爾千佛洞內的壁畫有濃重的西域風格,其中不乏像男飛天這樣讓人意想不到的形象。
如今,走進克孜爾千佛洞,鳩摩羅什就靜坐當中,雖身形瘦削,但沉靜虔誠的作態,讓人肅然起敬,心如止水。
已到中年的鳩摩羅什,跟著呂光,來到了甘肅的武威,將大乘佛法從新疆傳播到甘肅。
17年的時光,他都在這裡的鳩摩羅什寺渡過。他在這裡翻譯著書,講經傳道,成為了公認的漢傳佛教的奠基人。
寺廟裡,羅什塔筆直聳立,他曾在塔前發誓: 如他所傳佛法無誤,圓寂火化後舌根不爛。
果然大師在長安圓寂後,化為舌舍利,舍利由長安送至武威的鳩摩羅什寺。如今,羅什舌舍利就在塔內供奉。
鳩摩羅什58歲那年,政權更迭,後秦姚興皇帝在長安等待著羅什的到來,並把他奉為國師。
在長安12年間,是他產出量最高的時段,和一眾僧人翻譯經文75部,380多卷。
如今,西安的草堂寺,就是當時鳩摩羅什來到長安居住的地方和翻譯經文的地方。
這座寺,是中國第一座國立翻譯佛經譯場 ,也是佛教三大譯場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譯場。
這座寺,見證了佛教風生水起的鼎盛時期,也成就了鳩摩羅什傳佛到中原的夢想。
公元413年,鳩摩羅什圓寂於草堂寺,結束了艱辛又滿含屈辱的一生。
絲綢之路上,有太多歷史的重疊,100年後的法顯,200年後的達摩笈多和玄奘都曾在這條路駐足。
這千年的古城,佛寺,石窟……細說了大師的一生,也是他千年默默守護的慈悲與智慧,在什剎佛海間愈加耀眼、奪目。
關注海歸登陸,旅行路線乾貨、冷門景點時時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