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沒了,讓別的家裡有兒子吧。」
一個沒有文化、不識字,只會寫自己名字的女人,
一輩子沒用上的籤名,
竟然用在了自己親生兒子死後器官捐獻同意書上。
昨日,鄭州市紅十字會、鄭州市衛健委組織召開的鄭州市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會議暨人道慰問金發放儀式上,這樣一個捐獻故事打動了在場所有人。
捐獻者年猛的表姐張女士現場發言圖
「對於社會來說,他可能只是一個渺小的存在,可對於他的家庭來講,確是最重要的一分子。」回憶起表弟年猛,張女士滿是感慨。
10年前,年猛的父親因意外導致右腿殘疾,無法幹體力活,母親沒文化,無法工作。家裡的經濟來源斷了,作為家裡的長子,年僅14歲的年猛輟學去打工,幫別人洗車。幾年後,自己開了個洗車店,也娶了媳婦,有個可愛的女兒,眼看生活就要慢慢變好,不幸卻又悄然而至。
今年9月,年猛在上班途中發生了交通事故,當天做了開顱手術,住進ICU後一直不見好轉。醫生委婉地告知家裡人,年猛治癒的希望渺茫。正當大家陷入沉默時,年猛的母親忍痛說道:「醫生,雖然我不識字,沒有文化,可我知道器官捐獻。既然我家沒了兒子,那就讓他有用的器官去救一下別的家庭吧,讓別的家裡有兒子吧。」 之後,她將僅會寫的自己名字那三個字籤在了親生兒子死後器官捐獻同意書上。
10月11日8時,年輕的年猛走完了他的一生,捐獻出了肝臟和兩個腎臟。
「聽到醫生說能救活3個人的時候,一切也值了,就讓他的生命在別人的身體裡得到延續吧。」張女士哽咽道。
鄭報全媒體記者 汪輝 李京儒 通訊員 馮亮 譚紀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