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應 | 探索神秘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2022-01-25 中山公園音樂堂

聽莫扎特鋼琴曲能使人變得更聰明?這個問題一直是科學家們討論的話題。「莫扎特效應」源於1993年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勞舍爾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裡提到的實驗結論:聽莫扎特K.448號樂曲能夠改善人類的空間推理和記憶。在實驗中,播放的莫扎特K.448號樂曲即《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創作於1781年,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

沃爾夫岡·莫扎特是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海頓、貝多芬一併稱為「維也納三傑」。 莫扎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創作了無數的作品,無論在歌劇、交響樂、協奏曲、奏鳴曲等領域都寫出了超越其他同一時代作曲家的作品。

這部《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是莫扎特為雙鋼琴譜寫的為數不多的作品,也是莫扎特雙鋼琴中流傳最廣、演奏次數最多和最優美動人的奏鳴曲。這部奏鳴曲創作於1781年,在這之前他經歷了人生的巨大變故悲痛不已,但我們在這部作品裡感受不到他的痛苦和悲傷,反而是內心情感中溫暖、簡單、深情的旋律。莫扎特用他獨特的音樂語言,將簡練、樸素、平衡有效的結合,形成了結構上的對稱,完美無缺額體現在了這首奏鳴曲之中。

第一樂章:有精神的快板。強勁有力的四手同時開始演奏,已經把基調得意明確。主題在自由歡快和柔美舒緩互相呼應交替,產生了特別效果。兩架鋼琴仿佛在互相對話,把感情傳遞給彼此。與此同時,在一種歡快的氣氛下,把情感傳遞給了聽眾,讓聽眾的感情也發生微妙的變化。

第二樂章:行板。旋律展開就保持著流暢的旋律,舒緩的節奏,音符柔美動人。聽眾們可以感受到內心的平衡和寧靜。通過這個樂章的旋律,莫扎特希望可以來感受自身的情感,展示堅定不屈的意志。兩架鋼琴相互呼應,輪流的演奏下,這種感情被更深刻的刻畫到並表現地淋漓盡致。

第三章:很快的快板。快板的顯著特點帶給了這首曲子別具一格的風格。展現了莫扎特樂觀、積極的精神風貌。最後,曲子進入到最華麗的部分,主題再次出現,強烈有力的結束了整首曲子。

2019年1月11日19:30,著名鋼琴演奏家黃亞蒙將攜手青年演奏家陳佾螣首次登上音樂堂的舞臺,上演「相遇德奧-黃亞蒙與陳佾螣·雙鋼琴名曲音樂會」。他們二人將聯手為觀眾們帶來豐富多彩的雙鋼琴經典曲目。從威廉· 福利德曼·巴赫的《d小調管風琴協奏曲》、經典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到勃拉姆斯的《聖安東尼讚歌》和《f小調奏鳴曲》。在冬日,讓我們相聚在此,感受雙鋼琴不一樣的魅力!

黃亞蒙,鋼琴

Huang Yameng, Piano

鋼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黃亞蒙出生於中國昆明的一個藝術家庭,祖父為中國著名的金石書畫家,父親是作曲家。黃亞蒙幼年曾隨葉俊松先生學琴,後經著名鋼琴教育家、演奏家周廣仁先生推薦,十歲時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先後受教於樊建勤教授、潘一鳴教授;1991年進入李其芳教授班,1995年被免試保送中央音樂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後留校任教至今,專注致力於中國青少年鋼琴的教育和培養工作。

1991年,年僅十八歲的黃亞蒙即在國際樂壇嶄露頭角,在當年的第三十七屆西班牙巴塞隆納瑪麗亞-卡納爾斯(Maria Canals)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中榮獲第二名。在中央音樂學院求學和任教期間,黃亞蒙亦逐漸成為中國樂壇令人矚目的演奏家,1997年她曾與法國著名小提琴大師熱拉爾-布萊(Gerald Poulet) 在北京合作奏鳴曲音樂會;1998年,在北京舉行的"紫禁城音樂節"中她與蜚聲國際的世界知名演奏家們合作,演奏了法國當代音樂大師梅西安著名的《末日四重奏》,引起巨大反響。

黃亞蒙跟隨恩師李其芳先生習琴十載,因李其芳先生早年留學波蘭之影響,黃亞蒙在蕭邦作品的演繹中展現出了極高的藝術造詣。她曾應波蘭蕭邦協會的邀請參加了在波蘭華沙舉辦的第三屆蕭邦國際音樂節,在華沙的Ostrogske城堡、及蕭邦的出生地Zelazowa Wola 舉行了獨奏音樂會,並在國內多次舉辦蕭邦作品專場音樂會。

2003年至2006年,作為德國對外交流中心(DAAD)的獎學金獲得者,黃亞蒙專赴德國柏林Hanns Eisler音樂學院,隨Klaus Baessler教授進修德奧音樂文獻。她在德奧作品的演奏中頗具建樹,由於對作品文化背景的深刻研究和對演奏技法的獨到理解,使其演奏蘊含了鮮明飽滿的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

自學生時代起,黃亞蒙就積極投身於中國鋼琴音樂與世界樂壇的交流演出和學術研究活動,在中學時就曾入選前蘇聯鋼琴家克拉芙琴柯的專家班,先後得到阿什肯那齊(Ashkenazy)、巴杜拉-斯科達(Badula Skoda)等大師的親授和指點;並在中央音樂學院求學期間代表中國青年鋼琴家參加了在日本別府舉辦的第一屆瑪塔-阿格裡奇(Martha Argerich)國際音樂節。同時作為一位室內樂演奏家,與呂思清、李傳韻、陸威、王健、Donald Mclnnes,Gerald Poulet 等音樂家都有成功合作,並積極介紹中國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包括龔曉婷的《淡彩五幀》、《望舒詩選-即興曲六首》的首演及向民的《鋼琴即興曲》等。任教後,黃亞蒙多次應邀在國內外多地舉辦大師班和講學活動,包括西班牙Torrelodones 國際鋼琴音樂節、菲律賓的Opusfest國際音樂節、加拿大的Alberta大學、中國國家大劇院、深圳大劇院等。她的學生也在國內外比賽中屢屢獲獎。

黃亞蒙的演奏風格莊重內斂。在很多大型作品的詮釋中,作為女性演奏家的黃亞蒙展現出了極為成熟的駕馭力,由內在的大結構觀為支撐並表現出的細膩的熱情,成就出了宏偉與纖巧並存的聽覺空間,其代表作包括貝多芬奏鳴曲作品111號、勃拉姆斯第三鋼琴奏鳴曲和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等。

黃亞蒙最新專輯《貝多芬「迪亞貝裡鋼琴變奏曲」》,獲中央音樂學院優秀教師音像製作與出版項目資助出版,由德國慕尼黑NIGHTBERRY Media Art Nightfrog藝術媒介公司出版發行。

2016年,黃亞蒙在維也納Kaisersaal,北京中間劇場,廈門,太原等地展開獨奏會系列演出。2017年6月,黃亞蒙與95歲高齡的傳奇小提琴家Ivry Gitlis在中央音樂學院合作了音樂會,獲得巨大成功,與Gitlis的默契配合,在業界獲得一片讚譽。

2017年,再次受邀維也納New Cosmos音樂節,在維也納Haydn-saal成功舉辦了獨奏會。10月,受美國波士頓大學及美國李斯特協會的邀請,在波士頓和紐約成功舉辦了獨奏音樂會。2018年,黃亞蒙和她的優秀學生在北京音樂廳,國家大劇院舉行了紀念法國作曲家德彪西逝世一百周年的紀念音樂會。7月,黃亞蒙受邀在保加利亞與瑞士的音樂節中教授大師課。8月,受邀擔任了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辦的舒伯特國際鋼琴大賽的評委。

陳佾螣,鋼琴

Chen Yiteng, Piano

陳佾螣,1988年生於北京,3歲起隨父學琴,8歲第一次登臺,11歲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師從張志瑋教授,並開始在國內各種比賽中獲獎;期間多次出國演出均獲好評,並獲得包括文化部全國選拔賽,星海杯等比賽一二等獎項。加拿大晨星音樂橋等。14歲起師從中央音樂學院著名鋼琴家教育家李其芳教授。18歲以全額獎學金被美國oberlin college音樂學院錄取,赴美研讀鋼琴表演專業,師從鋼琴家教育家Monique Duphil教授。畢業歸國後跟隨李其芳教授繼續深造至今。

  

作為一名鋼琴家,陳佾螣的演出曲目廣泛,把握風格準確出色,其曲目涵蓋從巴赫至近現代幾乎所有作曲家,尤其擅長詮釋演繹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等德奧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和演繹其精髓,其演奏獲得業內知名人士的高度評價,如已故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著名小提琴家薛偉,國家大劇院藝術總監及指揮呂嘉等。近年來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國家圖書館音樂廳, 北京音樂廳舉辦過多場獨奏會均獲高度評價,曾與東方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黃河協奏曲,在美舉行蕭邦24首鋼琴練習曲音樂會,於北京音樂廳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中山公園音樂堂演出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於巴黎參加中國大使館文化參贊處演出等。

"他的演奏給予了創作的靈感,在絕境中點燃希望之光"。

作為一名青年鋼琴家,陳佾螣正逐漸走向世界舞臺。

演出信息

2019年1月11日 周五 19:30

相遇德奧—黃亞蒙與陳佾螣·雙鋼琴名曲音樂會

曲目:W.F.巴赫:d小調管風琴協奏曲雙鋼琴版BWV596

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

勃拉姆斯:海頓「聖安東尼變奏曲」主題變奏曲Op.56b

勃拉姆斯:f小調奏鳴曲Op.34b

票價:50 100 180 280 380 元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30秒快速購票,還有更多優惠喲!

1. 網上訂購:www.fcchbj.com

2. 會員訂購:010-6559 8285

3. 微信訂購:fcchlife(搜索此微信號添加關注)

4. 窗口選座:中山公園音樂堂售票處(東城區中山公園內中山音樂堂)

5. 諮詢熱線:010-6559 8285

相關焦點

  • 神奇的莫扎特效應:《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這部《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是莫扎特為雙鋼琴譜寫的為數不多的作品,也是莫扎特雙鋼琴中流傳最廣、演奏次數最多和最優美動人的奏鳴曲。這部奏鳴曲創作於1781年,在這之前他經歷了人生的巨大變故悲痛不已,但我們在這部作品裡感受不到他的痛苦和悲傷,反而是內心情感中溫暖、簡單、深情的旋律。
  • 郎朗&巴倫博伊姆聯袂演繹莫扎特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是其典型力作。莫扎特的演奏形式之巧妙 ,所展現藝術形象之獨特以及情趣性格之鮮明,讓人讚嘆不己。為此他也成為後世許多音樂學家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對其世界音樂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是莫扎特的一首傑出的代表作 。這首鋼琴曲創作於一次私人音樂會上 ,一經演奏產生了巨大的轟動 。在這首鋼琴曲當中,包涵著豐富的情感 。
  • 欣賞 莫扎特《 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v.448》
  • 【精品推薦】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莫扎特 K448
    這不必細說,大家都知道的,莫扎特於薩爾茨堡大主教決裂就在這一年,這也是剛剛來到維也納的時期,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心情寫成的這首雙鋼琴奏鳴曲,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件。但從莫扎特旅行年表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行程表:1778年3月23日起居留巴黎。7月3日母病死於巴黎。1778年9月26日,莫扎特離巴黎,經南錫、斯特拉斯堡、曼海姆和慕尼黑,於1779年返回薩爾茨堡。
  • 一首歌的時間——關於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K448》
    這首《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K448》創作於1781年,莫扎特以怎樣的心情創作這首樂曲,並沒有資料可以證明,然而通過他的行程表可以看到,1781年3月12日,莫扎特奉大主教之命去維也納,5月間,因不能忍受他的欺壓和凌辱而毅然脫離大主教,成為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自由音樂家,次年8月4日,他與康斯坦策結婚。正是這樣一種精神的解脫與戀愛的幸福,造就了這樣一首經典的樂曲。
  • 莫扎特特輯--雙鋼琴奏鳴曲K448樂曲解釋
    K448創作背景:1781年對於莫扎特來說是個什麼樣的年份?這不必細說,大家都知道的,莫扎特於薩爾茨堡大主教決裂就在這一年,這也是剛剛來到維也納的時期,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心情寫成的這首雙鋼琴奏鳴曲,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件。但從莫扎特旅行年表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行程表:1778年3月23日起居留巴黎。7月3日母病死於巴黎。
  • 「莫扎特效應」是什麼鬼?
    編輯 / 倪彥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來,由於所謂的「莫扎特效應」,有數十萬張封面上繪有面帶微笑的嬰兒古典音樂光碟被成功出售。「莫扎特效應」是指聽這位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的音樂,會有助於兒童智力發展。這個說法源自何處,是否真實呢?
  • 莫扎特效應
    為此他們進行了一項實驗:將36名非音樂專業大學生分為三組,一組欣賞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一組欣賞通俗音樂,一組無任何音樂刺激。10分鐘後採用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進行測驗,發現聽莫扎特音樂的學生的測驗成績比其他組高出8-9個百分點,但這種效果持續了10-15 分鐘之後就會消失。因此,羅斯徹認為,如果經常給孩子聽莫扎特的音樂(或者類似風格的音樂)會永久性地提高這種能力並影響終生。
  • 炫技劇情版雙鋼琴四手聯彈莫扎特K448,讓人耳目一新!
    今天欣賞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著名的K448!
  • 莫扎特:C大調鋼琴奏鳴曲(K545)
    莫扎特的作品C大調鋼琴奏鳴曲(K545)充分體現了他的這些特點。這首作品是莫扎特晚期1788年寫成的,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小奏鳴曲,也是初學鋼琴者必彈的,人人熟知的名曲。這首樂曲明朗可愛,技巧簡易。此曲共三個樂章,其中第一樂章的主題甚至被用作輕音樂的主題。  第一樂章採用快板的速度,C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
  •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280 第一樂章
    二、莫扎特《F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創作背景莫扎特18歲時開始下定決心要從事音樂創作,在薩爾茨堡的一年裡他非常努力,並且成功完成了最早的一組鋼琴奏鳴曲。1774那年夏天,莫扎特在父親的督促下,創作了kv.279-kv.283這五首鋼琴奏鳴曲,這組奏鳴曲是當時莫扎特與其父親從薩爾茨堡到慕尼黑首演時受一位男爵的委託。莫扎特十分喜愛這組奏鳴曲,因此成為他1774-1778年經常彈奏的作品,並得到無數好評。
  • 莫扎特「神奇的」K448
    指揮佳的腦海裡,首選就是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著名的K448!世人對K448的了解,大部分都基於它被科學家用來研究所謂的Mozart Effect即「莫扎特效應」,被認為聽後能產生提高智商的短暫效果,比如至少提高空間類IQ約9個點,能夠持續10-15分鐘!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晚期的6首鋼琴奏鳴曲:《c小調幻想曲》(K.475)F大調(K.533、494)F大調(K.547a/Anh.135)>C大調(K.545)降B大調(K.570)D大調(K.576)綜上所述,我們對莫扎特早、中、晚期的奏鳴曲都進行了簡要的概述,接下來我們還要結合一些相應的實例對其進行詳細探討。
  • 【樂鋼琴】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附譜
    需要高清PDF格式琴譜請在公眾號回復    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購買護眼譜夾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 藝術世界 | 莫扎特「神奇的」K448
    今天欣賞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著名的K448!
  • 莫扎特《F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中的憂傷、苦楚和樂觀
    《F大調鋼琴奏鳴曲》K.332 論莫扎特《F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的情感體現 音樂,看不見也摸不著,是一種真實地被感知與欣賞的聽覺藝術。那麼,在筆者演奏古典時期著名的音樂家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作品K.332《F大調奏鳴曲》第二樂章時產生了一些疑問。通過查詢各種資料,筆者得知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這首作品的二樂章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浪漫、愉悅和欣然的一種情愫。與此同時筆者,也通過查閱各個方面的資料,而得出對此樂章情感體現不同的理解――憂傷、苦楚和樂觀的情愫。現在,於以下幾個方面來證明。
  • 貝多芬《A大調第二鋼琴奏鳴曲》賞析
    第一樂章    本奏鳴曲第一樂章是奏鳴曲式快板。    在主副部之間的連接段落裡,初次出現了十六分音符三連音的音階進行,他們在第一樂章裡起著很大的作用。    副部段落就主題講是多種多樣的。它在小屬調(e小調)上開始,在許多距離相當遠的離調以後,停在e小調減三和弦的六和弦上(升f-a-升d)。在這個停頓以後,響亮的副部結尾便(在E大調上)開始了。Ff,E大調三和弦分解八度的琶音上下馳騁,與sf的和弦(二分音符)交替出現。以後連接段落音階式進行的素材首先得到發展,接著在中間聲部安詳的八分音符連音的音階式進行背景上出現了流暢的二分音符進行。
  • 楊照專欄----聽見樂曲、看見光亮(莫扎特第十號C大調鋼琴奏鳴曲)
    莫扎特第十號鋼琴奏鳴曲K330 C大調 霍洛維茨蘇聯鋼琴家裡赫特擁有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手指技巧,許多其他鋼琴家望而生畏的艱難曲目,到了他手下像切豆腐般就解決了。然而在他生涯的不同階段,裡赫特反覆申言,最不容易演奏的,必須花最多時間練習的,是莫扎特的作品。怎麼會是莫扎特?不是很多小孩學琴兩三年,就開始彈奏莫扎特嗎?
  • 莫扎特效應是真還是假?
    孩子到底為什麼要學音樂?
  • 莫扎特的音樂提高智商?莫扎特K448這麼神奇?
    愛因斯坦說,死亡就是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除了莫扎特的音樂,很多音樂都能令人精神愉悅、心情舒緩,但莫扎特的音樂似乎更特別。     有研究稱,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提高聆聽者的智商,特別是莫扎特創作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又稱K448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