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大幅縮水,人均GDP還不如孟加拉,大國夢還能實現嗎?

2020-12-25 照理說事V

摘要:印度經濟近年來增長迅速,莫迪甚至喊出了趕超中國的發展目標,而孟加拉國一直是一個人口眾多,貧窮落後的南亞小國。然而,最近西方媒體曝出,今年印度人均GDP將被孟加拉國超越,給印度的雄心壯志狠狠澆了一盆冷水。

我們一直說印度這個國家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印度從來不缺雄心壯志,但是卻從來都無法實現,用野心來形容它的印度的目標更合適。軍事上和政治上咱們就不講了,這方面打印度臉的例子就太多了,咱們不妨看看經濟。

印度的經濟近年來取得了不錯的增速,一直非常青睞印度的西方媒體自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一直不遺餘力地吹捧印度經濟,認為印度很快就可以趕超中國,甚至有西方媒體都喊出了印度這隻烏龜終究會是龜兔賽跑的贏家。不過,有一些財經媒體還是相對有一些職業道德的,他們有時也會講一些真話。

最近彭博社就發表了一篇關於印度經濟的文章,這篇文章罕見的辛辣諷刺了莫迪的經濟發展目標。這篇文章中說,印度一直都把趕超中國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而且在印度國內對此一直信心滿滿。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莫迪領導印度六年後的今天,印度的不僅跟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而且人均GDP在今年可能將被孟加拉國所超越。孟加拉國2020年的人均GDP預計會達到1888美元,而印度人均GDP今年受疫情影響會大幅下跌超過10%,降到了1877美元。

大家知道,孟加拉國是世界著名的低收入國家,孟加拉國經濟發展落後,人均收入一直排在全世界倒數。作為鄰國的孟加拉國人均GDP超過印度,很顯然,讓一些把印度視為經濟發展模範生的西方媒體都看不下去了。

孟加拉國前身是東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在印度的武裝支持下,從巴基斯坦獨立出來,自獨立開始就一直在國際上依附於印度。孟加拉國的領土面積僅10萬平方公裡,人口卻超過1.6億,人口排在全球第八位,而GDP只有3000億美元,排在全球第四十一位,孟加拉國的人口負擔和經濟發展水平嚴重不匹配。

如果說印度基礎設施差,人口負擔重,那麼孟加拉國顯然是一個比印度先天條件更糟糕的國家。被這樣一個先天條件比自己差,甚至都是在自己的支持下獨立出來的落後鄰國超越,只能說明印度的經濟發展成效太差勁兒。

孟加拉國深知自己的先天條件差,但卻有著非常強烈的發展渴望。儘管面臨著很多社會問題,比如腐敗、勞動力教育水平低、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等等,但是孟加拉國深知自己的優勢就是人口龐大,有著充足的低端勞動人口,所以孟加拉國一直在努力吸引外國投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過,我們現在很多國際大牌的服裝鞋帽,裡面的標籤上都寫著made in Bangladesh,就是孟加拉國製造,而且這種情況越來越多。這就說明孟加拉國就像二十年前的中國一樣,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投資建廠,利用孟加拉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勞動力素質低沒關係,我先從服裝鞋帽這些不需要太高的勞動技能要求的產業做起,一點點的去積累資本,就像越南一樣,都在重走中國二三十年前的老路。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轉型,孟加拉國在承接落後產能上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我們看到孟加拉國的人均GDP一直保持較快增長。

與此同時,面對國內基礎設施的落後,為了能滿足外國投資建的配套需求,孟加拉國很是積極地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資本進入到道路、港口、通訊、電力等基建領域,利用外國資本和技術改善本國的落後面貌。從越來越多的孟加拉國製造的標籤我們就不難發現,孟加拉國的這條務實的發展道路,取得了明顯成效。

而我們反觀印度,印度由於國內社會從觀念、政黨利益、到土地所有制等的種種羈絆,從建國之初就開始的工業化始終無法真正完成。在印度還盛行著很多在我們看來愚蠢得可笑的思想觀念,比如甘地從建國之初就認為田園牧歌般的小作坊比大工廠更適合印度的發展,還有很多人沾沾自喜於印度可以用西方進口的先進裝備領先中國。

作為一個在冷戰期間同時被美蘇拉攏的地區大國,印度從來沒有面臨過什麼真正的安全威脅,慢慢地印度就像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對於建設自己的工業始終動力不足,一直以來,在印度國內盛行著一種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本國的民族工業始終不能真正強大起來。

所以,即便印度有著比中國更豐富的,世界第一的勞動力數量,但製造業在世界上卻毫無存在感。前一段時間,網上有人呼籲抵制印度製造,結果竟然在身邊找不出任何一件印度製造的商品。

不像孟加拉國,印度對於自己最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力資源並不在意,好像壓根就沒打算去開發利用這個資源。在孟加拉國大力吸引外資,承接中國產業轉移的時候,印度國內黨派還在糾纏於外國投資對本國經濟的威脅,還在動輒去打擊外國企業,肆意破壞投資環境。

這種對待外資的惡劣態度,不僅是對中國,前不久豐田公司決定減少對印度的投資,一方面是認為印度市場消費能力實在太弱,另一方面就是印度政府的政策多變而且不守信用。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認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歡迎外資,都有著迫切的發展經濟的願望,因為印度就是個例外,對於印度來說,發展經濟只是個政治口號,主要用來講給選民聽,服務於大選。只是不知道這次被孟加拉國超越,莫迪該如何向國民解釋。

相關焦點

  • 薩爾瓦多·巴博尼斯:雖然孟加拉的人均GDP超過了印度,但印度的經濟...
    儘管新冠疫情減緩了該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但預計在2020年和2021年該國的經濟增長率仍將保持在4%左右的穩健水平。孟加拉國2020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估為1888美元,現已遠遠超過那些曾與之為伍的赤道非洲窮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經濟排行榜上,孟加拉國正好排在其鄰國印度之前。消息一出,印度媒體就在一片焦慮、指責和否認聲中發起狂來。
  •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合理的計算收入本應統計養豬、雞、鴨,編框子,打工除掉支出賺的錢。但各個國家要正確的統計收入很難,所以現在都以好統計的GDP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情況,雖不能完全反映收入情況,但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如我國人均GDP是印度的近5倍,我國人均收入也是印度的近5倍。GDP與收入的關係,GDP總量比較大的國家,排名靠前的國家基本如此,小國家有可能失真。如一些小國,產品附加值高,都是知名品牌自然這個國家的同樣GDP就要比其他國家賺得多,自然收入更高。
  • 印度戀戀不忘的「大國夢」究竟是什麼,它真的會實現麼?
    那麼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的印度。其實心裡也有一個「大國夢」,那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夢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印度的「大國夢」。網絡上關於印度的「大國夢」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概括,那就是一個內湖、兩個同心圓和三個緩衝區。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您信嗎?2019年中國人均GDP是全球人均的90%,今年有望實現趕超
    今年,中國人均GDP或將趕超全球人均水平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經濟同比實際增長6.1%,完成的GDP超過了99萬億元人民幣,按照去年人民幣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為14.363萬億美元,人均接近1.03萬美元。雖然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下降了,但目前正在積極回暖。
  •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恩仇錄:印度磕磕絆絆的大國夢
    而英國人的撤出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他們唯一能做的打著維護穩定的旗號,來削弱印度。下面就來為大家講述一下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恩仇錄和二者的前世今生,以及印度被束縛的大國夢。
  • 印度日本德國同樣是大國,美國為什麼不遏制他們?
    印度嘛,有大國的骨頭架子,人多地廣的南亞小霸主,再加上在國際上嗓門又大,看著一頓操作猛如虎,但很可惜經濟一塌糊塗。2019年,印度GDP為2.94萬億美元,看著經濟總量和歐洲發達國家法國旗鼓相當,但是別忘了這是印度13億人口堆出來的,人家法國只有6千多萬人口,印度人均僅2000美元出頭,即便是跟東亞老大哥比,在人均上也是人家的五分之一,而且產業結構也尚未完善。
  • 中方援建孟加拉「夢想之橋」合龍,印度開始酸了:為什麼不是我們
    在亞洲,已經有不少國家參與進來,比如巴基斯坦就有中巴經濟走廊這樣的項目,再比如孟加拉國,最近中方援建的孟加拉"夢想之橋"順利合龍,印度開始酸了:為什麼不是印度。這自然就要問莫迪政府了,印度也不是沒有過計劃,但民族主義思想卻讓印度的計劃成為一紙空談,時間不等人,既然印度還在考慮,那麼中國就當仁不讓了。
  • 臺灣人均GDP或將破3萬美元,令蔡英文興奮
    近日,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發布了最新經濟預測數據,今年臺灣經濟gdp增長率上調至2.54%。並且,預計明年臺灣人均GDP將首度突破3萬美元。
  • 靠「大國情結」,印度能成為下一個中國嗎?
    6月的加勒萬河谷,再往前17年的洞朗,印度這個不友好的鄰居從中國成立以來多次主動引發事端。同樣的發展中國家、同樣的人口大國,這個相信輪迴的「精神國度」不一心搞發展,卻總是在後方對中國動手動腳。只靠著「大國情結」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嗎?
  • 2019年土耳其經濟增長0.9%,人均GDP約9100美元,是中國人均90%
    主要證據就是下半年,土耳其各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2019年第一季度,土耳其GDP同比實際下降2.3%,二季度下降1.6%,三季度實現了1的正增長。到2019年第四季度,土耳其經濟實際增速居然大幅提升至6.0%——與四季度中國經濟實際增速相同,超過了印度、印尼等其他發展中國家。從這個角度來看,土耳其經濟的確已經從之前的經濟危機中走出來了。
  • 印軍擬購450架戰機,有F-21的份嗎?美能助其實現大國空軍夢嗎?
    報導還稱,巴達烏裡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戰機將在未來35年內逐步裝備部隊。原本被法國「陣風」大肆搶購的這一大單,結果回扣醜聞曝光,大幅砍單至36架。因此,「折扣醜聞」立即成為美國的一大利好,美國正在向印度推銷基於F-16改進的F-21戰鬥機,這一次有F21的份嗎?
  • 「大國夢」破滅,印度經濟或倒退25年
    按照印度媒體的說法,越南是印度為數不多的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國家。此前,只有美國和澳大利亞與印度在近些年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由此可見,印度對於越南相當重視。值得一提的是,莫迪在會議期間同意為越南提供價值1億美元的信貸額度。這讓世界各國都非常吃驚,畢竟,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現階段全球經濟呈現出持續低迷的態勢。
  • 中國GDP世界第二,人均「消費率」還不如印度!黃奇帆直指高房價
    有人說房貸正在摧毀我們的經濟,因為人們主要的支出都放在了還貸上,哪裡有多餘的錢消費刺激經濟增長?根據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我國近5.6億人都是0儲蓄,這樣的情況不得不擔心前景。我國GDP高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消費率僅39%,這普遍要低於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比如印度。
  • 敢吞併錫金的印度,為什麼不敢吞併孟加拉?
    印度不敢吞併孟加拉,就是這種情況。孟加拉不僅有巨大的人口基數,且比印度更窮。加上孟加拉又是一個MSL國家。MSL一向武德昌盛,又具有強大的繁殖力。印度即使一口吞下孟加拉,也咽不下去。人口無法消化,國際環境也不可能允許吞併一個如此巨大體量的國家。加上MSL好勇鬥狠。
  • 2019韓國gdp增長率多少?2019年韓國gdp總量預測
    韓國的2019年經濟預測  2019國經濟遭遇了不少困難,一方面是國際半導體市場「由盛轉衰」,另一方面日本對去零部件斷供,導致韓國企業出口大幅縮減。  與此同時,韓國的支柱企業——三星、LG的全年利潤均同比負增長,韓國的現代集團汽車銷量也未能完成預定目標……,總之在2019年韓國多家大型企業的業績不佳,拖累經濟增長。
  • 前三季度,中國GDP為歐盟的94.2%!2020年全年,還能實現趕超嗎?
    法國二季度經濟同比實際下降18.9%,三季度經濟也回暖至「-3.9%」;義大利的二季度GDP同比實際縮減18%,三季度回暖至「-5.2%」;西班牙二季度經濟同比實際縮減22.1%,三季度恢復至「-8.7%」……到了四季度,歐盟各大國的疫情又出現了反覆,單日確診新增病例和累計確診病例都屢創新高,各國又紛紛啟動「封鎖或半封鎖
  • 莫迪推印度教民族主義,能否實現「舊邦新造」的印度夢?
    聯合國的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前所未有地已經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了請求,要求印度最高法院反對該法案。但印度當局堅決反對聯合國的幹預,堅稱這是「國家內部事務」,聯合國無權幹預。 「印度夢」恐成泡影,莫迪打民粹主義牌挽回民意 莫迪靠著經濟許諾上臺,他給印度民眾許諾了一個「印度夢」。
  • 2020年前三季度,印度經濟下降6%,GDP近1.87萬億美元
    印度巴魯達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薩米爾·納朗分析認為,三季度的各項經濟數據雖然仍未達到疫情前水平,但已說明印度經濟已經度過最糟時期。並稱只要感染病例激增不引發新一輪封鎖措施,經濟就會迎來復甦。
  • 莫迪大國夢破碎,4億印度人陷入危機,無辜民眾付出血的代價
    自印度在邊境爭議地區爆發衝突後,該國便將不少精力放在處理「外患」上,卻忽視了越發嚴重的「內憂」,使得4億印度人陷入危機,莫迪的大國夢恐怕要徹底破碎。一直以來,印度就是外界嘲笑的對象,頻繁的墜機事故讓別國一致認為其能力無法撐起膨脹的野心。
  • 印度軍費開支躍居全球第三,亞洲強國夢要實現了?
    作為國際軍火市場的主要供應國之一,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是印度的首選合作夥伴。俄印之間的軍貿合作長達多年,俄制武器基本可以佔到印度的半壁江山。印度還透露,印度和俄羅斯打算到2025年把雙方的年度貿易額提升到3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意味著印度和俄羅斯的年度貿易額將佔到印度軍費開支的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