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經濟近年來增長迅速,莫迪甚至喊出了趕超中國的發展目標,而孟加拉國一直是一個人口眾多,貧窮落後的南亞小國。然而,最近西方媒體曝出,今年印度人均GDP將被孟加拉國超越,給印度的雄心壯志狠狠澆了一盆冷水。
我們一直說印度這個國家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印度從來不缺雄心壯志,但是卻從來都無法實現,用野心來形容它的印度的目標更合適。軍事上和政治上咱們就不講了,這方面打印度臉的例子就太多了,咱們不妨看看經濟。
印度的經濟近年來取得了不錯的增速,一直非常青睞印度的西方媒體自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一直不遺餘力地吹捧印度經濟,認為印度很快就可以趕超中國,甚至有西方媒體都喊出了印度這隻烏龜終究會是龜兔賽跑的贏家。不過,有一些財經媒體還是相對有一些職業道德的,他們有時也會講一些真話。
最近彭博社就發表了一篇關於印度經濟的文章,這篇文章罕見的辛辣諷刺了莫迪的經濟發展目標。這篇文章中說,印度一直都把趕超中國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而且在印度國內對此一直信心滿滿。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莫迪領導印度六年後的今天,印度的不僅跟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而且人均GDP在今年可能將被孟加拉國所超越。孟加拉國2020年的人均GDP預計會達到1888美元,而印度人均GDP今年受疫情影響會大幅下跌超過10%,降到了1877美元。
大家知道,孟加拉國是世界著名的低收入國家,孟加拉國經濟發展落後,人均收入一直排在全世界倒數。作為鄰國的孟加拉國人均GDP超過印度,很顯然,讓一些把印度視為經濟發展模範生的西方媒體都看不下去了。
孟加拉國前身是東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在印度的武裝支持下,從巴基斯坦獨立出來,自獨立開始就一直在國際上依附於印度。孟加拉國的領土面積僅10萬平方公裡,人口卻超過1.6億,人口排在全球第八位,而GDP只有3000億美元,排在全球第四十一位,孟加拉國的人口負擔和經濟發展水平嚴重不匹配。
如果說印度基礎設施差,人口負擔重,那麼孟加拉國顯然是一個比印度先天條件更糟糕的國家。被這樣一個先天條件比自己差,甚至都是在自己的支持下獨立出來的落後鄰國超越,只能說明印度的經濟發展成效太差勁兒。
孟加拉國深知自己的先天條件差,但卻有著非常強烈的發展渴望。儘管面臨著很多社會問題,比如腐敗、勞動力教育水平低、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等等,但是孟加拉國深知自己的優勢就是人口龐大,有著充足的低端勞動人口,所以孟加拉國一直在努力吸引外國投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過,我們現在很多國際大牌的服裝鞋帽,裡面的標籤上都寫著made in Bangladesh,就是孟加拉國製造,而且這種情況越來越多。這就說明孟加拉國就像二十年前的中國一樣,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投資建廠,利用孟加拉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勞動力素質低沒關係,我先從服裝鞋帽這些不需要太高的勞動技能要求的產業做起,一點點的去積累資本,就像越南一樣,都在重走中國二三十年前的老路。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轉型,孟加拉國在承接落後產能上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我們看到孟加拉國的人均GDP一直保持較快增長。
與此同時,面對國內基礎設施的落後,為了能滿足外國投資建的配套需求,孟加拉國很是積極地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資本進入到道路、港口、通訊、電力等基建領域,利用外國資本和技術改善本國的落後面貌。從越來越多的孟加拉國製造的標籤我們就不難發現,孟加拉國的這條務實的發展道路,取得了明顯成效。
而我們反觀印度,印度由於國內社會從觀念、政黨利益、到土地所有制等的種種羈絆,從建國之初就開始的工業化始終無法真正完成。在印度還盛行著很多在我們看來愚蠢得可笑的思想觀念,比如甘地從建國之初就認為田園牧歌般的小作坊比大工廠更適合印度的發展,還有很多人沾沾自喜於印度可以用西方進口的先進裝備領先中國。
作為一個在冷戰期間同時被美蘇拉攏的地區大國,印度從來沒有面臨過什麼真正的安全威脅,慢慢地印度就像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對於建設自己的工業始終動力不足,一直以來,在印度國內盛行著一種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本國的民族工業始終不能真正強大起來。
所以,即便印度有著比中國更豐富的,世界第一的勞動力數量,但製造業在世界上卻毫無存在感。前一段時間,網上有人呼籲抵制印度製造,結果竟然在身邊找不出任何一件印度製造的商品。
不像孟加拉國,印度對於自己最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力資源並不在意,好像壓根就沒打算去開發利用這個資源。在孟加拉國大力吸引外資,承接中國產業轉移的時候,印度國內黨派還在糾纏於外國投資對本國經濟的威脅,還在動輒去打擊外國企業,肆意破壞投資環境。
這種對待外資的惡劣態度,不僅是對中國,前不久豐田公司決定減少對印度的投資,一方面是認為印度市場消費能力實在太弱,另一方面就是印度政府的政策多變而且不守信用。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認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歡迎外資,都有著迫切的發展經濟的願望,因為印度就是個例外,對於印度來說,發展經濟只是個政治口號,主要用來講給選民聽,服務於大選。只是不知道這次被孟加拉國超越,莫迪該如何向國民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