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影院還在打盜版擦邊球
一間特色主題裝飾的包廂裡,三五好友躺在舒適的座椅上,一塊投影銀幕上播放著根據自己喜好點播的電影……新潮的「私人影院」在北京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影迷熱衷於這樣的觀影方式。
今年3月份,由廣電總局頒發的《點播影院、點播院線管理規定》正式出臺,「私人影院」的版權和準入許可有了明確規定,行業將逐步進入規範運營階段。不過,記者探訪發現,部分網吧、咖啡館和轟趴館還在打盜版放映的擦邊球,開個包間支起塊白布就敢自稱「影院」。
本報記者 潘福達
網吧「影院」竟可自帶電影
在大眾點評軟體上輸入「私人影院」,北京16個區共有195家店鋪的信息彈了出來,其中朝陽區共有84家數量最多。在廣電總局新規出臺前,消費者習慣性將私密性較強的這類點播放映廳稱為「私人影院」。但實際上,一些商家並沒有影院該有的模樣。
走進大黃莊橋附近的一家網吧,門臉兒上特別標註了「私人影院」字樣。大廳內,是網吧和咖啡簡餐的座位,側面三個包間是「私人影院」。包間裡,並不寬敞的沙發兩旁各有一臺電腦,一臺能上網,另一臺用於點播電影,拉下投影布就能觀影了。
「一個小時十元錢,按時間計費,包夜從晚11點到早7點,只要51元,能看電影也可以打遊戲。」工作人員稱,網吧內部有騰訊視頻網站的會員,因此「只要視頻網站上有的電影就能看」。
記者以顧客身份諮詢可否帶自己拷的電影來看,對方稱「其實是不行的,不過你晚上帶著U盤硬碟拷到電腦裡看也沒事兒。」
一些轟趴館也紛紛做起了「私人影院」的生意。在朝陽區「私人影院」頁面排名靠前的一家轟趴館,記者以預訂看電影為由諮詢,對方表示「需要自己帶著拷的電影來看」,不過他也稱「朋友從事電影這一行,要看什麼電影提前說可以幫忙找」。
不只是北京,全國範圍內,一些咖啡廳、奶茶店、撞球廳和KTV,都紛紛做起了「私人影院」的跨界經營。在這些場所,看電影屬於娛樂項目之一,收取的並不是出票費,而是像KTV一樣的包房費或時長費。一些商家還打起了「擦邊球」,「我們把最新電影拷到U盤上,院線這周上的下周就能看到,自己帶U盤來看電影也行」。
點播影院需持證上崗
越來越挑剔的影迷正在用「腳」投票——這些非連鎖品牌、業務並不主打影院的「跨界影院」,往往客流稀少,而專營觀影的連鎖「私人影院」生意卻比較紅火,成為市場主力。在雲樂迪私影匯、喵果兒主題迷你影院的連鎖店,店員稱電影都有發行方的授權。據介紹,正規「私人影院」會從影片製作單位、影片授權單位、影片協會等渠道獲取片源。
但此前,「私人影院」一直籠罩在涉嫌盜版侵權的陰影中。
2016年9月,匯夢影視茶吧的經營者因「盜錄、非法放映、轉賣影片」等行為,被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這是國內首例因「影院盜錄」而被判侵犯著作權罪並直接入刑的案件,也為業內經營者敲響了警鐘。
根據今年出臺的新規,「私人影院」場所被正名為「點播影院」,同時也須嚴格遵循區別於傳統影院的一套經營規則:點播影院必須加盟點播院線,必須取得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點播院線則必須取得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對於版權問題,點播院線負責向所轄點播影院提供影片,點播影院不得放映所加入的點播院線發行範圍之外的影片。
「點播影院的前景不再茫然。」點播院線品牌青檸影咖CEO鍾超說,點播影院產業混亂無序已久,傳統院線對其充滿鄙夷,片源方更是談之「色變」,因為點播影院不合法、盜版等行為嚴重影響了上遊片方的利益。新規對點播影院的經營規範和監督管理都有詳細嚴格的規定,雖然目前配套的操作細則尚未落地,但它將給上遊片方建立保護機制,從源頭上讓點播影院產業良性發展。
山寨影院將被迫退出
非院線電影也能帶來真金白銀,這讓在線視頻網站坐不住了,紛紛布局線下影院。2016年,暴風影音在三裡屯SOHO開設BFC私人影院旗艦店,主打高端觀影;今年5月21日,愛奇藝宣布其首個直營線下私人影院品牌「娛刻」在廣東中山市揭幕,開始線下點播的市場探索。
不過按照新規,點播影院政策要求電影必須取得合法、合規的放映權及公映許可,愛奇藝、騰訊等視頻平臺多數都是網際網路信息傳播權,背靠線上資源庫,卻並不意味著海量線上資源能與點播影院的放映權直接畫上等號。
「需要全新的播放版權授權,有的片子還需要單獨跟片方談版權,現在我們點播影院播放版權完全清晰的影片數量,大約是一千多部。」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說。
很多影迷關心,新規是否會提高準入門檻,讓影院的片源大大降低?
鍾超說,很多小眾電影和文藝電影競爭不過商業大片,因此排片不利無法在商業院線上映,不過影片可在當地廣電部門進行審核,取得相應的許可文件後,就可在點播影院進行公開放映。點播影院和院線規範建立和發展,不管是新片還是老片,又有一次渠道發行,可以延長電影的盈利周期。
眼下,新規的落地細則尚未發布,山寨影院如何監管是個難題。業界分析,隨著正規點播影院的發展,山寨影院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最終被迫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