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包郵省三線城市,PC硬體愛好者,除了本科期間跟著一位燒友玩過一段時間後從未有把玩hifi的經歷。三年前老家拆遷獲得宅基地兩間且宅基地位置距離市區較近,於是下定決心蓋一棟可以住一輩子的房子,因此也有了折騰私人影院的機會。
從正式開始動土到最終入住,整個土建與裝修過程歷時2年多,全程自己設計,組織施工,未聘請任何設計師或裝修公司,中間的艱辛過程暫且不表。僅記錄私人影院從設計到最終落地的心路過程,一是為了記錄這段過程,二是回饋論壇以及燒友的熱心幫助。
二、設計篇
由於在最初確定土建方案時規劃私人影院考慮不周,事實上,我知道av199並正式註冊時,整個房子的主體已經基本完成,所以整個設計只能基於已有的結構,造成原來規劃的私人影院空間實際高度不足,萬幸的是最初規劃的地下儲物室的空間尚可,基本符合後來了解的聲學比例要求,因此果斷進行了調整。
1、空間說明
擬劃為私人影院的空間位於地下室南側,淨空間是大約5m*7.7m,淨高3.1m,吊頂包梁後的高度為2.7m,房間有兩邊是300mm的混凝土鋼筋現澆牆,另兩邊分別是120mm、2400的紅磚牆,地面為4000mm的混泥土現澆底板抬高50mm後做了一層400mm厚的石地坪。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個空間還是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首先空間夠大,比例較為合理,可以通過適當的聲學處理調整成接近推薦的比較合理的小房間聲學設計尺寸。其次,空間四周均為實牆,且位於地下室,無需考慮隔音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空間預留有160孔徑的排氣和進氣管道,配合機械風扇可實現對流的新風,解決了觀影空間內空氣品質的問題。
2、設計參考資料
設計的過程中,除了論壇的精華帖子,更是爬了知網不少影音室設計的專業文獻。
沙發位置的確定:
房間聲學處理參考:
觀影的視角:
揚聲器的角度:
3、設計方案
聲學處理方面:幕布採用180寸透聲幕,透聲幕離牆800mm(由木工根據我的尺寸留框);兩側牆空腔加生態板封面,其中第一反射區封9mm聚酯纖維板*2,其他位置封18mm生態板;後牆用18mm生態板打書架,書架深度為400mm,書架下方為柜子,用於放置各類設備;吊頂全部用9mm聚酯纖維板封。
具體如下圖所示:
設備配置方面:採用7.1,並在相應位置預埋音箱線,電源線和插座,實際配置如下:
空間尺寸:6.2*4.5*3.0(2.7)m
存儲系統:群暉716+ WD60EJRX 6TB*2
家庭影院系統:
播放器 芝杜ZIDOO z9s
投影儀 愛普生(EPSON)CH-TW5210
投影幕 180寸透聲畫框幕
前置 M&K LCR750 THX*2
中置 M&K CENTER 750THX*1
環繞 M&K SUR55T THX*2
環繞 M&K LCR55 II*2
低音炮 M&K V12 SUBWOOFER
功放 天龍(DENON)4100
KTV系統:
點歌機
雷克驚豔Plus點歌機
點歌屏 27寸點歌屏
音箱 派對屋(PARTYHOUSE)AP10*2
功放 派對屋(PARTYHOUSE) PA-4600
效果器 派對屋(PARTYHOUSE) DAK-5000
麥克風 唱吧麥頌MC3000
三、施工篇
在論壇發帖求助並綜合燒友的意見確定了設計圖之後很快就進入了施工階段,其實是木工等著我的圖紙做。過程中基本按照常規做法。
1、吊頂
2、空腔和門口位置
3、木工完成圖(兩個木工耗時一周不到)
4、透聲幕畫框幕(淘寶定做,我和我爸兩個人自己安裝,採用鉸鏈,可以上翻便於人進去調試設備)
5、費用明細
上述施工所用主材、輔料以及工費如下表所示:
6、 後續
地面鋪貼尼龍阻燃方塊地毯,購置三人位電動多功能沙發
四、成品鑑賞